上海黄浦区有个陈老板,辛苦筹备一个多月,开了家日料店,本想着能顺顺利利做餐饮,没想到刚开业没几天,就碰上糟心事。
2024年12月16号晚上,陈老板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在店里吃饭吃到了毛发,还在点评平台给了差评,张口就要赔偿。陈老板想着新店刚开,声誉重要,就想息事宁人,赶紧加微信,按对方要求,往两个不同的支付宝收款码转了两笔钱,加起来有6000多块。
可这事还没完,这人得寸进尺,还想要更多赔偿。陈老板越想越不对劲,一查发现,写差评的居然是附近另一家日料店的老板。陈老板这下明白了,自己大概率是被敲诈了,果断报警。
警察一调查,好家伙,这事儿不简单!原来,这背后是一个22岁的柳某在搞鬼。柳某没有正经工作,整天琢磨歪门邪道,通过点评平台,获取消费者上传的身份信息和消费收据,伪装成真实顾客,专门挑一线城市的高价餐厅下手。他伪造“差评证据链”,利用社交软件威胁商家,要是不给钱就差评,让商家生意做不下去。收到钱后,他就通过别人的收款码分散资金,最终都转到自己账户。警方串并发现,全国已经有15起类似案件,涉及江浙沪、重庆、湖南等地。
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25年1月,柳某在云南落网,那些好心借收款码的人也被找到,他们稀里糊涂就成了共犯。目前柳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已经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这事儿真的给餐饮老板们提了个醒,遇到这种事儿,可不能一味想着息事宁人,得冷静辨别是不是敲诈。消费者维权是合理的,但像柳某这种恶意敲诈的,必须严惩!也希望相关平台能加强信息管理,别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大家对这事儿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2024年12月16号晚上,陈老板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在店里吃饭吃到了毛发,还在点评平台给了差评,张口就要赔偿。陈老板想着新店刚开,声誉重要,就想息事宁人,赶紧加微信,按对方要求,往两个不同的支付宝收款码转了两笔钱,加起来有6000多块。
可这事还没完,这人得寸进尺,还想要更多赔偿。陈老板越想越不对劲,一查发现,写差评的居然是附近另一家日料店的老板。陈老板这下明白了,自己大概率是被敲诈了,果断报警。
警察一调查,好家伙,这事儿不简单!原来,这背后是一个22岁的柳某在搞鬼。柳某没有正经工作,整天琢磨歪门邪道,通过点评平台,获取消费者上传的身份信息和消费收据,伪装成真实顾客,专门挑一线城市的高价餐厅下手。他伪造“差评证据链”,利用社交软件威胁商家,要是不给钱就差评,让商家生意做不下去。收到钱后,他就通过别人的收款码分散资金,最终都转到自己账户。警方串并发现,全国已经有15起类似案件,涉及江浙沪、重庆、湖南等地。
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25年1月,柳某在云南落网,那些好心借收款码的人也被找到,他们稀里糊涂就成了共犯。目前柳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已经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这事儿真的给餐饮老板们提了个醒,遇到这种事儿,可不能一味想着息事宁人,得冷静辨别是不是敲诈。消费者维权是合理的,但像柳某这种恶意敲诈的,必须严惩!也希望相关平台能加强信息管理,别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大家对这事儿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