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个人以为南明时期有可能实现的事情,包括不限于以下
1:满清刚入关时,主要目标是大顺政权李自成的残余势力,主战场是西北方向,此时山东较为空虚,江北四镇距山东极近,是有时间也是有能力收复山东的,但结果是不作为。
2:弘光朝时期,南明政权军事力量不可谓不雄厚,江北四镇,左良玉军团,如果能把这几个军事集团整合起来,最起码能和满清打个明末版淮海战役,结果是弘光朝忙于内斗,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集团也大部分都投了,没投的有骨气但战斗力挺一般的
3:弘光朝覆灭后,鲁王监国时期明军在浙江大规模反攻,但大多各自为战,打的也很水,而此时福建隆武帝也登基了,但隆武无实权,虽然福建郑家有实力,但当时并没对浙江战场有太多支持,如果福建发兵配合鲁王反攻,或许有机会打下杭州。
4:何腾蛟在招抚一只虎李过的大顺残余势力后,南明在湖南对满清有局部兵力优势,甚至能威胁到湖北,而此时却因为某忠臣的微操下把大好的牌打到稀烂
5:隆武时期,湖南和福建在没有太大军事压力的情况下应该死守江西,最起码应该守住赣州,这样能让湖南与福建互通,且江西地理位置比福建好,进可威胁湖北,退可守两广
6:各大军头反正时期时间大多是错开的,比如姜镶,金声桓,李成栋,这几位军事能力不可谓不强,兵力不可谓不多,但反正时间是错开的,满清有足够兵力各个击破,试想,金声桓,李成栋南北对进合攻赣州,赣州能守下来吗?
7:南明从头到尾内斗不断,从弘光朝的“福潞之争”到隆武朝的和鲁王的争端再到大西的孙可望和李定国的争端,全在内耗,内耗太多了。
8:跟第六条差不多,反清军很多很杂,但战斗力大多不强,并且大多时候的进攻都不够协同,结果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或许南明的主基调就是内斗吧,直到三藩之乱时,郑家和三藩联盟,结果盟友在抗清,郑经在抗盟友。

1:满清刚入关时,主要目标是大顺政权李自成的残余势力,主战场是西北方向,此时山东较为空虚,江北四镇距山东极近,是有时间也是有能力收复山东的,但结果是不作为。
2:弘光朝时期,南明政权军事力量不可谓不雄厚,江北四镇,左良玉军团,如果能把这几个军事集团整合起来,最起码能和满清打个明末版淮海战役,结果是弘光朝忙于内斗,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集团也大部分都投了,没投的有骨气但战斗力挺一般的
3:弘光朝覆灭后,鲁王监国时期明军在浙江大规模反攻,但大多各自为战,打的也很水,而此时福建隆武帝也登基了,但隆武无实权,虽然福建郑家有实力,但当时并没对浙江战场有太多支持,如果福建发兵配合鲁王反攻,或许有机会打下杭州。
4:何腾蛟在招抚一只虎李过的大顺残余势力后,南明在湖南对满清有局部兵力优势,甚至能威胁到湖北,而此时却因为某忠臣的微操下把大好的牌打到稀烂
5:隆武时期,湖南和福建在没有太大军事压力的情况下应该死守江西,最起码应该守住赣州,这样能让湖南与福建互通,且江西地理位置比福建好,进可威胁湖北,退可守两广
6:各大军头反正时期时间大多是错开的,比如姜镶,金声桓,李成栋,这几位军事能力不可谓不强,兵力不可谓不多,但反正时间是错开的,满清有足够兵力各个击破,试想,金声桓,李成栋南北对进合攻赣州,赣州能守下来吗?
7:南明从头到尾内斗不断,从弘光朝的“福潞之争”到隆武朝的和鲁王的争端再到大西的孙可望和李定国的争端,全在内耗,内耗太多了。
8:跟第六条差不多,反清军很多很杂,但战斗力大多不强,并且大多时候的进攻都不够协同,结果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或许南明的主基调就是内斗吧,直到三藩之乱时,郑家和三藩联盟,结果盟友在抗清,郑经在抗盟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