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吧 关注:1,200贴子:16,125
  • 3回复贴,共1

细说贾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福建1楼2011-02-12 18:56回复
    五.列传是非
    陈寿在三国志中,将贾诩和荀彧、荀攸同编,列于魏志谋臣首传。评之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这是对贾诩绝高的评价,但却引来后世诸史家的非议。
    裴松之在传末注曰:“臣松之以为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则余无所附,故前史合之,盖其宜也。魏氏如诩之俦,其比幸多,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今荀、贾之评,共同一称,尤失区别之宜也。 ”
    裴松之在这里提出,贾诩在“为人”即个人道德方面,比之二荀远有不及,又魏之谋臣众多,以贾诩的才能和德行,应当与程昱、郭嘉等人并传为宜。程昱、郭嘉为何人,同样来看看陈寿的评语,“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陈寿在这里表明了自己区分的态度。以“筹画所料”而论,则荀、贾、程、郭等人皆为“世之奇士”,是不相伯仲的;而以“清治德业”论,程昱、郭嘉诸人不及荀攸,故而另立一传,换言之,陈寿以为,贾诩即便在德行上,也是与荀攸同伦的。
    后世评论及此,对于这两种观点,也各有其支持者。支持裴氏者,如刘知几在《史通-编次篇》中就将“贾诩将荀彧同编”认为是编次中的舛谬;支持陈氏者亦有,王盛鸣就在其著作《十七史商榷》中指出:“贾诩地望无可言,然观其处父子之间,勉曹丕以孝,答曹操慎忠,则尚优于诸人,离之此而合之彼,其例密矣”。陈、裴二人之所以会对同一个贾诩得出了完全不同的评判,在于其选取的判定素材不同,陈寿更重贾诩在李郭之乱中对朝廷的匡济以及其在魏的言行,裴松之则更重贾诩制造李郭为乱长安的一事,造成二人侧重不同的原因张大可先生曾给出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解释:“陈寿仕晋,他作三国志以魏为正统,替西晋政权受禅说制造合法舆论,故评论隐喻其词,以人物列传分合的义例示意。裴松之仕宋,当时舆论以蜀汉为正统,为偏安的南朝制造合法舆论,所以裴松之对贾诩不能不多所讥评。”贾诩的一生,能做到不偏不倚,既名且哲,而见用于乱世,实为难得。
    ----------------------------------------------------------------------------------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后汉书》
    《晋书》                    《新唐书》
    《隋书》                       林宝《元和姓纂》
    何焯《义门读书记》      苏辙《贾诩论》
    马端临《文献通考》      王盛鸣《十七史商榷》
    张大可《三国史研究》
    


    IP属地:福建6楼2011-02-12 18:59
    回复
      贾诩心计很深,也是唯一一个善终的谋士


      7楼2012-01-29 14:45
      回复
        果断右键
        您的家乡旅行过 印象深刻


        8楼2012-07-31 13: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