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知识学习和精神世界培育都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按部就班的开展,生活节奏比较慢,学生和家长没有很大的烦恼和冲突。现如今,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和学生就承受各种压力,面临各种冲突,甚至发生悲剧。 因此,现代有识之士提倡读诵中华优秀的国学经典,发挥学习文化知识、建设精神世界的作用。尽管学校教育也提倡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教育,但在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之下,有限的时间往往偏于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
-
0请能解释的吧友给指导指导吧
-
9《传习录》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而阳明学说作为中国儒学最后一个高峰和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其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超越时空
-
9午休时疲乏,打坐一刻钟,顿觉精神,不禁上网查打坐之法。 遂顺藤摸瓜而得此网站:台北市气功文化学会: http://www.chikung.org.tw/ 其中数篇文章读
-
3
-
6“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 譬如
-
4人必须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磨砺自己,怎么理解?
-
11阳明先生在那会也算个学霸四书五经烂熟胸中了,感觉就跟做数学题一样每道题都少条件没法读啊!
-
6致知在格物中的格物是什么意思
-
10去人欲是关键,目前有两种主流说法,一种是省察克治,一种是调节黄庭气血涌动,大家觉得哪一种是王阳明的做法?
-
5《传习录》在阳明心学中的地位 《传习录》在阳明心学中地位究竟有多高呢?差不多相当于《圣经》在基督教中的地位。后世所有与阳明心学相关的东西,基本都是从《传习录》衍生出来的。《传习录》主要是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那个年代不像现在通讯这么方便,当时彼此交流主要靠往来书信,论学观点性的东西也是通过书信这个载体流传了下来。 “传习”这个词的出处是从论语“传不习乎”这一句话来的,原文是。 ““吾日三省吾身:为
-
27阳明心学先看什么书比较好
-
46我半个多月了 才看了十多页 好多地方看不懂 还要一点一点的查 我会不会一年都在看一本书 你们读完传习
-
2冒昧请教各位明白的吧友了
-
2不是太明白啊
-
023请高手赐教。19圣如尧舜,然尧舜之上,善无尽;恶如桀纣,然桀纣之下,恶无尽。这句话我看了翻译还是不太理解6在网上看到传习录原文十译文十评析的版本,译文很通透但不知道是哪个出版社出的书,有知道的告知一下,谢谢!21第一次看,看的相当吃力啊,就像是一个初学吉他的人抱着一本重金属吉他教程一样,感觉就是在啃一块无比坚硬的石头。 你们第一次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啊22求助,知止而后有定,知止什么意思。0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乖矣。 ——同治六年三月初七日与澄弟(书信)3忙碌的高中生活,高中生读传习录会不会浪费时间?能不能读的进去?5以后本贴每天发一篇心学感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7但用此心且试天下12吾二十有余,已能置身外物,心静如水,事虽看透,却缄口不言,形随波,心远洋1219看了书,感觉提到饮食的特别少0传习录:§序言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 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 桌取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爱朝夕炙门下,32王阳明心学之《传习录》通俗讲解手稿 002-至善求于心 【二】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①’,似与先生之说相戾。”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②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③’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④’者得之。” ①朱熹在《大学章句》中用“能知所止,则方寸之间,事事物物皆有定理。”来解释这句话。 ②《孟子.告子4一日,论为学工夫。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2世界上无论什么,都是以少为贵。我们金山禅寺研究佛法的人数虽不多,但在这世界上却是最贵重的,将来各位把佛法学会了,都可以到各处去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令一切众生早成佛道,这是我对各位的期望。0广开一贴,只为弘扬正道,欢迎各位同志来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