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吧
关注: 1,451 贴子: 5,438

禅宗学人,学做真人,利己利他。

  • 目录:
  • 佛教
  • 0
    各位善缘吉祥,我是释真君师父,现寺里需要一些佛经和善书,望大家能参与助印,有经书的也可以邮寄过来,可以百度搜索“释真君”找到师父,释真君合十
    mtancayq406 11-14
  • 56
    有疑即问,无疑自然沉贴。。。。。。
  • 52
    虽然不该追逐于"名"词的理解,可是不明白"名"又如何理解无名? 问题如下: 悟是无所得,那什么又是得? 见性即成佛,那什么又是性?
    风轻云... 10-17
  • 3
    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盘,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盘,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师曰:“自性无非、无碍、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
    vfnnafv 10-14
  • 2
    学佛不止于己身的修行,不止于自己能坐多久的禅坐,能认识多少个老师,看过背过多少本经典书籍。还要看通过修行,学习,给周边人,邻居,朋友,或者事业,尤其是家里人,带来了什么。是欢乐?幸福?收获?还是分歧?暴躁?邻里不和? 分享一次自己的育儿经历: 孩子好像在上中班的时候。有一次我送她去幼儿园的路上,告诉我不想上幼儿园。我问为什么?孩子说,因为要睡觉自己搬床🛏️。(很不想搬)我知道这个问题的回答,对她很重
    vfnnafv 10-13
  • 4
    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 有一次晚上无聊看直播,看到一个光头主播在和一个美女互动,想让美女参与活动。了解到美女的信息(忘得差不多了,大概是):家里想让她当幼师,为了不当幼师,她纹了身,没录取。我在与我老婆说这件事的时候突然有所悟:我只会批判式说教,如果是我的话可能我上去就会说这样不行不好之类的。最后肯定不欢而散,美女也不会参与节目。但是光头却和美女聊的很好,最后还参与了节目。这让我悟到,想度人,就要学习
    vfnnafv 10-12
  • 18
    何谓佛法?我所认为佛法真实根本义是破烦恼,证实性之无上法门。其中以文字般若示现,当以《金刚经》《六祖坛经》最尊最上最第一。
  • 13
    HTL龙
    2022-04
    量变引起质变,顿悟的前提是数量的积累,数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通过某种契机才会引起质的飞跃。
  • 5
    请教各位大神,四川禅宗道场有哪些?想去学习,谢谢
    527580091 5-16
  • 1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从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
    Real明月 2-29
  • 1
    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 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遂先以铁叶漆布,固获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
  • 0
    偈曰:“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今生若遇顿教门,忽遇自性见世尊。若遇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
  • 0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今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
  • 0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皆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
  • 0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钞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摩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 0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 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
  • 0
    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见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即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
  • 0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 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意译: 六祖讲完了无相颂后,接着叮咛道:“诸位大德,大家总要依照我讲的颂词去修悟行持,一定要见取本来面目,明白般若自性,才能直了成佛。真理本无对待,你们应时记住我的话,法会到此散会,暂告一段落,我要回曹溪去,你们若再有疑问,就来曹溪问我吧!”
  • 0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徹、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攀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起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
  • 0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
  • 0
    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盘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
  • 0
    僧志徹,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競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
  • 0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一日,命门
  • 0
    一僧问师云:“黄梅意旨,甚麽人得?”师云:“会佛法人得。”僧云:“和尚还得否?”师云:“我不会佛法。” 师,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无美泉,因至寺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积以为池,乃膝跪浣衣石上。忽有一僧来礼拜,云:“方辩,是西蜀人。方辩远来,愿见我师父来衣钵。”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曰:“善塑。”师正色曰:“汝试塑看。”辩罔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
  • 0
    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师曰:“汝曾作甚么来?”曰:“圣谛亦不为。”师曰:“落何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师深器之,令思首众。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 意译: 行思禅师生于江西省安福县,俗姓刘,自幼出家,因听说曹溪的地方有六祖在此大开普渡,就前来参拜六祖,同时请教道:“应
  • 0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狂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是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
  • 0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
  • 0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 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
  • 0
    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
  • 0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原来以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
  • 0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甚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 0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磐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魏武系孙曹叔良及居民,競来瞻礼。 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师
  • 0
    颂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擬将修福欲灭罪,后世的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
  • 0
    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 意译: 诸位大德!法身本来人人具有,于自性中。每一念之间皆要自性自见,明觉真性,就是报身佛。又因能明见真性才产生妙明的智慧来,便是化身佛。所以说法身要自己去体悟,报身要自己去实修,化身要有妙
  • 0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意译: 什么叫做“千百亿化身”呢?如果不去攀缘思量一切万有的法界,则自性本来如同真空,唯因一有了起心动念的思维,才起出“变化”。如同思忖坏事,
  • 0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意译: 什么叫做“圆满报身”呢?就比如有一处阴暗了千年,忽然有了一盏灯火的照耀,一时之间便除掉了千年的黑暗,又好比
  • 0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相’。三、慧香:
  • 0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
  • 0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看心,亦不看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看也。若言看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看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看心看净,即障
  • 0
    念念之中 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继不断 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
  • 0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 意译: 六祖对大众开示道:“诸位大德!本来真理是不分顿教法与渐教法的。惟因世人的根性有利和钝
  • 0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善
  • 0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
  • 0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 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

会员: 善知识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