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
-
3
-
3
-
8
-
4为什么喜欢哲学? 有些是为了逃避什么! 有些是因为不了解,觉得哲学很神秘,感觉它可能很有力量(因为一旦成功了,就是大师),所以希望哲学能帮他们面对生活的困难! 还有一些,是有一定悟性和学历,他们欲望很强,想让哲学帮他们平步青云! 还有一些是纯喜欢哲学,而且他们还学了一些冥想法,灵修方面的,他们对生活很失望,只想快点离开人间,所以想找到灵修的法门,但灵修好像不是适合每个人的,所以最后这些不适合的都变得有
-
4
-
3
-
21
-
14人无完人,冯友兰不例外。 冯文革后期翻过错误,但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其学术贡献与人品,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诸位要站在当时的环境下来评价其人。 先读其书,后评价其学问是一条正确合理的研究道路。 研究一个人要全面了解他的一生,不能单凭一件事武断下结论。 不要尽信野史轶闻,野史的编纂者多并非学界中人,学术规范及学术道德不堪信任。 于西南联大在昆遗脉云南师范大学
-
0删帖细则: 1、涉及时事政治,删·这里是学术向的贴吧,就别折腾政治了 2、广告,删·无须多言 3、无由的人身攻击,删·对任何人的人身攻击均在此列 4、地域攻击,删·性相近,习相远,大家得互相包涵 5、泄露个人隐私,删·为了保护您与他人的隐私权益,一切自曝贴与伪自曝贴全删 6、没有实际内容的帖子,删·为了保证吧友的沟通质量 封禁细则: 1、发贴涉及涉及时事政治直接封禁,开除会员 2、发贴涉及广告直接封禁,开除会员 3、发贴涉及
-
18http://vdisk.weibo.com/search/?type=&sortby=default&keyw 原有的ishare连接已经失效,转用微盘连接,格式比较多,大家按需下载吧。
-
19冯大师书中这样说的。
-
28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概述 定义 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它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的知识点。 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
-
3原头衔名未免有些不和谐,直引贞元六书,恐未能顾及“三史”。小子斗胆,妄立提案如下: 1、贞下起元 2、接着讲 3、最哲学 4、理太极 5、别共殊 6、气阴阳 7、道天道 8、势历史 9、才命力 10、赞中华 11、心性 12、觉解 13、境界 14、天地 15、死生 16、理事 17、静默 18、我自飞
-
8
-
0士人的恍惚 最近心绪恍惚,却也说不上是什么缘由。 士人就是文士学子,可能文士学子也是会有洁癖的:或者是苦于没有新的诗作,或者是出于情思没能抒发,或者是对待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仍然没有解决之法......什么都可以不要,独独不能缺少灵感,灵感是士人的生命,士人的生命则是为了灵感。 世俗眼里,士人都是文弱的,作为其中之一,我觉得不客观,也不服气: 首先,士人多数是瘦瘦高高,青衣长衫的形象,这样便显得很文弱。事实上瘦瘦
-
0浮华与成就 万千亿众生的一世,总是在追求所谓的“成就”。所谓之成就真的就那么耀眼么、真的就可以那么非凡么?果真如世人所言,成就真能永久恒常的存在么?若干的成就只是满足自己的私欲么?标新立异就算得上是成就么?一团线揪开了用,难免会打结;一件贴身物件,难免会沦落到弃之不理之地步...... 成就这个似乎非凡的存在,必定要有创造者以及欣赏者。某件事物一旦成就了,也就开始消亡,即使你有所感,说消亡也是一种成就,可是
-
0小说诸子 一、合说:先秦诸子百家,整体来说,是代表真正的文化人的; 二、分说:1、儒家,文化研究者,或者说是学者,准确的来说是古代文明研究者,其中包含一定得思想家; 2、墨家,有一部分是工业科学家,有一部分是“苦行僧”,甚至有侠客、武士; 3、道家,有一部分是隐士,有一部分是哲学家,甚至还有艺术家; 4、法家,是政客 而非 政主,谋士也是其中之一; 5、阴阳家,实际意义上的“中国宗教”人士(无论是道教 还是 汉儒,都
-
0“面子”和“里子” “面子”和“里子”这东西,历来就有,极为自然、极为无奈。人为什么要衣着服饰?是为了给外人欣赏、为了遮住玉肌,向来是一种礼仪与文化,可是如今俨然难以说是这样,不知道是美呢、还是不美?有人说,“浑然一体”即是美,是的“浑然”确实是美,可是“混然”却似乎很狼藉、很杂乱。N种不同的菜一起制作,大概有两种结果:一种叫拼盘,一种叫烩菜;前者不是新的菜品,后者则是一道新菜;前者只是随意拼凑,后
-
10爱名者慕操节,有志者全性命。飘摇乱世,星日隐耀,节操易守,性命难苟,春蚕蜡炬,遗丝与薪,何所谓荣辱焉。冯先生请安息。
-
0《走近冯友兰》由冯钟璞编著,《走近冯友兰》是纪念冯老先生116周年诞辰而编著的。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一生与中国整个现代化命运相关联,其经历与著述体现了近现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冲突。
-
7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001
-
31999年 宋志明 梅良勇 冯友兰学术思想评传 1999年 陈战国 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 2002年 宗璞 云在青天水在瓶 2002年 程帆 我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2004年 郁有学 哲学与哲学史质检---冯友兰的哲学道路 2004年 金春峰 冯友兰哲学生命历程 2005年 胡军 反思与境界 2005年 单纯 旧统新学:冯友兰哲学思想通论
-
2南阳师范学院冯友兰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5月,是国内第一个实体性的冯学研究机构。 研究所目前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聘请陈战国、陈来、李中华、蒙培元、冯钟璞、金春峰、田文军、乔清举、宋志明等知名专家为研究所顾问,和全国冯友兰研究会、北京大学哲学系等建立了业务联系。
-
31985年 冯远程 冯友兰论中国哲学传统 1987年 王鉴平 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 1990年田文军 冯友兰新理学研究 1991年 殷鼎 冯友兰 1993年 李中华 冯友兰先生纪念文集 1994年 蔡仲德 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 1994年 程伟礼 信念的历程---冯友兰传 1995年 王中江 高秀昌 冯友兰学记 1995年 冯宗璞 蔡仲德 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1996年 李中华 冯友兰传 1997年 蔡仲德 冯友兰研究 1998年 范鹏 道通天地---冯友兰
-
121947年夏,留学北美的何炳棣去哥大附近一家旅馆看望来美的冯友兰。聊天中,何提及一位女士正在写的硕士论文,题目是《1927年以前胡适对中国文化界的影响》。“冯先生听了,急不能待,口吃地以极纯浓的河南腔说:‘这……这……这个题目很……很……很好,因为过了1927年,他也就没……没……没得影响啦!”巧的是,也是何氏的何兆武1940年代在西南联大读书,也听过冯友兰同样的表达,他在《联大七年》中有一段回忆:“有些老师喜欢在课
-
1友兰冯公,字芝生,生于1895年,卒于1990年。先祖迄山西迁唐河,百余年间衍为望族。故居位于唐河祁仪,依石柱于东南,望泗水于西北,山峻而林茂,地美而竹修,清河曲绕,芝兰生焉。公第书香,尚德向学,庭植银杏、腊梅,以矜名节。母吴太夫人贤而慧,建祠督学,善惠子孙。公天资聪敏,立志弘毅,少年失怙,不改初衷,先就学北大,继而公费留美,学业既成,归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一生呕心于学,著述宏富,离乱不弃其节,耄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