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大道能左右逢源。 她滋养万物,但她从来不争任何名和利,让大家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但实际上,她又无处不在。这可能就是统治阶级的最高境界,即第17章所讲,太上,下知有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润物细无声,大道无形,无在而又无不在。故可名于小,又可名为大。
-
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难得一知己,而最难的还是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才能不断地提升完善自己。 胜人者有力。战胜别人,只能说明你强壮。如同西方,通过武力,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别人,结果适得其反,造成世界更加动荡。而古时,虽然少数民族才曾靠武力征服中原,但最后文化却被同化了。所以,先进的文化不是靠武力去传播的,而是得到大家的认同。 自胜者强。人在自知基础上,不断战胜各种欲望,才称得上强
-
31.万经之王,慕名而来。或自学,或跟着老师学。这个阶段有些人放弃了,因为枯燥没意思。但这个阶段最重要,要么自己有丰富生活阅历能体悟,要么你的老师够优秀、够厉害、够权威。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坚持学的基础上,有的人通过悟,苛求对原文意思的真实理解,甚至是版本的准确与否,甚或到一个字的定义;有的人通过悟,偏重于从整体上理解全文的要义,对原文的理解可能囫囵吞枣,但大体上方向是正确的;还有
-
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翻译】:用道来行使主权的人,不靠武力而称强天下。用武力总是有报应的。军队进驻之地,荆棘便长出来;每逢大战之后,凶年接著来到。良善自会结果,无须强夺硬取。成了而不矜持,成了而不炫耀,成了而不骄傲,成了像是不得已,成了
-
1
-
0【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翻译】: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轴穿过的圆木上,圆木有空的地方,才对车有用处(可行走)。揉合黏土制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处(能容纳)。为房屋安窗户,窗户有空的地方,才对房屋有用处(取光亮)。有形者对人们有利益,是由于无形者的功用啊。
-
3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 译文: 求盈求满又想把持,不如适可而止、恰当好处;把锥子锤打得极为锐利不能长久保持;积得金玉满堂也没办法长久守住;炫富炫贵骄狂放纵,会给自己留下无尽祸殃,功成而懂得不居功自傲的道理,才真正符合天道天理。
-
0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 译文: 身体像车一样载着魂魄,它们能不能不要分离?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不能像婴儿那样的纯粹呢?像玄镜照心一样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不能让心灵没有瑕疵呢?爱民治国能不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呢?感官与外界的
-
4【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宁静深沉;交往,有诚有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天下归 顺;做事,大有能力;行动,合乎时宜。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
-
1七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 译文: 天地长长久久啊!天地之所以能长长久久,就是因为天地不自私、不只是只为了自己的生存,所以能长久啊!所以有智慧的领导者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这样才被大家乐推而不厌,乐于接受他们的领导;不贪身外之物,才让自己有更好的存在状态。天地和效法天地的圣人,不就是因为他们
-
40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 译文: 可以言说的道,便不是恒常的道;可以定义命名的名,也不是恒常的名。天地开始的时候,把它叫做“无”;万物的母亲,把它叫做“有”。所以常处于无,从无的角度来观察它的妙处;常处于有,从有的角度来观察它的边界。有和无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两
-
6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经》 译文: 道虚无莫测,永存不灭,称为“玄牝”,“玄牝”之门是天地万物的根源。连绵不绝地永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2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译文: 最高的智慧和品德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万物而不争,水处于众人最不愿去的地方,这是它最接近道的品性。它处于的是行善之地;人心也要像深水一样静水流深,要宁静致远,要善于沉淀;与人相处时、给人东西时、对人有恩德时要像水一样平等仁爱,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
4第7章 【正文】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①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 后其身而身先② 外其身而身存③ 非以其无私④邪? 故能成其私 【注释】 ①生:生存。 ②先:领先。 ③存:保存。 ④私:只为自己。 【直译】 天地长久以来就存在了 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的原因 是因为它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 所以才能做到长久存在 所以圣人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反而领先 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反而保存 不正是因为他的无私吗? 所以反而能
-
0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翻译: 天地是没有亲疏利害偏废之心的,待万物对如同对待刍狗一样。圣人也是如此,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百姓,如此而为圣人。天地之间,不就像个风箱那样吗?天地定位,各守其常,天地间浩瀚如空,却不扭曲变形,天不沉于地,地也不达于天,万物自然运转,生生不息。无论我怎么用语言来解
-
0第4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天地之间看似晴空万里空无一物,其实充满着气体的流动,冷暖燥湿气流相互交融不断对冲,生成了风畜积了云形成了雨。好像平静安宁,背后却酝酿着风暴,水汽云层中的阴阳电荷相冲形成了闪电,大地和空中的正负离子互撞形成了震雷。天地之间时而虚无悄然,刹那间却又乌云翻滚风雨飘摇电闪雷
-
3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是什么,丑自然就存在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一定也知道什么是不善。所以,有和无相待而生,难和易相待而成,长和短相待而显,高和下相待而倾倚,音和声相待而和谐,前和后相待而顺
-
0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国学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