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我向你看吧 关注:3,658贴子:50,693

浅析《许我向你看》中那些反复出现的场景与线索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好吧第一次开帖,献给许我了~~


IP属地:英国1楼2012-01-21 15:29回复

    1. 韩述的镜子
    《许我向你看(上)》第一章的标题。镜子是什么?镜子是能够反射出物体另一面的东西,又是能够折射出物体所异样的表现的东西。镜子本就存在它的两面性。
    对于韩述而言,一面镜子是他在大学到工作这段没有桔年的生活中闲适的缩影,辛大将其称为好心情。(①就在摘到第十七朵的时候,肩膀上忽然一阵剧痛传来,韩述的好心情就像一面镜子,在这重重一击下出现了第一道裂痕。②韩述的镜子“哐啷”一声出现了更深的一条裂痕,“你,你……朱小北,你穿的这是什么东西!③还在寄希望于文明解决的韩述惊见那边战况的转变,哪里还顾得上打电话,他好心情的那面镜子今天看来注定千疮百孔。)
    而另一面镜子是他面对桔年时的折射,(①就是这么平淡无奇的一句话,让韩述心中的那面镜子轰然而碎,但是所有的碎片,每一片都那么亮,亮得他无处躲藏。这一句话,这一低头的样子,好像是前世的记忆,似远还近,许多渴望想起的,害怕想起的片断在每一块碎片里闪回,那个名字呼之欲出,韩述咬了咬牙,才没有让那两个字脱口而出。②终于,制止桔年疯狂扑过来的那个人在朦胧中隐约露出了半张脸,多么熟悉,熟悉得好像每天清晨照镜子。)
    韩述在梦中以为自己是巫雨,唯有巫雨是能寄托桔年青春时代毫无顾忌的念想的,这种折射存在于他们的爱情中,就像《(下)》中的谢桔年和陈洁洁。(①她们是镜子里的两面,相悖,却又相通。)还有那句牵连韩述生活的话(①韩述在心中的那面镜子里看到了一如每个清晨醒来时的那般无措的自己。他对他的镜子说:我很好,我会很好的。②现在,韩述就在她身边,他不是他,不是韩述,他是照见谢桔年过去的一面镜子。他对着镜子里的那个人一遍遍重复。“我很好,我很好……你看到了吗。”)


    IP属地:英国2楼2012-01-21 15:30
    回复

      2. 飞花雨/花瓣
      这句话最早出现于唐业口中,尽管他也说是一位朋友告诉他的,至于原创,不得而知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想起一个朋友对我说过的话――他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最无可奈何的,一样是飞花雨,一样是往事。不过我想,既然有风吹过去,那么散了就散了,你说呢。)而尾声里,桔年这样对韩述说:“我的答案?韩述,有个人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最无可奈何的东西有两样,一个是往事,一个是飞花雨。”她指着最后一片从手中随风飘荡荡而去的花瓣:“你能追得回它们吗?”很多人都说尾声很难看懂之类的,的确,刚接触并阅读这本书的头几遍,难以理解桔年的意思。而后,我却逐渐相信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解读。
      我的解读是这样的。既然往事和飞花雨一样是无可奈何的东西,那么都是固然追不回来的东西。韩述不懂得,他只愿意把往事中所有桔年所应该拥有的幸福通通返还给她。所以他义无反顾地去追那些飞花雨,他说只要你愿意,怎么都可以。而桔年,却突然在那一刹那仿佛回到过去,她的幸福,不是别人不能给,而是那些往事的牵连终究不可能断,痛不能断,而快乐亦不能断。所以她终究是会幸福的。
      花瓣:辛大在前文形容桔年时说,她就像是孤零零的一朵野花,白色的单层花瓣,柔黄色的花蕊,茎干细韧,叶子纤长,战战兢兢地开在野风中,偶尔伏低身子,却从来不折。或许这里很多很多的所谓花瓣,即是桔年的象征。(①唐业拂了拂那些带着水珠的紫红色花瓣;②桔年手里拿着一把在路边摘的野花,一边走,一边扯着好那些白色的单层花瓣。)韩述是贸贸然去采这片花瓣,而唐业呢?唐业是什么?韩述如是说。所以对于唐业,那片花瓣是紫红色的,他也终会将它拂去。桔年扯下的,是过去的自己,不管韩述能不能将其追回,那都是另一面白色的她,美好而纯洁。


      IP属地:英国3楼2012-01-21 15:30
      回复

        3. 签文
        这个很明显有线索了,总结在这里好了。
        巫雨五十四签,下下签,苦海回头无岸。巫雨最后就是因为桔年喊住他的一回头,再也走不了。面对陈洁洁,倘若我们想象他们的未来,终究也只会是一片苦海,然而其中至少有私奔的幸福和快乐。这一回头却成了生与死的相隔。他是杀人犯的儿子,纵然想回头,还是有说不清楚的过往,大人会避他,巫雨的无岸,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悲剧了。
        桔年第十二签,中签,药成碧海难奔。桔年想象着她的萧秋水和唐方,然而巫雨最后想带走的都不是她。她被唐业牵着欲离开,而最后也是她放开了唐业。桔年的一生,兜转之后还是回到了小和尚生长的地方,她逃不开那些过去,就算药成,她向小和尚袒露了她的感情,她还是走不了。而走不了,从另一方面说也不是一件坏事,我更难以想象,倘若巫雨或是唐业带着桔年离开,她会拥有怎样的一种生活。
        韩述上签,痴人梦醒不知。桔年说,它的意思是有好人在身边却不知道,等睁开眼睛一切就明了了。而唐业要带走桔年的那一晚,韩述在桔年的小院里睡着了,当他醒来,才发现桔年又回来了。韩述是很开心的吧,当他睁开眼睛,眼前的是真实的桔年。而韩述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签文是什么,也是所谓的“不知”了。桔年在当年掩饰说多拿的签是给她将来的那一位的,她骗了巫雨,就像她当年希望她将来的那一位是巫雨一样,藏起来的签是巫雨的,而冥冥之中,这又是否预示着韩述与谢桔年最后的结局呢?其实他们,都理应是幸福的吧。


        IP属地:英国4楼2012-01-21 15:33
        收起回复

          4. 6码的鞋
          (①韩述双手一摊,没有再解释,他自己知道,这其实是他第二次出现在女鞋专卖的地方,至于上一次……时间太过久远,不提也罢。)出现在开头韩述一次次的混乱,很直接地让我们容易想象他的故事。(②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自然也不会有两只相同的脚,他怎么会这样想当然,简直是一个没有常识的低级错误。)想当年,谢桔年的开庭宣判后,韩述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乱逛,买了一双6码的白色的帆布鞋,然后又将它扔了。那时的韩述,不过也只是个孩子吧,纵然想豁出去,最后却做不到,他仍旧爱玩,感情总归是第一次经历的事情。然而当他第二次出现在女鞋专卖的地方,为的是给现任女友朱小北买一双鞋,那些码数,仍旧是旧时的模样。其实韩述始终深陷在那些往事里,那样沉重的打击,于现在的他而言,愈加难以平复。那些过往的过往,那个他爱过的女孩,那一双6码的鞋,那是朱小北无论如何代替不了的。他那样理所当然地说,这就是6码的,他从潜意识里只记住了这一个人的鞋码数,不管他的年龄从18岁变到了29岁,不管他尝试逃开那一段过往,爱就是爱,在那样的年华里,毋容置疑。


          IP属地:英国5楼2012-01-21 15:43
          收起回复
            总共有十五篇,慢慢发上来吧。仅为个人看法,欢迎交流。


            IP属地:英国6楼2012-01-21 15:45
            收起回复

              5. 握手言和
              第一次握手言和:在监狱。(①死不了,那就好好的活。她听见巫雨在冥冥之中这么说。桔年再一次说服自己跟命运握手言和,也许她的一生还很长,跟这一生相比,5年并没有那么难熬吧,或者她留在监狱里的时间还可以更短一些。)这其实并不是所谓的第一次,只是辛大用到这个词的第一次,而写下的再一次,就是对桔年放过很多痛苦的解读。爷爷的死亡,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韩述的纠缠,巫雨的诀别,哪一件事不是一个18岁的女孩所难以承受的东西?何止是我们用不幸就能描述的东西?然而活着毕竟就是活着,如果死亡,对于当时的桔年来说,就彻底没有了能够证明她的小和尚曾在世上存在过的东西。这也就是生与死的界限吧。对于生的人而言,死亡代表失去,在世俗的生活中,有谁会觉得巫雨这样一个苍白的少年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呢?终于桔年还是活了下来,冥冥之中,这是巫雨的希望,他说桔年可以更加幸福的,所以向来淡然的桔年会又一次放过自己。
              第二次握手言和:在烈士陵园。(②她再一次与命运握手言和,不再去追问巫雨是否曾经爱过自己,不再追问他究竟属于谁。这棵从未结果的石榴树也将随着烈士陵园的迁徒而消失,小和尚再不会徘徊在树下,一如他渴望中的那样,他应当是自由的。)一次搬迁便会引来一次对往事的追念。对于生活来说,这是命运,相信手相的桔年更不会逃过命运的追寻,与命运的握手言和,在这里,更是一种在不愿妥协中的妥协。前一个妥协,是无奈的,是可能的躲开,而后一个妥协,则是带来另一种幸福的可能的未来。在桔年的心里,小和尚是永恒的,当石榴树消失,消失的是那些伤痛,而不是纪念。这份纪念,在桔年终于承认巫雨不在了的时候已经得到证实,巫雨存在于她的小世界,而不是韩述闯入的那个世界。此时桔年对巫雨的态度,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命运会明白的。


              IP属地:英国11楼2012-01-22 12:49
              收起回复

                6. hs&jn
                从巫雨到韩述,其实就是年岁在石榴树上的蜕变。韩述说与其困惑,不如相信自己想要的那个答案。不管桔年愿不愿意相信,其实这亦是她的答案。当桔年刻下她想刻的话的时候,就曾有这样的一段话:(①没有人会看得到这痕迹,除非那一双手温柔地抚摸,可又有谁会爱怜这颗被遗忘的石榴树那苍老而丑陋的树干?谁会记得这角落里安静的存在?除非他放在了心中。)对,除非他放在了心中,经过了十一年的不忘,那份感情就是被放在了心中,从干妈说他是“迷恋”的那一刹那,他终于懂得。有些事不需要明说,可是在陡然揭露的那刻,我们相信韩述是真的看懂了。
                在《(下)》的第五章中,桔年形容手工时候说,(②这样的阴差阳错,是否就好像世间某些人与人,也许一开始并没有爱,天长地久,别无选择,因此也平生出几分无可奈何的情致,借以聊度此生,竟也没有那么寂寞?)是不是,这也是她形容韩述的一种方式?所谓的天长地久,别无选择,是桔年给自己的一种解脱,她终将通过这种方式摆脱寂寞。或许此时她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恩赐?很多人想给《许我》一个结局,可结局,其实不就蕴藏在这些简单的联想中?如果只是希望他们俩在一起,那是不是爱又有什么关系?如果希望桔年最终爱上韩述,那也是时光的问题,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IP属地:英国12楼2012-01-22 14:07
                收起回复

                  来源于小和尚最初在羽毛球比赛弃权后讲的那个“化蝶”的故事。两只毛毛虫在地底下互相谦让着短暂的阳光,直到蝴蝶飞过,告诉它们毛毛虫终将化为蝴蝶,变成那个可以自由享受阳光自由飞舞的动物。小和尚没有讲完那个故事,当毛毛虫化为茧,他沉沉睡去,留桔年一人的郁结。巫雨不就是那只化为茧的毛毛虫?所以他终将变成自由的。(①长了翅膀真的就能飞出去吗?假如一只飞走了,那另一只多么寂寞。是否会有另一只好心的蝴蝶前来呼唤?)桔年的疑惑,不就象征着巫雨的离开,他终于破茧而出,却是以脱离毛毛虫的世界为其代价。那寂寞的11年,她也是期盼会有另一只好心的蝴蝶的吧。
                  其实在此之前就有说到,桔年扮演的白雪公主牵错了王子,又或者,她根本不是公主。(②白雪公主的故事在笑声中落幕,从此,桔年排斥所有在众人注视下的表演。她慢慢地从蝴蝶收敛成了蛹。)这改变,便是为其中一只谦让阳光的毛毛虫而准备的。她不是蝴蝶,所以会遇到一只同样收敛着的毛毛虫,所不同的是,那另一只毛毛虫是多么渴求自由。
                  在狱中,桔年一直都想着她的小和尚。(③桔年看不见它,她想,那也许是一只蝴蝶。一只从毛毛虫艰难蜕变成的蝴蝶,为什么不在花间倘佯,却又回到了这阳光找不到的角落。)在她心中,她知道巫雨舍不得她这只没有化茧的毛毛虫,她以为巫雨来看她了。可以说,桔年对巫雨的感情,是矛盾的。她说,她既希望巫雨留下来多陪她一会儿,又希望巫雨是自由的,可以尽情去他想去的地方。然而就算她伸出手,那只她以为的蝴蝶也未曾停留在她掌心。当阳光传来,她才发现那只破茧而出的毛毛虫,只是化成了蛾。巫雨是知道破茧而出的结果的么?只能化为飞蛾的毛毛虫,是多么的无奈!然而,这又是巫雨自己的选择。最后,只能在阳光传来的那刻面临死亡。
                  他是自由的,不管作为毛毛虫,还是向往的蝴蝶,抑或真实的飞蛾,他都是自由的。那是他生而无奈,又生而渴望的一部分。桔年却不尽相同。她有着喜欢小和尚的勇气,有着愿意与他离开的勇气,却没有办法挣脱宿命。她不知道她是从蝴蝶蜕变返回而成的毛毛虫,本就与巫雨不同,却想相依。没有经历过阳光的毛毛虫总想逃出去,而对于她来说,逃出去阳光就太过刺眼,她期待着的另一只蝴蝶来临,不是带她出去,而是陪她在地下好好地活。


                  IP属地:英国14楼2012-01-23 16:55
                  收起回复
                    小标题没打,我错了……
                    7.毛毛虫与蝴蝶


                    IP属地:英国15楼2012-01-23 16:56
                    回复

                      8. 石榴与枇杷
                      石榴与枇杷,巫雨和桔年。
                      巫雨的生命就如那簇桔年初见便是火红的石榴树一般,也如那句他很喜欢的句子一般“生如夏花之灿烂,死若秋叶之静美。”石榴树承载了太多小和尚和桔年的回忆。他们曾在石榴树下静卧仰望天空,也曾在树下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改变,最后在石榴树下的521级台阶上丧失了什么。树上绚烂的石榴花毕竟也是孤独的,最后它还是结不了果。曾经有一双手抚摸过它,在它身上刻下不敢付诸于口的字样。他们以为树不会走,然而当烈士陵园搬迁,树也终将离开那个他们所熟悉的世界。桔年的石榴盆栽怎么样了?巫雨离开的时候它只余四分五裂,之后就没有交代了,那是一种不自觉的消失,是枇杷没有办法拥有的陪伴。
                      桔年离开姑妈家去七中的时候,巫雨在自家的小院种下了一棵枇杷树。桔年说,这也许是陪伴石榴树的一种方式,它们遥遥相望,期盼着某一棵的结果。一年一年的积累,巫雨必然是在乎这棵枇杷树的,甚至当林恒贵从他手中买下他的屋子,他都要求别砍掉这棵树。然而桔年说:如果那颗枇杷树不再属于他,即使终有一天果实累累,有跟她有什么关系?那会是别人的屋子,别人的院子,别人的枇杷树。阴差阳错,桔年最后又回到了这个地方,枇杷树还在这里生长,屋子里多了一个叫非明的女孩。她说,她们家的枇杷树还会结果。结果意味着什么,是桔年终于不再孤独了么?种树的人和摘果的人,未必会是同一个。那个叫韩述的男孩也曾留恋于枇杷树的叶子,当他叩门而入,也曾跟小院里破旧的一切过不去,真情最后是能够打动人的,桔年最后选择了离开这个地方。枇杷树再也不会属于她的小和尚,桔年会带着它会结果的记忆离开。记得《山月》里说,所有的旧物珍贵的不是它本身,而是附在它上面那回忆的魂魄。当旧物不再被真实的世界所接纳,有一种回忆也可能被所谓的“无可奈何”(见6.hs&jn)所割舍。


                      IP属地:英国17楼2012-01-24 19:05
                      回复

                        9. 偿还
                        当韩述遇上桔年,她说她不需要任何补偿;而当桔年遇上唐业,她说能够偿还是幸运的。(①桔年感谢唐业给了自己一个偿还的机会,假如你没有这个机会,不管亏欠了什么,那所谓的补偿只能是对方的负累。她能还了,是幸运的。)桔年是一个实在的人,对于韩述来说,在那逝去的十一年里,桔年的原谅让他在重遇的最初没有了任何补偿的机会。所以桔年宁可不要他所谓的“补偿”,这对于她来说,只是一种累赘而已,会让她想到过去的种种不堪。当年的韩述便是如此,他对桔年好,以为举报了谢家的超生能让桔年在家有个好的地位,要送她手套,如果说那是青春期的萌动,倒不如说那是他最初对于自己内心想对她好的补偿,对于自己内心想法的实际行动。那时的少年不曾想过,桔年并不需要。她的小世界里,充满了的,是小和尚的身影,于是会在潜意识里拒绝另一个男孩对她的好。十一年后,桔年仍然当小和尚从未离开,在她们身边陪着桔年和非明,所以此时韩述的补偿,也未尝不是多余的,对谢桔年来说,是别人的事,如果他只当对她的好是一种补偿的话。但其实这种补偿,是因为“迷恋”。十一年了,韩述终究绕不过去的,不是心里的愧疚,而是爱。如果说以前的韩述不懂得怎么去爱她,现在的韩述,希望给她一个实质性的承诺,就像朱小北说的,比如说未来。桔年不喜欢改变,这也就注定了韩述不可能在了悟之后很快真正走进她的生活。(②韩述看着她,她却看着小和尚,如何顾得上回头?)许我向你看,那是一条链子,哪怕没有那黑暗的一夜和法庭上无边的苍凉,她都没有爱过韩述,那是心里坚定的拒绝。
                        对于唐业呢?桔年明白从开始就是欠了他的,不管是钱还是人情。所以她不会拒绝唐业的一个请求,这对于桔年来说,是一个好的补偿的机会,尽管唐业不可能一直心安地享受她的补偿,毕竟唐业也不是这样的人。于是她在唐业的阿婆面前帮唐业逃过了一劫,他们可以两清了。跟唐业比起来,韩述的补偿是复杂的,牵扯了十一年的情感,法律面前的无从公正,蔡一林也试图给她一些经济补偿,谢家接受了,桔年却不可能接受。
                        所谓“补偿”,在后文写道陈洁洁的时候又曾提到。(③她能给的补偿,也不过是这一盒子漂亮却无用的点缀品。)这里的补偿,是没有办法抚养非明成长而给的,那是一个母亲给曾经往事的补偿,那是生来注定的爱,所以必然会被接纳,更何况是给这样需要爱的一个孩子。


                        IP属地:英国18楼2012-01-25 22:00
                        收起回复

                          10. 活着的人总会感觉到饿
                          一直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活着的人总会感觉到饿,这是活着的某种悲哀,却也是提醒人还活着的信号。仅凭这一点,也许活着就在某种程度上战胜了死亡。(①她为此感到凄凉,原来刻骨的绝望和极致的悲伤,也不能组织饥饿的感觉。她活着,谁让她活着。)桔年曾经埋怨过,因为她活着,所以她能够感受到饥饿,心理上的绝望也没有办法抹去身体上的不适感。所以接受食物的时候,桔年会终于有一种活着的感觉,那是一片苍凉黑暗后一种填充的感觉。而在下部,有这样一段话。(②韩述的肚子咕噜噜地响了,活着的人总会感觉到饿。)这里的饿是与上文不一样的一种感觉。这个清晨,当韩述醒过来,这时饿的感觉是在告诉他,一切都是真的,桔年没有离开。大家都还活着,有满满的幸福将被填充,就是这个清晨最为美好的记忆。
                          相同的,在《我在回忆中等你》中曾出现过类似的句子。(③再痛苦都无法战胜饥饿感,活人的悲哀。)这就是我们要活着的原因,会饿有时代表的是一种希望。绝望至死,也再没有了破碎绝望的可能;而选择活过来,你就能够发现,有些美好仅需简单地看着这个世界,有些幸福就是一个早晨在院子里的等待,有些感动就是不再饥饿不再空虚的未来。


                          IP属地:英国20楼2012-01-27 19:02
                          回复
                            好吧我错了,继续努力中……另外更正一下,书名打错了,《我在回忆里等你》,打得有点快了……


                            IP属地:英国21楼2012-01-27 19:03
                            回复

                              11.小树
                              (①陈洁洁什么都没说,她一直在徒劳地试图用手拔除坟头上的野草和树枝,可那上面长着的小树树干都像手腕一般粗细,靠人力完全不是一时半会儿可能清除的。)我对这里的小树有如下两种理解:
                              一、小树的固执,是巫雨的世界里特有的无奈。它虽然小,可毕竟也确实在这世界上存活了那么久,已经在这世界上生根发芽。陈洁洁的手想带他离开,逃离他们原有的生活,可他毕竟还有自己的命运要走,他只能固执地回头,固执地向桔年道别,固执地顺着命运的轨迹在离开之前沧然而去。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这棵小树就是巫雨。桔年也曾在另一棵树上刻下她最为刻骨铭心的感情,就如同在小和尚离去的最后那刻竭尽全力告诉他自己对他的感情一样,两件事的结局也是一样,就是出现了韩述。不得不说这里的相似性,就算辛大没有刻意去这样编排故事,也是一个美丽却无奈的轮回。
                              二、《下》的第二十七章,标题是《小树的梦》。这里的小树,指的是谢非明。如果我们把这里的小树也理解成非明,那俨然又是另一种版本。这是他们一家三口一生一次的团聚,非明终于“见”到了她想象许久的父亲。这里有她最缺少也是最想依恋的来自亲人的爱。所以她不想离开。而这里的小树,或许也预示了非明的结局,会随着父亲离开这个世界。任凭陈洁洁的照顾,努力想拉她留在这个世界,她还是会先她的母亲一步去与她的父亲团聚。我们虽不希望看到非明是这个结局,但辛大的番外里还是写到了小树的梦在这个世界的终结。不管是巫雨还是非明,都太让人心痛。


                              IP属地:英国22楼2012-02-01 2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