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推理吧 关注:9,338贴子:52,747

关于无赖派的论文,被老师批得很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批语如下
这是一篇根本不合格的本科学年论文,纯粹是为了糊弄。
选择“无赖派”作为研究对象是可以的,但必须选择一个比较小的视角,比如“试论无赖派文学的天皇观”,“试论无赖派文学的自我观”等,然后分为三个部分加以论述。请重新选题、重新结构论文。
明天就要截至了,淡定。。。
全文如下


1楼2012-04-15 16:47回复
    无赖派文学简介
    目录
    引言
    思潮论
    背景和产生
    对社会政治的见解
    对文学权威的批判
    作家论
    日本文坛与无赖派
    作家生平
    作家的情感世界
    作品论
    作家作品辨析
    坂口安吾和太宰治的作品
    其他作家的文学观念
    结语


    2楼2012-04-15 16:4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貌似在审批,暂时不发了。。。


      3楼2012-04-15 16:52
      回复
        这是我回复老师的
        明天就要截至了。选题是太宽泛了,选择无赖派也是为了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小众流派,所以主要以客观介绍为主。但就算是介绍,也是经过我的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的,仍能代表我的一种认识,况且我刻意打这么多字,再怎么说也不会只有糊弄的意思,当然我的确也有糊弄的成分。但,既然老师这么说了,我还是会尽快改写的。没写过论文,也太不擅长,所以写得很失败。时间有限,恐怕把修改后的文章发过来时已近截稿了,但还是请老师看一下吧,不管及格与否。。。


        9楼2012-04-15 21:29
        收起回复
          老师又这样回我。。。
          如果你像其他同学那样提前交初稿(一共九个学生,只有你怎么晚才交个东西过来),根本不存在来不及重写的问题。你选择快要到时间了才交第一稿,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忙吗?而且我还为你的三点做法感到奇怪和惊诧:第一,你居然会为你“刻意打了很多字”而感到有成就感!——你将自己当成打字员了吗?第二,你这么晚交初稿,居然还有勇气发短信催促我快点看,还要在什么时间之前看完!——别人还以为这是上级在和下级说话呢。 第三,你居然为你的糊弄行为作出辩解!我教书十几年,也是第一次这样批评一个学生,不过你不要紧张,由于你在来信中没有署名,所以我并不知道你是谁。


          10楼2012-04-15 21:30
          收起回复
            我回他的。。。
            没有提前交初稿,这个是我不好,我没仔细看论文的流程。发得确实太晚了,可是16号就要截止了,我只好请您快点看,这不是勇气不勇气的问题,确实是我知道自己发晚了所以才附上的,只是提醒而已。糊弄嘛,是老师您先说我的,可我觉得自己是很认真的写的,参考文献多数也看了,多数文字也是自己一字一句打出来的,我只是陈述事实。我不想辩解,我只是坦诚地说出了我的解释而已,你把这当成掩饰那我也没法。首先是我不好,而我之后还采用这么直接的话,导致误解的后果也由我自己负责。当然,为此给老师带来的不快,我在此道歉。修改后的论文发过去了,只是旧瓶装新酒,话题仍是无赖派,写得依旧不咋地。。。
            怎么本帖成了XXXX了呢,淡定不能啊!


            11楼2012-04-15 21:46
            收起回复
              再来试着发一下,我不管了。。。
              引言
              提起无赖派文学这几个字,许多人首先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继而感到莫名其妙,无赖?无赖跟文学也有关系?对此,我无法详细回答,只能简单地补上一句:“它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一个流派。”或者我也可以换种方式,反问他:“听说过太宰治吗?他就属于这个流派。”太宰治的大名,相信喜欢文学的人都应该有所耳闻,甚至还看过好些本他的著作,可是为何却鲜有人关注更为广阔的无赖派呢?虽然相比于太宰治,无赖派的其他作家及其作品的名气只能算个零头,但无赖派的精神是相通的,所以如果你真心欣赏太宰治,就没有理由不去了解与他并肩奋斗过的人们。
              好在近两年,吉林出版集团的草月译谭出版了几本他们的作品,不能说全面,却也算填补了空白。但无赖派理论研究的专门书籍,目测如果国内有的话,也就两三本早已绝迹的小册子。手头资料有限,加之孤弱寡闻,我仍然觉得有必要从宏观角度总结一下无赖派文学。虽说是理论,其实只是整合他人的观点而进行一番介绍而已,当然,我也会适当插上一点小小的看法以示存在。这样,对于不了解无赖派的,以及想深入探究的各位,都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罢。本文将从社会,个人,作品三方面探讨无赖派文学。
              


              12楼2012-04-15 21:52
              回复
                思潮论
                背景和产生
                无赖派是战后日本最早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文学思潮,它的兴起与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日本战败,从称霸一时的“皇国”沦为被占领国,一切政治、经济、社会秩序陷入一片混乱,神化了的天皇制这根精神支柱开始瓦解,日本国民落入心理性的虚脱状态,一时找不到恢复平衡的杠杆。在历史的重大转折面前,幻灭感使人们越来越怀疑传统的价值观念。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新的价值观开始出现,但本身就有个人主义的缺陷,所以很难改变死一般沉寂的现实,只能逐渐失去理性,从而转向颓废主义方面。
                “无赖派”一词,最先由太宰治提出,他说道:“因为我是无赖派,所以我要反抗战后的风气。”无赖文学可以追溯到更长远的历史范围,但作为及一种思潮,又是限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坂口安吾于1946年4月发表的《堕落论》是无赖派的宣言书,产生了巨大影响,这股热潮一直持续到1948年。
                


                13楼2012-04-15 21:5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对社会政治的见解
                  一直在审核,这段不发了。。。


                  15楼2012-04-15 21:55
                  回复
                    对社会Z治的见解
                    这段主要写坂口安吾的《堕落论》,发不上来。。。
                    对文学权威的批判
                    这种叛逆精神还反映在文学领域。太宰治写了《如是我闻》,对文学界的权威进行猛烈批判。他写道:“有这么一群老权威,我不曾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有缘相见。我并不喜欢这些自信很强的人。他们的那种确信感,大概是有来头的吧。他们所谓的神是什么呢?我最近才总算明白了。是家庭。是家庭的利己主义。这是最后的祷告。我觉得,我被这些人蒙骗了。虽说妻子讲话粗野,但只有她是最可爱的,不是吗?”他们反抗权威,为的是追求自由思想。太宰治在文中写道:“自由思想的本来姿态,就是反抗精神,是破坏一切的思想。是作为压制、束缚的一种反应,与此同时发生斗争性质的思想。”
                    


                    16楼2012-04-15 22:00
                    回复
                      作家论
                      日本文坛与无赖派
                      在战后日本“民主主义”文学运动席卷文坛之际,许多战争时期相安无事的老作家率先发表作品。如永井荷风的《舞女》、正宗白鸟的《战灾者的悲哀》、志贺直哉《灰色的月亮》、谷崎润一郎的《细雪》等等。他们的创作体现出高雅的风格及坚实的基础,却未能反映时代之声。这时体现战后世态的作家,很快受到了注目。他们虽然不是持相同文学主张而自愿组合的文学流派,但他们的文学有着共同的特征,就是否定传统社会的权威与秩序,并将现实幻觉化。因而,文坛便将他们通称为无赖派。他们的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都极为丰富,这即是战败带给大众的绝望苦果,又与他们作为作家的敏感有关。独特的人生态度最后艺术化地贯穿到了他们的作品中,所以他们的人生经历也值得一说。
                      


                      17楼2012-04-15 22:01
                      回复
                        太宰治(1909-1948),发不上来。。。
                        织田作之助(1913-1947),出生于大阪市。1931年初中毕业进入高中,沉醉于契科夫等人的现代戏剧,1936年退学。1937年受司汤达《红与黑》的影响,从剧作家转为小说家。1940年,《俗臭》被列为第十届芥川奖的候选作品。1941年完成《青春的反证》。1946年发表《世相》、《夜光虫》等作品,在《可能性的文学》中批判私小说的传统,主张虚构的重要性。1947年大量咳血而死。
                        田中英光(1913-1949),出生于东京市。1926年进入初中,1930年考入早稻田大学,1932年作为赛艇部的一员参加了第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37年应诏入伍。1940年,《奥林匹斯之果》获第七届池谷奖。1947年发表《桑名古庵》。1949年5月,误伤女友后企图自杀,《野狐》发表。
                        石川淳(1899-1987),出生于东京市一银行家庭。1920年毕业于东京外国语学校。之后几年,分别当过海军勤务和学校讲师等职。1937年,《普贤》获第四届芥川奖。战后文学活动旺盛,1946年发表《黄金传说》、《废墟上的耶稣》等作品。1981年,《江户文学掌记》获第三十二回读卖文学奖。
                        


                        19楼2012-04-15 22:04
                        回复
                          作家的情感世界
                          这样简单的罗列事件,显然不足以揭示无赖派作家的情感世界。综合起来,文学、爱情、**这三大主题贯穿了他们的青年时代。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满现实的压迫,尝试着反抗,同情与自己一样处于弱势的弱小群体,对共产主义抱有希望。但现实必然会暴露它利益至上的一面,因此更强烈地感受到人间的无情和虚伪。唯有女人的环抱尚存温暖,得以暂时忘却疲惫的身心,只是“女人这种动物,是把晚上睡觉时和白天起来之后这两个时间段严格区分开来的”。现实不可能放过任何一个女人,女人想吃想穿而不得,就又抄起了原本的行当,男人无奈而愤怒,转而去吸毒,“他们这么做也可以算作是一种虚荣吧”。“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受伤”的懦夫,只能继续一味逃避。“我想和那些不愿受人尊敬的人同行。不过,那么好的人可不愿与我为伍。”终于无路可逃了吗?哈哈,这世界也就这么点大嘛,看来人生没什么可留恋的了,就此永别吧。啊,忘了,这样的经历不写出来给世人瞧瞧实在不甘心啊,所以留下篇《人间失格》什么的,且当遗书。
                          


                          20楼2012-04-15 22:04
                          回复
                            作品论 作家作品辨析
                            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除伊藤整外,战前都是支流性的文坛存在。经过短暂的盛行后,也只有伊藤整仍在主流文坛有较大影响。伊藤整的立足点,应该是私小说的创作和评论,他的名声主要不在无赖派,无赖派只是他阐释文学观念的一种凭借。最纯正的无赖派代表是坂口安吾和太宰治,坂口安吾的理论和小说并重,小说相对浪漫温和,太宰治的小说倾述孤独而叛逆的人生遭遇,颓废堕落得多,除去代表作,两人的创作题材还是比较广泛的。有“东太宰、西织田”美誉的织田作之助,偏重于大阪小人物的命运纠葛,师从太宰治的田中英光名声最小,小说与老师类似,但不论在题材广度还是人物性格深度上都有较大差距。还有石川淳,偏重于描写在废墟上的寻求新生的灵魂,更趋向于战争体验文学,他的创作生涯远比其他作家长。这些区别当然不是绝对的,但可供辨别,有区别才能更好地把握。下面稍稍介绍一下他们的作品。
                            坂口安吾和太宰治的作品
                            坂口安吾的作品,评论方面有《堕落论》、《青春论》、《战争论》、《文学的故乡》等,自传性质的文章(这方面既可归为评论,又可视为小说)有《石头的思念》、《我的人生观》、《孤独闲谈》、《我的精神周围》等,小说有《风博士》、《白痴》、《盛开的樱花林下》、《文化节》以及推理小说《不连续杀人事件》等。《白痴》被认为是“日本战后文学的样板”,讲诉一个不得志的记者与白痴女在空袭下四处逃亡的经历,孤独而绝望。《盛开的樱花林下》的故事是,一个深居山中的强盗抓住绝世美女后,对其百依百顺并被说服住在繁华的京城,但他对这样的生活极不适应,回山林的路上站在盛开的樱花林下若有所悟,背上美女猛然化作妖精,搏斗中两人同归于尽。除了《盛开的樱花林下》,我个人还比较欣赏《风博士》和《文化节》,它们都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谓的非得反映非常时代的作品,但它们的文风却有一股极浓的无赖气息,情节也不单是写滥了的男女情事,经历虽独特却不会让人觉得是巧合在作祟,读起来甚是风趣。此外,比之传奇色彩淡一些更接近作者生活的文章,比如《孤独闲谈》、《我的精神周围》,也比较吸引人。
                            太宰治的作品,按他的人生经历大致可分为三期。第一期是躁动苦恼时期(1932-1938),生活极为混乱,创作有《回忆》、《鱼服记》、《逆行》、《丑角之花》等。第二期是安稳时期(1939-1944),由于新婚,生活稳定,开始写一些浪漫气息的小说,创作有《女生徒》、《跑吧!美勒斯》、《东京八景》、《新哈姆雷特》等。第三期是发挥时期(1945-1948),之前写的几乎都是短篇,这时出现的则是中长篇,且影响最大,创作有《潘多拉盒子》、《维荣的妻子》、《斜阳》、《人间失格》、还有评论《如是我闻》等。他的作品,大家比较熟悉也容易找到,限于篇幅,在此不做展开。
                            


                            21楼2012-04-15 22:05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结语
                              无赖派有积极的一面,即勇于反抗,追求自由,为理想而奋斗的热情。但他们也有软弱的一面,遇到重大挫折就选择逃避,以致发出“问问苍天,不抵抗有罪吗?”的感叹。他们在斗争中越发感到人间的残酷,而活在这世界的人又是多么可悲啊。一旦失去活着的目标和热情,就用颓废的生活麻痹自我,这样只会为更多人瞧不起,最后只好选择自我毁灭。在文学领域,无赖派就是颓废的代名词。而这种颓废思想,从日本居高不下的自杀率就可以看出。文学上,七八十年代相继出现了内向派、作为人派和透明族,代表作有石原慎太郎的《太阳的季节》和中上健次的《岬》。在评论家看来,他们的作品都不关心现实,把感觉尤其是病态的感觉抬到首要位置,内容荒诞,语言淫秽。总之就是完全抛弃了日本传统文学那种委婉含蓄的文风,整一个颓废了得!
                              文学即人学,人生漫长得很,我们不可能时时保持高昂的热情,多数时候,我们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承认这点的人都是虚伪或者甘于如此不痛不痒地活着),人只有明确意识到自己的颓废,才会感受现实的真实。文学就是将人的感受,强烈的感受表现在现实的真实上。虽然这种感受可能是颓废的,但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感受的真实存在。是文学颓废了吗?不,是人堕落了。人活着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堕落,历来如此。以前从客观上以现实主义手法批判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现在从主观上以意识流或表现主义揭示人物内心的阴暗面。一个是批评,一个是表现,但主题是一致的,为何人们褒奖现实主义而贬低无赖派呢?社会与文学再怎么进步,在人面前,都只不过是表象。一切以人为本,这句话才是确确实实永恒的真理,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23楼2012-04-15 2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