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lm38吧 关注:101贴子:3,434
  • 5回复贴,共1


1楼2012-05-07 12:57回复
    小七七七七七!!!口水什么的..
    我现在被淹死了哦


    3楼2012-05-17 13:27
    回复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正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双重体制并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打破,而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仍是框架式的,存在不少的漏洞;我国的体制改革虽然减少了资源行政性的配置,但仍存在“双轨”,行政性垄断权力直接介入市场,资源行政性配置产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使少数政府部门或官员利用权力谋取私利,侵占社会财富,削弱了社会调节贫富差距的能力;社会保障体系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保障的覆盖面窄,农村社会保障普遍缺失,导致大量的社会成员甚至作为社会主体的工人、农民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   可见,仅靠市场本身不仅无法实现社会公平以及社会和谐的一系列重要价值,也难以解决关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既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有效克服其带来的缺陷。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现实的共同价值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并进一步把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概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在经济活动中是在劳动本位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活力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在政治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动中是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会活动中是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论证:
      根本依据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根本依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化生产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经济,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文献:
          张素瑜.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5):42.


      4楼2012-05-31 09:48
      回复
        点头..不过右上角有切换到旧版的按键呢


        6楼2012-05-31 22:12
        回复
          点头!!


          8楼2012-06-01 17:30
          回复
            你不是一个人..我的本本送去修了很多次了...虎摸


            11楼2012-06-05 15: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