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动机吧 关注:19,981贴子:472,451

造福全人类的重力永动发电机诞生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造福全人类的重力永动发电机诞生了
只需三根竹竿便完全可以验证,重力板10是能产生巨大的下降重力的。
本重力永动发电机的诞生,将使人类进入无任何污染的电能新时代!
本重力永动发电机的诞生,将彻底改变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我构思的重力永动发电机,由支撑架1、链齿轮主动轴2、主动链轮3、链齿轮从动轴4、链齿轮轴承5、从动链齿轮6、滑轮臂7、滑轮臂滑轮8、链条9、重力板10、重力板变向臂11、重力板档块12、重力板联结轴13、重力板联结轴轴承14、增速齿箱15、发电机16、链条滑轮17等组成。
其特征在于:重力板10与链条9匹配安装,当重力板10与链条9转动到本机上方时,其与重力板10配置的重力板变向臂11,在滑轮臂滑轮8的阻挡作用及重力板10被重力板档块12的阻挡作用下,均一个个逐步翻转变向形成水平的增长了重点长度的杠杆状态往下下降,从而产生巨大的下降重力。同时,当重力板10转动到本机下方时,又恢复成垂直的悬吊状态。这样便能始终保持本机一边长、一边短的杠杆转动状态。有了这种一边长、一边短的杠杆转动状态,其长的杠杆一边的水平重力板10下降时所\产生的巨大的下降重力,必然会提升短的杠杆一边的悬吊的重力板10往上上升,从而形成本机不断的往复转动。有了这种不断的往复转动,自然也就能经久不衰地自动传动发电机16发电了。这就是本重力永动发电机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本重力永动发电机的永动原理!


下面用三根竹竿对本重力永动发电机的永动原理进行验证实验,便能清楚地明白,重力板10是绝对能够产生巨大的下降重力的。
附示意图如下:

将竹竿1作为天枰杠杆,中间配置杠杆支点轴4,再将同等重量的竹竿2、竹竿3悬吊在竹竿1的两端,这时竹竿1为水平状态,杠杆支点轴4两边的竹竿2、竹竿3无力大力小之分。然后再将竹竿3取下来插入竹竿1的另一端,这时,虽然竹竿3的重量没有变,杠杆中间配置的杠杆支点轴4与右边的力点距离也没有变,但由于其竹竿3从悬吊状态变向为只有一端与竹竿1的另一端相联结的,改变了力点和重点距离比率的一边长一边短的新的杠杆,这样该一边长一边短的新的杠杆也就失去水平状态了,长的一边往下降,短的一边往上升,而且往下降的一边的竹竿3所产生的下降重力是非常大的。这就是三根竹竿的实验结果,这种实验是人人都会做的,有兴趣的人不仿也试试。
本重力永动发电机的结构与三根竹竿的实验结构完全相同,只不过三根竹竿是直接传动,本重力永动发电机是链齿轮变形传动而已。其中,竹杆支点轴4变成了链齿轮主动轴2或链齿轮从动轴4、竹竿3变成了改变力点和重点距离比率的重力板10。
三根竹竿实验的竹竿3能产生非常大的下降重力,那么本重力永动发电机的的重力板10,没得说的毫无疑问的也能象竹竿3那样产生非常大的下降重力。有了重力板10产生的非常大的下降重力,本重力永动发电机自然就能够永动发电了。
本重力永动发电机成功诞生后,由于是采用的是无任何污染的自生的重力自行发电技术,且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故能迅速普及。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便会很快淘汰火力、核能等污染环境的发电行业及落后的水力、风力等其它发电行业,使人类进入无任何污染的最先进的电能源新时代!



1楼2012-06-19 14:38回复

    由于本重力永动发电机技术,远远优于现行的水力、电力、火力、风力、核动力等各种发电技术,且结构简单,制造简易,只要开发出来,就能迅速地造福祖国!造福人类!并彻底地改变全世界!因此,希望全世界立即行动起来,不移余力地大力开发本重力永动发电机,在整个地球上遍地建立各种小型、大型、巨型的本重力永动发电机发电厂发电,让全世界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电能。
    只要全世界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电能,寒冷的地方遍布热电器消除寒冷;炎热的地方普设降温器与微风机驱除炎热;荒漠地方提水浇灌改造成绿洲;深山峡谷广设缆车,让所有的山山水水全部变通途。只要有了充足的电能,风、云、雨、雪、冷、热、阴、晴等均能任意调节控制。这样就能把整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改造成温度适宜、四季如春、花团锦簇的人间乐园!人类将进入无限美好的新时代!!!
    同时,本重力永动发电机的成功,也宣告了愚昧的永动机不可能神话的彻底破灭,还给人类提了个醒,科学的东西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可能的。只要想到了就有可能,即使一时没有可能,将来也一定有可能。因此,这就要求科学界的学阀、权威们,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多动动脑子,不要只知人之初,不知性能变。还有,我们的敎科书也要改改了,不要再说什么永动机的不可能了:专利部门也不要一听说是永动机,无论有无可能就一律封杀不授予专利权了;科技部门也要改改因为是构思,哪怕有天大的适用价值,如没有形成产品,都一律不扶持的态度;我们的国家也应当转变转变对永动机的不支持、不反对的思想,做一点点有利于永动机的探索工作。
    本重力永动发电机构思,已采用邮寄方式向国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如有兴趣者,请与18990362668联系。特别是有雄厚财力的巨头们,希望转型的企业家们,一切发电业、石油业的业主们,要立即抓住这一良机,迅速调整战略部署,投入到重力永动发电机的开发事业中去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为祖国、为人类再立新功!
    在这里,我还要向那些为永动机梦想而勇于探索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礼!你们是永动机科学探索的马前卒、尖刀兵、时代的骄子、人类的希望。仅管伱们当中有些人为此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和全部心血,并始终没有见到成果,但由于你们是为实现人类美妙的永动机梦幻而忘我探索的,因此无论你们成功与否都活得值!值!!值!!!你们不仅无愧,还应当自豪与受到尊重和颂扬!
    探索永动机的志士仁人们,努力奋斗吧,为永动机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2楼2012-06-19 14:38
    收起回复

      实践证明有些原理因条件变化后就有些说不通了
      一、三根竹竿物理实验情况:
      三根竹竿实验完全是杠杆原理实验,无论竹竿2与竹竿3的长短粗细如何,只要重量相同,都垂直悬吊在竹竿1两端,均能保持竹竿1的水平状态。这一点充分说明无论竹竿2与竹竿3的长短粗细如何,由于重量相同,故其下降重力都是相同的。但如将竹竿3的一端插入竹竿1的一端联结固定后,杠杆1就失去水平状态了。这种情形充分表明,虽然竹竿3的重量没有变,但由于竹竿3与竹竿1的联结方式不一样了,因此所产生的下降重力也就不一样了。
      这种因一样重的竹竿3与竹竿1的联结方式不一样而产生了不同的下降重力现象,用杠杆原理是完全解释得通的,它之所以产生了不同下降重力,是因不同的联结方式产生了竹竿1支点轴4两端力点与重点距离的比率所造成的。但要用能量守恒原理进行解释就有点解释不通了,同样重量的竹竿3与竹竿1由于联结方式不一样而产生了不同的下降重力,显然就不符合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的能量守恒原理了。如这一点还有些人弄不明白,那么我们再以竹竿3为例,用一根同样重量的细长的竹竿3与竹竿1固定联结,虽然重量是一样的,但由于其长度增长了,相应地竹竿3所产生的下降重也就増大了。
      这一点充分说明如用能量守恒来解释这种自身产生的下降重力是解释不清楚的,或者说能量守恒只是针对输入的主动力而言的,是不能针对自身产生的下降重力的。或者说能量守恒是有局限性的。也就是说,能量守恒只能针对输入的主动力而言的,即输入多少力才能产生多少力,是不能针对自身产生的下降重力的。自身产生的下降重力,与输入的力无关。
      只要我们弄清楚能量守恒的局限性后,能量守恒对我们探索永动力时就没有任何束缚力了。事实上竹竿3的下降重力不是输入的力形成的,而是竹竿3自身下降时产生的。有了三根竹竿的铁的物理实验,只要方法对头了,是完全能够象重力永动发电机的结构一样,通过加大、加重、加长重力板10的方式,制造强大的下降重力成为该重力永动发电机的永动力的。
      附图如下:

      二、增减速齿轮传动物理实验情况:
      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8的转速相同,可它们的直径确有6倍之大,仅管它们的直径确有6倍之大,但输入的力与输出的力确是完全相同,如按杠杆原理进行解释也是根本解释不通的。因为,杠杆支点两端的力点距离与重点距离要完全相同,其输入的力与输出的力才完全相同,但这种齿差有6倍之大的齿轮传动,输入的力与输出的力确完全相同,如只用杠杆原理进行解释那是根本解释不通的。这一点充分说明,如用杠杆原理来解释这种增减速齿轮传动是解释不清楚的,或者说杠杆原理也是只针对杠杆或齿轮、或增速或减速的齿轮传动而言的,是不能针对增减速齿轮传动的。或者说杠杆原理也是有局限性的。也就是说,杠杆原理只能针对杠杆或齿轮、或增速或减速的齿轮传动而言的,是不能针对增减速齿轮传动的。
      这一点也能说明,只要我们善于变革,是完全能够突破有些原理束缚的。只要原有原理有所突破就会产生新的原理。本增减速齿轮传动物理实验情况足以证明,主、从动齿轮的力臂差增大到极限大后,同样能保持主、从动齿轮的相同转速。按照惯性特性,增大了的从动齿轮是能产生相应的惯性力的。既然既保持主、从动齿轮的相同转速,又能极限大地增大主、从动齿轮的力臂差,相应地通过增减速齿轮传动,是完全能够象电动惯性永动发电机的结构一样,通过极限大地增大、增重、增快从动的惯性轮产生大于原动力的惯性力,从而传动电动惯性永动发电机永动发电的。
      附图如下:

      


      9楼2012-06-20 12:26
      回复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以重力永动发电机的示意结构为据:
        1、该12个重力板10的转动演变情况;该示意结构共配置有12个重力板,其中有3个完全成水平状态,另外上方有一个重力板从零度逐步变化为水平状态,下方有一个重力板从水平状态逐步变化为悬吊的垂直状态,另外7重力板中,下方有3个重力板为垂直的悬吊状态,上方有3个重力板有一点倾斜度,顶端有1个重力板要翻转180度,这是这12个重力板的转动演变情况。
        2、该12个重力板的重力演变情况;其中有3个完全成水平状态,另外上方有一个重力板从向右的水平状态逐步翻转为向左的水平状态,下方有一个重力板从向左的水平状态逐步变化为悬吊的埀直状态,上下两方的重力板品迭后,可产生一个重力板的水平下降重力,这样这12块重力板中就有4个重力板能产生自身的下降重力;另外7个重力板中,下方的3个重力板因系垂直的悬吊状态,故自身有多少重量就只有多少下降重力;上方的3个重力板虽然有一点倾斜度,但其顶端的力点没有变,故自身有多少重量也只有多少下降重力,只不过要增加一些摩擦力而已;顶端的1个重力板由于要翻转180度,故要用相同的重力才能翻转它。这是这12个重力板的下降重力转动演变情况。
        我们弄清该12个重力板的转动演变情况与重力演变情况后,就能清楚地计算出该重力机构能产生多少有用的自生的下降重力了。
        假设,重力永动发电机配置的重力板10每个为一公斤重,其4个重力板每个产生5公斤重的下降重力,那么本重力机构就能产生〔(5公斤乘4个=20公斤)-(1公斤X6个=6公斤)+(5公斤X1个=5公斤)〕9公斤的自生的下降重力,再减去1公斤重的摩擦等损耗,至少有8公斤重的自生的下降重力。
        假设将重力板10增加到1200个,重力板10的重力与重力板每个产生5公斤重的下降重力不变,那么本重力机构就能产生〔(5公斤乘598个=2990公斤)-(1公斤X599个=599公斤)+(5公斤X1个=5公斤)〕2386公斤的自生的下降重力,再减去600公斤重的摩擦等损耗,至少有1786公斤重的自生的下降重力。
        假设再将1200个的重力板10增加到1000公斤重,重力板每个产生5000公斤重的下降重力,那么本重力机构就能产生〔(5000公斤乘598个=2990000公斤)-(1000公斤X599个=599000公斤)+(5000公斤X1个=5000公斤)〕2386000公斤的自生的下降重力,再减去100000公斤重的摩擦等损耗,至少有2286000公斤重的自生的下降重力。
        通过上述计算,本重力机构所能产生的自生的下降重力是何等地状观!何等地喜人!如果将再将其无限地加大、加重,其自生的下降重力就随便伱去想了。当然这种机构,同样有个极限、技术、财力等问题,不过只要我们掌握了重力板10的数量、重量、长度与自生的下降重力成正比的原理,就能随心所欲地开发各种规格、各种型号的重力永动发电机了。
        有了上述计算,谁还能怀疑我构思的重力永动发电机的不可能性了?!
        


        12楼2012-06-21 10:48
        收起回复

          光纸上谈兵是不会有任何收获的
          我已经提示了人人都会做、人人也有条件做的三根杠杆试验方法,行与不行,自己去试试就行了。我虽然很多地方不懂,但我会通过实践去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光纸上谈兵,是不会有任何收获的。


          19楼2012-06-21 14:57
          收起回复
            实践已经有证明,重力物10不仅能产生自生的下降重力,而且还能产生数倍于自身的自生的下降重力。
            图里确实少了一张板,谢塮!说明您观看得非常仔细。
            如我有经济条件,结构如此简单的且实用价值如此之大的,被人类判了死刑的完全能够实现的永动机,我不可能不制造出样机来。
            欢迎真心实悥探索永动机的同仁们,多多指出我的构思中的毛病,我一定衷心地感谢!
            


            22楼2012-06-23 10:17
            收起回复
              成积数的下降重力要翻转上方顶端的那一个重力板是不成问题的。
              示悥图所配置的12个重力板:其中,上方1个、下方1个,左右两方各5个。这种配置,只作原理实验用。
              实践证明,这12个重力板中,左边有3个呈水平状态的重力板能产生数倍甚至数十倍自身重量的下降重力,另外一上一下两个呈九十度的两个重力板品迭后,也能产生一个重力板的下降重力。这样这12个重力板中就有四个重力板能产生数倍甚至数十倍于自身重量的下降重力。
              同时上方的那个重力板,由于需从向右的水平状态翻转为向左向的水平状态,因此也需消耗一个重力板能产生的数倍或数十倍自身重量的下降重力。
              假设,每个重力板自身的重量为1公斤,所产生的下降重力为5公斤,那么3个重力板加品迭后的1个重力板共4个重力板的下降重力可达20公斤。减去上方的那个重力板,由于需从向右的水平状态翻转为向左向的水平状态所需消耗旳5公斤的下降重力后,就只剩下15公斤的下降重力了。
              这样,12个重力板中就只剩下下方与右边悬吊的6个重力板了,由于这6个重力板自身的重量共计只有6公斤重,15公斤的下降重力再减去6公斤的下降重力还剩下9公斤的下降重力,这9公斤的下降重力再减去1公斤的摩擦损耗,还剩下8公斤的下降重力,这剩下的8公斤的下降重力,就是可利用的永动力了。
              需说明的是,无论重力永动发电机配置多少个重力板,哪怕是配置1000个或10000个,需耗比自身重量重的下降重力的重力板始终只有上方顶端的那一个。这样,其它数十个、数百个、甚至数千个重力板所产生的成积数的下降重力,要翻转上方顶端的那一个重力板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28楼2012-06-24 16:11
              收起回复

                falale :
                你好!
                样机没有,但其永动结构原理经完全相同的简易的杠杆物理实验,无可置凝地证明,重力永动发电机的彺复链传动技术与重力物的翻技术,不仅能产生永动力,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永动力。


                30楼2012-06-25 14:44
                收起回复

                  晒晒我这一辈子最为理想的两项重大构思
                  大力开发这两项构思才是我们国家和全人类应当做的正事!
                  这两项构思的开发成功将迅速地造福祖国!造福人类!彻底地改变全世界!
                  用发明创造来造福祖国、造福人类,是我的人生之梦!人生之魂!为此,我耗尽了我的全部心血!全部精力!
                  我这一辈子,先后设计了数十项生产、生活所需的,可获得专利的构思,其中有两项构思最为理想、最为人性化、实用价值最大。现将这两项最为理想、最为人性化、实用价值最大的重大构思拿出来晒一晒,供人们评头品足,消遣消遣。但愿这两项构思能激发起人类憧憬未来的火热情趣!进而描绘出人类美好未来的梦幻兰图!
                  现将这两项最为理想、最为人性化、实用价值最大的重大构思概述如下:
                  一、鸟式微型飞行器构思:
                  鸟式微型飞行器构思,源于儿时对雄膺一会儿直上云霄,一会儿展翅翱翔,一会儿平滑逍遥的向往,与年青时艰难爬涉深山峡谷、江河溪流的遐想。
                  近三十年来,我先后构思了两种美型的鸟式微型飞行器。其中,只能单一飞行的鸟式微型飞行器构思已于1994年7月19日获实用新型专利;既能在地上跑、也能在天上飞、还能在水中游的多功能的鸟式微型飞行器构思也已经完成。
                  现将1994年7月19日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鸟式微型飞行器的说明书、附图及多功能的鸟式微型飞行器构思的附图介绍于下:
                  1、鸟式微型飞行器说明书:
                  说明书
                  鸟式微型飞行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短距离低空飞行的微型飞行器。
                  现有的飞行器成本高,主要用于高空远距离飞行,因而使用面受到限制,不能满人们象鸟一样自由飞翔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鸟类的飞行原理,将飞行器设计成鸟式结构。此种飞行器包括机体、机体内安装的发动机、传动机构和操作机构。机体的形状为鸟状,由鸟头、鸟身、鸟尾、鸟翼和鸟脚组成;传动机构由发动机轴上安装的传动轮、变速装置和传动带以及安装在鸟身上部的曲轴组成;鸟翼通过连接件与曲轴相连,并随曲轴的转动而闪动产生飞行动力。
                  本实用新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体积小、使用方便,可以象鸟一样自由升降、飞翔,不需专用机场,而且与现有飞行器相比,结构简单,成本低,因此使用面宽,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鸟式微型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祥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飞行原理。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飞行器包括机体、发动机(1)、传动机构和操作机构。机体的形状为鸟状,由鸟头(13)、鸟身(18)、鸟尾(14)、鸟翼(10)、和鸟脚(25)组成。鸟头(13)安装在鸟身的前立柱(20)上,鸟尾(14)安装在鸟身的后立柱(21)上、鸟头(13)与鸟尾(14)通过变向连接杆(15)连结,当鸟变换方向时,鸟尾也可相应地变换角度。鸟翼(10)用若干弧型活动页片(11)安装在支架(12)上形成,当鸟翼上下闪动时,弧型活动页片(11)会张开或闭合。发动机(1)安装在鸟身(18)形成的箱体内,用于产生动力。传动机构由发动机轴上安装的传动轮(2)、与传动轮相连的变速装置和传动带(3)及安装在鸟身(18)上部的曲轴(4)组成,曲轴是带动鸟翼上下闪动的部件,鸟翼(10)通过下支撑杆(8)和套在曲轴颈上的活动扣5与曲轴相连。操作机构由手柄(17)、操作杆(16)、变向连接杆(15)、活动连接杆(21)、活动扣(6)(7)、上支撑杆(9)组成。手柄(17)与变向连接杆(15)相连,可实现操作方向;活动扣(6)套在曲轴(4)的轴拐上,活动扣(7)活动扣(6)相连并与支撑在鸟翼上方的上支撑杆(9)相连,操作杆(16)通过活动连接杆(24)与上支撑杆(9)相连,因此操作杆(16)可控制鸟翼的角度。
                  


                  32楼2012-06-26 09:41
                  回复

                    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原理如下:
                    1、发动机(1)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轮(2),变速装罝和传动带(3)带动曲轴(4)转动,从而使鸟翼(10)闪动产生飞行动力。鸟翼向上闪动时,其上的所有弧形活动页片受空气的阻力作用而自行向下张开,使阻挡鸟翼向上闪动的空气从张开的活动页片空隙中通过,从而咸少向上闪动的阻力;。鸟翼向下闪动时,其上的所有弧形活动页片受空气的阻力作用而自行向上合拢成全封闭状态,使鸟翼在空气的阻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或向前后左右的飞行动力。
                    2、转向的原理:
                    鸟头(13)与鸟尾(14)由变向连接杆(15)连接,使鸟头在变换方向时,鸟尾也相应地变换角度。当鸟头转向左边时,鸟尾左低右高;当鸟头转向右边时,鸟尾左高右低,因此,当鸟头转向左边时,鸟尾右侧面迎空气阻力,使飞行器在空气的阻力作用下向左转向;同理,飞行器也是在空气的阻力作用下向右转向。鸟尾随鸟头的左右转向而变换角度,起平衡空气阻力冲击机体与平衡转向的作用,以达到飞行器任悥转向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如下:
                    操作手柄(17)和操作杆(16),起飞时使双翼和鸟尾成水平状,鸟头成垂直状;离开地面的升空及以后的飞翔,将双翼变为前倾状,鸟头和鸟尾则根据飞行目的转向;后退时则将将双翼变为后倾状,鸟头和鸟尾仍然根据飞行目的转向;降落接近地面时,将双翼与鸟头、鸟尾恢复成起飞时的状态,进而平稳降落。
                    飞行器的飞行速度,通过变速装置控制。
                    本鸟式微型飞行器一旦研发成功,它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类能象鸟一样自由飞翔的梦幻。关键是它不仅能极大地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同时还能将整个天空变为人间通途,从而不与地面争路,使人在天上飞,物在地下流,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2、单一功能的鸟式微型飞行器附图:

                    3、多功能的鸟式微型飞行器附图:

                    上述两种鸟式微型飞行器一旦开发成功,人类不仅能在地上玩耍、也能在天上飞翔、还能在水中喜戏,这是何等的暇意、何等的美好。这才是人类梦想的神仙过的日子!


                    33楼2012-06-26 09:41
                    回复

                      二、重力永动发电机构思:
                      重力永动发电机构思,源于能源紧缺的困扰及探索省力传动机构、电动惯性发电机等的经验积垫与网上永动机的启示。
                      我构思的重力永动发电机,由支撑架1、链齿轮主动轴2、主动链轮3、链齿轮从动轴4、链齿轮轴承5、从动链齿轮6、滑轮臂7、滑轮臂滑轮8、链条9、重力物10、重力物变向臂11、重力物档块12、重力物联结轴13、重力物联结轴轴承14、增速齿箱15、发电机16、链条滑轮17等组成。
                      其特征在于:重力物10与链条9匹配安装,当重力物10与链条9转动到本机上方时,其与重力物10配置的重力物变向臂11,在滑轮臂滑轮8的阻挡作用及重力物10被重力物档块12的阻挡作用下,均一个个逐步从右向的水平状态翻转变向形成左向水平的,增长了重点长度的杠杆状态往下下降,从而产生巨大的下降重力。同时,当重力物10转动到本机下方时,又恢复成垂直的悬吊状态。这样便能始终保持本机一边长、一边短的杠杆转动状态。有了这种一边长、一边短的杠杆转动状态,其数十个、数百个长的杠杆一边的水平重力物10下降时所产生的巨大的下降重力,必然会提升短的杠杆一边的悬吊的重力物10往上上升,从而形成本机重力物10在链条9的传动下不断地往复转动。有了这种不断的链传动往复转动,自然也就能经久不衰地自动传动发电机16发电了。这种重力永动发电机的彺复链传动技术与重力物的翻转技术,不仅能产生永动力,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永动力。
                      这种重力永动发电机的往复链传动技术与重力物的翻转技术,就是本重力永动发电机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本重力永动发电机的永动原理!
                      附示意图如下:

                      下面用的简易的竹竿物理实验来证明,重力物10不仅能产生下降重力,而且还能成积数地产生巨大的下降重力的。
                      该简易的竹竿物理实验,由竹竿1、矿泉水瓶2、竹竿3、矿泉水瓶4等组
                      成。竹竿1作为天枰杠杆,中间配置杠杆支点轴5。杠杆支点轴5两端的力点距离与重点距离相同各长10公分;矿泉水瓶2重0.5公斤;竹竿3重0.13公斤,长108公分,矿泉水瓶4重0.37公斤,两者的合计重量同样与水瓶2一样,同样重0.5公斤。0.5公斤重的矿泉水瓶2悬吊在竹竿1的右边,0.13公斤重、108公分长的竹竿3与0.37公斤重的矿泉水瓶4悬吊在竹竿1的左边,这时竹竿1为水平状态,杠杆支点轴5两边的矿泉水瓶2与0.13公斤重、108公分长的竹竿3及0.37公斤重的矿泉水瓶4无力大力小之分。
                      附照片1:

                      然后,将竹竿3与矿泉水瓶4取下,只将竹竿3的一端插入竹竿1的左端进行固定联结,这时,虽然竹竿3的重量只有0.13公斤,但它已将竹竿1的左端压下并抬高了竹竿1右端的0.5公斤重的矿泉水瓶2。这表明,竹竿3与竹竿1的联结方式改变后,其杠杆支点轴5两端的力点距离与重点距离也随之改变,相应地力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用小的力也可抬高大于自己的力了。
                      附照片2:

                      这时,再增加两瓶0.5公斤重的矿泉水瓶悬吊在竹竿1的右边,同时用重0.37公斤重的矿泉水瓶4悬吊在竹竿3上,寻找竹竿3的水平点。当寻找到竹竿3的水平点后,这时我们便会发现,共计0.5公斤重的竹竿3与矿泉水瓶4,只需在竹竿3的右端往左边移动12公分的距离,就能抬高3瓶1.5公斤重的矿泉水瓶了。也就是说,此时共计0.5公斤重的竹竿3与矿泉水瓶4,已经能够产生自生比自身重量还要高出两倍重的下降重力了。
                      


                      34楼2012-06-26 09:50
                      收起回复

                        附照片3:

                        此时,0.37公斤重的矿泉水瓶4,便能象称砣一样,不断地成倍地抬高竹竿1右边的矿泉水瓶了。如照片4所示:0.37公斤重的矿泉水瓶4,悬吊在竹竿3从右至左的102公分处,便能抬高与自己9倍重的矿泉水瓶了。
                        为何采用与矿泉水瓶1同等重量的竹竿3与矿泉水瓶4共同检测竹竿3的下降重力,主要是为了证明最佳重力物10的主要重量应当配置在重力物10的末端,这样同等重量的重力物10,才能产生最大的下降重力。
                        上述试验充分表明,竹竿3与竹竿1的联结方式由悬吊方式改变为水平的固定联接方式后,其竹竿3就能产生自生的巨大的下降重力了。有了自生的巨大的下降重力,自然就可以利用其为永动力了。
                        附照片4:

                        这就是简易的竹竿物理实验的实验结果,这种实验是人人都会做的,也是人人都有条件做的。有兴趣的人不仿也试试。
                        同时,本简易的竹竿物理实验也表明能量守恒是有局限性的。竹竿3、矿泉水瓶4的重量并没有变,只是从悬吊联结方式变化为水平的固定联结方式,其下降重力就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点充分说明如用能量守恒来解释这种自身产生的下降重力是解释不清楚的,或者说能量守恒只是针对输入的主动力而言的,是不能针对自身产生的下降重力的。或者说能量守恒是有局限性的。也就是说,能量守恒只能针对输入的主动力而言的,即输入多少力才能产生多少力,是不能针对自身产生的下降重力的。自身产生的下降重力,与输入的力无关。
                        只要我们弄清楚能量守恒的局限性后,能量守恒对我们探索永动力时就没有任何束缚力了。事实上竹竿3的下降重力不是输入的力形成的,而是竹竿3自身下降时产生的。有了本简易的竹竿物理实验,只要方法对头了,是完全能够象重力永动发电机的结构一样,通过加大、加重、加长重力板10的方式,制造强大的下降重力成为该重力永动发电机的永动力的。
                        本重力永动发电机的结构与简易的竹竿物理实验的结构完全相同,只不过简易的竹竿物理实验的结构是直接传动,而本重力永动发电机的结构是链齿轮变形传动而已。其中,竹杆支点轴5变成了链齿轮主动轴2或链齿轮从动轴4、竹竿3与矿泉水瓶4变成了改变力点和重点距离比率的重力物10。
                        简易的竹竿物理实验的竹竿3能产生巨大的下降重力,那么本重力永动发电机的的重力物10,没得说的毫无疑问的也能象竹竿3那样产生巨大的下降重力。有了重力物10产生的巨大的下降重力,本重力永动发电机自然也就能够永动发电了。


                        35楼2012-06-26 09:50
                        收起回复

                          现以本重力永动发电机的示意结构为据,计算一下其重力物10能自己产生多少下降重力,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1、该12个重力物10的转动演变情况;该示意结构共配置有12个重力物10,其中有3重力物10个完全成水平状态,另外上方有一个重力物从垂直的悬吊状态,逐步变化成向右的水平状态,下方有一个重力物从水平状态逐步变化成悬吊的垂直状态,另外7重力物10中,下方有3个重力物10为垂直的悬吊状态,上方有3个重力物10有一点倾斜度,顶端有1个重力物要翻转180度,这是这12个重力物的转动演变情况。
                          2、该12个重力物的重力演变情况;其中有3个完全成水平状态,另外上方有一个重力物从向右的水平状态逐步翻转为向左的水平状态,下方有一个重力物从向左的水平状态逐步变化为悬吊的埀直状态,上下两方的重力物品迭后,可产生一个重力物的水平下降重力,这样这12块重力物中共有5个重力物,能共同产生 4个重力物自身的下降重力;另外7个重力物中,下方的3个重力物因系垂直的悬吊状态,故自身有多少重量就只有多少下降重力;上方的3个重力物虽然有一点倾斜度,但其顶端的力点没有变,故自身有多少重量也只有多少下降重力,只不过要增加一些摩擦力而已;顶端的1个重力物由于要翻转180度,故要用相同的重力物水平状下降时自身的下降重力才能翻转它。这是这12个重力物的下降重力转动演变情况。
                          我们弄清该12个重力物的转动演变情况与重力演变情况后,就能清楚地计算出该重力机构能产生多少有用的自生的下降重力了。
                          假设,重力永动发电机配置的重力物10每个为一公斤重,其5个重力物品迭后有4个重力物,这4个重力物每个产生5公斤重的下降重力,那么本重力机构就能产生〔(5公斤X4个=20公斤)—(1公斤X6个=6公斤)—(5公斤X1个=5公斤)〕9公斤的自生的下降重力,再减去1公斤重的摩擦等损耗,至少还有8公斤重的自生的下降重力。
                          假设,将重力板物10增加到1200个,重力板物10的重力与重力板物每个产生5公斤重的下降重力不变,那么本重力机构就能产生〔(5公斤X598个=2990公斤)-(1公斤X599个=599公斤)—(5公斤X1个=5公斤)〕2386公斤的自生的下降重力,再减去600公斤重的摩擦等损耗,至少有1786公斤重的自生的下降重力。
                          假设,再将1200个的重力物10增加到1000公斤重,重力物每个产生5000公斤重的下降重力,那么本重力机构就能产生〔(5000公斤X599个=2995000公斤)-(1000公斤X599个=599000公斤)—(5000公斤X1个=5000公斤)〕2391000公斤的自生的下降重力,再减去100000公斤重的摩擦等损耗,至少有2281000公斤重的自生的下降重力。事实上,按照简易的竹竿物理实验,其下降重力还远远不止这么大,就按照简易的竹竿物理实验,其下降重量也有9倍之多,只按5倍计算,是留有充分余地的。
                          通过上述计算,本重力机构所能产生的自生的下降重力是何等地状观!何等地喜人!如果再将其重力物10无限地加多、加大、加重、加长,其自生的下降重力就随便伱去想了。当然这种机构,同样有个极限、技术、财力等问题,不过只要我们掌握了重力物10的数量、重量、长度与自生的下降重力成正比的原理,就能随心所欲地开发各种规格、各种型号的重力永动发电机了。
                          有了上述计算,谁还能怀疑该重力永动发电机的不可能性了?!
                          本重力永动发电机成功诞生后,由于是采用的是无任何污染的自生的重力自行发电技术,且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故能迅速普及。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便会很快淘汰火力、核能等污染环境的发电行业及落后的水力、风力等其它发电行业,使人类进入无任何污染的最先进的电能源新时代!同时有了低成本的电能后,还能节约大量的能源费用来加速经济建设与改善人民的生活。
                          由于本重力永动发电机技术,远远优于现行的水力、电力、火力、风力、核动力等各种发电技术,且结构简单,制造简易,只要开发出来,就能迅速地造福祖国!造福人类!并彻底地改变全世界!因此,希望全世界立即行动起来,不移余力地大力开发本重力永动发电机,在整个地球上遍地建立各种小型、大型、巨型的本重力永动发电机发电厂发电,让全世界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电能。
                          


                          36楼2012-06-26 09:57
                          收起回复
                            希望能提点具体的宝贵意见。


                            39楼2012-06-27 17:54
                            收起回复
                              请看主、侧视示悥图结构说明,便知重铁板在链条上的支点了。
                              请相信,重力永动机是绝对切实可行的!


                              40楼2012-06-28 16: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