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份量有限,因此一次过进食大量食物的话,未能被消耗的多余卡路里便会转化成脂肪。
中医也主张少吃多餐。孙思邈就说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意思是说,人宜少食多餐,不宜一顿吃得很多。对于患有胃病的人,一般都知道少吃多餐好。因为患病后,消化功能较差,而身体的营养需求却会增加,许多营养物质往往因为呕吐、腹泻、水分摄取太多或服用利尿剂而大量流失。解决这两难局面并持续补充营养,以少食多餐为最佳途径,而其总热量的25%又必须从脂肪中获得,故应注意每次所吃的食物都能尽量被消化。
即使无病之人,少吃多餐对心血管也是很有利的。捷克科学家曾对1400名处于正常热量供应状况下的60~64岁的人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668人,每天吃1~2顿饭,每3人中就有一个患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156人把同样的饮食量分为5次吃,即一天吃5顿,总量不变,患心血管病的人数量是1/6,比一天吃3顿的患病率还下降13.3%。
据《当代健康报》报道,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对于消化道病人来说,“少吃多餐”不仅毫无科学根据,而且弊多利少。因为食物进入胃以后,除了和胃酸发生中和以外,同时也强烈地刺激胃黏膜分泌胃酸,每次进餐后胃酸持续分泌2~3小时。因此,多餐后会不断地刺激胃酸分泌,从而使溃疡面经常受到胃酸侵蚀,不利于溃疡愈合。溃疡病人除了在病变时期和幽门梗阻时短期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以外,平时仍应保持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