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1953年天津相声界合影
【相声:北京发源,天津发祥】(代序)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千百年来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中积累起来的地方语言与人类文明构成文化的坚实基础。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承载某一特定地域的特色文化。一种地域文化必定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符号特色,天津地域文化异彩纷呈,天津方言和天津相声是反映天津文化特色的重要表征之一。天津方言由于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至今仍众说纷纭,颇显神秘,因而引起学界的极大兴趣。
天津是相声演员的摇篮。相声虽然起源于北京,却是在天津发扬光大的。相声是“北京生,天津长”。作为码头城市的天津,离北京近在咫尺,成为相声演员必到之地,而且逐渐形成一个新段子必先得到天津观众认可才能进京演出的局面。许多著名的相声演员都是在天津演出过多年,成名后才走向全国的,侯宝林、张寿臣、郭荣起莫不如此。相声大师马三立生前也说过“相声是北京发源,天津发祥”。
相声虽起源于北京,但作为码头城市的天津,却是培育相声成长发祥的一块沃土。天津相声界强手如林、能人辈出,与天津地域文化,特别是天津方言的滋润分不开。俗语“卫嘴子”之说,是钦佩天津人能说,爱说,表达能力强。天津人说话的确活泼幽默,善于挖掘语言潜能,说出话来,内容丰富,词语新颖,洋溢着达观聪睿和燕赵豪情。天津方言俏皮话(歇后语)数量很多,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大大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感和表达能力。
用一个字形容天津人,那就是“哏”。天津话哏,天津人哏,天津是幽默之城。一听到天津人说话,就禁不住想乐。
在传统相声中,主要仿学的有天津话、河北话、山东话、山西话。天津的相声艺人很多,天津话又是很容易出笑料的一种方言,所以在相声中,倒天津口,即仿学天津话的很多。需要说明的是,相声是以北京话为标准的,天津演员在节目中说天津话,同样是“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