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吧 关注:1,171贴子:3,414

《身体知道答案》连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归身体,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肉麻,这个词,你知道。平时你也会用到这个词语。
可是,你真的知道,什么是肉麻吗?
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肉麻,是在一次做心理咨询时。来访者是一位中年男士,他讲到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让他感觉到烦恼。
烦,是他最常有的情绪,弄明白他的烦恼到底是怎样的,非常重要。所以,我请他闭上眼睛,躺在一张躺椅上,重新讲述一下那件事情,讲的时候,尽可能详细,同时,保持对身体的觉知,而身体则不能动弹。
我们做过多次这样的练习,他驾轻就熟。然而,闭上眼睛讲了约一分钟,他就打了一个激灵,猛然睁开眼睛说:“武老师,太难受了,我可不可以不谈这个?”
“不行。”我少有的强硬地说,“这是极关键的时刻,好好去体会它。”
接下来,他一直躺在躺椅上,讲那件事情。我们很快发现,烦,其实仅仅是一个表面的情绪,而深层的情绪,是羞耻。
这份羞耻弥散在整个咨询室里,也传递到我身上,我感觉到身体麻得不得了。
当这份情绪最强烈时,他停止讲述,只是感受它,而我也静静地陪着他感受。
过了约半个小时,无比强烈的羞耻与肉麻终于消散,整个咨询室归于静谧。
这份静谧也消失后,我问他,发生了什么,这个过程中有什么要和我分享。
他说,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肉麻,在讲述的过程中,他的身体麻得不得了,非常难受,而他也终于明白,这就是羞耻。
原来,我的肉麻是对他的肉麻的呼应。


IP属地:北京1楼2013-07-11 14:15回复

    这次咨询,使他产生了一个很深的领悟——这完全是他自己领悟的,他觉得自己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又过了一小段时间后,困扰他多年的前列腺炎竟然不药而愈了。
    前列腺炎、羞耻、烦、肉麻……这些其实都和一件事有关,就是性。他一直困扰在一个独特而普遍的性问题里,从来不敢直面,这次咨询,我们干脆而彻底地直面了一次他的性羞耻感,最终导致了身与心的变化。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我们的很多词汇,并非是形容词,譬如肉麻这个词,就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描述性词语而已,它没有修饰或比喻的特征。肉麻,就是你的肉真的麻,而且情绪上伴随着的,是强烈的羞耻感。
    由这个小小的感悟,我继而想到,我们的许多词汇,其实都在强调身体在学习与觉知方面的重要性,譬如体会、体验、体证、体悟、体察等。
    但是,你可以问问你自己,在你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中,有谁告诉过你,学习与觉知必须与你的体验相结合?若是没有,你学到的就只是别人的知识,而非你自己的。
    譬如,有谁曾如印度哲人葛印卡那样教诲你说:
    “别人证悟到的真理,只是他自己的真理,而不是你的真理。”
    又有谁曾像美国催眠大师史蒂芬·吉利根那样教诲你说:
    “如果没有身体的佐证,一个道理对你而言就可以说是一个谎言。”
    或者说,你能否有股神巴菲特的运气——他的父亲一直在对他说:
    “尊重你自己的感觉。”
    或者,你能否如乔布斯那样,很早就能领悟到:
    “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


    IP属地:北京2楼2013-07-11 14:15
    回复

      在中国,假若你拥有以上的运气,那我要祝福你,你真的是太幸运了,你是绝对的幸运儿。
      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你最容易听到的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别太把你自己当回事,要好好听大人的话,好好听权威的话……
      本来,我们还有极好的传承——体验、体察、体会、体证、体悟等词汇中所藏着的重视身体的智慧,但近几十年来,身体也沦为了一个鄙俗的存在,仿佛身体只是用来吃喝拉撒睡的一个所在,而忘记了一个事实——身体是灵魂的居所。
      更准确的说法是,你的身体是你的灵魂的居所。
      比忘记了这个事实更糟糕的是,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强烈的倾向:将你的灵魂赶出你的身体,而让别人的灵魂寄居进来。
      你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否则,你就白活了。
      一位来访者对我说,他妈妈常讲,他们家的人都是,你为我活着,我为你活着,他们都不自私。
      这句话的真相是,我的灵魂没有在我身体的居所里,我却试着将我的灵魂放到你身体的居所里。
      这样的人,都没有“活”着。


      IP属地:北京3楼2013-07-11 14:15
      收起回复

        除了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我们自己也容易割裂自己,无形中将自己的灵魂埋葬。
        推动我们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有时候,太痛苦了。
        欢乐与痛苦,都必然要有身体的参与。如果人生有很多欢乐,你不会愿意切断与身体的链接;但如果人生有很多痛苦,你就容易想切断与身体的链接。
        譬如前文提到的那位男士,他之所以要切断与身体的链接,是因为身体里有肉麻,有强烈的性羞耻感,这些让他觉得自己糟糕透顶、罪大恶极,为了躲避这些糟糕的体验,他让自己只生活在头脑中。
        一个只生活在头脑中的人,身体将逐渐干枯,情感变得简单而僵硬,难以感染别人,也很难被别人感染……总之,他将生活在一个头脑所构建的囚笼中,感到无比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程度不一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囚笼中,而要走出这个囚笼,我们必须有真正的学习与觉知,即头脑与身体合一的学习与觉知,意识与潜意识合一的学习与觉知,也即我们老祖宗所说的体验、体会、体证、体悟与体察等。
        这本书的宗旨,就是与大家分享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让大家看到,我们是如何与身体取得链接的,而那是多么美的故事。
        同时,特别重要的是,这本书也写出我们的心是如何构建了我们自己的世界。
        我们绝对是我们生命的创造者。
        这句话,从积极的角度看,意思是,你可以使你的生命变得丰盛。
        这句话,从消极的角度看,意思是,如果你人生失败,那你并非别人的受害者,你是你自己的受害者。
        要使你的生命变得丰盛,要破解你生命游戏的规则,你必须重新与身体建立链接,在头脑与身体之间打通一个通道。
        做到这一点后,你将发现,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IP属地:北京4楼2013-07-11 14:16
        收起回复
          我怎么会告诉你,接下来才是正文呢


          IP属地:北京5楼2013-07-12 12:05
          收起回复

            Part 1
            回归你的身体感觉
            1.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如果我们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照顾它的话,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IP属地:北京6楼2013-07-12 13:42
            回复

              湖南某媒体曾报道过一个新闻,娄底有一位62岁的老人,冬天要穿38件上衣和11条裤子御寒,但还是冷得要生两个炉子烤火。
              怎么会这样?这位叫王少光的退休教师说,他变得特别怕冷是从1992年开始的。那年妻子遭遇车祸去世,此后他的体质开始变差,常感冒,衣服因此越穿越多。近两年,夏天他都要穿10件衣服和多条裤子,而冬天更是要穿几十件衣服,但还是冷。
              很可能,这是心冷。最爱的妻子突然过世,丢下自己形单影只度日,这样子心太冷了,任谁都不能替代那个人,令自己的心变暖。心灵的这种状况映照在身体上,便出现了无论穿多少件衣服都不能变暖的怪现象。
              对于这样的冷,我也略有体会。
              一天,我穿得厚厚的出门,发现与天气并不匹配,好像自己到哪里都是穿得最多的一个,但却仍然觉得冷,忍不住发抖。
              “你病了?”朋友问。“应该没有!”我回答。
              我猜我没有病,我想身体的这种冷,源自心冷,源自那一天笼罩在心头的孤独的冷。


              IP属地:北京7楼2013-07-12 13:43
              回复

                意识上不能沟通,就用身体沟通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这个道理,我在太多故事中看到。
                一个深圳的男孩,去年高考发挥失常,没能如愿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最后,他被父母送到了东北读书。他想读广州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或华南理工大学,但父母不同意,他们的理由是:他从来没离开过家,从来没吃过苦,就去冰天雪地的东北锻炼一下吧。
                结果,他在东北那所大学严重不适应。短短的一学期,他瘦了几十斤,经常肚子疼,会疼得流下汗来,还莫名其妙地摔了腿,骨折了。妈妈心疼他,去东北带他到当地最好的医院检查,但却检查不出肚子疼的缘由来。医生还说,照他当时摔跤的程度,骨折按说也是不该发生的。
                在我看来,瘦几十斤、肚子疼和骨折,都是他心灵深处的反映。
                因为在东北,不只是天冷,心也冷。
                首先,他的好友差不多都在南方读书,仅有几个在北方的,也集中在北京,这让他感到异常孤独。
                其次,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他认为,自己应该去北大、清华的,东北的那所大学尽管也不错,但比北大、清华差了两个档次,他认为配不上自己,所以他根本不愿意去适应这所学校的生活。


                IP属地:北京8楼2013-07-12 13:45
                回复

                  最后,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高考报志愿时,他的父母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强行给他填报了这所大学,而且明确地对他说,以前他们对他太溺爱,他该去过一下独立的、有挑战的生活。这让他觉得自己既被父母否定了,又被抛弃了。
                  这三个原因加在一起,令他在那所大学度日如年。他不能接受那所大学的一切,从老师到同学,从宿舍卫生到食堂水平……
                  于是,他一到那所学校,便对父母说,他在那里待不下去,他想转学,想回到南方去,不然复读也可以。
                  但是,他的父母丝毫没有理会他的这一呼声,反而嘲讽他说:“这么一点苦都受不了,你就这么没出息?”
                  从那以后,他不再对父母讲他想回去。甚至,他可能都不再对自己这样
                  讲,他强迫自己在那所学校待下去,做一个父母眼中有出息的孩子。然而,这只是他意识上的努力,他的潜意识仍然执着于回去,仍然拒绝融入那所学校。
                  于是,在潜意识的指挥下,他讨厌那所学校的饮食,吃得很少,很快瘦了下去。同样在潜意识的指挥下,经常肚子疼。并在潜意识的指挥下,他莫名其妙地把腿摔骨折了。
                  他不再和父母说回去的念头,但他会和父母说这些明显的事实:他瘦了,他肚子疼,他骨折了……
                  通过这些事实,他在表达一个信息:我都这么惨了,你们还不让我回去,你们还爱不爱我,你们还是称职的父母吗?
                  本来,他想和父母沟通,用语言来表达这个信息,但父母不允许,无奈之下,他只好改用身体来传递这个信息。


                  IP属地:北京9楼2013-07-12 13:45
                  回复

                    癌细胞或是被压抑的情绪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当我们心中升起某种情绪或某种念头时,我们常不愿意接受它们,并试图压制它们,这种压制常常成功,我们果真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了。
                    然而,它们并未消失,只是被压制到潜意识中去了。并且,它们还一定会寻求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通过身体来表达,是最常见的方式。


                    IP属地:北京10楼2013-07-15 14:09
                    回复

                      一个男孩,工作很不顺利,常被人批评,他没学会应对这种批评,也不愿意去直面自己的失败,于是他想逃避,他把工作不顺利的细节和别人批评他的刺耳语言全忘了。
                      但是,以前从不梦游的他开始了梦游。他睡着睡着会突然从床上坐起来,说一些发泄性的话,接着会在宿舍里晃悠,盯着宿舍里的工友看,把他们吓得半死。
                      意识上,他努力忘记这些不愉快的事,努力压制自己的愤怒,但梦游状态表明,这些事他并未忘记,他的愤怒也并未消失。
                      一位成功人士,具有非凡的控制能力,他会把自己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满满当当,每天像钟表一样控制着自己的节奏,但晚上,他也会梦游。
                      他以为,自己可以操控一切,而梦游这种失控状态则告诉他,他其实做不到这一点,试图操控一切只是妄想而已。


                      IP属地:北京11楼2013-07-15 14:39
                      回复

                        身体的健康,不是想追求就能追求到的,也不能仅在身体层面上追求,因为心灵和身体是相互呼应的,真正的健康应当做到心灵和身体的和谐。
                        据我的医生朋友说,癌症病人多有一个共同特点:特别压抑自己某一方面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是愤怒,可能是悲伤,可能是内疚,也可能是其他情绪。
                        我想,这或许是这样的道理:某种重要的情绪产生了,你拒绝接受,绝对地拒绝接受,并把它极力压制到潜意识中去,你成功了,你似乎不再受这一情绪的困扰。然而,这一被压制的情绪通过身体表达了出来。或许,癌细胞便是身体对这一被彻底压制的情绪的表达。


                        IP属地:北京12楼2013-07-15 14:43
                        回复

                          脊椎病或象征着过度的负担
                          我认识的几个心理医生的身体有了问题,且都是脊椎的问题,有的是颈椎,有的是腰椎,并且其中两名心理医生很年轻,一名三十多岁,一名不到三十岁。脊椎问题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他们帮来访者承担了太多的东西,这些东西压垮了他们。


                          IP属地:北京13楼2013-07-16 11:14
                          回复

                            我把这个观点说出来,他们都赞同。他们知道自己真的很累,因为身体无数次地传递过这种信号,但他们还是忍不住想为别人承担,因为他们认为那是自己职业的使命。
                            这听起来挺伟大,但这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分裂。潜意识一再表达对过度承担别人问题的不满,而他们在意识上拒绝重视这一信息,最终这一信息只好通过身体来表达。


                            IP属地:北京14楼2013-07-16 11:17
                            回复

                              其实,如果深入探讨的话,这种替别人承担问题的做法也称不上伟大。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说,我们不能剥夺别人从受苦中获益的权利。这种想法的境界要更高。
                              派克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会在受挫中成长,这是极大的获益,如果心理医生替来访者承担问题,那就剥夺了来访者通过自己解决这一问题而获得成长的机会,所以这称不上伟大。


                              IP属地:北京15楼2013-07-16 1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