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设计图吧 关注:138贴子:325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至明末 (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家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8-28 09:31回复
    特点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
    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通过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舆服志千年不变。汉服的每一个特点都可以在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8-28 09:37
    回复
      结构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十部分:领、襟、裾、袂、祛、袖、衿、衽、带、系。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的中缝称为裻。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从形制上看,大衣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袴)、“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袴褶,“通裁”制(长衫、外披)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的常服。普通劳动人民一般着裋褐(上短襦,下长袴)。汉服是通过夏商周最古老的衣裳变化而来的,连裳或者深衣本来是公卿诸侯燕居的穿法,自汉朝以来作为第一礼装。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8-28 09:39
      回复
        这是一个表格(字有点难看不要介意)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8-28 10:02
        收起回复
          下面就是每个服名的介绍,希望可以不插楼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8-28 10:03
          回复
            冕服
            是古代的一种礼服名称。主要由冠(冕冠)、上衣(玄色,即黑色)、下裳(一般为红色或黄色)、舄(或靴——明制)等主体部分及蔽膝、绶、佩等其他配件相构成。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8-28 12:55
            回复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8-28 13:19
              回复
                冕服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08-28 13:37
                回复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8-28 13:38
                  回复
                    弁服
                    弁服是中国古代华夏服饰之一,仅次于冕服的一种服饰。是天子视朝、接受诸侯朝见时穿用的服饰。弁的形制上锐小,下广大,一若人之两手做相合状,象形字即似之。弁与冠自天子至于士都得戴之,到周代,冕与弁遂分其尊卑,即冕尊而弁次之。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8-28 13:41
                    回复
                      弁服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08-28 13:42
                      回复
                        袴褶
                        [kù zhě]
                        汉服的一种款式。上服褶而下缚袴,其外不复用裘裳,故谓袴褶。名起于汉末,便于骑乘,为军中之服。魏晋至南北朝,上下通用,皆为军服及行旅之服,北朝尤盛,以作常服和朝服,至施于妇女。唐末渐废,宋代仅仪卫中尚服之。《三国志·吴·吕范传·注·江表传》:“范出,便释褠,著袴褶,执鞭,诣阁下启事,自称领都督。” 袴褶的质料,有用布缣绣彩,也有用锦缎织成,还有用野兽毛皮制作的。另有“缚裤”之制。《隋书》、《宋书》等史籍记载,凡穿袴褶者,多以锦缎丝带截为三尺一段,在袴管膝盖处系扎,以便行动。袴褶的束腰,一般多用皮带,贵者镂金银。参阅《晋书·舆服志》、王国维《观堂集林·胡服考》。
                        最初汉服,虽用“褶袴”二字,但皆单用,不联合称之,联合多称“襦袴”,不称“褶袴”。唯胡服,常联合用之,且多倒言“袴褶”,《太平御览》卷六百九十五即以“襦、袴、袴褶”立节,其中引文十四条,“袴褶”联称者十二见。(参考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8-28 13:44
                        回复
                          袴褶
                          短衣与裤。亦泛指衣服。
                          《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衣不帛襦袴。”《吕氏春秋·离谓》:“ 子产 治 郑 , 邓析 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袴。”《南史·儒林传·贺德基》:“ 德基 少游学都下,积年不归,衣资罄乏,又耻服故弊,盛冬止衣裌襦袴。” 清 唐孙华 《大雨叹》诗之二:“箧中无襦袴,堂上鸣笙竽。”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8-28 13:47
                          回复
                            裋褐
                            粗陋布衣。古代多为贫者所服。《列子·力命》:“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粝,居则蓬室,出则徒行。” 杨伯峻 集释:“ 许慎 注《淮南子》云: 楚 人谓袍为裋。《说文》云:粗衣也。又敝布襦也。又云:襜褕短者曰裋褕。有作短褐者,误。《荀子》作‘竖褐’。 杨倞 注云:‘僮竖之褐’,於义亦曲。” 汉 贾谊 《过秦论中》:“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 唐 韩愈 《马厌谷》诗:“土被文绣兮,士无裋褐。”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八》:“如冠服之度,求其行礼乐可也。 夏 之毋追, 殷 之章甫, 周 之委貌,其不同者也。而民之裋褐何必同。”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3-08-28 13:50
                            回复
                              襦裙
                              裙,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装。襦,短上衣,一般长不过膝。上身穿短衣,下身束裙子,是古代汉民族的日常衣着之一。亦泛指衣服。 宋 苏辙 《蚕麦》诗:“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襦裙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三种。
                                ——— 音浪太强不晃会被撞到地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3-08-28 1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