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生活吧 关注:3,038贴子:32,015
  • 10回复贴,共1

(3-1213)(商学院 李瑞芹 24120319)(丁建略心理学与生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度娘


IP属地:山东1楼2013-09-15 01:04回复

    这是第课堂的点滴感悟
    "我们都有帮人的欲望,但不一定有帮人的能力"
    有些时候,有些话,对于有些人,醍醐灌顶.就比如我.我的同学评价我感情太过丰富,就是在很多时候都会同情心泛滥,想着帮这个,帮那个,尽管是出于好的出发点,但也不一定就能办成好事.丁老师说:比如你告诉一个山区的孩子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美好,想帮助他走出山区,让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憧憬.但实际上,你并没有帮助他的能力,这个承诺就是个空头支票.然后,他所怀着的一切美好希望到最后就只是希望了.然而他对现在的生活已经持有很大的意见了,这样的落差会让他变得不幸的.因为在他原有的生活里,他不知道外面,所以他很幸福的生活,但就是因为你不自量力的帮助,他变得不幸了,他对原有的生活不满意了,他过得很不开心.这样做值得吗?这件事让我联想到,贫苦山区支教的一篇报道,山区的孩子有时候会有这种失落感,可能之前大家都觉得这种生活很正常,然后突然有人告诉他们有一个很美好的外部世界,然后那个人就走了,现实的落差就又出现了
    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我就是那种同情心泛滥,喜欢不顾一切的帮助别人,但是,到最后,却不一定是好结果.有一件记忆很深的事.当时,我的一个女生朋友跟她男朋友闹矛盾,结果是这女生自己在伤心.原因是她觉得男生不关心她,我就打电话给那个男生,告诉他应该怎么怎么做,结果两人和好了.以后他俩的事我总是会掺和,但我另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们之间的事得交给他们自己,如果那个男生心里真的装着那个女生他就不会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了.你现在让他怎样做怎样做,他到时候还是会犯的.我也反思了,我好像是在表造一种假象,来骗我最好的朋友,尽管我是想她开心.在这件事上,我的确没有帮人的能力.他们最后的结局也是不好的.所以,在帮助别人的时候,量力而行,不要犯帮倒忙.是否真正带给一个人实质性的东西是需要理性考虑的.出发点是好的并不意味着所做的事就是好的,好心办坏事也不是没有的事.
    "经验如果不能被超越,那读书还有什么用"
    这又是一个大为不同的观点.对啊,读书何用.原本,我最不喜欢这些生硬的理论性的东西,觉得这些根本没什么用处.而这些最大的源头就是因为我的专业----市场营销.很多成人的理论都是觉得,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优于理论的.所以,我就觉得,学一堆课本知识,比不上在外面走几年的经验.因而,这些给我的启示就是:我只是在买文凭,只是在买一个证明自己的大学门槛还比较高而已.岂不知,别人看中的是业绩,是一种有经验而来的方法.以后的路呢?简单的一纸文凭并不能保证自己的未来,在这个机会不能等人的时代里,我是不是很快就会被远远的甩下.但今天听到丁老师讲的,我忽然的改变了看法,并不是经验的东西就不能被超越.如果项研究自杀就必须得死一次吗?就像丁老师解析婚外恋时,解析的很透彻,但老师并不是说得去尝试一下才可以去分析,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吧.所以说,读书还是有用的,知识是一个人研究的辅助工具,自己在外面闯几年,每每从碰壁中寻找经验,这样的成功来得似乎很贴切,但知识可以让人在前进中少走弯路.拿一个老掉牙的例子来说吧,爱迪生是发明大王人尽皆知,但爱迪生与在知识上的不全面让他在发明的道路上走了太多弯路.就拿发明电灯来说,爱迪生在寻找灯芯时,因为知识的限制,他只能一种物质一种物质的尝试,作了大量的猜测与尝试,最终他找到了合适的灯芯.似乎我们更会赋予这种精神锲而不舍的称号,但作为当事人,如若可以,都不会以这种方式来工作,所以,读书还是有用的.
    另外,觉得读书没用的人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不会应用知识.这是切身体会,前两天我们组织大企业沙盘模拟比赛,一个同学很感慨地说,唉,感觉学这么久的会计都没用.另一个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说,怎么没用了?是你不会用.然后,我们就看到这个同学把知识用的很自如.所以,其实读书不仅仅是读书,而是学会应用,找到可以应用的点,渐渐的经验与知识就两不误了.
    "评价不会改变什么,而建议或方案却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之前看到过一句话,"你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不要随便对别人做什么评价"其实就是对一个人的评价是很不容易的,分寸也是很不好拿捏的.暂且不说什么好的评价,那与夸奖是一样的.对于那些负面的,不太好的评价,它所带来的,可能是别人对你的反感,甚至是敌意.谦和对于一个人而言总不是什么坏事,尤其在这种评价的场合.所以,谦和就适合于称赞别人,在一群优点里去找几个不足,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去建议.就比如说,你今天的打扮很漂亮,如果......相反就更完美了.没有谁不愿意听到别人的夸奖,就这样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接受了你的好意,而且还会对你大加赞赏.相反,那些个评价会让气氛变得尴尬,引起人心理的一种排斥,同样是好意,不但被人拒绝,还会被别人误解.就比如说,还是穿着打扮,一张嘴就是:穿的是什么啊,这么难看.保证带来的效果会是截然不同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真的是一门很深的艺术,学得好,用得好,对人对己都好,受益无穷.没学好,不会用,就会损人不利己的.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想把自己的好意很好的表达并且让人家很好地接受,就得学着以一种谦和的态度建议别人,在赞美的基础上.
    这节课其实零星点的感悟比较多的,但感觉篇幅过长了不好,就只把这些打出来,其他的就暂留笔记本里了.I


    IP属地:山东2楼2013-09-15 01:09
    回复
      ....我明明是个女生。。。。


      IP属地:山东4楼2013-09-15 01:16
      回复

        幸福的路上无知很可怕
        当农民工的赤诚最终感动了女大学生,二人共结连理,之后农民工又奋斗成一个成功人士,我感受到了幸福的降临,应该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觉得吧,这该是多么温馨的故事。然而故事的后半段却让我大为惊讶,一家三口,三个世界,冰火不容,之前的幸福最后变质为不幸。这样的结局真的很让人不解,但其中缘由,我们不得而知。从小,看过的,听过的故事,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电视也好,童话也好,但也只是到了“从此,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事实是:在一起并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恰恰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其实,“你值得真正的幸福”也不是泛泛而谈的,值得幸福,也得善于经营幸福。当心理系女生遭遇丈夫离异,我又突然惊觉:身边有多少人是这样的,为了赌气,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动不动拿分手说事。当然,服软的一方肯定是心里装着对方的,所以处处包容。也更因为这样,这些人非但不懂得感激,反而更加放纵,更加恃宠而骄。但这样的放肆又能撑的了多久。幸福这种东西有时是转瞬即逝的,似乎经不住这样的折腾。如若哪一天,他再也经受不住的时候,点了头。。。结局与心理系女生该是一样的吧。
        有时候觉得,去经营生活,经营幸福是一件很累的事,也会很有无力感,尤其是北大女生的遭遇。当北大大女生与男友排除父母的反对勇敢的牵手,虽然没得到鲜花和掌声,但我仍然祝福两颗坚定的心。但之后血淋淋的现实又将我美好的想象打破。这种转变,这种变化,如果是我,我不见得会坚持下去,因为这对我而言是一个潜藏的危险。但这个女生的纠结让人看到了她对丈夫的爱和她的善良,但这样下去,不幸是否最终结束却真的是一个未知。她的哭诉变为了自救,希望这种坚强最终会有很好的结果吧。
        幸福的路上无知很可怕。我们都渴望着幸福,但却不会经营幸福,在幸福的路上很无知,不懂得爱情里藏有暗礁,渐渐地与幸福擦肩而去。认真的对待爱情,对待幸福,学的在幸福里变得明智些,多学习些知识是必要的,努力把握住自己的幸福。I


        IP属地:山东5楼2013-09-15 13:43
        回复

          不要让自己变得不幸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都是那样的,那样和满美好,让人倍感温暖,醉心。而不幸却有太多太多的形式,让人很难接受的形形式式。如若哪天不幸来敲门,不能给它机会,让它把自己变成一个不幸者。
          所以了解一下不幸是很必要的。不幸控制人的第一步就是拿走别人习以为常的东西,让人觉得很不习惯,然后导致一系列的情绪变化,把人变成一个不幸的人。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她很丑陋,以至于大家都不喜欢她。于是,小女孩跑到河边哭泣。走出一个苍老的妇人,妇人慈爱的告诉女孩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所以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自己的缺陷。当一个人的缺陷越大时,那就是代表上帝上帝越爱他,所以,上帝咬这一口咬得太深了。所以说,你是深得上帝喜爱的人。于是,小女孩接纳了自己的相貌,不再抱怨,不再哭泣。
          小女孩被拿走了别人习以为常的相貌,然而,她却在即将沦为不幸时被阻止了。她是幸运的。妇人所做的就是引导女孩接纳自己的相貌,把这个她认为非正常的事实接受,尽管是用接近于善意的谎言的方式。所以,当我们被拿走习以为常的东西时,首先要学会接纳。最重要的就是首先咬抛出这个态度。那就不会反反复复给自己一个否定的答案。接着就是承受住这些事带来的挫败感,仅仅把事实呈现就好,不要再添油加醋,告诉自己,有优秀的过去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一切都会过去的。相信自己,一定会挺过去。
          明白这些,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有益的。但现实中有太多活生生的例子,由一个幸福的孩子变为一个不幸者。比如我接触到一个同学,跟我还算是好朋友。她当时跟男朋友分了手,她苦苦哀求都没有挽回。那天晚上我放心不下,因为不在一处,相隔太远,我只能打电话过去,想着要劝劝她。可是她不停地哭着对我说,你不会懂的。然后第二天,她打电话过来,我去厕所没带手机,室友帮我接,说我去厕所了。她便自己不停的说,不接我电话算了。我回来赶忙接过来,她跟我说,不接我电话算了,然后就挂了。我再打过去的时候,她已经又在通话中了。后来我知道这就是在破坏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了,但是,我把她作为自己的朋友,了解她心情不好,始终都没想过要放弃她。之后,她又知道自己的哥哥病了,小姨也去医院了。她便跟我说,你以后别再对我好了,对我好的人以后没有好结果的。当时我听到这句话时震了一下,她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也是在之后的学习中,我了解了这是她将自己自己极度贬低,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那段时间我也很有压力,我努力去开导她,怕她被这件事打垮。之前,我对于爱情是很崇敬的。但是,我从来没有认为这种东西是非有不可的。我觉得,这是很次要的。生活中永远有很多很多东西比它重要。但是,这件事给我的打击也很大,因为她之前的想法跟我是一样的。但最后,是她深深陷进去了,就像她自己曾经的动态“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现在,我对于爱情这种东西都会有些恐惧。
          希望我和她都会保持自己对爱的信仰。对该走的学会潇洒的放手,静静的期待即将来临的幸福。不放弃爱的勇气。I


          IP属地:山东6楼2013-09-15 15:13
          回复

            快乐
            “为什么不对的人反而是快乐的”
            老师上课讲得一个例子我觉得很深刻,很值得人反思。例子是这样的:一个男生恋爱很频繁,陷入恋爱后又会持续不了多久,但又会很快陷入恋爱。虽然每次分手之后会有些难受,但很快就会被新的恋爱所带来的喜悦冲走,所以,他过得很快乐。而另一个男生,与女友坚持这异地恋,他有时候很痛苦,朋友们也会劝他分手,但他说,这样她会很难受的,所以,他就为她坚持着,但他过得并不快乐。
            我们都知道,第一个人是不对的,他对爱情太不坚守;第二个人是对的,始终坚守着一段辛苦的爱情。问题就来了,那为什么不对的人反而是快乐的呢?说实话,我听到这个问题时也很疑惑,我感觉我这个人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会被别人的问题给带走了,一下子就陷在别人的立场里,所以,很多时候,想帮人解决问题,但却很难站在一个旁观者客观的位置,所以,在很多时候我都属于那种有帮人的欲望,却没有帮人的能力。
            这个问题的解决记忆颇深。“爱情是对自己的快乐负责还是对他人的快乐负责”。这是老师留下的方式。如果是对自己的快乐负责,那么第一个人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是一个人的看法与选择,他自己就是这么一种价值观,觉得谈恋爱就是为了让自己快乐,所以,当出现一个人使得他更快乐的时候,他就果断分手了,不会管被抛下的人是不是快乐。这听起来与主流思想很不相符,大家会觉得这个人太自私,太不专一。其实,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恋爱方式,遇到这种类型的只能说自己的运气并不是太好吧。丁老师之前说过,当游戏型遇到痴情型的那就是最惨的,他只当爱情就是看心情,你却傻傻地陷进去了,痴情一片。痴情遭遇了忽视而不是珍惜,痴情的也只能自己痛苦了。因为,痴情在他眼里一文不值。他所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心情,自己的快乐。第二种情况,爱情是对他人的快乐负责。就是例子中的第二个男生。异地恋是很辛苦的,他可能也在遭遇着一些痛苦,朋友劝他分手,但他为了女友的快乐,还是努力的坚持。这也是一个人对于爱情的定义,他认为爱情要顾及别人的快乐,这是一个在爱情里付出的男生,也是一种责任的表现。大概,主流思想会对此持肯定的态度,的确,这也是一种很高尚的觉悟。从这个角度看,就可以很快了解这个问题了,很容易被解决了。就是因为两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所以,就导致了两人在爱情里的结局不一样。
            在很大程度上,我也是肯定第二个男生。但是,我并不能确定我会怎么做,因为,我也无法完全忽视自己的感受,只顾及他人的感受。我之前一个女同学就是这样,她总是为被人着想,到一种什么地步呢?就是有个男生追她,她并不喜欢那个男生,但因为那个男生之前跟她是朋友,她怕那个男生因为这个伤心颓废,就收回了原本的拒绝态度。但她心里挺不好受的。所以,我就想我不可能只考虑别人的感受,但也不会只顾自己的感受,真的觉得跟对方不合适了,就好好谈谈,就算分手也要和平分手。不然,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两个人在一起总会觉得心有隔阂。
            负责任是认真对待,但不是极端。I


            IP属地:山东7楼2013-09-15 16:20
            回复

              总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两个人在谈恋爱的时候相处的那么要好,而结婚之后会有那么大的问题,甚至离婚。现在才了解,结婚是一个压力事件,而且这种压力指数很高,相当于好朋友车祸导致的压力。人类的行为受压力的影响很大。压力指数提高,行为方式就会发生变化。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人在高压力下造成的不可思议的,无理的,甚至近乎疯狂的行为。有了这个理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相恋十年的恋人,结婚两个月就离婚了。其实仔细想一下就可以了解,结婚为什么是一个压力指数如此高的事件了。谈恋爱的时候,只是两个人的世界,单纯的谈恋爱,背负的责任就是两个人的快乐。但结婚就不同了,所需要背负的责任和担子都会骤然加大。原本赚钱养活自己,有时候还得接受父母的救济。结了婚之后,需要养活的不仅多了一个人,还有双方的父母,还有自己将来的孩子。除了少数家境殷实的什么代们,都得把全家的担子背在身上,谁也不能依靠父母过一辈子,结婚了就是经济独立的时候了。房子,车子,位子,结了婚,奋斗压力也就骤然的大了。除了经济压力,还有情感压力,结婚是一种责任。对家庭的忠诚,是被期望做到的。但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多多少少的不确定。再加上中国的婚姻市场与国外是不一样的,前者太缺乏公平了,尤其对于女性,一旦婚姻破裂,女性的价值就会大跌,在将来的婚姻里就会遇到很多困境。所以,在结婚时会有一种婚前恐惧症,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所以,婚姻是集经济压力与情感压力于一体的,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了解这个压力事件,在未来的婚姻里会更加明智的保护婚姻。学会减压,学会沟通,学会相信,为了爱的人一起奋斗。
              I


              IP属地:山东8楼2013-09-17 23:29
              回复
                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IP属地:山东9楼2013-09-22 21:17
                回复

                  受伤的孩子
                  从我开始上初中开始,周围就不乏谈恋爱的同学。我当时对于这个东西还深深藏在心底,不敢去触碰,因为在我心里,爱情就一直是让人景仰,并应该受到我来自心里的纯纯的崇敬。后来,身边发生的多了,也司空见惯了,心里依然还保持着对它的那一份尊崇。但是,我的态度是宁缺毋滥,从来没有非怎样不可的想法,有是最好的,没有也没什么,从不感觉自己有多缺乏。之后,有同学因为失去了那份爱恋深陷痛苦不能自拔的时候,我很不理解,为什么被它遮住自己的眼睛,还有好多的爱可以温暖自己啊。
                  现在想想,觉得自己挺无知的。那些痴迷于早恋的孩子,很多都是在家庭里缺失爱的吧。因为从小爱的世界就是缺失的,所以对爱的渴望是很大的,但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很难再弥补了。自然而然就对早恋产生了寄托。而且,对早恋里的爱看的很重,因为那种被呵护的感觉是她一直都渴望的。所以,一旦失去,她可能会比一般人要痛苦得多。相反,那些在家庭里被呵护的孩子,对爱的渴望就会差得多,所以,陷入恋爱的年龄就会正常得多。---父母给予的爱缺少就会导致孩子早恋。
                  其实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家长的不在意留下的。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迫使受伤的孩子跑到别处取暖避寒。受伤的孩子,应该值得家长的注意,他心里的孤独是需要人的抚慰的。
                  丁老师说:“几乎所有的爱情都源于缺失。”两颗孤独的心碰撞在一起,相互取暖,于是惺惺相惜,于是爱情就出现了。幸福的人,不缺乏爱情。因为心里的角落不曾孤独,所以不需要谁来温暖,不需要谁来抚慰。所以说,在恋爱之前,人是缺失的,因为对完美的与温暖的渴望,结合在一起。这么一来,受伤的孩子就更会坠入爱河了。多多关注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但又与外界息息相关,给予孩子完整的爱的世界。而不是一味的苛责她,要知道,他的很多问题都反映着你自己的过失与不足。
                  好好关爱孩子!


                  IP属地:山东10楼2013-09-22 22:12
                  回复
                    衡量梦想,要看你愿意为此付出什么为代价。
                    有时候,你所认为的你的梦想,其实并不是你内心深处的真的渴望的梦想。


                    IP属地:山东12楼2013-09-22 22:45
                    回复
                      当日子特别艰难的时候,可能就是你收获最大的时候。---谨以此鼓励会处在困境的人


                      IP属地:山东13楼2013-09-22 2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