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七公子吧 关注:105,806贴子:2,760,987

【唐七公子】略论三生三世的时空观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技术贴。
主要根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书中的一些细节,分析故事发生的时空。
龟速更新,慢慢养肥。


IP属地:天津1楼2013-10-14 17:55回复
    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1、第五章
    原文:
    四哥跟着折颜写书,四海八荒里曾搜罗了不少荒唐故事。
    有一回便是说东荒众山中一座叫焰空的孤山,山脚下立了个牌楼,牌楼下一个无底洞里,住了个美貌的妖孽。那妖孽虽烟视媚行,倒也是个善妖,却爱上一个修真的凡人,奈何那凡人一心飞升,扯出好一番饹馇事儿,到后来毁了自身修行,也连累了满山的性命。算是个训诫。
    分析:
    这则故事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八十回到八十三回。那老鼠精的洞府正是陷空山无底洞,修真的凡人就是唐僧了。
    《西游记》成书在明中期。白浅阅读《西游记》的时间显然在明中期之后。


    IP属地:天津4楼2013-10-14 18:31
    收起回复
      2、第六章
      原文:
      我钦佩离镜的好胆色,被大师兄那么一顿好打,却也并不放弃。隔三差五便派他的坐骑火麒麟送来一些伤情的酸诗。始时写些“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三五日后便是“相思相见知何意,此时此夜难为情”,再三五日又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分析: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思相见知何意,此时此夜难为情”,出自唐李白《秋风词》,金庸先生在其名著《神雕侠侣》的末尾也曾引用这首诗。通行本是“何处”,不是“何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柳永《蝶恋花》。
      离境在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主体故事发生的七万年前就熟知唐诗宋词,可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主体故事发生的时间至少在宋代之后的七万年。现在我们距离宋代不过是一千年……
      所以说可以断定《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一个发生在未来的故事,距离现在至少有六万九千年。


      IP属地:天津5楼2013-10-14 18:40
      收起回复
        同章:
        一日,火麒麟送来两句诗,叫做“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饱受惊吓,以为此乃遗书,他像是个要去寻短见的形容。便顺道坐了火麒麟,要潜去大紫明宫规劝他。火麒麟却将我径直带到山下一处洞府。
        分析: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


        IP属地:天津7楼2013-10-14 18:42
        回复
          3、第八章:
          漫思茶是座茶肆,说书的乃是位须发半百的老先生。这一回是在讲个野鹤报恩的故事。
          分析:
          野鹤报恩,也作白鹤报恩,是在日本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据说其前身是中国唐朝流传的“鹤氅裒”
          感兴趣的人可以参考日本学者柳田国男的《全国传说记录》(全国昔话记录)的第一篇〈佐渡传说集〉(佐渡昔话集)(昭和7年(1932年))中的“鹤女房”。
          这个故事在中国并不流行,因此,这位说书的老先生可能是个日本人。糯米团子生日人间一日游的地点或许在日本。但是这种说法只是一个可能性。我们不能完全忽略文化传播的因素。毕竟这个故事还拍过电影的说。


          IP属地:天津9楼2013-10-14 18:51
          收起回复
            4、第十章
            原文:
            元贞站起来,做出个受教的姿态。
              我摸着下巴高深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象。万象皆是从无中而来,无中生有,乃是个细致的活。学道是很需要细致的。今日为师的便想考考你细致的程度。”
            分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这里是化用。
            老子的活动时代在春秋和战国之间。


            IP属地:天津10楼2013-10-14 18:55
            回复
              5、第十六章
              原文:
              他这一笑,笑得我一双眼睛狠狠晃了晃,没留意,便由他拿着扇子走了。
                团子在泉里扑棱着水花问我:“父君怎么走了,不同我们一起泡么?”
                我呵呵道:“天降大任于你父君,你父君去接这个大任去了。”
              分析:
              化用了《孟子》。孟子成书在战国时期。


              IP属地:天津11楼2013-10-14 19:00
              回复
                6、
                原文:
                夜华写得一首好字,扇面上九个小楷分两行排下来,写的是“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方才摊开扇子时我尚且有些战战兢兢,生怕他题些“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之类的酸诗令我伤情。因我虽然年事已高,但年轻时太过敏感纤细,到如今看一些缠绵诗文便极易被触动情怀,平白伤感。
                分析:
                夜华的书法,用的是小楷。说明夜华还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出自宋欧阳修的《浪淘沙》。印象中容若也用过这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IP属地:天津12楼2013-10-14 19:03
                回复
                  7、第十七章
                  原文:
                  因我们九尾白狐这个族类,在走兽里乃是个不一般的族类,一生只能觅一个配偶,譬如两只母狐狸公然争一只公狐狸这样的事,我活了这么十几万年,从来没见着过。是以,倘若有两只母狐狸要争一只公狐狸,能使得些什么样的手段,就有些拎不清。但好歹在凡界做相士时,《吕后传》这样的抄本野史涉猎了不少,令我今日能做一个恰如其分的推论,推论这素锦侧妃从前并不像今日这般典范,为了争宠,将团子亲娘生生逼下了诛仙台。团子今年三百岁,可见团子的亲娘跳诛仙台也就是近三百年间的事情,这个事定然也曾掀起过轩然大波。五百多年前我被擎苍伤了,沉睡了两百年,但我从那一趟长睡中醒过来时,也并未听得近年九重天上有什么八卦趣闻,想来正同奈奈说的没错,那石破天惊的一桩大事,是被天君压了。
                  分析:
                  《吕后传》,没有发现同名的古典小说。但是当代有很多关于吕雉的小说,如《吕皇后秘史》等等。还有名为“吕后传”的TVB电视剧。


                  IP属地:天津15楼2013-10-14 19:12
                  回复
                    8、第十八章
                    原文:
                    我的二哥白奕在万儿八千年前,有段时日曾醉心文墨,常拿些凡界的酸诗来与我切磋。其中有一首便是一个凡人们公认的虽无德却有才的大才子写的,全篇记不得了,只还记得其中的两句,叫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二哥细细与我解释,说诗人远走他乡,多年杳无音信,此番归心似箭,回得故乡来,可离家越近,却越不敢向旁人打探家中的消息。这两句诗,将诗人一颗想往又畏惧的心剖白得淋漓尽致,非大才不能为尔。那时我听了二哥这一番话,心中并不苟同,只觉得这诗人思乡情切却又裹足不前,乃是他略有变态,正常人显见得是不能做出这一番踌躇模样来的。
                      直至今日,我才悟出那两句诗的深意,才晓得做这首诗的凡人并不是个变态,确然有几分大才。因我此刻坐在西海水晶宫的大殿之上,怀中揣的,便正是一颗近乡情怯之心。既想立刻见着墨渊的魂,又害怕立刻见着。
                    分析:
                    这位写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有才无德的大才子叫做宋之问,是位趋炎附势的人物,下场很惨。


                    IP属地:天津17楼2013-10-14 19:19
                    回复
                      宋之问主要活动在武则天当政前后。


                      IP属地:天津18楼2013-10-14 19:20
                      回复
                        9、第十九章
                        原文:
                         今早我醒过来,见着这照进房中的大片晨光,这大片晨光中的满眼油绿,心中前所未有的明白透彻,又悟了。
                          有一个戏文段子是这么说的,说一个官家的小姐回乡探亲,路遇强人,要被这强人强上山头做压寨夫人。我其实很激赏这个强人,他一对宣花斧耍得很精彩,比那动不动就是子曰子曰的酸书生们不知强过几重山去了。但这个官家的小姐却贞洁,很瞧不上耍斧头的强人,宁死不屈。但就是这么个贞洁不屈的良家小姐,在下一个段子里却跟翻墙的书生钻了芙蓉帐,有了私情。可见那些佳人小姐们也不是随便和哪个人都能钻芙蓉帐的。他们并不是做了这件事才茅塞顿开。在做这个事情前,想必她们已对各自的书生存了难言的心。
                          昨夜我同夜华做这件事,算来也是我引他在先。除了初初有些痛楚,到后来,我也觉得情这个东西很有趣味。他抱着我的时候,我觉得很圆满。
                        分析:
                        大概是王实甫的《西厢记》,那个强人是孙飞虎,那个小姐是崔莺莺,书生是张生。孙飞虎想娶莺莺当压寨,还有张生跳墙的情节都对得上。


                        IP属地:天津21楼2013-10-14 19:27
                        收起回复
                          同章:
                          从前在凡界摆摊子算命,生意清淡的时候,我除了看看话本子,时不时也会捞两本正经书来瞧瞧。有本挺正经的书里提到“发乎情,止乎礼”,说情爱这个事可以于情理之中发生,但须得因道德礼仪而终止。与我一同摆摊子的十师兄觉得,提出这个说法的凡人大约是个神经病。我甚赞同他。本上神十万八千年地也难得有朵像样的桃花,若还要时时地地克制自己,就忒自虐了。
                          分析:
                          “发乎情,止乎礼”,出自《论语》。
                          白浅和十师兄摆摊的时间大概在七到九万年之前。那时候,他们就已经读过论语,并且还骂孔子是神经病。
                          孔子的时代,距离我们不到三千年。
                          摆摊之后九万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主体故事,肯定发生在未来,且在至少七万年之后才可能发生。


                          IP属地:天津26楼2013-10-14 19:40
                          回复
                            11、第二十一章
                            原文:
                             昆仑虚星河璀璨,夜色沉沉,凡界却青天白日,碧空万里。我落在一间学塾的外头,隐了行迹,听得书声琅琅飘出来:“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我循着琅琅的书声往里瞧,一眼便瞧中了坐在最后头一个眉清目秀的孩子。这孩子的一张脸虽在凡人里头算出众得很了,却稍嫌稚嫩,约莫张开了也及不上夜华那张中看,但眉眼间冷淡的神色却搬了夜华十成十。
                              书声毕,授课的夫子睁眼瞟了瞟手中的课本,道:“照歌,你起来与他们解解这段吧。”眉眼冷淡的这个孩子应声而起。我心中一颤。本上神眼色忒好了些,这孩子果然是转世的夜华。我就晓得,他无论转成什么模样我都是认得他的。
                              他一条一条解得头头是道,夫子拈着一把山羊胡子听得频频嘉许,神色颇荡漾,令我想起十六师兄子阑当年在课堂上的风光。
                            分析: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出自《国语》,成书大概在战国。


                            IP属地:天津27楼2013-10-14 19:45
                            回复

                              12、最终章
                              原文:
                              其实换个角度来想一想,也就释然了,他们凡界有个庄周梦蝶的典故,说一个叫庄周的凡人做梦变作了只蝴蝶,翩翩起舞十分快乐。不一会儿醒过来,却发现自己仍是凡人庄周。不晓得是庄周做梦变作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作了庄周,从前我实实在在的过日子,把现实全当做空幻,如今这样令我十分痛苦,那不如掉个个儿,把梦境当作真的来过日子,把现实全当作空幻。人生依然一样没差,不过换种过日子的方法而已,却能令我快乐满足。这也是一种看开吧。
                              分析:
                              庄生梦蝶的典故,出自《庄子》,成书于战国。


                              IP属地:天津28楼2013-10-14 19: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