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第一关是散乱,妄念纷飞,了无趣味是其特点.。功夫渐深,遇到的问题是昏沉,犯困打盹是其特点。熬过睡关,功夫会大进,下一关是无记,若能不落无记,则功夫到此再努力下去必有消息。根据我前述的散乱,昏沉,无记三层次修定,基本上是一切禅定修习的共同过程,也是实践体会。具体上说,一开始要训练坐,若用散盘,则开始易,后来难。若用单盘,则开始易,后来稍难但可行。若双盘,则开始甚为困难,但最后则非常容易。其原因是,在一开始修定,必然是妄想纷飞的,此时,那种盘腿,影响并不大,双盘为因为腿疼而盘不久,散盘则因为不稳而盘不久。只要上座,闭上眼睛,无论用任何心法,或者不用心法,只是坐着,慢慢地就会进入昏沉阶段。这是个必然的过程。其中两种情况最容易出现,一是刚睡醒,二是临睡前,前者大脑还没有完全激活,后者人比较疲劳故。进入昏沉后,表现就是意识淡化,思绪飘散,昏昏欲睡,即一种似梦非梦的状态,这种状态一般在一次能持续坐到四十分钟以上时就很容易出现。到此阶段,若用散盘的就无法进行,因为此坐姿不稳,很容易就倒下睡着了。故散盘的难在这里。单盘是可以的,但缺点是单盘腿一高一低,若长期不换腿,则容易造成脊柱歪斜,就是定中感觉自己身体是歪的或改变了方向(实际上并不歪也没有转方向,但闭上眼睛感觉就变了)。双盘最好,此盘最稳。但必须熬过腿疼,才能进入昏沉。否则,不能进入此状态。进入昏沉阶段后,若继续打坐而不随顺睡魔,则自然会转入头脑的清明状态。刚开始可能是突然之间一激灵的感觉脑子突然清醒了,一坐之中可能会反复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努力,就会赶跑睡魔,进入寂中有定,定中有寂的灵明状态。进入此状态后,就需要根据所修的法门,选择一定的观法。在此之前,不用任何心法,仅仅依靠闭上眼睛坐,就可以达到目的,这之后,不同的观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若享受这种空寂灵明而轻安的状态,继续下去,则可能修成无记的死定。具体的表现就是一上座,感觉什么都断了,才几秒钟,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这是一种,所谓的死水不藏龙。当然养生的效应是有的。
2、通过感受身体的气感,逐步修行,这个时候会进入欲界定,会出现八触(冷热轻重滑涩动痒)等表现。再结合平常的信仰,就会修成不同的气脉、丹道等反应。
3、结合呼吸,修安那般那。那么会逐步出现禅相。即看到先开始不稳定到逐步稳定的光亮。光亮稳定后会出现在额前,如一轮圆月。此时依此禅相入定,可修行四禅八定。或依此引入丹田,也可培养元婴,则是道家系统。若结合引入外界的光,内外合一, 则会成就虹光身。
4、若此时以耳根圆通法修,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了了觉性,则会逐步走向觉所觉空的路线。然后次第精进,就会证成圆通。
5、若依禅宗路线,定中起疑,参究一个话头,会发现疑情逐步变成一条线,牵之不断,绵绵不绝,如春蚕吐丝,除此之外,无有他物。功夫持续,水到渠成时,则会冷灰爆豆,这一线突然炸裂,山河大地,身心世界一齐消陨,名为破本参。
6、消陨之时,实非断灭,乃真常独露,非可言表。从此方知真空与妙有绝对不二,妄想是菩提,菩提是妄想。如此行去,久久则重关可破,证得法身。
法身向上一事,名为透牢关,此关非是修行,也非道力,乃是打破一切做工夫形迹,与证圣无关,也与涅盘无关,反而是要打破他们,故被认为教下所无,宗门独有。
本参一破,即属干慧地,自受用报身虽未圆满,但已获得。法身虽未圆满,但是已经证得。已有自家净土。但虽自悟圆满,功德未圆,故上不能为诸佛摄受,下不能摄受众生化身于自己的净土。故名干有其慧,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此后,悟后真修,六度万行,三十二应,逐步地,自身能入众生梦中,众生能入自身净土,上合诸佛,下合众生,念念超,念念进,主伴圆融,自他圆融,心佛众生互相摄入,此为证法身。即中中流入如来大圆觉海之意也。
而离众生无如来,所谓流入如来大圆觉海,不过是靠六度万行,随类实现,与无数众生结缘,并度化他们于自己净土而实现的。
在将众生度化于自己净土的同时自己的报身就逐步圆满了,同时如来的法流也就与自己合一了。
功德圆满,慈阴妙云,回向佛果,即可经等觉而妙觉,所谓如来逆流,菩萨顺流而至之意也。
禅门功夫,静中参,动中也要参,二六时中,功夫不许打失
出坡,经行,早晚课诵,行脚放参,功夫是不许打失的。
一开始就认可静中修而不认可动中修,所以决定了以后这个功夫没法启用。一旦遇到境界,自己都说堕落了。
说到底,功夫都是要表现在动中的,境界中的,如果动静成了两截,那么功夫就不能启用。功夫不能启用,当初的境界必然会迟早会打失,打失之后迟疑、困惑就来了。迟疑困惑一来,若能知非即改,回小向大,自然是很好的。若反而因此痛恨外界俗世干扰,欲继续静中苦求,那么轻则不化圆种,重则堕于外道也是难免的了。
要知道,任何功夫,既不是修来向众生炫耀的,也是修来向佛祖报恩的,更不是为自己独享清凉的。其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继续轮回六道,与一切众生结缘,并度化之。在此度化过程中,为了自己不被众生的烦恼苦海度去,跟着堕落,才是要做功夫的目的
1、若享受这种空寂灵明而轻安的状态,继续下去,则可能修成无记的死定。具体的表现就是一上座,感觉什么都断了,才几秒钟,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这是一种,所谓的死水不藏龙。当然养生的效应是有的。
2、通过感受身体的气感,逐步修行,这个时候会进入欲界定,会出现八触(冷热轻重滑涩动痒)等表现。再结合平常的信仰,就会修成不同的气脉、丹道等反应。
3、结合呼吸,修安那般那。那么会逐步出现禅相。即看到先开始不稳定到逐步稳定的光亮。光亮稳定后会出现在额前,如一轮圆月。此时依此禅相入定,可修行四禅八定。或依此引入丹田,也可培养元婴,则是道家系统。若结合引入外界的光,内外合一, 则会成就虹光身。
4、若此时以耳根圆通法修,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了了觉性,则会逐步走向觉所觉空的路线。然后次第精进,就会证成圆通。
5、若依禅宗路线,定中起疑,参究一个话头,会发现疑情逐步变成一条线,牵之不断,绵绵不绝,如春蚕吐丝,除此之外,无有他物。功夫持续,水到渠成时,则会冷灰爆豆,这一线突然炸裂,山河大地,身心世界一齐消陨,名为破本参。
6、消陨之时,实非断灭,乃真常独露,非可言表。从此方知真空与妙有绝对不二,妄想是菩提,菩提是妄想。如此行去,久久则重关可破,证得法身。
法身向上一事,名为透牢关,此关非是修行,也非道力,乃是打破一切做工夫形迹,与证圣无关,也与涅盘无关,反而是要打破他们,故被认为教下所无,宗门独有。
本参一破,即属干慧地,自受用报身虽未圆满,但已获得。法身虽未圆满,但是已经证得。已有自家净土。但虽自悟圆满,功德未圆,故上不能为诸佛摄受,下不能摄受众生化身于自己的净土。故名干有其慧,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此后,悟后真修,六度万行,三十二应,逐步地,自身能入众生梦中,众生能入自身净土,上合诸佛,下合众生,念念超,念念进,主伴圆融,自他圆融,心佛众生互相摄入,此为证法身。即中中流入如来大圆觉海之意也。
而离众生无如来,所谓流入如来大圆觉海,不过是靠六度万行,随类实现,与无数众生结缘,并度化他们于自己净土而实现的。
在将众生度化于自己净土的同时自己的报身就逐步圆满了,同时如来的法流也就与自己合一了。
功德圆满,慈阴妙云,回向佛果,即可经等觉而妙觉,所谓如来逆流,菩萨顺流而至之意也。
禅门功夫,静中参,动中也要参,二六时中,功夫不许打失
出坡,经行,早晚课诵,行脚放参,功夫是不许打失的。
一开始就认可静中修而不认可动中修,所以决定了以后这个功夫没法启用。一旦遇到境界,自己都说堕落了。
说到底,功夫都是要表现在动中的,境界中的,如果动静成了两截,那么功夫就不能启用。功夫不能启用,当初的境界必然会迟早会打失,打失之后迟疑、困惑就来了。迟疑困惑一来,若能知非即改,回小向大,自然是很好的。若反而因此痛恨外界俗世干扰,欲继续静中苦求,那么轻则不化圆种,重则堕于外道也是难免的了。
要知道,任何功夫,既不是修来向众生炫耀的,也是修来向佛祖报恩的,更不是为自己独享清凉的。其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继续轮回六道,与一切众生结缘,并度化之。在此度化过程中,为了自己不被众生的烦恼苦海度去,跟着堕落,才是要做功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