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今天我们语文课上《诗经》里的《关雎》和《蒹葭》,他给我们简单讲解了一下,就开始说另一个话题了。因为他说的时候我在看注解,没认真听,等我看完后去看我的班主任(也是姓韩的)时,他的手上不知什么时候拿出了两张纸,他站的地方理我的座位很近,我随意瞥了眼就看得分明——是唱歌的歌词。我听他说:“其实这两首诗都被编了曲子,可以唱的。”看他脸上浮现出的跃跃欲试的表情,我就知道他想干嘛了。还记得我读小学时,那时每天只上五节课,初中上六节课,因我要和同学们出黑板报,初中恰巧举办三独比赛(独舞、独唱、独奏),最后恰巧由我们现在的班主任韩*文演唱最后一首歌来结束比赛,我和出黑板报的同学们于是一起耳闻了韩*文(现在的班主任)的”天籁之音”,我从此记住了他的名字。后来我上初中后,上一届三独韩*文又献曲一首,尽管唱的不尽人意又十分漫长,尽管同学们大多在下面讲小话,尽管天又下起了小雨,在歌声将尽时,我还是尽力地拍起了手板。没办法,自己班的老师别人班的一点也不捧场,要是连自己班都不捧场的话那也太丢人了。
想到这,我撇了撇嘴。然后底下的同学们都在起哄叫韩*文唱歌,我便也随着闹了起来,韩*文像是拗不过我们,有些犹豫地同意了,嘴上说道:“我唱得比原曲差一些,你们不介意的话……”
“不介意,老师你快唱吧!”我们大声地催促。
韩*文便唱了起来,从《蒹葭》到《水调歌头》,又到《虞美人》,再到《无题》……还真别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韩*文的唱功大有进步了,音调虽还有些颤抖,但也还过得去,至少比我强多了,难怪他如此满怀信心了,啊,不对,他一直如此满怀信心。他每唱完一首我们教室便掌声雷动,于是,伴随着他的歌声,这节课上完了,他意犹未尽地合上书,恋恋不舍的离开教室。
其实我一直只想问:“班主任,你是真的看不出来我们叫你唱歌不过是想要借此不上课,一直拖到下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