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缘修道巫山雨 @洛薇蓝草楼上两位说得都有道理,作为称号的作者,我说说我的意见吧。
“勤王实在不妥,这是有固定含义的词语,与诸侯或将军带兵来为帝王打仗相关,况且君助活跃时期,能用的上勤王一词的只有与汉帝相关的人事吧。”
我的理解是“勤王”不一定非要勤汉主,作为元老的朱治,孙家才是他的勤王对象。再退一步说,想当齐桓二世的孙策,和掌控汉室的曹操从来没有处在过敌对状态啊。且反袁术,朱治作为孙策的手下也是算有份的。
说到打仗的话,朱治也是有打过的。由拳一战宣告孙家拿下了第一块根据地(也就是江东五郡里的第一郡),让大将们的家眷有了安身之所。
“亚父的含义,随着文化的发展,早已超过了”叔伯”的含义,一般的,只有在政权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才会称亚父。”
这个问题提得挺好!从孙坚死后孙策起家,到孙策死,这段时间这个势力内部很多事都是由朱治在把持,以致于拿下吴郡后,孙策第一时间表朱治为郡长官。同时,看看朱治对孙家子弟絮絮念的样子,简直就是孙家的老继父啊!
洛薇(可否这么称呼)提到亚父这个称谓嘛,我知道确实有很多人会认为张昭更配得上。我们稍微对读吴七和吴十一,马上可以发现吴七和吴十一打头这两人,待遇太不一样了(更何况208年之后,张昭基本上没了话语权,也少管实事了)。我会说,这两传在说一个问题:如何当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辈~
接上段,再考虑一个资历的问题,先效命于孙家、作为首位有奉邑的非宗室成员的朱伯伯,比在孙策时期才加入的张嬷嬷,从效力时间算辈分的话,要大上一辈吧?所以我觉得综合各方面来看朱治肯定配得上亚父这个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