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狂吧 关注:461,485贴子:5,370,355
  • 11回复贴,共1

请教手边可以快速利用的武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种讨论EDC,各种讨论防身武器,真不知道出去的天天携带的有几人。经常做快轨的能带甩棍?
板凳?灭火器?书籍?电脑包改造盾牌?
还是学学如何利用手边能够迅速寻找的东西防身吧?
能天天过安检的?并且出入公共场合不显眼的?
匕首、甩棍、防暴盾牌一定不行了?
寻找中。
学习中。
请教中。


1楼2014-05-31 22:46回复
    灭火器,又称灭火筒,是一种可携式灭火工具。
    灭火器内藏化学物品,用以救灭火警。
    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存放在【公众场所】或可能发生火警的地方。
    因为其设计简单可携,一般人亦能使用来扑灭刚发生的小火。灭火筒内藏的成分不一样,如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等,不同的成分是专为不同的火警而设。
    使用时必须注意以免产生反效果及引起危险。


    2楼2014-05-31 22:48
    收起回复
      脚架的作用是稳定相机,与三脚架不同,独脚架并不适合长时间曝光的应用。独脚架的意义在于:在提供相当程度的便携性和灵活性的同时,把安全快门速度放慢3档左右。
      与“三足鼎立”、架设稳定的三脚架相机,“金鸡独立”的独脚架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其实,独脚架使用时将会与人的双脚组合成三脚架,分开双脚、自然站立,单手握紧脚架,其稳定也是非常高的。独脚架在携带性、使用灵活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拍摄足球比赛等大范围、无规则运动的拍摄场合,独脚架的灵活性更显威力。


      3楼2014-05-31 22:48
      收起回复
        伞是一种提供阴凉环境或遮蔽雨、雪的工具。雨伞的英文Umbrella来自拉丁文的Umbra,有遮阳、阴影处的意思。伞的制作材料通常包括了具延展性的布料,和其他可用作骨架的材料与缠线。使用时以手将之举起,虽然伞在最初发明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阻挡阳光,但是现在最常被当作雨天挡雨的工具。雨伞的其它作用包括作为装饰物、拐杖甚至兵器,香港的老字号梁苏记雨伞就是可作兵器的雨伞之一。


        4楼2014-05-31 22:49
        收起回复
          登山杖,就是指从事登山运动时使用的辅助器械。登山杖可以让户外登山穿越活动带来很多的好处,如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减轻腿部的负担。根据研究,行走时使用登山杖可以减轻至少22%施予腿部和膝盖等肌肉关节的力量,让腿部感觉更舒服!而同时使用两支登山杖能够提供较好的平衡性。更别忘了找不到树干,它还可以做用防水布搭建雨棚的支杆。
          但是很多快轨、火车已经禁止携带。。。


          5楼2014-05-31 22:50
          收起回复
            自己去药房配的急救包,希望永远别用到。。


            6楼2014-05-31 22:52
            回复
              转自“本能格斗吧”,感觉这句话非常有意思。。。。
              网友永远牛逼,路人永远冷漠,是因为网友不上路,路人不上网吗?


              7楼2014-05-31 22:53
              收起回复
                对于犯罪中受害者的研究,为什么会成为目标?
                我们常常听说犯罪心理学,像美剧《Criminal Minds》里的一众精英那样,分析罪犯的心理,预测他们下一步的行动。鲜有人知道还有一种研究叫做“受害者研究”,即分析受害者的人格、行为和特质,用于预测罪犯下一步可能的袭击对象和攻击行为。有人就问了,受害者有什么错?也需要被研究吗?
                受害者不该被责备?
                Psychology Today的博客作者Jeff Wise曾撰文提出,正如变态者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他们的受害者也有一些共性,比如胆怯、顺从和不自信(详见 《你是沉默的羔羊吗》)。此文一出,众议纷纷,许多人指责Jeff Wise,认为他的观点的潜台词就是:受害者之所以会受伤害,很大程度上是自身的缘故——谁让他们长了一副受害者的样子呢?为此Jeff Wise不得不又撰文澄清:我的意思不是要责备受害者,而是提出一种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18楼2014-06-01 09:31
                回复
                  受害者研究什么?
                  受害者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其一,很多时候受害者是犯罪现场唯一的目击者,可以提供关于罪犯的关键信息;
                  其二,对受害者的背景、行为和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揭示罪犯的许多信息,预测其下一个袭击目标。
                  受害者研究中要收集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长相、身材、婚姻、家庭情况、生活习惯、职业(包括以前的职业史)、教育背景、医疗史和用药情况、日记、遇害前的行踪、朋友和敌人、是否酗酒……事无巨细。
                  当然,上面这些还远远不够。对于一个特定的案件,还要调查更多的问题,方能刻画出某个特定罪犯的“受害者研究谱”,比如——
                  1. 为什么这个人会被罪犯盯上?
                  2. 这个人是如何被盯上的?蓄谋的还是随机的?
                  3. 如果是随机的,该受害者被罪犯盯上的概率有多大?
                  4. 罪犯袭击受害者需要冒多大的风险?
                  5. 罪犯是以什么方式接近受害者的?
                  6. 罪犯是如何袭击得逞的?
                  7. 受害者对于袭击如何反应?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对罪犯的情况做一个大致判断,比如其作案动机、对法医和司法的了解程度、可能职业和社交技能等等。


                  20楼2014-06-01 09:33
                  回复
                    受害者研究能帮警方不少忙。上世纪90年代末,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出现了一位重口味的强奸犯和盗窃犯,他专挑老年人,在午夜至凌晨4点间,入室行不轨之事。通过受害者研究,警方发现了许多规律和线索:
                    罪犯下手的对象都是比较容易控制的老年人;
                    在凌晨的时间点也不太可能有访客到来。
                    这些受害者都住在租来的房子里,这些房子由住房委员会(Housing Commission)管理。
                    罪犯作案时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戴着面罩和手套,说话轻声细语,似乎很怕人认出他来。如果受害者反抗过激,他只是安静地离开。
                    罪犯大部分时候不是通过粗暴的方式破门而入,而是钥匙——他有一串备用钥匙,在作案前早就预备好了。
                    对此案的受害者研究至少告诉我们,该罪犯挑选受害者不是随机的,而是蓄意的;并且他对受害者的状况比较了解,还能拿到他们住处的钥匙。为此警方推断,作案者可能是住房委员会雇佣的工人(油漆工、建筑工、草坪修剪工或者水电工),从而调整了侦查方向,最终抓获了罪犯,他的确是住房委员会雇佣的油漆工。
                    受害者的风险评估
                    受害者研究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比如风险评估,即评估一个人成为受害者的几率有多大。高风险人群比如妓女,她们的职业性质使她们不得不接触很多陌生人,其中包括酗酒者和吸毒者,她们常常需要独自走夜路,并且失踪好几天也不一定有人会发现。而低风险人群的特征通常包括:有份稳定的工作,极少独自旅行,有大批朋友,无酗酒等不良嗜好等等。
                    除此之外,性格因素也不容小觑。如前所述,那些看起来胆怯、顺从和不自信的人们容易被变态者盯上,另外,情绪不稳定也是一个增加风险的因素。如果某个人情绪易激动,在和家人吵架后可能一气之下夺门而出,此时如果他/她被袭击了,家人也不会很快发现异常而去营救,相反他们会认为,这家伙还在生气呢,随他/她去!情绪的不稳定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成为受害者的风险。


                    21楼2014-06-01 09:34
                    回复
                      以上几楼文章为转载,转载地址忘了,当时也是直接复制到WORD文档中,如有侵权,我会立刻删除。


                      22楼2014-06-01 09:35
                      回复
                        你是沉默的羔羊吗
                        转自—————— http://www.guokr.com/article/696/————————
                        苏木七 2010-11-09 13:16
                        在现代社会,变态杀手好像越来越多,他们时常见诸报端,总是做出些耸人听闻的、挑战我们心理承受极限的事情。在影视和书籍作品中,他们总是反面角色的不二人选。如果有人不幸在现实生活中见识到一两位这样的变态者以及他们的恶行,估计会一股寒意直从心底升起,由衷感叹道,这种人,真是社会的噩梦。
                        然而,当你第一次见到精神变态者的时候,很可能感觉他们简直是成功男人的典型代表——谈吐优雅、举止得体、幽默谦逊、聪明迷人——这真是件可怕的事情。
                        越变态下手越准——有施暴者,就有受害者。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容易被变态者盯上的。有研究表明精神变态者的大脑构造异于常人。他们的目标,在某些方面也有独特的特征。
                        Psychology Today的博客作者Marisa Mauro指出,一个人越变态,就越容易发现目标,他们甚至可以仅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走路方式来判断是否容易下手。在一个研究中,变态程度不等的受试者观看录像中一些人的走路方式,判断他们是否容易被攻击。录像中有些人曾经有过被攻击的经历,而精神最变态的受试者可以准确地分辨出那些人。
                        “这些结果显示,一个人的变态程度,和他辨识下手目标的准确率是正相关的。一个人越变态,就越容易找到施暴的目标。” Mauro写道。
                        受害者特质:胆怯、顺从
                        是什么使那些人看起来更脆弱更易受攻击呢?后来的研究发现,变态者可通过肢体语言如步长、转移重心的姿势,以及脚抬起的高度等,来辨识他们潜在的猎物。如果有人肢体语言表现出了不自信、胆怯和顺从,比如害怕与他人目光接触、手足无措、小心翼翼、不敢有大动作等,就很可能被变态者盯上。这类人心理比较脆弱,无法抵抗变态者的暴行,也无法在事情发生后正确调整自己,对他们而言,甚至讲出这样的经历都是莫大的痛苦。这无疑是助纣为虐,变态者可以继续为所欲为。
                        因此,有些人似乎注定更容易被变态者盯上——这么说可能不太好听,可是事实的确如此。当然,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使人们不那么脆弱——至少看起来是。可问题在于,总是有最弱的羔羊存在的——变态者总是能找到最脆弱的那些人下手。


                        23楼2014-06-01 09: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