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图片吧 关注:364,244贴子:1,887,802

【七夕】一纸言语,悠悠情怀,花开摇曳随风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弹指流年,拂歌尘散,消瘦了思念;轻触琴弦,如风之纤细,思念为谁断?
独依窗前,任风吹,看花落,黄花树下,你是否又在轻拂玉笛,醉拔情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8-01 10:36回复

    鸳鸯于飞
    -
    光景灼香檀,
    鸳鸯乃君愿。
    情意归思澜,
    素人玉貌颜。
    -
    -by梓汐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8-01 10:54
    收起回复
      鸳鸯镯
      这个不是指镯子上雕刻一对鸳鸯的概念(那个属于工镯),而是指镯子成对。
      大家会说相似的镯子很多,就算一对了么?不是的,这里成对是指从一个玉胎里开出来的两块料,或者颜色纹路极为相似;或者色段正好互补(比如一个是满春带绿,一个是满绿带春);或者颜色正好是两个极端(一翡一翠,或者一阴一阳,就是绿偏蓝和绿偏黄);等等,于是巧接天工做成一对镯子。
      这种镯子可以上工也可以不上工,做成什么式样也不拘泥,因为本身就是绝品了,但是是否是一个玉胎里出来的这一点几乎无法鉴定,所以遇到这样的玉料,都是有声望的匠人手上做,一求保险,二来借工者以证明不是作假。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8-01 10:56
      收起回复
        情思
        -
        色艳映满目,
        明媚深谙许。
        雅致为情寄。
        故人何相思。
        -
        -by梓汐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8-01 11:07
        收起回复

          贵妃镯;
          -
          内圈扁圆,外圈扁圆,条杆从弓形到圆形不等。镯形讲究刚刚好贴合手腕(戴和脱都要费劲),相传这种形状是杨贵妃发明的所以叫做贵妃镯。
          镯型胜在别致,玉料也讲究艳丽,颜色一般要上乘。其实贵妃镯的出现就是因为颜色,据说是一开始镯型做成椭圆是因为要凑玉料上的颜色分布,不得不如此,没想到倒流行了。假如玉色不出挑的做成这个形状,就是东施效颦。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8-01 11:10
          收起回复

            福满安然
            -
            福满安然去百年,
            花开笑颜惹人怜。
            所赠跳脱为所愿
            望为此心永此间。
            -
            -by梓汐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8-01 11:12
            收起回复

              福镯;
              -
              内圈圆,外圈圆,条杆圆,因为讲究圆圆满满,所以称为福镯。
              这种镯子极为经典,流传已久,讲究精圆厚条,庄重正气。镯子大小要正好,不能像现在的镯子那样卡在手腕上。镯子适合各种玉种,但是尽量要有色,特别除外无色玻璃种,因为镯子式样已经正统,一点颜色也没有会像玻璃的,另外,厚条镯也不显玻璃种的好透明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8-01 11:14
              回复

                美人颜
                -
                清云雅兮娇俏心,
                一抹红颜一抹淡。
                飘花淡淡女儿妍,
                酌欢悠悠至君然。
                -
                -by梓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8-01 11:27
                收起回复
                  终于到了楼主最稀饭的镯子类型了~好激动⊙▽⊙

                  美人镯;
                  -
                  苏工讲究精细,美人镯是钏的变种,虽然也是内圈圆、外圈圆、条杆圆,但是条杆直径极细,基本是现在镯子的一半到三分之一,因为照顾到南边女孩子手小,镯子重了很累;反而内圈直径偏大,戴着要松垮垮落在手腕上,才是吴娃越女的风韵。
                  美人镯胜在娇俏灵动,但不在贵重,所以一般不用太好的种色,大概种在糯以下,色也不用满,要一抹绿或飘花或一抹红(一抹红的更好)为佳。很多单手带一对,起手处环佩叮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8-01 11:29
                  收起回复
                    故事篇

                    在人们的眼里,玉镯是女人必须拥有的东西,有了玉镯,有了女人,也就有了故事,曾经目睹了三个女人的爱恨情仇。她们或幸福或不幸,或平凡或传奇,世间的女子千千万,她们的命运大抵不过这几种吧。
                    第一个女人是个娇柔的新娘。踏上花轿前,她母亲把我作为嫁妆戴在了她的手腕上。婚后的女子着一袭烟绿的萝裙,迈轻盈的步子。我在她的腕间轻摆,环佩叮咚。她与夫君红袖添香,举案齐眉,恰似一对神仙眷侣。寒来暑往,时光更迭,几十年岁月匆匆而过。我依旧晶莹如昔,而我的主人却在逝水流年中,日渐苍老。当她成为一个龙钟妇人,便不再留意一只玉镯的命运。我被她的侍女偷去,典到了玉器铺子。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8-01 12:58
                    收起回复

                      -
                      第三个女人便是这个清纯如玉的女子。她视我为爱情的见证,携我漫步于校园。读书、约会、恋爱。忽一日,要毕业了,空气中充满离别的悲怆。夏日碧青的湖畔,一对有情人劳燕分飞。自此,她将我锁至深闺。直到嫁为人妇,偶尔启开锦盒,端详我,长久地凝视。那个黄昏,夕阳如血,她再一次把我捧于掌心爱抚。男人刚好经过,一眼就看到了手执玉镯子发呆的妻子。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8-01 13:06
                      收起回复
                        ----------------------------------------
                        服饰第一章:玉镯篇终。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8-01 13:18
                        回复

                          -
                          第二章:发簪
                          -

                          掩映眉梢春袅娜。梦寄多情,掌上玲珑颗。
                          一缕青丝心可可,相逢早种因和果。
                          料是前生应识我,木骨缠绵,惯向云中卧。
                          对镜幽香开一朵,为君巧把相思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4-08-01 13:30
                          回复

                            -
                            中国发簪的发展史
                            -

                            -
                            中国民族发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簪来固发了;后古人挽发成髻,亦用簪固发饰发。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有大量骨簪出土。之后,各朝代的人们,特别是妇女都以插戴发簪为尚。汉墓画像石中就有发簪满头的妇女形象,她们头上的发簪多达七八根。
                            在新石器时代,发簪的式样比较简单。有的只在簪身上刻一些横、坚、斜纹,有的将簪头刻成球形、环形、丁字形及一些不规则形状。甘肃永昌鸳鸯池出土的一只骨簪较为突出,簪头饰有一团黑色粘胶,胶中镶着36颗白色小骨珠。商代以后至春秋战国时期,簪头出现了人形及各种鸟兽形,河南安阳阴殷墟出土的一种骨簪,簪头为凤头形,头顶戴有刻着锯齿形花边的凤冠,特点极为鲜明。贵州平坝马场东晋墓出土的发簪实物大小20多件,出土时,全部摆放于女墓主的头骨四周,且参差穿插在一起。唐末以后,金银发簪十分流行,做工也极精致。吉林通榆县兴隆山清公主陵出土的金龙发簪,簪身与簪头皆以金丝网制成,簪首以松、竹、梅三种耐寒植物作为装饰,寓意为岁寒三友。整件器物造形别致,制作十分精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4-08-01 14:02
                            收起回复

                              -
                              唐末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可以说,各民族的发簪形制、款式、插戴方式等均逐步定型于此。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唐代画迹中也有众多满头插簪的妇女形象。 宋书行志!记载:宋代元嘉六年民间妇女结发者,头上有花插簪梳等饰。
                              宋代陆游, 入蜀记,记载,当时西南一带的女子头饰为插银钗至6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明清时期,发簪式样十分丰富,主要变化多集中在簪首。它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还爱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作簪首形状。
                              常见的花种有梅花、莲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明人 天水冰山录!中关于发簪名就有金桃花顶簪、金梅花宝顶簪、金菊花宝顶簪、金宝石顶簪、金厢倒垂莲簪、金厢猫眼顶簪、金点翠梅花簪等名称。以动物为簪首的发簪,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其中以凤簪最多,制作也最为精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4-08-01 14: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