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06日
漏签
0
天
历法吧
关注:
1,195
贴子:
23,738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
2
下一页
尾页
16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历法吧
>0< 加载中...
干支纪年在正月初一换岁
取消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解放以后,历法的编修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其出版的所有历书,[url]http://干支纪年[/url]的起讫点均表示为正月初一和除夕在公历的日期,从而否定了干支纪年始于立春的说法。现在官方的出版物上干支纪年都是按正月初一换岁。
如《人民日报》报头显示正月初一是干支年的变更,现今我国正规出版的日报都有公农(汉历)历日期,农历(汉历)日期采用的[url]http://干支纪年[/url]无一例外都在正月初一才得以变更。随便找来一份春节前后的报纸,即可证明这一点。如图: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同时,我们可从按立春换岁的日历中发现如下现象:
相邻两年里的正月初一,其农历(汉历)[url]http://干支纪年[/url]一样。这就造成了农历(汉历)的实际历乱了。所以是不允许的。
由此可知在汉历(农历)里的[url]http://干支纪年[/url]肯定是正月初一换岁的。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对中国传统历—汉历中的阳历成分,叫做干支历是近些年提法,它很混淆概念,干支纪年本是中国传统历的一个特点。所以还是按张培瑜的《中国古代历法》书中叙述时主要采用的“节气历”这个名称比较好。节气历以立春为起点,干支纪年是以正月初一为起点,否则中国传统历就会出现历乱现象。作为一部成熟历法,它是不允许出现历日混乱的。而干支纪年如采用立春为起点,就将造成历日的混乱(见贴中的图),所以官方始终是以正月初一为干支纪年换岁点。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回复 落花无情意 : 是的,干支早已出现,并主要用于早期历法纪日。你可参看汉以来的史书。所谓“干支历”即节气历,其实是宋初才被学者们提出,以立春换岁的。汉太初历时,历算上以冬至换岁,实历上以正月初一换岁。此时的月只用十二地支纪,以冬至所在月为子月,闰月使用上月的地支,此时是闰周制。到了唐朝才改进为根据计算当闰则闰,取消了闰周,闰月成为计算的自然结果。此时历法的规则仍然是以冬至所在月为子月,正常的每月必有一中气,并配十二地支。到下一个子月之间,如果是十二个月,则不闰,如果是十三个月则此年为闰年,采用子月后第一个无中气之月置闰,其闰月的纪月地支仍用其上月地支。唐后期才把月的地支配以天干。到宋初有学者认为置闰太麻烦,于是提出以节气作为历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此法未获得历法界采用。但却被子平术采用了,并借用中国传统历的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然后再加上之前已有的十二辰记时,并也配上天干,完成干支纪时(所谓四柱)。如果说有“干支纪时系统”,也是此时才完成的。而此时中国传统历的基本规则和干支纪年已经用了一千多了。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回复 落花无情意 :从八字论命发展历史可知,在唐时的李虚中还只是三柱论命,比李虚中晚一些年代的紫薇术士算命虽然已采用了八字论命,但此时都还是用的从中国传统历里的干支排八字,正月初一换年柱,存在闰月单独处理问题。只是到了宋初的子平术士的八字论命,才开始采用了立春换年柱,就不存在闰月单独处理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李虚中命书》,许多是后人修编补录的了,已经是和子平术差不多算法了。但其书中也未说排八字年柱起点是立春,反而还存在一些借用传统历的说法,如:“甲子人正月丙为马,然不在正月亦自得地位建丙亦是马“,“正月自子左行,至六月在未”等。
另地支纪月虽战国已有采用,但你查看遗存下的战国时期各国记录的史实都存在闰月,有闰在年中的,有闰在年尾的,还有的是闰三、九月的,而以闰在年尾的最多,所以并不是采用的“平分年的规则”。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回复 红色山河66 :
这是一个截图:张培瑜编著的《三千年历日天象》上的,你仔细看看吧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台湾中央研究院 网上的日历截图:
两岸虽然分隔多年,但官方对中国传统历的表示仍然是一致的,以正月初一换干支纪年。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清实录》部分内容,现摘录一些,请看:
1、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六百五十二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春。正月。乙未朔。上诣奉先殿行礼 (对应公历1762年1月25日,干支纪年已换岁)
○乙巳。立春。顺天府进土牛春山宝座 (对应公历1762年2月4日。)
2、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七百七十六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春。正月。丙寅朔。上诣奉先殿行礼 (对应公历1767年1月30日,干支纪年已换岁)
○辛未。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 (对应公历1767年2月4日)
○是日。立春。顺天府进土牛春山宝座;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八百一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十二月。丙子。上御乾清门听政(十二月十六,对应公历1768年2月4日)
○是日、戊子年立春。顺天府进土牛春山宝座 ;(此处就是一些人以此为凭,认为是立春换岁的证据,可却忘了这一日的抬头处,已经标明是丁亥年。其实是由于丁亥年是两头春,为了区别才标注了后一个是戊子年的立春)。
3、大清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七
嘉庆五年。庚申。春。正月。甲寅朔。上诣奉先殿行礼。(对应公历1800年1月25日,干支纪年已换岁)
○甲子。
○是日。立春。顺天府进土牛春山宝座。(对应公历1800年2月4日)
4、大清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
嘉庆十年。乙丑。春。正月。丙戌朔上诣奉先殿行礼。(对应公历1805年1月31日,干支纪年已换岁)
○庚寅。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是日立春。顺天府进土牛春山宝座。(对应公历1805年2月4日)
大清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五
嘉庆十年。乙丑。十二月。乙未。谕内阁、前据御史严烺参奏(十二月十六,对应公历1806年2月4日)
○是日。丙寅年立春。顺天府进土牛春山宝座。(此处也是有人以此为凭,认为是立春换岁的证据,可却忘了这一日的抬头处,已经标明是乙丑年。其实也是由于乙丑年是两头春,为了区别才标注了后一个是丙寅年的立春)。
5、大清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八
嘉庆十六年。辛未。春。正月。辛亥朔。上诣奉先殿行礼。(对应公历1811年1月25日,干支纪年已换岁)
○辛酉。立春。顺天府进土牛春山宝座。(对应公历1811年2月4日)
6、大清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二
嘉庆十九年。甲戌。春正月。癸亥朔。上诣奉先殿行礼。(对应公历1814年1月21日,干支纪年已换岁)
○丁丑。上诣安佑宫行礼。
○是日立春。顺天府进土牛春山宝座。(对应公历1814年2月4日)
…………等等
这样的记载很多很多,大家可仔细阅读一下《清实录》吧。自然清楚到底是立春换干支纪年还是正月初一换。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再列举史书《元史》记载的干支纪年在正月朔换的例证:
《元史》卷二·本纪第二
◎太宗
四年壬辰春正月壬午朔,拖雷败金将完颜两娄室於襄城。(对应公历1232年1月24日,已换干支纪年。而此年立春日为1月29日)
《元史》卷三·本纪第三
◎宪宗
九年己未春正月乙巳朔,驻跸重贵山北,置酒大会 (对应公历1259年1月25日,已换干支纪年。而立春在1月29日)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台湾编的清光绪历谱,也表明干支纪年在正月朔换岁,纪月在每月朔换干支: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香港的年历,也表明是正月朔换干支纪年和生肖:
这是公历2014年1月的日历表,对中国传统历——农历(汉历),在这个月最后一天换岁,即1月31日是甲午年(马)的正月初一(朔)。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回复 星光赐我幸福 :你的引用:
“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之第廿九册,仁宗睿皇帝(嘉庆)实录之第二册,第1130页,嘉庆十年十二月十六日(乙未)立春,《实录》的记载是:
嘉庆十年乙丑十二月乙未……是日丙寅年立春。”
这日立春,如果按立春换岁,那么这日是不是该记载为:“嘉庆十年丙寅十二月乙未……是日丙寅年立春。”呢?可记载的,其年号后标的干支岁名,并没有换岁啊,仍是乙丑!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在查看《清实录》时还有这样的记载:
“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九百九十八
乾隆四十年乙未十二月甲辰朔 日食 (注:皇历十二月初一,公历1776年1月21日)
戊午 月食
谕前据李侍尧参奏秦廷基袒护嵇璇向其游说求情一事
是日丙申年立春 顺天府进土牛春山宝座 (注:皇历十二月十五,公历1776年2月4日)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九百九十九
乾隆四十年乙未十二月己未 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注:皇历十二月十六,公历1776年2月5日)
”
其立春日在皇历十二月十五日,已经标记为丙申年立春,但在第二天(十二月十六日)其年号后的岁名仍然没变更,仍是乙未。这就充分证明干支纪年并不是在立春换岁。
这其实是《清实录》体例如此:对两头立春的年,后一个立春就需标注为下一干支年以示区别。
雪y涵
小吧主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公历2015年的紫金山天文台的日历截图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