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批评是着意于文学内在风神的整体直观的品评鉴赏式批评。在中国
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的形
成、发展,首先受制于一定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观念。但批评方法的形成
发展又不完全取决于批评家所认同的文学观念和批评观念,还取决于批评家
的工作对象。蒋捷是南宋后期遗民词人,宋亡后,他拒不仕元,《竹山词》
是他隐逸情怀的真实写照,展示出他的高尚人格。
一、 品评批评概述
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批评著作,当自钟嵘《诗品》开始。钟嵘开
创的以品论诗的方法,再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批评史上一种重要的批评模式。
这种模式称为品评批评。品,是指对作品的品味和领悟;评,则是对作品艺
术品味的判断。作为一种寓批评于鉴赏的批评方式,它更多地具有审美活动
的特点,而缺乏周密分析和逻辑验证的科学属性。它注重直观感受和切身体
悟,习惯于对批评对象作整体的关照和得意忘言式的品味,由此形成生动活
泼的直觉思维和一整套取譬托讽、言近旨远的表述方式。
中国传统美学在言意、形神、虚实、情景的价值取向上,具有重义轻言
、重神轻形、重虚轻实、重情轻景的特点,强调寄言出意、以实写虚、以形
传神、以景寓情,这种美学传统对创作的影响表现为主气、主味、主神韵,
创作要有生气灌注,即在语言、意向等呈现因素对观赏者的感觉产生刺激的
基础上包孕某种特定的暗示意味;这种美学观念对批评的制约则表现在批评
须着力捕捉作品通过其呈现因素所暗示出来的内在风神和整体韵味,发现其
艺术描写所流露出来的诗质――那种无处不在却又不能指实、具有朦胧飘忽
弹性的一种弥漫于诗境中的多层次情绪氛围和复杂意义。品评批评从钟嵘手
中一出现,在批评指向上就具有这一鲜明特点。钟嵘《诗品》多用单刀直入
的方式,直探诗人的整体风神。
唐代司空图论诗,继承钟嵘品评传统,提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的
论诗原则,在其二十四《诗品》中,用摇曳多姿的形象,描述了他“游神于
虚”中所体味到的种种诗歌意境,并为后世品评批评概括作品的特征提供了
大量术语。宋代以后的诗话词话中,品评批评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批评家不
仅在批评实践中对作品的风格特征用品评批评的常用术语――诸如本色、飘
逸、沉郁、雄浑、老健、古雅、高远、奇绝、凄婉、秀拔等进行整体直觉判
断,而且在理论上注意对这种鉴赏式批评的兴趣焦点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