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吧 关注:18,179,149贴子:972,435,179

回复:想不想冲进年级前十呢 想就戳进来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考试,不要紧张,老师给你们说的东西记好。实验操作的时候不要耍,多练习。
实验题同样是必考题


137楼2015-02-25 14:29
回复
    化学:
    这个是初三才学的(在我们这里是这样的)
    才学的时候,简单的要死!但是,不要就因此小看化学了,后面越学越难,基础要打好。
    1.背公式,这是肯定的。到了后面,学了质量守恒定律了,就可以自己推出公式了,不需要去死记硬背,考试听写的时候,自己写就好了。
    公式考的多的就是,碳燃烧,二氧化碳炼铁,检验二氧化碳……呃……还是挺多的。
    2.背现象,这个一般考试的时候会考几分的。燃烧就一定放热,我认为,镁、铁的现象考的比较多。
    考试的时候:大题做不来,就列个公式,可以得一分,多计算几遍。千万不要忘了答,包括数学也是一样的,有时候“答”也要占一分。


    138楼2015-02-25 14:30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生物地理我们初二就考了,中考就不用考没有记入总分!
      如果生物地理有需要中考的同学m扣1,到时候会发艾特你


      140楼2015-02-25 14:32
      收起回复
        楼楼先去洗头发啦~回来更!


        144楼2015-02-25 14:39
        回复
          下面历史@快乐永伴宋大如


          148楼2015-02-25 15:02
          回复
            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


            150楼2015-02-25 15:04
            回复
              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


              151楼2015-02-25 15:05
              回复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线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认识。在学习秦朝时,可简单设计为——建立(包括时间、人物、都城)、巩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繁荣(指具体表现)、衰亡(包括衰亡的原因)。掌握了这一简单的方法后,在今后学习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时,就可以自己来归纳学习,对每一朝代的特点可以自己补充。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归纳,哪一种效率高,适合自己就可以选用哪种。


                154楼2015-02-25 15:0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只学不练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各种历史问题的分析解答上。
                  典型而精确的练习题,既能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
                  如在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这一改革政策出现在什么时期?
                  (2)它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3)中国在什么时期还有哪些类似的政策?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这几次政策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对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有了一个整体认识。
                  可以先从这些题型入手@快乐永伴宋大如


                  157楼2015-02-25 15:07
                  回复
                    再说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学习。
                    中国近代是列强侵略、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历史,列强的每一次侵略,都会引发中国人的一次反抗,一次救国图存的探索。
                    如中英鸦片战争中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有关天培的虎门血战等,之后是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探索,尽管只是思想上的理论,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终于演变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北洋水师奋勇抗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等一大批爱国将领殉国,之后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的维新运动——一场旨在抗救清王朝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等等。
                    这里面也是有规律的。


                    161楼2015-02-25 15:09
                    回复
                      考前应注重书本和笔记上的基础知识,因为30题选择题占据半壁江山,而选择题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对于材料题,是需要靠平时积累的,如老师要求我们每星期三题,就算真的不想做,也应该把材料阅读后,对照一下答案,对材料有一个大概印象,因为材料题往往会涉及到我们没有接触过或书本没有详细说明的问题,做材料题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163楼2015-02-25 15:10
                      回复
                        下面地理@那失心


                        165楼2015-02-25 15:22
                        回复
                          地理:地理也是靠记忆和理解的。
                          中国地图要背下来,世界地图也要背下来。几个容易考的地方:美国、日本、巴西……还有没?我忘了一个的样子。
                          就是外国的首都,第一大城市要分开,重点河流记住。
                          俄罗斯的五大工业区。
                          西欧、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南亚爱考最高的山,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的名字,流入哪里
                          还有就是,上课多听,多记,有时候老师讲一个陌生的知识点,只讲了一遍都会考到。


                          166楼2015-02-25 15:22
                          收起回复
                            中国地势特征,西高东西(西部都是青藏高原神马的,而东部都是东北平原啊华北平原的).呈阶梯状分布(像楼梯似的 一层一层的).一、二层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横断山脉,祁连山脉。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没什么技巧但是很容易就记住的。
                            然后是复杂多样的地形。一层阶梯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二层有准噶(ga第一声)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三层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气候也是复杂多样,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方就越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多样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旱涝灾害。重点,要记住的。


                            167楼2015-02-25 15:22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对了!楼楼U盘里还有初三补习老师给的中考复习资源噢


                              168楼2015-02-25 15: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