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吧 关注:88,092贴子:431,737

【每日一篇诗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生尽量每日贴上一首诗经,及其释义,以供各位赏析。还望手下留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5-05 11:08回复
    【2015.5.5】
    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5-05 11:09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译】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姑娘文静又秀丽,君子求她结情侣。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相忆绵绵恨重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娘,琴瑟传情两相爱。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捡。文静秀丽好姑娘,钟鼓齐鸣换笑颜。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5-05 11:10
      收起回复
        【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5-05 11:12
        收起回复
          【2015.5.6】
          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5-06 06:43
          收起回复
            【译】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5-06 06:44
            回复
              弱弱问一下..需要字译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5-06 23:22
              收起回复
                【赏析】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不能不“忧心烈烈”。后四句为什么戍役难归的问题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第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伤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5-07 09:3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2015.5.8】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5-05-08 06:35
                  收起回复
                    【字译】
                    氓(méng):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男子之代称。蚩(chī)蚩:憨厚、老实的样子。
                    (2)贸:交易。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即:就。谋:古音咪(mī)。匪:读为“非”。谋:商量。
                    (3)淇:水名。顿丘:地名。丘:古读如“欺”。
                    (4)愆(qiān):过,误。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5)将(qiāng):愿,请。
                    (6)垝(guǐ):倒塌;倒塌的。垣(yuán):墙。复:返。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
                    (7)涕:泪;涟涟:涕泪下流貌。她初时不见彼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
                    (8)载:语气助词。载笑载言:又说又笑。
                    (9)卜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无咎言:就是无凶卦。
                    (10)贿:财物,指妆奁(lián)。
                    (11)沃若:犹“沃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
                    (12)于嗟鸠兮:于通吁(xū)本义为表示惊怪、不然。于,通“吁”;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13)耽(dān):沉溺,贪乐太甚。
                    (14)说:通“脱”,解脱。
                    (15)陨(yǔn):陨落。黄:变黄。其黄而陨:犹《裳裳者华》篇的“芸其黄矣”,芸也是黄色。
                    (16)徂(cú):往;徂尔:嫁给你。徂,往。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17)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渐:浸湿。帷裳:车旁的布幔。以上两句是说被弃逐后渡淇水而归。
                    (18)爽:差错。贰:“貣(tè)”的误字。“貣”就是“忒(tè)”,和“爽”同义。以上两句是说女方没有过失而男方行为不对。
                    (19)罔:无;极:标准;二三其德: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20)室劳:家务劳动。靡:无。
                    (21)夙:早。兴:起。
                    (22)咥(xì):笑貌。
                    (23)咎(jiù):灾祸
                    (24)渐(jiān):溅湿,浸湿。
                    (25)帷(wéi)裳(cháng):车两旁的布幔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5-05-08 06:42
                    回复
                      【2015.5.9】
                      桃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5-05-09 14:25
                      收起回复
                        【字译】
                          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华:古花字。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之,指示代词。
                          蕡,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繁盛。
                          蓁蓁:繁茂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宜:和顺、亲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5-05-09 14:26
                        回复
                          【译】
                            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5-05-09 14:27
                          回复
                            【赏析】
                            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这种意象被后世的诗人反复使用。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新婚时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侯特征。《文心雕龙》:“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总之,这首诗虽然并不长,但有它独特的个性,并且体现了先民社会特有的那些礼俗和风情,给后世的文学创作以营养。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5-05-09 14:2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赏析】
                              在此诗中,“巧笑”、“美目”二句确是“一篇之警策”,“倩”、“盼”二字尤富表现力。古人释“倩”为“好口辅”,释“盼”为“动目也”。“口辅”指嘴角两边,“动目”指眼珠的流转。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出那楚楚动人的笑靥和顾盼生辉的秋波,是怎样的千娇百媚,令人销魂摄魄。几千年过去了,诗中所炫夸的高贵门第已成为既陈刍狗,“柔荑”、“凝脂”等比喻也不再动人,“活活”、“濊濊”等形容词更不复运用,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却仍然亮丽生动,光景常新,仍然能够激活人们美的联想和想像。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原是六朝画家所总结出的创作经验,它也适用于其他艺术创造活动。此“阿堵”即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现人物莫过于表现眼睛。不过“眼睛”应作宽泛的理解,它可以泛指一切与人的内心世界、人的灵性精神息息相关的东西,比如此诗中倩丽的“巧笑”。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也是以“永恒的微笑”获得永恒的魅力。总之,任何艺术创作都要善于捕捉与表现关键所在。一个“关键”胜过一打非“关键”。岂不闻:“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诗三百”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成熟的诗篇,这是它们的幸运,因为它们所表现的任何内容,它们用以表现内容的任何艺术手法,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首《硕人》也成为题咏美人文学作品的“千古之祖”。读者在汉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以及曹植《洛神赋》中,都可以看到“她”的芳踪。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名句,也总不免令人想起“她”的倩影。


                              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5-05-10 06: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