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文体化工厂吧 关注:5贴子:661
  • 11回复贴,共1


1楼2015-06-06 17:27回复
    前言
    (<TNEEND>存在的意义)
    THE END,每次都会在文后这样写着。而这次列为标题,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懒得起名……
    这是让我想了很久,重写了多回的作品。一年了,我每次提笔却感到未到时机,写好又一次一次的放弃原稿。这一年了,除了穿上外套以外,还有很多事情在发生,我越发觉得时空的难以触摸和人生之痛。至少我还是在外套下做着自身的完善这么一件不会被任何主义者批评的事情。
    它本身即意味着放弃说服,因为如果我们的正方向不同,就没有任何交流的需要。既然我废了这么多功夫才搞出来,那就编个理由好了:我真的不想写作业。
    不解之辞(一)
    1.不解之辞:《THE END》附于章节后的词汇表。
    2.时空的难以触摸:用来表示一种对时空或者说内心的虚无感,主要表现是感到类似发烧,不能脚踏实地感觉到自己确确实实活在现在这个时刻。
    3.自身的完善:为了获得吐槽这个不完美世界的资格而进行的驱使自身完善的修炼。
    4.任何主义者:比喻智商较高善开脑洞的人类群体。
    5.正方向:生物体观点的依托点。(正方向的主语只能是生物,不能是宇宙。)


    2楼2015-06-06 17:27
    回复
      第一章:正方向


      3楼2015-06-06 17:28
      回复
        一块肉
        一块肉,你是一块肉。
        这意味着你的存在渺小,你所喜爱的渺小,你的种族渺小,你的道德也渺小。这些渺小,是如此的荒诞不经,因为意识的存在,我们当然希望我们是什么神圣之物。
        我们没有权利再次选择是否降生,而在天生对死亡的畏惧下,我们活着了。而价值的创造时间,与人的漫长一生比起来,显得过于短暂,人不得不想方设法消磨完他的时间。
        无价值自然是一种痛,但是无聊之痛胜之百倍。为了避免无聊,我们才从事各种活动,能使我们欢乐的的和能使我们悲叹的。
        追逐价值和真理之痛虽然低于无聊之痛,人们却不愿意选择前者,而因为避免无聊更加急迫而追逐价值和真理则似乎毫无必要。道德应当让人们认为自己很重要,自己做的事很有价值,自己不应该如此死去。唯有这样,世界才是所谓稳固的。我们现世的道德正是如此。
        可是道德,只是自发形成的共有正方向,并不值得什么尊敬,如果有人想要去探寻那个不存在的真世界,就不得不违背道德。


        5楼2015-06-06 17:28
        回复
          世上绝大多数的人,并不渴求未被证实的真理。在大多数情况下,真理这东西就像你说的那样,伴随着剧烈的痛苦。而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渴求伴随着痛苦的真理。人们需要那种美丽而愉快的故事,多少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存在有重大的意义。——村上春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7-07 15:29
          回复
            本大侠终于客克服了手机发文的技术难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7-07 15:29
            回复
              附篇:让我们活着吧
              好了,让我们看看这个世界吧:世界没有正方向,人们作为丝毫不神圣的一块肉活着,人生没有如同小说一样有趣有意义有价值,他们永远都坚信自己的方向是绝对正确的,只有极少数人才会把矛头指向自己进行自身的完善,众多的方向就这么着无目的地完成这一绝世的抽象派作品。
              曾经见过有人发帖问,那么多僧侣哲人都言看破世界,为什么不见自杀?
              像是余华的《活着》一样,在泥沼中摸爬滚打,在鲜血中苦苦寻觅,他们沙哑地问天问地问世界,然而最终丝毫不想去到另一个世界中。是的,我们的生命太过脆弱,一点偏差就可以彻底葬送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出生,是我们行走的原点,最终成为本能,我们必然会对其进行美化。
              假设你的死与全美国人的死中你只能选择一个,你如何选择?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我死了,等价于对于我来说全世界都死了,区区全部美国人的死算得了什么?
              凡是事物都有惰性,这是因为失去的事物不会再次来过,而灵魂只在人悲伤之时掠过,不会再欢乐时降临。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该去认识那个不存在的真世界,而是永远地顺应着作为一块肉的选择,然而事实上这是除去死亡的唯一路径,只是有时候我们忘记了我们走的是哪条路。
              让我们活着吧,顺应着那个孩童的本能,竭尽全力地,活下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7-07 15:30
              收起回复
                混乱对秩序的渴求
                我们自身的存在,这是一个无法推却的事实。依据着它,我们不幸地无论如何挪动屁股都只有把它作为正方向。
                一个人的复述不会不带感情,一张照片不会不带模糊,一张画不会没有观察点。如果没有后者,前者便无法成立。世界没有正方向,而人类则急切地需要正方向来支撑存在,于是群体性(同时也意味着局域性的)的正方向“信仰”诞生了。
                信仰,让什么高尚,让什么低贱。让我们的生活得以延续。把你,钉死在躯壳里。生活只能是一种信仰,所有人都不得不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因为你已经出生了,存在了。有了它,你会感受到神圣,充足,斗志昂扬。没有了,就会像没有气的气球。
                高考、体育场、法律制度、宗教、自然科学等就是出于此所建造的,可以说,它们是某一群体所共同的正方向,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这些信仰所迷惑,以为那是真世界的正方向。我们要在信仰中生存,还要不被它所迷惑,怎一个难字了得。
                人们被存在的需要所驱赶着创造信仰,每个人的正方向因而扭曲,竭尽全力地创造假象的正方向,然而本应在存在的世界里的相同的他们会选择相同的信仰,这样信仰便真的成为了世界的正方向,可是在不存在世界里不同的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信仰,因为信仰的政治性却互相为敌。这样说来,祂真是个好的设计师,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这物理对称性式的美感,可惜这个对称性的可怕话题应该留到下一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7-07 15:32
                回复
                  个体对整体的渴求,真与美,终结篇:到达信仰的终极,等看完再发,第二章也写好了两节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7-07 15:35
                  收起回复
                    个体对整体的渴求
                    在第一章第一节中,我已经对丢失维度所造成的后果进行了阐述:1了解世界需要一个观察点,2观察点的存在必然会产生缺少的维度,3各个不同人缺失维度构成的不同信仰使这个世界令人(我)不满。
                    一个小孩,因为奇怪心理的缘故把水倒入蚁穴。对于蚂蚁来说,这就成为了一种不可测的天灾,对于小孩来说,他只是倒了一点水。倒水的这个行为被蚂蚁理解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一种神圣的境况,经过演变或许他们甚至能围绕此举行固定的仪式,就像是人类先民求雨一样。
                    无论是蚂蚁,还是小孩,他们都因为自身观察点的存在,不可避免的欲以自身的理解来规范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自然科学法则或许超脱到想不到的境界,所有人在做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法则作为它,这表现了人们对于超越那个永不可知维度的渴望,也同时展示了那个维度隐藏地多么令人叫绝。
                    用更简单的话来讲,所有的观察点,都有灵魂出窍的欲望(更简洁一些,装逼的欲望、自认为超凡于世的媚俗的欲望),但是不可避免地要失败,因为要理解那个不存在的世界,就必须放弃观察点。放弃观察点?这也意味着进入下一轮灵魂出窍的失败了,毕竟那个世界不存在。
                    混乱对秩序的渴望,便是要让人稳固地站在地面上,让人成为肉体的人。个体对整体的渴望,便是要让人努力飞翔,飞到太阳里面去,让人成为精神的存在的人,cos祂。但是两者也是同向的,因为他们超越不了自身,也就无法缔造正方向,也就无所谓何为地面何为太阳了。
                    超越不了自身,这个世界上我们多么努力地突破自身,只能得到这么一个并非文字游戏的悖论的答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7-20 19:28
                    收起回复
                      终结篇:到达信仰的终极
                      泰戈尔说,我爱我的上帝,因为祂给了我否定祂的自由。
                      确实不错,如果祂真的存在,那么祂同等的包容信仰与怀疑,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不管怎么说,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来看,上帝确实不是一个傀儡戏师傅。
                      但是,一个并非傀儡戏师傅的上帝存在与否,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真的有影响吗?可以说没有,因为祂并非确实的单体,而我们每时每刻无不是在接触祂的艺术创作。
                      我们应该愤慨吗,或者是应该感动吗?为了这样一个没有正方向的世界?愤慨:我们无以衡量所有的造物,无法毫无重负地强加意志给外界。感动:祂带来的这样的一个多向性的世界,错杂多样。(更基本的问题是,有向为正还是无向为正,这个问题会在《反转THE END第一章》中再做讨论)
                      祂的屁股?我们个体原有的屁股?如果选项可以分立,那就可以轻易地做出决断了,可是两者在各自的逻辑之中互相包含呢?好像你站在苏联与美国的交界处,踏入一步便就会丧失原有的全能性和维度。实际上,这两者的关系过于复杂,所以选择了一个,并不意味着全部抛弃了另一个。
                      我们不能以介于固体气体液体生存,不能既无能又全能,不能在死亡的同时尚未降生(化用纪伯伦语,原句不详)。这个世界是无正方向的,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在自身中包含了自己的正方向,我们何以衡量这个世界呢,我们不能用科学家的眼光唯绝对客观为务,也不能用文艺青年的矫揉造作打量这个世界。
                      选择了,又能如何呢?我们终究克服不了混乱对秩序的渴求,选项可以有很多,但是你行走的路线始终都只有一条。所以在徘徊失措的时候,也都要明白在你线路不是正方向,但是你的行走永远都是你自己的正方向,人无论往何处行走,眼睛都会看向前方,这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米虫的快乐。对于一只米虫来说,无论朝着哪个方向前行都是米的海,所以他的选择在更广泛意义上毫无意义,对于这样的一只米虫来说,不在于它走向何方,而在于他能在自己的信仰中走得多远。
                      无论如何选择,在一个人明白了世界没有正方向之后,都无济于事,都只是在蒙骗自己的眼睛。为什么啊,祂,你给我解释解释这世界为什么没有正方向!或许说,祂从未将这样一个没有正方向的世界当作是世界?祂站在并非固体并非气体并非液体并非正物质并非反物质之中,看着自己创建的没有正方向的世界里,所有的人都只有一个小小的心,他们一同在大街上示威游行,一同打架争斗,一同关系着对方的存在——是的,面对这样的谐虐曲,祂一定会捧腹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7-20 19:32
                      回复
                        笑并为祂的创意而自豪。
                        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为他没有创造自身,但却是自由的。因为一旦被扔进这个世界里来,他就必须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保罗·萨特
                        ——《EHE END第一章:正方向》之THE END
                        不解之辞(二)
                        1.屁股:一切物体所在的位置等至使自身之所以如是存在的原因。
                        2.世界的第一个义项:泛指一切事物所能接触到一切事物的总称
                        3.世界的第二个义项:有神经系统的生命体对于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基于其屁股的解释原则。
                        4.道德:生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种族信仰的被视化表达
                        5.神圣:???
                        6.价值:对后续时间的影响力
                        7. 灵魂只在人悲伤之时掠过,不会再欢乐时降临:在欢乐时,人们因为生活中的无聊被去除,满心沉醉于存在,便会失去主观能动性。
                        8.躯壳:狭义指生物的肉体,广义指生物缺失维度带来的影响。
                        9.真理:人类提出的一个理想化的永恒解释世界的构想
                        10.其他世界多样性的美:作者以为,美是在多样性中获得完全展现的,如果世界上只有一本风格统一的书,也就只有这一种风格,如果有两本,外星人就能明白这个星球上的人是有审美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7-20 19: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