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普及吧 关注:7,027贴子:40,218

回复:思考中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包括中医,要急火煎,慢火炖。
急火煎,就是强调要博览群书,把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历代名医著作作为入门的途径,打好理论基础的根底。任何学问初涉时,必须默背强记,然后再反刍,再升华。慢火炖,就是读书学习一定要独立思考,反复研习,决不能生吞活剥,食而不化,光有博览群书还不够,还必须深思苦悟,才能有所收获。
一一颜德馨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16-05-05 16:29
回复
    车况好,司机技术高,储备物质充足,而发车的方向与目的地相反,那么,那些优势只会让车子越来越远离目的地。中医治病与这个道理是相通的。药材地道,煎药方法合适,服药时间也不错,而恰恰是药物组方有问题,那一定治不好病,甚至会加重病情。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16-05-30 21:0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为学之路,漫长而困难。而医学之路,更为困难。经典之文,必须时常浸淫,疑惑必然常有,然而多读书后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读一些医话随笔,比如《冷庐医话》之类,会有一定好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16-06-04 08:45
      回复
        补法是“阖”,泻法是“开”。补在于补虚,泻在于袪实。补法与泻法的具体运用,是要以脏腑的具体特性为依据的。脏主藏精气,故而主“阖”;腑主传化物,故而主“开”。脏阖则精气得藏,腑开则废物才能及时排出体外。脏腑开阖适度,才能保持健康的生理状态。补泻之用于脏腑,实质上是助脏阖,促腑开。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16-07-17 07:37
        回复
          胸闷气短,病机非常复杂,有虚有实。虚者,元气虚;实者,邪气实。心胸者,心肺所居之处,人身大气汇聚之处,若元气不充,浊气壅塞,胸阳不畅,自然感觉胸闷气短。反之,血瘀,郁热,痰浊,郁结之气等邪气盘据胸中,胸阳因之不畅,也会造成胸闷气短的感觉。
          仲圣: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息者,实也。
          又:人们常说,因大发脾气而气的上不来气,分明是肝气不舒,逆乱于胸中,而导致肺失肃降之职,这也是实症。
          因此,一見胸闷气短,而不深究病源病机,而一概以人参,红参,黄芪,等补气,疗效一定不好,甚至会加重病情。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16-08-18 09:39
          回复
            女性嘴上汗毛多,一定是阴血不足所导致的雌性激素水平低,而雄性激素水平高,而引起的一种反应。而应养阴血,清内热,这样体内激素水平达到一定平衡时,嘴上的汗毛自然脱落。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16-08-22 10:32
            回复
              人身之阴有三,肺胃之阴,津液也;心脾之阴,血脉也;肝肾之阴,真精也。经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下降其人夭。仲景:保津液。故而妄用辛燥大热之品,伤津损液,致使郁热内蕴,不得消散,必生种种不测之症。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16-08-24 08:26
              回复
                中医所以要望,闻,问,切,就是为了准确了解病情。诊断正确与否,直接关乎治疗效果。因为治疗原则,处方,都是建立在诊断的基础上。正确的诊断,可能用药不一定恰当;但是,错误的诊断结果,一定不会给出一个恰当的用药,最终治疗效果一定不会让人满意。


                IP属地:河南93楼2016-09-13 15:5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经云:气出中焦,此指生生之气而言;又云肺主一身之气,此指流行之气而言;丹溪谓上升之气自肝而出,此指肝气之过旺而言。
                  郁则为肝气,发则为肝火,盛则为肝风,一定之理。一一陈良夫
                  肺主气,肾纳气。肾为气之本,肺为气之主。凡喘气上冲,不能接续,是肾气不归元也。一一李铎。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5楼2016-09-21 09:40
                  回复
                    特别是近年来,现代科学在绘制人类基因图谱等方面取得的巨大突破,更加强化了西医使用微观方法的信心。在这种大背景下,试图劝说一个西医临床医生转换一下思维定式,多用宏观的、整体的、联系的观点看待疾病,恐怕收效甚微。目前,虽然西医的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然而,有相当多的疾病最终是查不出原因的;有相当多的疾病一开始查不出原因,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到查出原因时,疾病已成严重发展的态势。对于一切以检测结果为主要用药目标的西医来说,因此而误诊、耽误病情的实例,的确不在少数。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痛苦不堪的病人,被医生宣布无病,他认为有病是你自己的主观感觉,是一种心理障碍,因为所有的客观检测指针都是呈阴性的。中医却不以检测指针作为诊断标准,而是以证候——人体发出的疾病信息作为诊断标准,只要有证可凭,就有办法治疗,这就使得那些处于亚健康状态、处于疾病初中期而检测指针暂时显示不出、属于功能紊乱、属于内分泌紊乱的人们能获得有效的治疗,这可以说是古代“治未病”思想在现代的运用和发展。
                    西医对付疾病的主导思想,是对抗性治疗。发现是细菌引起的疾病,用磺胺、抗生素杀死它;发现是细胞增生变异引起的癌症,用手术割除、用放化疗杀死它;发现是病毒引起的疾病,虽然目前还没有发明出杀死病毒的药物,也转着法子想杀死它,例如:用干扰素杀乙肝病毒,等等。人文学者王一方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这是一种典型的‘战争模式’,有‘敌人’,有‘杀伤性武器’;有‘战场’,有‘战斗’,把治疗关系定格成对抗关系,药物手册里有许多类药物都以‘抗××’命名,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抗过敏药、抗贫血药,连维生素C都曾叫‘抗坏血酸剂’。其实,维生素类是营养要素,补充型的治疗思路,而非对抗型思路。从医学人文的角度看,‘战争模式’的治疗观容易产生两种迷失,一是把病人当‘敌人’,把疾病与生命混为一谈,抗生素的摄入不仅杀死致病的细菌,作为代价,也杀死了正常的菌落,使体内菌群生态发生倾斜,同时,抑制体内免疫功能,中间代谢物还可能引发免疫反应。二是确立了外在干预(涉)占主导的治疗观念。”(《医学与哲学》,2001年第八期)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7楼2016-09-23 14:07
                    回复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若新感夹杂旧伤,则治新感为先,外邪袪,治内邪。若元气大亏,不能托邪外出,则壮元气为主,佐以袪邪。若以患者主诉为治疗方向,有时是不适合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8楼2016-09-26 22:04
                      回复
                        西医的确在肉体的层次上可以做得很精确,但问题是中医的治疗对象并不仅仅是肉体。”胡碧玲打了个比方,“如果用计算机作为比喻的话,西医的诊治对象是计算机的硬件;而中医的诊治对象则不仅是计算机的硬件,还包括它的软件。当用诊治硬件的标准来要求中医诊治一个软件时,不仅会出现不少误诊,同时还无法按照中医本身的理论去治疗。”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9楼2016-09-27 09:44
                        回复
                          任何一种中药,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种特殊的食物,进入人体之后,起到补偏救蔽的作用。依赖于脾胃之运化,输布于周身各处。而每个人的体质千差万别,脾胃功能更是不尽相同,拿一个方子去让所有类似病人来使用,本身这就是不靠谱的事。
                          而且这方子有十五味中药组成,黄芪250g,蒲公英80g,其它的每种药也在30到45g左右,这简直不是给人准备的方子,用于牛马之类体重身上,或许还差不多。
                          可笑,可叹。可怜。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0楼2016-10-10 08:27
                          回复
                            植物神经紊乱症,简称植紊症。古代中医文献中,是没有这个名称的,可以归属于郁症,肝气,痞症等中医范畴。这类病人的机体并没有实质性病变,而是出现了诸多功能性问题。而正是由于没有实质性病变,因此西医的各种高科技设备,也就没了用武之地,而只能望病兴叹。在西医的各种所谓先进仪器轮番上场后,各种生理生化指标,不是正常,就是临界于正常,总之,医生的最终结论是,没病。
                            这就象一台计算机摆在那里,虽然各种硬件设备没问题,但是由于软件出了问题一样,一样也不能正常工作。
                            治疗植紊症应从肝论治。
                            中医先贤曾说过: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理。而且肝之经起于足大指,而最终升于巅,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并络于脑。脑为神经中枢所在地,调整肝的气血,就等于调整了脑的工作状态,进而使紊乱的植物神经,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人也就康复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3楼2016-10-10 09:5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长期低热,一定是正气不足,伏邪留滞。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而正气不足则无力托邪外出,而导致邪气留滞;而邪气内伏,正邪相争,邪气胜则病不显,邪气久郁,正邪相争则低热发。伏邪内蕴,煎灼津液,暗耗元气,则久而久之,正气愈亏,邪气更加深陷难出,而病情加重。
                              故而治疗低热者,必须扶正佐以驱邪外出,正不扶则无力托邪外出,不驱邪外出,则正气难安。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7楼2016-10-23 13: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