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AMX-30是当时世界上其中一种拥有最好弹药的坦克,但它仍然面对两大难题。
首先,为了可以发射这枚精心研制的G弹,AMX-30的主炮—105 mm Modèle F1是特制的。虽然其他西方国家对皇皇家兵工厂(Royal Ordnance)的105mm L7滑膛炮或多或少有不同程度的改良。但是,105 mm Modèle F1却是与众不同的。首先,有别於L7家族一向使用的52倍口径,105 mm Modèle F1采用的是更长的56倍口径。
其次,为了可以方便在战时和西方其他国家输出/输入弹药,105 mm Modèle F1不得不增加膛压以发射G型破甲弹西方通用的105mm炮弹药,以实现弹药共用化的目标。要达成膛压在670MPA的指标,105 mm Modèle F1只炮管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以抵抗高温、高压和磨蚀等问题。为此,105 mm Modèle F1坦克炮应该利用镍铬钼钒系合金钢作为炮管材料。
可惜的是,法国当时的镍铬钼系合金钢冶炼技术并达成不到能制造坦克炮管的要求。故比,法国只能使用当时世界上流通的普通钢材制造炮管,例如105 mm Modèle F1的样本炮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同期的AMX-13轻坦换装90炮改进计划也只是用M3坦克炮取代早已落后的75mm SA50,足见法国工业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没错,M3就是二战时期那门)结果,没能采用镍铬钼系合金制造的105 mm Modèle F1只能利用普通钢材制造,而极低的产能亦使得AMX-30迟迟未能量产,而早在AMX-30服役的前一年,和法国人分道扬镳的西德人也在1965年制造出自己的豹一式坦克(Leopard),令法国人极为尴尬。
不过,帮助法国人生产炮管的,既不是工业能力世界第一的美国,也不是拥有完善军工产业的英国人,更不是连炮管也要外购的德国人,而是长年被西方视为专制独裁的苏联。到底,这一切是怎样的一回事了?原来,随著戴高乐的上台,戴高乐为了填补失去西方援助的空缺,只好苏联人伸出橄榄技之后。有见及此,一直期待在西方阵营出现自己盟友的苏联侊如碰见知交一样,倾力取得法国的欢心,两国元首甚至互相亲自访问对方,这一切努力令法苏关系极大的改善了。
於是乎,作为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和法苏友好的证明,苏联在1965年批准了出售能年产1500吨电渣重熔钢的R-951电渣重熔泸(见附录二),令AMX-30投产问题彻底解决,令法国人会下心头大石。时至今日,法国人坦克炮管的电渣重熔技术,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住60年代的苏联工艺的帮助才得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