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华尔兹吧 关注:188,136贴子:2,123,595
  • 8回复贴,共1

【皇家攻略组】AMX-30—高卢鸡的冷战胸甲骑兵小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于撰写此文的时候,参证真的用掉了很多时间,而我亦是在这时候觉得写累了。所以嘛,大家还是不要催促什么的。
不过这个法国车谈起来也是很有趣,特别是揭起了法国和苏联的【数据删除】(避免剧透)。总之,大家看下去多少也会觉得有点趣味的(个人认为)。
PS:欢迎大家催促我更新文章,至於催更的方法用大家的留言来鼓励我了(>\\\<)。如有问题欢迎在本文留言,我会竭尽所能为大家解答一下的~谢谢~
另外,大家用可以加入我们皇家攻略组QQ讨论区:468587689 (强)滋(行)持(催)我(更)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08-23 22:57回复
    尽管法国人对自家制造的AMX-13非常满意,但是AMX-13这一款轻型坦克的火力根本无法有效威胁苏联T-54/55坦克的正面装甲。而法国装甲部队唯一堪用的实际上只有50年代向美国购买的M47坦克,不过数量不足一千辆,根本难以应付苏联的威胁。故此,法国人需要一台崭新的主战坦克以防卫国土。
    而同时,出於对抗苏联的考虑下,与法国相邻的西德被西方多国允许重整自己的军备。作为二战后损失最为惨重的国家,西德不再有充沛的资金去研究坦克。为此,西德官方对廉价而强大的坦克非常感兴趣。鉴於法国开发的AMX-13颇为成功,西德军方以将向法国购买数千台坦克的诱因,向法国要求出以下的指标。
    -----
    具有良好机动性的坦克:
    重量:限制在30吨以下
    装甲:厚度并没有要求
    宽度:3.15米以下
    高度:2.15米以下
    装备:105mm 滑膛炮
    -----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08-23 23:08
    回复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及实际需要的考虑下,法国同意德国开发「欧洲坦克」(Europa-Panzer)的计划。不过,虽然是一个合作计划,但事实上,德法双方是分别各自地制造原型车,为计划分裂埋下伏线。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5-08-23 23:11
      回复
        在计划破灭后,法国决定更强烈地在AMX-30上体现生产出利用火力丶射程以抵挡敌人的数量优势的坦克。为此,GIGT设计局把经修改后的量产型AMX-30坦克称为AMX-30B。
        与德国生产的豹式坦克不一样,这款坦克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它能法国人发射法国自行研制的G型破甲弹(Obus G)。G形破甲弹的奥妙在於它被设计成两部分,分成外壳和悬浮内壳,而两者中间则由滚珠轴承分开。在发射的时候,G型破甲弹的外壳虽然会高速旋转,但是当中的内壳并不转动。故此,它比常规的尾翼稳定破甲弹更精准,令G型破甲弹更精准,使得它战斗部发挥全部威力战斗部(780g黑索金)发挥全部威力。G型破甲弹的威力为400mm穿深。(数据具争议性,有另一说为360mm,详见附录一)而且,由於破甲弹弹药的特性—距离和穿深能力无关的特性,使得G型破甲弹远远超过北约部队同期105mm炮任何炮弹的穿深。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5-08-23 23:21
        回复
          尽管AMX-30是当时世界上其中一种拥有最好弹药的坦克,但它仍然面对两大难题。
          首先,为了可以发射这枚精心研制的G弹,AMX-30的主炮—105 mm Modèle F1是特制的。虽然其他西方国家对皇皇家兵工厂(Royal Ordnance)的105mm L7滑膛炮或多或少有不同程度的改良。但是,105 mm Modèle F1却是与众不同的。首先,有别於L7家族一向使用的52倍口径,105 mm Modèle F1采用的是更长的56倍口径。
          其次,为了可以方便在战时和西方其他国家输出/输入弹药,105 mm Modèle F1不得不增加膛压以发射G型破甲弹西方通用的105mm炮弹药,以实现弹药共用化的目标。要达成膛压在670MPA的指标,105 mm Modèle F1只炮管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以抵抗高温、高压和磨蚀等问题。为此,105 mm Modèle F1坦克炮应该利用镍铬钼钒系合金钢作为炮管材料。
          可惜的是,法国当时的镍铬钼系合金钢冶炼技术并达成不到能制造坦克炮管的要求。故比,法国只能使用当时世界上流通的普通钢材制造炮管,例如105 mm Modèle F1的样本炮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同期的AMX-13轻坦换装90炮改进计划也只是用M3坦克炮取代早已落后的75mm SA50,足见法国工业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没错,M3就是二战时期那门)结果,没能采用镍铬钼系合金制造的105 mm Modèle F1只能利用普通钢材制造,而极低的产能亦使得AMX-30迟迟未能量产,而早在AMX-30服役的前一年,和法国人分道扬镳的西德人也在1965年制造出自己的豹一式坦克(Leopard),令法国人极为尴尬。
          不过,帮助法国人生产炮管的,既不是工业能力世界第一的美国,也不是拥有完善军工产业的英国人,更不是连炮管也要外购的德国人,而是长年被西方视为专制独裁的苏联。到底,这一切是怎样的一回事了?原来,随著戴高乐的上台,戴高乐为了填补失去西方援助的空缺,只好苏联人伸出橄榄技之后。有见及此,一直期待在西方阵营出现自己盟友的苏联侊如碰见知交一样,倾力取得法国的欢心,两国元首甚至互相亲自访问对方,这一切努力令法苏关系极大的改善了。
          於是乎,作为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和法苏友好的证明,苏联在1965年批准了出售能年产1500吨电渣重熔钢的R-951电渣重熔泸(见附录二),令AMX-30投产问题彻底解决,令法国人会下心头大石。时至今日,法国人坦克炮管的电渣重熔技术,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住60年代的苏联工艺的帮助才得以发展。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5-08-23 23:24
          收起回复
            而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AMX-30坦克本身,而是G型破甲弹的造价问题。由於采用先进的工艺制造,G型破甲弹造价昂贵的问题。而当年更甚至有人把G型破甲弹比喻为「地狱般昂贵」("expensive as hell"),足见G型破甲弹的单价极为高昂。为了应付造价的困扰,AMX-30开发的滥觞可谓就是从根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出现的。由於AMX-30理论上只是一台G型破甲弹发射器。故此,AMX-30不仅在防护方面基本上能省则省,在火控系统上也只是以合格为出发点,甚至连一直为法国特色的弹匣炮也在节省的原则下被省略掉。
            作为西方六十年代兼具最优良火力和机动性的坦克,除了G弹外,AMX-30还是具有不少特色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5-08-23 23:26
            回复
              如果说G弹赋予了AMX-30无与伦比的「长矛」,那麼HS-110就是给予了AMX-30澎湃动力的「心脏」了。为了兼顾AMX-30本身低矮的车体外形轮廓、较轻的战斗全重以及较高的引擎单位功率这三个相互矛盾的设计因素,法国设计师对坦克发动机著实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例如用於AMX-30坦克的伊斯帕诺一絮扎(Hispano-Suiza),便是一种从西班牙结构奇特的大功率平列式12缸水冷多种燃料涡轮增压发动机。
              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正式采用此类发动机的量产型坦克,只有法国一家。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5-08-23 23:28
              回复
                同时,在战场上的AMX-30极有可能会碰上坦克以外的敌人,诸如敌方的装甲车辆。不过,这种场合很容易陷入进退维谷的情况,因为对付轻装甲目标既不适合动用G弹这样的昂贵弹药,但也不能以12.7mm机枪穿透。为此,在实际需求和节省开支的想法下,法国人决定为AMX-30安装上M639 20mm机炮,以解决问题。
                如果说纸面数据一流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意的CN-105-F1,暴露了法国人的不足。那麼,AMX-30上那门从海军搬下来的20毫米口径的M693机炮就算是为法国人扳回一城的武器了。
                这门在拉法叶舰上同样使用的浮动式自动机保证了足够的射击精度。同时,由於法国人称为「Mine-Shell」炮弹工艺水平高,这使得M693的20毫米弹药内的装药充填率极高,这使得高爆弹和穿甲弹的毁伤效能都因而大幅提升,令采用这种「Mine-Shell」工艺的弹药保证了足够的毁伤效能。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5-08-23 23:33
                收起回复
                  作为一台原来被赋予「法国国产第二代MBT」和「法国保卫者」两个厚望的AMX-30,其研发之路可谓迂回曲折。无论是法德合作失败到靠前敌人苏联取得援助以改进火炮技术还是向法西斯国家西班牙购买引擎,这一切都使得AMX-30未能达到「国产」的期望。不过,尽管AMX-30是这样的一匹「混血」战马,AMX-30却是充满六十年代戴高乐主义的风味—既不亲近西方国家,也不要成为共产国家,而是要走上「具法兰西特色」的路。也许,AMX-30就是反映六十年代法国人政治思潮最好的写照吧。
                  附录1:
                  最终采用由Ogorkiewicz, Richard M. 所撰写丶於1973年12月所作的
                  AMX-30 Battle Tank.一书的资料,采纳400mm穿深的说法
                  附录2:
                  采用 由 B.I. Medovar所写丶G.A. Boyko 所编辑的Electroslag Technology一书的资料,R-951才是真正的写法,中文资料一堆错误(为了这个找疯了
                  -----
                  本文完结,文章为红茶原创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5-08-23 23: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