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804,560贴子:12,609,626

中国历史上10位有能力改变历史却英年早逝的皇帝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史不能有如果, 而一些举足轻重的人物的早逝都或多或少改变了一些历史的走向。 我们今天就以遗憾的眼光来看看历史上这些早逝的帝王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9-12 09:26回复
    1、陈文帝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9-12 09:27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陈文帝本名陈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陈朝的第二任皇帝,他在位7年,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
      史料上记载陈蒨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陈文帝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学识丰富,他的叔父陈霸先常常夸奖他。
      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立陈,江山初定,还没来得及怎么治理就匆匆去世了,将陈朝这个担子交给了陈蒨,陈文帝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史书称陈文帝“从艰难中发迹,了解百姓的疾苦。国家的用费,定依俭约的原则。善辨真假,不容臣下奸巧,使得人人知道自励。
      然而,天不假年,陈文帝45岁的时候就染病去世了,只留下了和宠臣韩子高的一段美丽传说。他在位7年虽然励精图治,但只来得及稍微打扫打扫而已,来不及深度,于是陈朝很快就衰败了下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9-12 09:27
      收起回复
        2、刘弗陵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9-12 09:29
        收起回复
          刘弗陵登上帝位,是以一段立子杀母的故事展开的,公元前84年,汉武帝病逝,年仅8岁的刘弗陵登基为帝,在霍光的辅佐下,这位少年皇帝快速的成长着,14岁就识破了上官桀对霍光的陷害,平定叛乱。之后专注于发展经济,消除了汉武帝挥霍国力带来的后遗症,扭转了西汉衰退的趋势。
          刘弗陵在位13年,在他21岁的时候就病死了,经过了一番周折,他的继任者是后来的汉宣帝刘病已。武帝施威,昭帝施恩,一武一文,将大汉推向高峰。如果刘弗陵多活三十年,可以将这个趋势进一步巩固,汉朝的成就或许可以登上更高的高峰。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9-12 09:29
          收起回复
            3、高演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9-12 09:30
            回复
              4、朱常洛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9-12 09:32
              收起回复
                朱常洛(1582年-1620年),享年39岁,在位——1个月(1620年)! 20年提心吊胆的太子生涯,1个月的皇帝经历。
                朱常洛是万历神宗朱翊钧和宫女意外生下的庶子,不但是庶子而且是私生子,所以虽然是长子朱翊钧不喜欢他。朱翊钧喜欢的是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所以朱常洛被压迫得很惨,一直面临着被废的危险。不过朱翊钧还是不敢轻易做这种会使国家动荡的事,另外大臣们不惜代价坚定地支持着朱常洛。
                朱常洛的才德究竟如何,由于在位时间太短无法进行准确的评估(但是能坚持那么多年太子而不倒,至少要有相当的机智和忍功)。但是,他执政开始时的三项措施虽然不大,却是民生、政治、军事三方面都包括了,可见其全面整治国家的意图。然而这个隐忍了二十年的太子似乎真是没有帝王命,一上台就归西了,令人蹉叹。
                假如朱常洛能多活二十年,或者朱翊钧那家伙早死一些年,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明朝的政局那是几起几落,几度衰弱又几度中兴,如果朱常洛继续进行改革,或许可以压制魏忠贤(毕竟不是朱常洛的人),调和臣子矛盾,避免党争,有明末的一批优秀政治军事人才辅佐,或许可以挽救东北危局,缓解国内矛盾,明朝再次中兴有望。
                这时如果再能中兴,影响就大了!虽然边患难以消除,但是清朝难以建立,满人可能只是匈奴、突厥、瓦剌等等之类的异族之一,退一步讲,也可能形成宋朝的南北对峙局面,民族矛盾代替阶级矛盾,明朝不会猝灭。那样的话,当西方的军舰来到之时,他们所见到的中国将会相当的不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9-12 09:32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5、李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9-12 09:33
                  收起回复
                    6、拓跋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9-12 09:35
                    回复
                      7、司马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9-12 09:37
                      收起回复
                        8、嬴扶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9-12 09:40
                        收起回复
                          9、柴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9-12 09:43
                          收起回复
                            10、爱育黎拔力八达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09-12 09:44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元朝历史时间较短,亮点较少,其政治制度注定了统治难以持久。所以元朝要持久,必须要进行变革。而元朝恰恰有这么一个机会,这个可能改变历史的人就是元仁宗。
                              孛儿只斤·奇渥温·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1320年),享年36岁,在位9年(1311年-1320年)。仁宗即位后,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裁汰冗员,整顿朝政,改革币制,普查田亩。这些都是一个明君应该做的事,我们不多说。仁宗的杰出之处在于,他做了更多文化方面的贡献。历史记载,仁宗早年熟读儒籍,倾心释典,虽然比不上汉族的读书人,但是比起周围的汉字都不认识的蒙古贵族们强多了。
                              公元1314年,仁宗恢复科举取士,汉人得以重新通过科考晋身仕途。这对于元朝的汉化相当重要,国内的民族矛盾也得到缓和。仁宗又下令将《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等书摘译为蒙文,让蒙古人、色目人(就是所谓的上层人士)学习。可见,仁宗也不是偏心汉族,而是在促进各族的交流。因此当时,元朝文化较为发达,国家也很开放,海运兴盛。
                              军事上,仁宗平定了西北察合台之乱。远在西方的两个汗国确实是管不上了,但是察合台必须掌握,否则新疆不复我有!大家知道,西域自唐代后期以来就不在中央控制之中,直到元朝才重新统一过来。仁宗控制住察合台,奠定了我们今天的西北版图。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9-12 09: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