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吧 关注:21,836贴子:729,661
  • 2回复贴,共1

从广东地名看古代壮语对粤语的贡献(转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广东地名看古代壮语对粤语的贡献(转摘)
从汉代开始,广东一带就是个汉人、越人、黎人、苗人杂居之地。不过,最多的是越人。越人又称乌浒蛮,与广西壮族同属壮侗语族。西汉时代的南越国首都,便在几十里以外的广州。当时的南越国丞相吕嘉,是个赫赫有名的越族首领,而他的老家,便在大良石湖涌一带。可见,南越文化是顺德文化的其中一层底色。


1楼2015-09-23 20:13回复
    南越人中的壮族人分五个种类,分别为黑、白、红、花、黄。其中黑壮人被称为乌蛮、乌浒蛮,因而,在他们居住的地方,不少便以“乌”字开头,如广州的乌龙岗、中山的乌石、顺德的乌洲等等。不过,黄壮人的活动范围最广且最活跃。黄壮人又称为“黄族”或“大良族”。
    行文至此,我们就要剖析“大良”二字。在壮语中,“大”表示“地方”,如番禺的大石,表示石多之地。顺德的大罗,指罗姓居住之处。南海的大富,意谓富贵之所。“良”则表示黄壮人。明代学者邝露说:大良与壮同类。因而,他们活动的地方,以“良”命名的也不少,如顺德的良村、南海的良登、新会的良都,都含黄壮人村落之意。
    现在,若我们用壮语解释“大良”二字,问题便迎刃而解。因为,“黄壮人居住的地方”之意便顺理成章地凸现出来。我们现在所称“大良”的真正原意,便专指于此。


    2楼2015-09-23 20:14
    收起回复
      古壮语散落顺德各处,只是我们没发现而已。正如中山大学教授司徒尚纪先生指出的那样,“古”、“都”“思”等表示村寨,顺德就有“古粉”、“古楼”、“都宁”等地。“滘”、“埠”、“涌”等表示小河、岸口,如“北滘”、“上涌”、“小陈涌”等。“朗”表地方,如“麦朗”、“南朗”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需要注意的是,古越族有音无字,因此,纠缠于字的写法实属不必。


      3楼2015-09-23 20: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