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小吧感冒了,不好意思,更新晚了。

第5期答案:当归。
@寒塘鹤影1234oy 智冠三界,快人快语,第一个解答了小药农的谜题,恭喜他!
天道酬勤,厚积薄发,恭喜
@蛋蛋和蛋蛋西 在猜药名活动中,才思敏捷,第二个解出谜底!
小药农非常欣赏寒塘鹤影1234oy 、蛋蛋和蛋蛋西在猜药名中的表现,再接再厉!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
【产地】主产于甘肃岷县、武都、漳县、成县、文县等地;湖北、云南、四川等省也产。主为栽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别名】干归(《本经》)、薜、山蕲、白蕲(《尔雅》),文无(崔豹《古今注》)、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带紫色,有显明的纵直槽纹,光滑无毛。叶羽状分裂,叶柄基部叶鞘膨大;叶片卵形;小叶3对,近顶端的一对无柄,分裂,裂片边缘有缺刻。复伞形花序;雄蕊5,子房下位。双悬果椭圆形,成熟后易从合生面分开。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入药部位】根。
【性状】干燥的根,可分为3部:根头部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及支根梢部称“归尾”。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以主根大、身长、支根少、断面黄白色、气味浓厚者为佳。主根短小、支根多、气味较弱及断面变红棕色者质次。本品带油性,易霉败、虫蛀,必须贮存干燥处。逢霉雨季节,须用硫黄熏过或适当的烘透。
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禁忌】性滑润,泄泻者慎用,脾胃薄弱者忌,用时须它药来佐。
【本草辑录】
《本经》:“味甘,温,无毒。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一名干归。”
《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藏,生肌肉。”
《药性论》:“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肠胃冷,补诸不足,止痢腹痛。单煮饮汁,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疗齿疼痛不可忍。患人虚冷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
《珍珠囊》:“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
王好古:“主痿痹嗜卧,足下热而痛。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本草蒙筌》:“逐跌打血凝,并热痢括疼滞住肠胃内。”
《纲目》:“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本草再新》:“治浑身肿胀,血脉不和,阴分不足,安生胎,堕死胎。”
容川:“当归辛、苦,得地火之味,其气微温,得木之性,至多油,此因得地之湿,故能助心生血,以行于肝,其功专生血。归首之性升,故主生血,尾之性降,故主行血,性温润,可以去寒结。风能胜湿,风伤血则筋燥,当归能润燥。其味辛温,火也,其汁油润,水也,一物而具二者,是水交于火所化之物也,恰与血之生化相同,故主补血。”
灵胎:“补血养血,润肺润肠。”
【方中学药】
1四物汤
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八珍合入四君子,气血双疗功独崇。
再加黄耆与肉桂,十全大补补方雄。
十全除却耆地草,加粟煎之名胃风。
2当归补血汤(东垣)
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耆多力最雄,
更有耆防同白朮,别名止汗玉屏风。
3当归四逆汤(仲景)
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
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4当归生姜羊肉汤(仲景)
当归生姜羊肉汤,产中腹痛褥劳匡。
加入参耆亦可用,气能生血效同彰。
5当归散(《金匮》)
当归散益妇人妊,朮芍芎归及子芩。
安胎养血宜常服,胎前产后功效深。
6当归拈痛汤(东垣)
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朋。
二朮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通。
7当归六黄汤
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
倍用黄耆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
8逍遥散(见“柴胡”部)
愿蒙山中医学堂会越办越好,让我们共同努力,振兴中医,发扬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