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话】
剧本第六场:周赧王三十一年,燕 蓟都
这一段我一直没写的原因其实是这一段我不记得了,印象当中就是燕国伐齐,乐毅还有出名的怀柔政策。当时齐国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强的,有一场守城战打的很厉害。
但是这一段的历史我真的是忘记了,所以对于解释可能并不能给比较详尽的叙述。所以各位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们,一起向着战国史开拔吧~
这一段上,燕国站在主要地位上。我以为燕国会是一个女孩子或者是比较柔和的男声,没有想到是个少年音。主要是燕国给了我太多温柔的印象吧,比如乐毅,比如和亲的公主们。
银贼的声音在表现燕国的时候,感觉不够亮。燕国像是那种透着寒光的匕首,给人的感觉就是杀伤力不大的,但是燕国又具有自己的风骨。他没有沧桑也没有悲愤,我觉得燕国可能是整个战国里我觉得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国家。
主要是燕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导致燕国文化的多元性,和游牧民族的融合产生一种很奇妙的自由、高傲、柔和的印象。
银贼的表现真的让我觉得有一点可惜。燕国悲而不愤怒,忍而有气度,不像是喊口号,不是自怨自艾,不是自叹,不是号召。
编剧上的问题,燕国的独白段落长了,前面的部分会显得枯燥,因为画面感比较弱。
而和秦雍、赵冀商议的部分。啊,我真的觉得赵国很可惜啊。赵国是戎马强国,我对赵国的印象真的就是比较强硬的感觉。而紫修给我的印象就会略弱了,有些依附于秦国的感觉。
最后,燕国和齐国的那个部分其实很让我在意。
燕国和齐国是什么关系呢,就像是往来好友,因为利益之争变得有强有弱。强者未顾忌弱者,弱者又不满于强者,最后有了现在的结果。
齐国最初说要体面地见燕国的时候,这个细节真的是非常精湛!
战国史走到现在,齐国是文化风貌最偏向于后世的,非常文明开化。这也是齐国会注重这些面子工程的原因。
而燕国和齐国的这一段。尘书的节奏快了。齐国是最先称王的,他有国力有魄力,也有格调。不是那种临危就会失去风度的人。
他的败落是带着一种悲情色彩的。
“愚蠢的燕国啊,杀了我你也得不到你想要的。幼稚的燕国,你还不够强大所以你根本看不见我看得到的天下。”
齐国和燕国的格局有差异,可惜没有展现得出色。
如果尘书能把这一层表达出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