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0日
漏签
0
天
正章秘史吧
关注:
472
贴子:
15,463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
2
下一页
尾页
18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正章秘史吧
>0< 加载中...
【海蓝の碎碎念】你真的读懂ta了吗?
取消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本帖属于上班时间太无聊,决心好好整理故事人物,更详细地为大家讲一讲人物的故事而诞生。
First.请原谅我有整理的癖好,动不动就要整理故事的人物、年表,为此我的电脑里常常会为一个故事而储存五六个相关资料的文档,如大事年表、人设、故事梗概、边角资料等等。所以我这次也要好好整理人物啦,这次打算整理的风格较为和缓、欢乐,希望大家在被虐之后能找到一丢丢心理安慰~
Second.整理的人物基本涵盖《争天记》中出现过的主角、重要配角、有故事的酱油党等。以领人物下线顺序为整理顺序。
Third.保证不弃更。即使大家都很少逛贴吧了,也会坚持更下去。
送TA礼物
1楼
2017-02-03 15:35
回复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庶人 许容
①家世篇:许容的家世是不低的,除却是世家嫡女的身份外,许姐姐是先皇长子正妃,两位姨母分别是先皇李德妃和九嫔之末的李充媛。虽然许爸爸官位不高,可他的妻子是李德妃和李充媛的姐妹李氏,出自陇西李家,是五姓之一。能够娶得五姓女而归的许爸爸,或许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前途无量的青年。而许爸爸的女儿一个是有着赫赫战功的亲王正妃,一个是皇帝首选入宫的妃嫔里门第仅次于徽静的许美人。许容既是冀王一派势力的代表,也是初次采选没有选中的五姓家族的姻亲代表,于是太皇太后才会在第一次的拜见时,放着娘家的侄孙女不问,而问许容。我故事里当然也存在bug,没有哪个故事是不存在bug的!关于许妹子的bug就是许爸爸的官位太低了。
②性格篇:许容出生在名门当中,她骄横跋扈,浅薄无知,有一点小聪明,学不会容忍,没有容人之量。这些个性是基于她从出生起就得到=父母的宠爱和纵容决定的,她理所当然地认为出身就是决定命运的一切,那些比自己出身要差的人是绝无可能在任何方面赢过她(咦,怎么有一点昕儿的影子?)。她从小所获得的是世家高于一切的认知,是朝廷和后宫都是世家的天下,寒族要臣服在他们脚下。这样的认知使得她对如婉充满敌意,那种敌意是天生的,像两个世代敌视对立的家族。因此她仇视如婉,更仇视如婉背后的寒族。
③意义篇:许容是棋子,这在宫廷里其实算不得可悲。许容是两个人的棋子,偏偏她和所有棋子一样,并不知道自己是一枚棋子。许容是太皇太后用来对付如婉的棋子。许容张扬跋扈,骄横无知,经历了无数斗争的太皇太后必然知道她不会善终,选她入宫一是为了安抚没有被入选的五姓家族和有怨念的李太妃(毕竟许容和陇西李氏有姻亲关系);二是放任许容和如婉缠斗,假如能借许容之手除掉如婉,自然是最好不过,如果许容被如婉除掉,太皇太后也能抓住证据反将一军;三是表示对冀王的信任和笼络,冀王还是手握重兵的大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许容也是冀王的棋子。五大三粗的冀王不会那么多心计权术,也不善于宫廷斗争,但他需要一个在宫廷里接近阿湛、替他传递消息的人物。许容是这样的棋子,愉嫔也是。然而可惜的是,冀王彼时不在长安,无法随时和许容有联系,这一层作用也就不那么突显了。
④结论篇:许容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牺牲品,她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无人关心。
4楼
2017-02-03 16:23
回复
收起回复
2025-05-10 14:16:21
广告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静乐公主 梓叶
①出身篇:静乐是先皇的第八个女儿,微不足道的庶出之女,其生母韦氏出身名门(京兆韦家),终先皇一世仍然是一个四品婕妤。在先皇内宠颇多的情况下,前有万皇后、皇甫宸妃,后有郑淑妃、崔昭仪,韦婕妤是排不上号的妃嫔。生母无宠,作为庶出的公主自然也没有办法得到先皇的疼爱。
②性格篇:一个默默无闻的庶出公主,个性必然不会像南宫那般骄横,也不会像华蕴一样自信,更不会像盛乐一般毫无顾忌、无忧无虑。静乐是安静的、忧郁的女孩,但宫廷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她不会是傻白甜。因此在得知自己将和亲柔然的时候,静乐很快担心这位胸怀大志的皇帝会挥师北伐,令自己成为两国交战的第一个牺牲品。她不柔弱,身上继承了宇文家的骨血,尽管没有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和炽热的追捧,但她是聪慧的。
③结论篇:静乐只是一个非常透明的小配角,是和亲公主的一个小小缩影。她的出现,是为了开启周国和柔然的联系,当然也为了下文安排荣安的去处而埋下一个小伏笔。
5楼
2017-02-03 16:39
回复
收起回复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显钦皇后 赵妁
①经历篇:《争天记》里设定的大周皇室联姻对象,主要以五姓家族和富平侯赵家为主。只有出自这六姓的女子才能登上皇后宝座。赵妁的先祖随皇朝起事,鞍前马后,血洒沙场,才使得皇室决定世代与赵家联姻。赵妁的家世显然是不差的。赵妁伴随孝宗从一介亲王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自己也从东宫的一个五品良媛(王淑妃和皇甫贵妃彼时身为三品良娣)成为二品妃,经过精心谋划算计,加上母家的赫赫战功,赵妁如愿以偿生下皇子(??上班的我忘了高宗叫什么沛了)并成为一品德妃,可这也付出了代价——赵妁的直系兄弟子侄在战争中牺牲,赵家面临无嗣而终的局面,赵爸为了传承香火,从旁支抱养了徽静的父亲。从前的赵家是她的倚靠,可现在赵家以看得见的速度正在衰落,为了使自己成为赵家的支柱,赵妁伺机扳倒皇后崔潇潇。赵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直到她怀孕时发现皇后之母王氏在家中祝诅,赵妁利用王氏和王淑妃的姑侄关系,暗示给王淑妃,王淑妃出首告发王氏行巫蛊之事,孝宗认为王淑妃窥伺后家(否则不会这么清楚后家内宅之中发生的事情,即便皇后之母是淑妃姑母,但皇后之母也不会将这样干系重大的事情轻易告知与皇后为敌的淑妃),对王淑妃及其子愈加疏远。皇后崔潇潇因母亲巫蛊连坐遭废,按顺序应该是让皇甫贵妃和王淑妃执掌宫闱,但王淑妃因孝宗猜疑而被排出名单,赵妁跻身掌权之列,赵家地位暂时稳固。几年后,皇甫贵妃子楚王病逝,皇甫贵妃忧思过度而染病,不久离世。彼时宫廷既无皇后,一品妃位仅有赵妁,赵妁代掌后宫,赵家彻底成为显贵。因王淑妃之子放逐藩地、皇甫贵妃之子病逝,赵妁母子又得到归德将军万慎支持,孝宗一朝的储位之争彻底落下帷幕。孝宗染病,东宫监国,继续壮大自身实力。赵妁联合东宫毒杀孝宗,最终令孝宗即位为高宗,赵妁被尊为皇太后。
因在东宫之争时以迎娶万慎之女为皇后作为代价和条件,赵妁嫡系侄女赵令贞仅为贵妃。赵妁深知如果东宫不在赵氏血脉手中,万家将取代赵家,因此支持赵贵妃夺取中宫。万皇后有宠,先生嫡女城阳公主,又生嫡子,嫡子出世不久辄立为东宫。万皇后和万家的盛势打压了赵家的气焰,赵妁和赵贵妃得知万皇后背地的狠毒行径,在高宗的暗地支持下毒杀东宫。万皇后因失子而遭受巨大打击,在生产之时又遭赵妁和赵贵妃联手加害,命丧黄泉。赵妁扶赵贵妃入主椒房,赵皇后有宠,高宗子嗣渐丰,但赵皇后迟迟无子,偏偏赵家女孩稀薄,赵妁决意为皇后寻觅养子。时郑黛君、崔兰璧有宠生子,因二人回护未能取得皇子养于赵皇后膝下。郑黛君得高宗宠爱,位至淑妃。尽管赵妁支持赵皇后,但高宗已有除赵之心,赵皇后最终虽保留皇后名号,未曾被废,却被逐去北宫。时南宫长公主与赵皇后交好,在赵妁的支持下欲借富平侯府和堂邑侯府势力,令赵皇后重返宫廷,未料郑淑妃提前获悉,逼死赵皇后。赵妁虽恨,但至高宗末期,皇嗣稀薄,唯有出身寒微的郑淑妃可掌控,赵妁遂诛杀郑淑妃兄长郑扬(武将),扶幼子湛入主东宫。赵妁本欲杀郑淑妃,因高宗求情而放其一命。阿湛即位,尊赵妁为太皇太后。
咸宁一朝的经历不加赘述。
②性格篇:赵妁从妃妾之身一步步成为太后、太皇太后,甚至在阿湛初即位时临朝听政。她是聪颖的,刚强的,有判断力和敏锐力的,也是隐忍深沉的。梳理她的经历,她是狠心的女子,运筹帷幄,可以毫无顾忌地谋害皇妃、皇子甚至皇帝本人,根本不害怕所谓的因果报应。她的一生只为家族、子女,自己则排在第三位,这样的女子是可敬的,也是可怕的。也恰恰因此种种凌厉手腕,高宗耳濡目染,比起南宫更加肖似赵妁,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胜于她。她是一个铁腕女主,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双重的身份决定了她在面临骨肉的请求时往往不能拒绝。但她或许没有想到,自己疼爱至极的儿子竟然会处心积虑要拔除她和南宫吧?
③意义篇:赵妁是一个棋手,在咸宁初期隐藏在幕后与阿湛对决。其实,如果要论人生经历、宫斗经验、朝政经验甚至势力,阿湛根本不是赵妁的对手。可最终赵妁算是败了吗?我想她失败了。如果她真的聪明,早就该看出阿湛一贯温和的外表隐藏的恨意,如果她真的聪明,就该在一开始拒绝南宫的种种痴心妄想,如果她真的聪明,就不会将含笑交给南宫,使得徽静处在危险的境地,如果她真的聪明,就该看破假如高宗还活着,那么打败她的人不会是阿湛,而是她视如生命的儿子。她失败了,败在年老所带来的迟钝,败在阿湛营造的虚幻荣宠之中,败在对骨血的一丝温情。她早该知道的,在宫廷里,谈感情、谈亲情是再可笑不过、再愚蠢不过的事情。皇位面前,权力之下,只有你死我活,没有携手与共。
④结论篇:赵妁输了,但她输得不可悲。她固然是铁腕太后,固然是刚直妃嫔,却也是一个温情的母亲。有了弱点,才更加真实。
8楼
2017-02-04 12:36
回复(6)
收起回复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元懿太子 宇文奕渝
①性格篇:阿渝死去时仅仅三岁,《争天记》里对阿渝的着笔较少,似乎也没有叙述他是怎样性格的孩子。可我心里还是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他乖巧可爱,聪明顽皮,或许长大了之后会成为儒雅俊秀的翩翩皇子,或许能在朝政上襄助皇帝一臂之力,那是人人期许的皇帝长子应有的模样。可是,因为险恶的宫廷倾轧,人心的利欲驱使,他成为了南宫母女的绊脚石,无情地下手除掉。他永远停在三岁,那个长不大的年纪,看不出将来是什么模样的年纪,他成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想象,只能存在于一部分人的脑海里。
②意义篇:阿湛的心狠手辣,或许会使人认为在阿渝被害一案中,他必然是主谋之一,纵容者之一,他利用阿渝的性命换取如婉的反击。其实原本的我也想这样设定的,阿湛无情,无情到所有人在他眼中不过是可堪利用的棋子。但后来我又反悔了,重塑还原了阿湛的生长历程后,我认为假如再这样设定就是不合情理了。他确实无情,但那是面对与自己没有关系甚至是非直系血亲的人(南宫除外)。阿渝作为他的长子,承载了他对皇长子这个模糊的名词的所有希望,加之他个人的亲身经历,绝不会让阿渝犯险并用他的命换取如婉的反击。但不得不承认,他必须对阿渝的死亡负上过失责任,是他太过自负,才招致了阿渝被人算计。阿渝对阿湛的意义,在某章之中(目前未更)我很明确地写了出来,在之前的章节中也曾借阿湛之口暗示「绝不做先皇那样的父亲」,好吧,我承认其实先皇远比阿湛更无情、更冷血。阿湛尚能对非同胞的冀王抱有宽恕之心,而先皇却能对亲生子嗣痛下杀手。阿渝的死亡,就像是一块永远不会好的伤疤,刻在阿湛的心里,谴责他和先皇那般狠心的父亲别无二致,因为阿湛确实想做一个好父亲,在原本就冰冷无情的皇室中,竭尽所能给自己的骨血一点温暖,可阿渝的死像是在嘲讽他——他不是。
14楼
2017-02-04 16:22
回复(1)
收起回复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废后 窦昭
①家世篇:窦昭出生在一个足够荣耀的家庭,她的父系先祖是伴随周王室征战的功臣之一,甚至在王朝建立之初比富平侯赵家更为显赫。然而因接连几代子嗣稀薄,堂邑侯府女性成员更少,导致在咸宁一朝之前从未有过窦氏女子入宫,堂邑侯府逐渐有衰落景象。直到显亨(先皇)一朝,窦昭之父窦鸣出类拔萃,得尚皇帝胞妹南宫,堂邑侯府才再次走入众人视线,并因皇帝妹婿之尊被委以重任,重回巅峰。她的母亲是太后最疼爱的小女儿、皇帝最纵容的妹妹,因爱屋及乌,南宫所生子女亦深得赵太后宠爱。这样的家世,的确是可堪为皇后的。
②性格篇:阿湛当初选择册立她为皇后是看中了她的软弱、易于掌控。窦昭是软弱的、心机不够深的、复杂的、纠结的、永远忠于家族的女人。阿湛对她的判断,不全对,也不全错。楚纤曾说「宫廷是一座熔炉,可以将人变成鬼,将鬼变成魔。」而这座熔炉也将窦昭从懦弱退缩的人变成了不择手段维护地位、家族的人。南宫曾说窦昭不像她的女儿,可窦昭曾存在的那种「想让所有看不起我、低估我的人看看,窦家的女儿并非那么无能」的心态和意志,谁能说这不是南宫的女儿呢?她心机不够深,不代表她没有心机。曾经受教宫廷的窦昭懂得一些生存之道,懂得身处高位要隔岸观火,懂得借刀杀人对自己更有利,她也懂得如何暗示、利用人心。在这些「技能」的支撑下,她一度坐稳凤位。可她也依然有懦弱的一面,不敢如章肃皇后赵令贞般忍受凄苦的北宫生活,自责于永兴的离世,永远地被禁锢在一方之地,这些身体、心理上的双重折磨让她痛苦不堪,她没有办法坚强地鼓励自己要活下去,也没有继续活下去的希望,死亡就成了她逃离这个世界的唯一选择。
③意义篇:窦昭是阿湛制衡的棋子,也是堂邑侯府夺权的棋子,这一个与家族兴衰荣辱与共的皇后,大约是最适合阿湛这个形象的帝王而诞生的皇后。
15楼
2017-02-04 16:58
回复
收起回复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真心服了度娘了 咋河蟹那么多
18楼
2017-02-06 10:57
回复
收起回复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庶人 宋依蘅
①经历篇:依蘅的经历其实并不复杂,她原本是陈宫里的公主,纵使是庶出,也不能改变她尊贵的身份。建康城破,她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就此画下句号。作为俘虏,她和父兄叔侄、宗室女眷、后宫妃嫔等一齐被押上长安,千里的路途中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磨难,她已经不再是尊贵的公主,不能享受婢仆的服侍和享用精美的食物、华贵的衣料、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被押上长安的过程里,依蘅经历了母亲染病而亡,也必然见识了一些更为残酷的事情,她的心性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本,依蘅或许会以为自己将成为卑贱的奴婢,整日劳作,可她没有想到皇帝会钦点她进宫成为妃嫔,并且给了她「愉」字如此羞辱的封号。身委仇人,是依蘅所无法释怀的事情,也造成了后面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在此不再赘述。
②性格篇:恰如上文所言,她原本是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因历经国破家亡、被俘北上而性情大改。在《争天记》里,诗因曾经多次劝她不要以卵击石,引起了大家的围观讨论,认为依蘅不识趣,诗因这样帮她还冥顽不化。陈国的宫廷在故事里没有出现,仅仅是寥寥数笔提到奸臣当道,虚构战事大捷、周军溃败的消息报给陈国皇帝,连陈国皇帝尚能被此蒙蔽,更不要提深在宫闱、每日只知道享乐的公主了。依蘅恰恰是如此,她身为皇族的骄傲以及对国家的热爱成了她性格中最固执的部分,而被俘虏的屈辱和失去亲人的痛楚,让依蘅变得更加固执和不可理喻。从她出生时,陈国就被奸臣把持,他们大肆渲染周军实力的不堪一击、搜刮民脂民膏给宫廷贵族享用,让依蘅产生了一种错觉:周国实力远远不如陈国,陈国富庶强大。当这建立多年的认知体系一瞬间崩塌,依蘅发现其实周国没有那么弱小贫穷,陈国也远不是传说的富庶强大,她第一时间选择了逃避和不相信。可她真的不相信吗?再坚固的信念,也可能会有动摇的一天。当诗因有次劝说她的时候,故事里已经正面描写她感觉到了周国的强大、陈国的无道,可她仍然选择了将自己的耳朵蒙起来、选择将眼睛闭上。作为亡国的公主,她无法曲意迎合周主,无法像周国的臣子一样赞颂灭陈的伟大,对故国的热爱和父兄的悲惨境遇都在提醒依蘅,如果她像诗因一般就是背叛。说到这里,依蘅有点像被洗脑了。而换个角度来说,诗因屡次劝她,虽然是好心,但也实在有强人所难的地方。就像依蘅对诗因说过,「我从不阻止你讨好周帝,也不阻止你为他生下皇子,可是你凭什么要求我不去做?」她其实也知道自己并不能做什么,可心中对故国的执念,已经成为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当冀王表示愿意和他们合作时,满心复国却苦于毫无出路的依蘅和宋子桓才会不顾一切地答应,即使他们都知道这是与虎谋皮,即使他们都清楚冀王也并非善类,可只要冀王真的能帮助自己,他们已经不会深究冀王究竟是怎样的人了。依蘅并未参与过陈国的宫廷斗争,她更多的只是听说过哪个妃子为了争宠而使出怎样的手段,哪个嫔妃为了自己的儿子而如何陷害其余皇子,在周国宫廷里,没有经验的依蘅举步维艰。她只能将自己从前听说过的事情依葫芦画瓢儿,就像她在临死前的顿悟,「依蘅的父亲恰恰是看不到后宫女人斗争的人,而宇文湛不是,依蘅错在,用父亲的经验教训套在了宇文湛的身上。」固执,成了依蘅最大的代名词。
③意义篇:历史上的亡国公主并不少,而我也并没有多余的资料可以深究她们的生平和经历,只能通过想象来塑造了宋依蘅这个人物。她和九瑶的对比非常明显,九瑶比她更清醒,恰恰是比她清醒,才比她更痛苦。可说起来,依蘅的命运真的很苦吗?其实不是,她没有经历如北宋末年公主们的屈辱,如果她能有诗因的清醒,或许能得到一个更好的结局。
21楼
2017-02-13 11:11
回复(1)
收起回复
2025-05-10 14:10:21
广告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柔贵人 叶菱歌
①经历篇:菱歌原本是一个卑贱的宫女,因得了废后窦昭的举荐而成为天子妃嫔。菱歌无依无靠,卑微时受了许多折辱和委屈,进而深深知道如果找不到一个可靠的靠山,那么终究是站不住脚。而这也深深地影响了菱歌的处世哲学。废后对她有恩德,菱歌本可以忠心回报,但废后不愿菱歌怀孕产子,终究伤了菱歌的心,也让菱歌感觉自己如果在废后手下没有用处,那么就是一枚弃子。当菱歌得知窦昕即将入宫,这对她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都是废后的争宠的棋子,可菱歌和窦昕对废后来说亲疏有别,她不得不筹谋打算。菱歌有孕后却莫名小产,因她势力有限,能查到的证据非常少,才会被人引导误会,认为小产是窦氏姐妹所为,窦氏姐妹的不作为则让菱歌更加坚信了这件事。废后有倒台之势,菱歌为了站稳脚跟,不被打击成废后一党,选择出面首告废后有罪,顺水推舟给了如婉一个扳倒废后的机会。但如婉没有如菱歌的意料将她收为己用,而是警告了菱歌。菱歌没有明白如婉的警告,为了保住在宫廷的地位只能转投珍妃。在尧山之变中,势力薄弱的菱歌自然看不懂冀王的狼子野心,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②性格篇:寻找最高的枝丫保全自己是菱歌的处世哲学,薄弱如蝼蚁的势力则让菱歌的能力受到限制,同时限制她的还有她的经历。菱歌学识不足,所知的宫廷斗争不多,既不能与皇帝畅谈诗词歌赋,也不能通过历代宫廷斗争的史实来引以为鉴。她擅长的是歌舞,是供人取乐的东西,菱歌就是一个卑微渺小的玩物,她没有势力,没有依靠,主人一旦腻味了便丢在一旁,菱歌害怕被丢在一旁,才会辗转寻找可以依靠的靠山。
③结局篇:菱歌惨死,事后没有人去追究她的死因,究其原因恰恰是因为她没有靠山。因为不像如婉、瑾桐有父兄,有家族,即便她横死也不会有人过问。因为她渺小得就像一颗可有可无的沙子,即便她死了,皇帝也不想追究背后真正的原因。因为没有靠山,她的势力非常单薄,就像浮萍随时可以被连根拔起,才会影响她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
ps.有人问为什么不杀如婉和瑾桐。那么请反过来想想,杀她们之后能息事宁人吗?杀了她们之后,她们的家族父兄不会追究吗?杀她们的可行性又有多少呢?答案是,不能息事宁人,皇帝、她们的家族父兄都会追根究底,窦昕根本藏不住。同时可行性也非常低,如婉营帐刚刚遇贼,警卫加强,按位分瑾桐营帐在如婉之侧,警卫即便松散也比菱歌的营帐强上许多。营地之中只有菱歌,既能杀,又能掩盖。
25楼
2017-02-21 23:08
回复
收起回复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冀王 汀
①经历篇:长子,向来是皇子中除了嫡子外最打眼的身份。在礼法里,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占据了长子优势地位的冀王,自然是被认为在一众皇子之中最接近皇位的人,况且他比宇文湛年长十几岁,在传统的观念中,立一个成年的储君自然比年幼的更好。可惜造化弄人,占据长子优势地位的冀王还是失去了皇位,他失败的原因恰恰在他太过年长,不易被太皇太后控制。冀王的生母梁婕妤地位卑微,并且婕妤的位分尚是追封,可见生时也得不到高宗多么隆重的宠爱与重视。万皇后入主椒房后,也因忌惮冀王长子身份,而多有动作,至于冀王如何幸存,这个就暂且保密不提吧,完结了《争天记》之后也许会有一个中短篇的高宗一朝番外,里头会提及他的一些事情。总之,冀王的童年经历波折,总算是保住了一条性命。成年之后,他走上了沙场,凭着英勇的作风和毫不畏惧的精神,很快成为了一名可圈可点的青年将领。手握兵权的他也开始对皇位产生了觊觎心理,然而皇位却落到了年仅五六岁的宇文湛身上,他自然是不满的。一直以来,皇位就是梗在他喉间的一根鱼刺,他无法释怀自己曾与皇位如此接近,也无法明白为何皇位不是由他获得。步入中年,皇帝的恩宠让他感到恐惧不安的同时,也激发了他潜藏的野心。就如他口中所说,「你太可怕,我不懂你在想什么,不知道你的隆恩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窦家和张家在覆灭之前,也曾有过烈火烹油般的荣华富贵,窦家更一度被认为已将东宫、中宫抓在手中,可他们还是遽然倒台,毫无预兆。他感到帝王手腕残酷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错误以为,皇帝对自己的好,就是要除掉自己的预兆。生存的强烈本能让他不甘心被皇帝处置,可却忽视了他的能力,以为控制了尧山就能弑君称帝。
②性格篇:他自负,也自大,看不清局势和自己的能力恰恰是导致悲剧的最重要原因。原本他可以成为名垂千古的将领,原本他也可以成为一生荣华的亲王,可在他贸然与陈室联手,贸然地开始计划,甚至在宋依蘅死后完全有机会摆脱一切嫌疑、继续做一个亲王时,他没有把握机会,没有看清局势。而这些都只是假设了。
③意义篇:常有人说以宇文湛的冷酷无情,不会对手足如此优容。他确实冷酷,也确实无情,在对待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甚至在他潜意识里因谋取更高权力而接近他的妃嫔面前,他是无情的修罗。可是,他并非铁石心肠。残酷的宫廷斗争,使得他手足凋零,父皇的残忍绝情更让他感到皇室之中亲情的虚无缥缈。冀王,作为他在世的三个兄弟之一,只要冀王不触及底线,他还能保留冀王的性命。就像一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爱或母爱,择偶时有一定可能会倾向比自己年长的异性,宇文湛也是如此,缺乏亲情让他总是不忍心对流着同样血脉的兄弟姐妹赶尽杀绝。可一切并非他想象的那样简单,即使他真心想宽恕冀王,冀王也不会认为他是出自真心。人的误会,大多起源于两人间的不沟通,冀王和宇文湛恰是如此。只有宇文湛真心不想杀冀王,宇文湛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有冷漠的一面,也有温情的一面。而冀王的意义,除了这点,也算是勾画出宇文湛最大的一个弱点吧——手足、骨肉。
28楼
2017-02-28 17:23
回复
收起回复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九瑶
①性格篇:国破之前,九瑶是一个无忧无虑的贵族少女,和所有即将出嫁的少女一般期待着未来的夫君。南朝崇尚高雅的生活情趣,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九瑶,精通烹茶、焚香、吟诗、抚琴等。她与信王阿津因一支《山之高》开始,也因一支《山之高》而结束。初遇阿津,九瑶不知他的真实身份,只以为他是平常的侍卫。身份的悬殊、兴趣爱好的相投,让九瑶觉得阿津和她就像话本里那一对对冲破世俗枷锁的恋人,她原本也希冀着自己能够和话本里的才子佳人一般,冲破身份的阻碍和阿津在一起。所以九瑶才会被阿津所蒙骗,让阿津顺利混入队伍,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陈国灭亡。在国仇家恨的背景下,九瑶和阿津是矛盾而复杂的,他们想要冲破一切阻拦的力量相爱相守,但内心却无法过得了那个坎儿。她柔弱,善良,深爱着自己的家国,无法原谅自己是推动国家灭亡的元凶之一,更无法接受父兄的死和阿津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九瑶不傻,她清楚复国是多么难完成的愿望,但她身为陈国郡主,无法说服自己也无法说服别人放弃复国,恰恰是那份不甘心让更多的人陷入危险境地。正如她所言,「妄想复制越王勾践的传奇,却葬送了更多人的性命」。当谋逆案的元凶一一受到惩戒,为依蘅通风报信的九瑶却在阿津的力保下留住性命,她不会感到庆幸,反而更多的是自责、愧疚,如果没有她的通风报信,依蘅怎么会和子桓联系?看着陈国女眷和宗室因这一场劫难而遭受更多苦楚,她的自责与愧疚被放大得更多。死,对她而言是最好的解脱。
②意义篇:截止到目前,在《争天记》里一共出现了四个来自南陈的女子。诗因由于深明大义和奉行明哲保身之道,对复国没有那么深的执念,但这并不代表她不爱陈国,在此暂且不提。依蘅、九瑶、凝光皆是陈国皇室女子,我写了三个皇室女子,就是想通过她们来展现三种对敌国、复国的不同态度。故事进展到现在,非常明显的是依蘅对复国的执念、对敌国毫无理由的仇视,她是被昏庸无道的奸臣们宣扬的舆论影响得最深的那一个;九瑶明知复国艰难甚至不可能完成,但还是抱着试一试、搏一搏的心态,她对敌国没有如依蘅那般强烈的仇恨,这是因为还有阿津的身份和感情在柔和着她的恨意;至于凝光,她的故事还没有完全开展,我相信她的故事、她的态度会与依蘅、九瑶有所不同。
31楼
2017-04-16 23:01
回复
收起回复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珍妃 赵徽静
32楼
2017-05-06 22:28
回复
收起回复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雍王世子 澈
①经历篇:亲王嫡长子,又是唯一的儿子,这样的身份往往会受到父母的娇宠,长大成人后难免会成为纨绔子弟。幸运的是阿澈的父亲是持重老成的人,母亲虽然出身一般,但也不是娇纵子女的人。阿澈的父亲作为摄政王,对幼年即位的阿湛来说,他既是师长,又是叔父,更在阿湛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父辈的温暖和关爱。阿澈作为雍王独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阿澈和阿湛虽然是堂兄弟,但和亲兄弟也没什么差别。他向往卫青、霍去病的名垂千古,希冀着成为和他们一样的名将。在故事里,他和娉婷能够在西南相守,已经算是开的一个小挂了。古代的武将和现代的军人一样,需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职责,因为他是主帅,是将军,才可以将自己的亲人接来身边,可事实上,普通而平凡的将士只有在离开军营后才成婚,或者和妻子家人两地分居,主帅或者将军当然也没有这么好命地可以将家人接过身边,很多手握兵权的将帅在外镇守,妻子家人都是作为人质筹码留在皇帝眼皮底下的。至于阿澈的便当,有吧友问为什么在很多同人文里他还是逃不过早死的命运。我想,一来是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打碎,在最美丽最灿烂的时间消失;二来是给阿澈这个人物设置的职业所决定的,他是武将,即便不是叫阿澈,即便换了一个名字,也没办法改变武将这份职业的危险性;三是故事的情节发展所决定。
②性格篇:阿澈其人,最规矩不过,也最看不起规矩。他规矩,在于他和所有未婚的古代男性一样,在正式结婚之前都有教导人事的丫头。他不规矩,在于他成婚后敢坚持不纳妾,妾在一些朝代就像是现代的车,是身份和财富的一种象征,而中国古代向来是提倡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在故事里,很多人对阿澈、凝光、娉婷这一条线的故事感到不满、厌恶。一定程度而言,阿澈、娉婷的一夫一妻制更贴近现代社会,凝光相当于是三儿,却没有三儿的名分和事实。因此,对凝光的厌恶是正常的。有人也不满阿澈,认为他对凝光的态度显示了渣的属性。对此只解释一句,意志坚定的人太少,多数人在面对突然到来的诱惑时,多少会有些动摇,更别提作为古代男性而言,一妻多妾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阿澈与娉婷的婚姻并没有秘史里经过了曲折和苦难,而是一开始就先订下了婚约,订婚之后才见的面,这就注定了他们的感情不会是轰轰烈烈,而会在携手相伴后走向平淡,往往越平淡的,才越能显现真情。
③意义篇:作为故事里并不少有的武将之一,阿澈的死亡是最值得赞扬也最正常的,他作为军人,死在了战场上是对他的褒奖,也是他的勋章与荣誉。作为看似叛逆实则规矩到骨子里的人,他展现了一个正常的古代男性在面临女人诱惑时会有的犹豫、摇摆,也体现了婚姻中七年之痒里对另一半的不满、不解等正常的现象。他也是清醒的,在预知大祸将至时,他力所能及地安排了妻儿、无辜百姓的去处。从这一角度来说,阿澈上对得起天地君王,下对得起黎民百姓,他唯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妻儿。
37楼
2017-09-04 23:15
回复
收起回复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 凝光
①经历篇:
故事里提到的三名南陈皇室的女子中,凝光的经历最为坎坷曲折、残忍无情。她和依蘅是一母所出的亲生姐妹,尽管她的容貌比依蘅更美丽,但阿湛并没有选中她。依蘅入宫,九瑶被纳入信王府,只有凝光被当做胜利品赠送给其他人。如果她的人生在薛王府里结束,或许就没有后面一系列的事情,但她还是被当做物品转送给了很多人。普安郡王府的经历是她最不愿意想起的噩梦,也是改变了她性格和人生轨迹的重要转折点,凝光对周国皇室强烈的恨、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美貌并以此为武器报仇、性格从原本的天真善良逐渐变得扭曲偏执,都是从这里开始。如果凝光没有遭受过非人的折磨、极致的屈辱,她不会变成那副样子。我一直觉得,人的性格是和他的经历有关,一个极致狠毒、极致扭曲的人也必然遭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惨痛经历,那经历对于他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让他的三观彻底崩塌,而对凝光来说,普安郡王府的屈辱经历、被转送多人的经历正是毁灭性的打击。
②性格篇:
《争天记》没有提到凝光之前是怎样的性格,或许,在她还是陈国公主的时候,她也曾经天真善良,她也曾经活泼可爱,她也曾经对自己的未来驸马充满幻想。当陈国破灭的时候,凝光的人生悄然发生改变。当她正式登场的时候,已经是学会用美色为武器勾引男子、离间夫妻的女人。曾经看过一篇调研报告,遭遇了性侵害的少女会有巨大的心理阴影,有的会认为自己不干净、从此害怕与异性接触,有的则会在男女关系上变得极为开放。凝光恰恰是属于后者。在古代贞操观念盛行的背景之下,凝光被多次转手、被众多男性占为己有的经历,在外人看来她和勾栏女子没什么区别,只是一个玩物罢了,对她自己来说则是一个无法承受的屈辱。因此,她学会了利用身体和美色作为武器,达到勾引男子、离间夫妻的目的,从而满足自己的报复欲望。或许恰恰是因为贪恋美色的男子太多,当阿澈明确表示不为她的美色所动时,她起了好胜之心,征服的欲望盖过了报复。越到后来,她开始逐渐明白其实阿澈对她并不算温柔,也不算好,只是可怜她罢了,凝光也才知道,原来整个西南世子府邸的奴婢其实都是阿澈买下、接纳的可怜人,她和他们没有什么区别。直到这时,凝光的不甘和痛苦才彻底爆发,正如娉婷所说,她注定得不到阿澈,所以想要毁灭,也不让任何人得到。
③意义篇:
凝光此人的意义约有两方面。
第一,探讨古代男性在面对诱惑时的态度。此前的阿澈篇,我曾经说过,古代奉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阿澈如果将凝光纳为通房并不奇怪。阿澈有妻子不错,这不代表他就不能有妾室,即便他再喜欢妻子,也不会不纳妾。在某些朝代,小妾数量的多少象征着身份地位的高贵,对女人来说,不给丈夫纳妾就是嫉妒。当然,这种封建思想糟粕要不得。然而放于现代或古代皆可以说得通的,就是男性在面对第三者诱惑时会表现一个怎样的态度,于真正的古代男性来说,是没有第三者诱惑的,因为他们的婚姻生活不会只有一个女人。对现代男性来说,尤其是结婚多年、有七年之痒的男性来说,或许他的内心曾经动摇过。
第二,展现一个被灭国的直接关系群体的态度。在依蘅篇里,我曾经说过四个南陈女子对周国有着不同的态度,如今加上前陈太子宋子桓,我就一起来分析一下他们的态度吧。先说说直接关系群体中最疏远的诗因,毫无疑问,她爱陈国,但她更爱天下,所以她清醒而理智地认清自己尴尬的地位,知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陈国已经走到了尽头,她对周国的态度是敬佩,是感激,敬佩阿湛结束了分裂的局面,感激阿湛将会带给天下百姓更多的福祉。宋子桓,是直接关系群体中利益最大的一个。如果陈国不灭,他就是未来的皇帝。他的复国执念是最具个人利益也最具私欲的,只有复国,他才能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他才可以享受皇帝该享受的生活。依蘅,在她的篇章里说过,她是被陈国鼓吹陈国伟大周国无能的言论洗脑得最厉害的一个,她高傲得不像样子,也没有认清真正的现实,大概就是**粉吧,实锤那么明显依然捂起耳朵不听不听。她的复国执念是最固执的。九瑶,她有诗因的清醒,但这清醒并不多,因为她也受过**言论的影响。但对九瑶来说,和阿津的感情纠葛让她无比痛苦而犹豫。经历了国破的她知道被灭国的皇室群体的命运是什么,她不希望阿津也经历这样的命运,但她身为陈国人的本能和身份,又让她必须忠于陈国皇室。她对周国的态度亦是犹豫的。因此,她的复国态度是犹豫不决的。凝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凝光出现的戏份里很少提到她对复国的态度。在我的人物设计里,她其实是对复国最没有想法的一个,因为她根本没意识到这件事情,她的经历让她完全陷在了痛苦之中,没心思去想复国这么好高骛远的事。但与此同时,凝光也是对周国有着最强烈恨意的一个,她恨的是周国皇室男子视她为玩物,她恨的是周国皇室男子让她经历了这么多的屈辱。凝光对周国的态度,是完全带着个人私欲和报复心理的。
ps.其实,凝光算得上是《争天记》里我又爱又恨的人物top5,哎,其实是top2的说,因为top5没有排完阿哈哈哈哈。top1当然是阿湛。我讨厌凝光,是因为她强烈到极致扭曲的恨意摧毁了阿澈、娉婷以及西南一方的安宁,讨厌凝光的阴险毒辣,讨厌凝光的自以为是。我怜爱凝光,是因为她是经历大概是《争天记》里最屈辱的一个。我喜爱凝光,是因为她是《争天记》里因经历曲折而性格饱满鲜明的一个。我喜爱凝光,是因为她只是不幸地成为了《争天记》的反派之一,其实她的出身和前期经历,完全可以作为女主角,就像她和云垂的对话,如果易地而处,难道她就能要求周国皇室不恨陈国、不想着光复周国吗?
41楼
2017-09-17 14:10
回复
收起回复
2025-05-10 14:04:21
广告
海蓝扶疏
桐花似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慈圣皇后 郑黛君
①经历篇:郑黛君可以说是《争天记》里第一个身居高位的寒族女子。她姓郑,却不是出自名门望族荥阳郑氏。在她之前并非没有出身贫寒的女子进宫为妃,但登临太后宝座的只有她一个。她寒微的出身成为她的短处,但最后也成为她最可取之处。刚进宫的郑黛君未必就得宠,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先皇的青睐,并最终步步高升,位列一品淑妃。在先皇子嗣夭折率极高的情况下,郑黛君生育并养活了四个儿女,由此可知她有一定的智慧和心机,也获得先皇的默许和支持。与章肃皇后赵令贞相争的阶段,她背后有先皇的支持,赵令贞背后则是时为太后的赵妁撑腰,二人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不过先皇技高一筹,利用郑黛君开始瓦解赵家对后宫的统治,并驱逐赵令贞至北宫。在最后的较量中,郑黛君也凭借先皇的支持和兄长的相助而打败了赵令贞。当阿湛登基后,母以子贵的郑黛君被尊为太后,但她并没有成为说一不二的女人,因为在她之上还有太皇太后。在太皇太后驾崩前,郑黛君是略带憋屈地活着的,她身为太后,却仍要受制于人,并且太皇太后和南宫都不把她放在眼里。她对赵家和窦家是带着恨意和不满的。因此在阿湛和赵家、窦家的较量之中,她毫无疑问地支持阿湛。
②性格篇:由于《争天记》脱胎于《正章秘史》,而《正章秘史》又来源于《甄嬛传》,故而当郑黛君刚刚登场时,很多人都不自觉地将甄嬛代入郑黛君。我承认在宫廷斗争的环境下,能够登上权力巅峰的人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但并不是每一个胜利者都开了上帝视角和金手指。因此,我并不认同郑黛君拥有甄嬛几乎无懈可击的智慧。她是聪明的,但没有聪明到能将所有人玩弄于鼓掌中的地步,包括在先皇时期和阿湛时期的斗争中,比起策划者、主导者,她更像一个追随者和拥护者。在故事里,我一直暗示郑黛君在先皇时期的胜利除了她自身的小聪明之外,先皇的默许和支持是她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而她之所以获得先皇的认可和支持,也与她的个性有着莫大关系。在先皇时期,几乎所有的宫廷女子都怀揣着目的接近先皇,郑黛君与她们最大的不同择是她的目的带着短暂性和不连续性,拿赵令贞和万仪筠做对比,她们不止希望自己能在宫廷呼风唤雨、站在权力巅峰,更希望自己的家族与皇室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将家族的荣华长久与皇室永远地联系在一起。但郑黛君有自知之明,也认为她的家族没办法和皇室永存,更因为认知和观念的限制,使得她认为以自己为代表的寒族妃嫔登上权力巅峰只是昙花一现,所以她的这份短视让先皇认为她是不具备威胁的。与此同时,郑黛君也是有优柔寡断、有短处的,她的短处就是对子女太过疼爱,对荣安的愧疚和补偿心理,让她十分纵容荣安回京后的种种行为。
49楼
2017-12-26 11:32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巴基斯坦对印度发起军事行动
2637210
2
印度战机被击落飞行员被俘
1999579
3
法国要求印度停飞其购买的阵风
1612072
4
崩铁3.3卡池到底该怎么抽?
1242216
5
怎么看待结婚离婚不需要户口本
997178
6
掘金加时113-104险胜雷霆
709400
7
小孩曾卓君EVO夺冠
647064
8
象棋大师王天一承认受贿行贿
612421
9
鸿蒙电脑能否打破Windows垄断
479182
10
鸟吧最美小鸟大赛
473634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