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章秘史吧 关注:472贴子:15,463
  • 14回复贴,共1

【一问一答】你们想要的答案都在这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还是整理癖发作而开的帖子,主要整理《争天记》中的出现的、大家提出的疑问并进行解答。
First.《争天记》中的每个疑点都会回答,比如某某事件的真凶、某人的动机、某人做出抉择的原因、某人背后隐藏的故事。但不会专门回答不太有意义的问题,如某人会不会出现、某人会不会死、某人的结局是什么及容易剧透的问题(其实也就是答案字少的问题不回答!以上几个栗子的答案几乎都是会或不会。但如果大家问,我会在大家提问的层中回答。)
Second.回答的顺序依照我的喜好来。。。(好吧,其实是这一条梗已经在故事里完结的顺序来)
Third.保证不弃更。即使大家都很少逛贴吧了,也会坚持更下去+2


1楼2017-02-03 17:08回复
    Q:棋子到底有几种意义?为什么许容和年瑾桐都是棋子,但却看不出她们起到了棋子的作用?
    A:棋子,在故事里有两种表现形式,从而产生的后果则是三种。
    ⑴棋子已知自己是棋子。
    在她知道自己是一枚棋子的情况下,必然听命于棋手,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称她为棋手达到目的的工具。她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和每一件事都是得到了棋手的指令,是为了达到棋手的目的、维护棋手的利益。因此,这种棋子产生的后果是不计一切代价完成使命,帮助主人达到目的。
    ⑵棋子不知自己是棋子。
    如婉、许容、年瑾桐都属于这一类。她们在入宫之后都没有得到各自主人的暗示,阿湛没有指使如婉对付许容,太皇太后没有指使许容和年瑾桐争宠,但这一切都在阿湛和太皇太后的掌控和计算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则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第一种是她们如棋手所愿——要么是阿湛利用如婉打击了窦家、赵家,铲除了冀王的眼线许容;要么是许容和年瑾桐各自凭借家世和美貌夺得皇帝的宠爱,铲除如婉。第二种则是事情的发展不受棋手的控制,这些棋子一开始便没有完全听命于棋手,她们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趋利避害,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和棋手的利益产生冲突、横生枝节。因此,太皇太后没有料到年瑾桐会和如婉交好,因为年瑾桐从来就不知道自己是太皇太后的棋子之一,太皇太后也没有暗示过她,她做的事情和决定完全是基于自己的判断。
    题外话:最高明的利用是被利用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和每一步计划都已经被人计算、掌控。最隐秘的棋子,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棋子,不会萌生背叛和不甘做棋子的念头。当然,也因为她不必事事听从,事情的局势未必如棋手所预料那样。因为权术玩弄得再厉害,谋算再精明,也算不了人心。
    最有威严的高位者,不需要刻意吩咐每一件事情,底下自然会有懂得投机取巧的人摸准心思,替高位者完成他喜欢或不喜欢的事情。


    2楼2017-02-03 17:26
    回复
      2025-05-10 14:16:14
      广告
      Q:静乐和亲前为什么要自称为「臣」?
      A:在我看来,已经完全领会自己的命运、明白皇家中人的使命和身为公主职责的静乐十分清楚,和亲固然光荣,但也非常危险。一旦阿湛北伐,她将成为两国交战的第一个牺牲品(被柔然杀掉祭旗表示对大周的反抗之心)。她是需要为保护天下做出贡献的皇室公主,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需要保住自己的命。静乐问阿湛会不会北伐,不是以公主的身份,不是以妹妹的身份,而是以一个臣子的身份。可静乐心里也明白,在皇家之中,公主和妹妹一样是皇帝的臣子。


      3楼2017-02-03 17:32
      回复
        Q:阿湛真的不会北伐吗?
        A:不会。尽管宇文家族是鲜卑民族,曾经也是草原上驰骋过,自从先祖建立王朝入主长安,他们已经受到了汉文化的熏陶,习惯了汉人的生活方式,接受了汉人的饮食习俗。柔然作为北方双雄之一,依然保持着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生的生活方式和喜食牛羊肉的饮食习惯。北伐对阿湛来说弊大于利。首先,北方将失去牵制突厥的强者,突厥和柔然相似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会让他们接纳反对大周的柔然牧民,成为大周的隐患。其次,汉化的周王室要统治尚未完全汉化的柔然民族,势必会在饮食风俗、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引起柔然的不满甚至反抗,要开垦一片尚未开发的土地,需要中原王朝迁民(多是罪民)居住,更容易滋生叛乱。最后,北伐和南征相比,南征能带来的利益更大,也更容易实现。


        4楼2017-02-03 22:21
        回复
          Q:静乐之死真的那么简单吗?
          A:当然不简单。静乐虽然是庶公主,但却是中原王朝嫁来的货真价实的公主,母国大周实力雄厚,柔然风俗不忌女子干政(《争天记》设定,与史实无关),柔然君臣一定会给静乐尊重和颜面,不会过分苛待她。这也意味着静乐在柔然王廷是有实权的。静乐在嫁到柔然之前,可汗有庶子(参考部分朝代男子娶正妻前有伺候的丫鬟和庶子),在她死前是怀着嫡出皇嗣的。柔然和大周同样有王室,也同样有宫廷斗争,并且不比大周简单。柔然彪悍爽直的民族习惯使得他们的斗争往往是激烈且直接的。沙罗可汗谋杀兄长,清算了前可汗和前可汗的儿子,本来可以不必杀掉静乐,可静乐深知内情,沙罗可汗为了灭口而痛下杀手。因静乐是大周公主,为了摆平大周王室可能诞生的不满,沙罗可汗求娶公主。远在千里之外的阿湛对静乐的死不是没有疑惑,但他没有证据,也不能因捕风捉影的事情而贸然对沙罗可汗发难,只能装作不知。


          5楼2017-02-03 22:30
          回复
            Q:含笑在几次斗争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一)
            A: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含笑的来源和它一般会发挥的作用。《争天记》里描写到,含笑是赵氏家传的毒药,用量过多可致猝死,适中则会昏厥或心脉衰竭、产生幻觉等(基于想象,原型大概是针对心血管系统的东西吧)。窦昭为了对付如婉和管楚纤,暗示南宫向太皇太后求情以拿到含笑的配方和解药,这才使得含笑从幕后走到台前。
            ⑴「南珠案」欲杀楚纤
            楚纤查到许容一案的眉目,令窦皇后和南宫心生忌惮,在窦皇后的授意下,南宫向太皇太后求情得来含笑的配方和解药,欲毒杀楚纤。楚纤虽出身寒微,但乃宫妃,又素来谨慎,皇后难以下手。恰巧其族姐在浣洗皇后衣物时造成破损,皇后欲将计就计毒杀楚纤,密召楚纤入宫正司,实则灌下含笑。孰料瑾桐搬来如婉相救,如婉带走楚纤,太医却束手无策。对此事有所耳闻的徽静产生疑心,为了证实心中猜想,徽静携解药去兰林殿,发现楚纤果然中的是含笑之毒,这才将其救回一命。
            ⑵毒杀晚雨
            晚雨身为如婉破例带进宫的陪嫁婢女,只有她与其他宫人截然不同,容易招致嫉恨。晚雨性子肖似如婉,与皇后近身侍婢灼华矛盾极深,灼华深恨晚雨,此为晚雨必死缘由之一。之二,晚雨忠心耿耿,对奕渝和华蕴极为回护,令旁人找不到机会下手,想要杀掉奕渝,就必先除掉晚雨。之三,「南珠案」毒杀失败令皇后怀疑剂量有误,急需试验。
            ⑶毒杀奕渝
            奕渝身为皇长子,又是庶出,其母如婉被逐掖庭,他本可以活下来甚至成为皇后的养子。可是晚雨的忠心、华蕴对如婉的惦念让皇后、南宫意识到养奕渝为子非常不现实,有这样的奴婢和姐姐在奕渝身边,奕渝长大后只会对皇后产生恨意。同时,堂邑侯府从未放弃让昕儿进宫,为给昕儿的儿子铺平道路(尽管当时奕沉没有出生,昕儿没有进宫,但他们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发生的事情),奕渝非死不可。


            6楼2017-02-03 23:18
            回复
              Q:含笑在几次斗争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二)
              A:
              ⑷毒杀如婉
              如婉怀有身孕,成为窦氏姐妹最大的对手。又因如婉向来和窦氏姐妹不睦,除之势在必行。但如婉非常人,既有皇帝疼爱照顾,又有太后暗中支持,因此窦氏姐妹只能一点点地下,分量不足,竟被徽静发现。


              7楼2017-02-03 23:30
              回复
                Q:是谁害奕淇生病?
                A:两个人。
                ⑴依蘅。依蘅在宫廷势力有限,她让奕淇生病的方法较为简单,同时也最不容易见效,即在膳食动手脚,使得奕淇身体虚弱。为了激起如婉和窦昕内斗,依蘅刻意将线索指向窦昕,让如婉误以为窦昕为了替奕沉清路而下手。动机:作为无法争夺后位也无法争夺储位的妃嫔,依蘅想要报仇,就是让皇帝无嗣。
                ⑵窦昕。窦昕为了栽赃菱歌和徽静,分别布下两条线索。动机:报复菱歌是为泄私愤,因她出卖皇后。对付徽静的同时,窦昕也布线引谢蕙怀疑,让如婉和谢蕙以为徽静为争后位不择手段,以鼓动如婉和谢蕙联手除掉徽静。


                8楼2017-02-03 23:35
                回复
                  2025-05-10 14:10:14
                  广告
                  Q:为什么窦昕和叶菱歌在事件中做法完全不同?
                  A:①菱歌出身低贱,她的见识和阅历决定了她无法看破整个是非大局。在全部人性命危急的时刻,她想到的是先保住自己的命,而菱歌也知道只要谁掌握了权力,就有处置性命的权力。在如今风声鹤唳的情况下,菱歌没有能力获得更多的信息帮助自己判断该如何做,只能凭借表象来决定。
                  ②窦昕和菱歌的差距,除了智商和宫斗能力高低,还有势力大小。菱歌卑贱位分低,只能依靠皇帝宠爱和珍妃支持活在宫廷,没有能力架构起属于自己的信息网络,但是窦昕可以。她懂得是非对错和大局,即便她再怎么和如婉、忻妃不和,但也不能否认她是爱着这个国家、忠于这个国家的。
                  ③菱歌无牵无挂,但窦昕不是。菱歌站队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可窦昕牵挂的东西太多,她还要用自己渺小的力量保护奕沉和庆福。在这次事件中,冀王显然是要皇帝秘密死去,取而代之。可惜和政与信王搅局,妃嫔和忠直臣子竭力保护皇帝。冀王如果想取代,首先要瞒住京城,不让京城知道消息,其次要将所有知情人灭口。窦昕身在尧山,又是皇帝妃嫔,被列入灭口名单的可能性极大。假如这时她选择站队,的确可以保住自己性命,但冀王的条件必定是要她证明谋逆的另有其人。如果她这样做了,皇帝身死,按照皇帝有子的情况,登基的皇子只可能是老二或老三(前提是同在尧山的老二没被冀王处死),奕沉因排序问题坐不上皇位。幼帝登基,绝对不是冀王愿意看到的结局,那么幼帝必然难逃一死,而冀王为了坐上皇位,一定也不会容许幼帝的兄弟还活着,只有宇文湛一脉断嗣,才能追溯至高宗之子登基,他作为高宗长子才能如愿以偿。再追问,如果冀王和窦昕联合推奕沉登基呢?答:窦家在无皇子时曾支持冀王,后因窦昕有孕而作罢,冀王不会如此宽宏,更不会推一个心机深沉的女人成为太后,给自己树敌。
                  结论:第一种可能,窦昕投靠冀王,自己可不死,但奕沉死。第二种可能,窦昕联合冀王扶持奕沉登基,冀王为上位,杀窦昕、奕沉。第三种可能,站队宇文湛,赌冀王失败,宇文湛活,冀王死,窦昕、奕沉得活。综述得,投靠冀王必死,赌阿湛可活。


                  9楼2017-02-03 23:36
                  回复
                    Q:窦昭和昕儿究竟是怎样的一对姐妹?
                    A:昕儿自小就被父母视为中宫的不二人选,而窦昭的婚事只是替妹妹的中宫之路铺路(拉拢盟友)、锦上添花,也因这个缘故,昕儿比窦昭更得到父母的重视。人人都以后必然属于昕儿的凤冠居然落到窦昭头上,她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向父母证明自己比昕儿毫不逊色的机会。太想获得家族认可的窦昭心里的那杆秤偏向了家族,从而忘记了作为一个皇后应当无私、应当以皇帝为先。窦昭一次次想证明自己,然而现实却给了她一次次的打击。昕儿对她来说,不仅仅是血脉相连的姐妹,也是潜在的竞争对手。窦昭不止一次地担心,曾经满心以为自己必然是皇后的昕儿,被她夺去了后冠,或许会对她存有怨恨之心,甚至在父母的支持下不肯放弃入宫。窦昭更担心假如昕儿真的入宫,凭借昕儿的心机谋算和恨意,会对自己进行报复或者踩着她的血肉而上位。害怕同室操戈的窦昭只能想尽办法阻止昕儿进宫,怂恿南宫将昕儿嫁出去。阿湛察觉到窦氏姐妹的离心,刻意命魏居安向南宫母女谎称是窦昭进言使得昕儿被册为郡主,令母女更加彼此起疑。当昕儿入宫已不可改变时,窦昭明白这是家族对她的不信任——认为她不能牢牢把握中宫,她自然感到心寒,连带对昕儿的态度也不热络。可在宫廷里感觉艰难到难以支撑的时候,她又盼望昕儿能够作为军师替她保住地位。矛盾的态度和复杂的心理,让窦昭姐妹的感情渐渐受到影响。当窦昭落败、被逐北宫时,昕儿性命危在旦夕却利用永兴求得生机,窦昭开始担心向来心狠手辣的昕儿会不会在某一日胆大妄为到用永兴、庆福的性命作为赌注,这也使得她们姐妹彻底分崩离析,直至窦昭死去,这个心结才打开。


                    13楼2017-02-04 17:11
                    回复
                      Q:刺杀事件里,阿湛究竟是怎样的心态?
                      A:震惊。震惊到失去了应对事情的理智。他本是非常自负的人,即使知道愉嫔和冀王图谋不轨也做好了万全准备,藏在锦被下的宝剑就是一个佐证。可是他没有想到阿婉竟然怀刃杀人,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也在他谋划范围之外。虽然他知道阿婉是因为喜欢他才入宫,他长久以来也心安理得地利用着阿婉的喜欢,但事情发生的这一刻,让他意识到阿婉对他的喜欢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深,阿婉的感情也没有被黑暗的宫廷所同化。自从他成为东宫,直到成为皇帝,这十多年来一直被宫廷的血腥教育影响,他知道连亲情都不可信,更何况爱情。然而阿婉打破了他的认知,他意识到阿婉感情的同时,也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承受她无私的付出。阿湛已经完全惊呆了,他没有办法思考该怎么做,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他只想有个时间缓冲一下,所以选择了逃避,躲在瑾桐身后,自欺欺人地以为看不见阿婉就好像这件事没有发生。
                      他不敢去营帐探望受伤的阿婉,因为他不知道说什么。如果是面对一心邀宠的妃嫔,阿湛完全能够应付自如,可他明白自己没有办法很好处理阿婉这件事,这个时候的阿湛就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不知道该怎么做,他干脆再次选择了逃避。
                      凶徒刺杀事件,阿湛亲眼目睹了阿婉和昊空的相依,也目睹了一向刚强的阿婉竟然会有这样柔弱的时刻,可她的柔弱不是对着他,她现在最需要的人不是他,能在危难关头救她的人也不是他。可他能怎么做呢,昊空是现在能给阿婉力量的人,而他却什么也给不了。阿婉给了他一片真心,他给阿婉的却是算计和利用。阿湛明明是她的夫君,却要别人来保护她,有人说这是不是阿湛吃醋了。我想,比起吃醋,更多的应该是他意识到了阿婉的真心,内心觉得无法承受如此无私的感情,却又不自觉地想将她的一切归属给自己独有,比起自己先前利用她的种种无情,他感到了愧疚、不安甚至悲哀。
                      题外话,这一次的炸足够令阿湛转变,甚至说动心了吧对他来说,当认知里绝对不可能存在的爱情居然这样无私,能让阿婉不顾一切地豁出性命保护他,让他震撼了。他一直认为,只有血缘关系才能这样无私,可阿婉和昊空告诉他,没有血缘关系也可以,只要你把对方看做家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7-02-15 00:30
                      收起回复
                        Q:谢蕙为何执着于不让父亲送族人进宫?没了母族支持她怎么就不能立足了?
                        A:谢蕙的父亲是一个只重视能为家族带来利益的人,在他的观念里没有儿女亲情、血脉手足,只有对家族有没有用。谢蕙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很早就知道她是家族的棋子,肩负着家族的使命,如果作为女孩的她没有被选入宫,就要被作为联姻工具。嫁给臣子为妻和嫁给皇帝为妾之间,明显后者更有机会为家族带来更大的利益(如生育皇子、争夺后位或储位、吹枕边风为家族带来利益或赦免罪行)等。这是谢家的环境,也是一些士族的环境。
                        ⑴从谢蕙自身出发,她是谢家在本朝唯一的妃嫔,假如父亲送了族人进宫,族妹得宠而她失宠,以利益为上的父亲必然全力支持族妹。这里说的支持,不止是父亲的态度,甚至会将整个家族的资源优先给族妹,如优先支持族妹竞争后位,渲染舆论氛围时会倾向替族妹渲染贤名,上疏谏议时会提名立族妹为皇后。反观谢蕙,她会被置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在这一阶段,谢蕙对谢家来说是若即若离,或者说可能会像一个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如果在这一阶段中谢蕙遭遇了什么麻烦,家族帮助她脱困的可能性很低,从这一角度来说,无论是在家族,还是在宫廷,谢蕙都没有立足之地。
                        ⑵谢蕙和族妹未必是相互扶持的关系,而可能会成为竞争关系。谢蕙和族妹不一定是亲姐妹,血缘的疏离会使得她们在宫廷里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可能会为了争宠而互相算计。谢蕙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保证族妹不会因为争宠、争得家族支持而对她下手(假如两人进宫,其中一人死亡,另一人势必成为家族全部的希望,也更容易获得资源和支持)。即便是亲姐妹,在宫廷之中为了宠爱和地位互相残害的例子也并不是不存在。从这一点来说,谢蕙不想把自己的性命交给别人决定,要想保住自己的命,杜绝被族妹残害的可能,追根溯源就是不让族妹进宫,只有这样,谢蕙仍是谢家在本朝唯一的妃嫔、全部的希望。
                        总结陈词:
                        ⑴务必站在角色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第三人称的故事较为全面,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较为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容易跟着主角的思路走,容易因开了上帝视角而清晰地看到全局、全书人物的性格,也就容易对某些执迷不悟的人物产生不理解。但书中的人物考虑问题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立场和利益出发,对其他人物的判断也是基于与其他人物的接触。所谓的了解某一人物,也必须是较为频繁、深入的接触。此外书中人物对其余人物性格的判断,也要基于对方真实地展现了自己,但需要注意的是,宇文湛并没有向任何人完全地、真实地展露自己,所以书中大部分人被他的表象所迷惑,对他做出的判断自然也就是错误的。
                        当然,我很欢迎大家提问,这样的不理解我都会一一回答,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人物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也利于我对于人物行为思想的反思。
                        ⑵书中的人物的一个共同点是绝不让自己的性命掌握在他人手里,如果生死是靠他人决定,那么他们就会有种种的不安全感和惶恐感。在保住性命的前提下,他们有的像冀王和菱歌,容易被假象迷惑,继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有的像谢蕙,未雨绸缪。


                        20楼2017-03-07 16:01
                        回复
                          Q:真正的内奸是谁?
                          A:没有答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人物。
                          排除一号嫌疑人凝光,她是世子府里的一个奴婢,行动必然受到限制。大南关的原型是广西凭祥的友谊关,友谊关距离如今的凭祥市区有一定距离,需要驱车约三四十分钟才可以到达,友谊关景区售票点距离友谊关炮楼、中越关口又有一段距离。如果将友谊关和凭祥市区替换到故事里,友谊关等于大南关,凭祥市区等于宣化县城,这也就意味着凝光一个奴婢要离开县城到达大南关军营的可能性非常小。起先,我也想过要不要直接把凝光写成内奸,考虑到地理距离、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军营不能随便进入)后,我觉得这样写就是所谓的给凝光开了挂。于是否决了这个想法。她在故事里受到安南人怂恿,卖出了自认为没什么要紧的消息,事实上她能知道的消息,也就是世子何时会回府、世子妃的动向(身在偏远之地的世子府邸,不可能像京城里的雍王府规矩森严、院子极大,很可能使唤的婢仆数量不多,一个婢仆需要承担很多工作,就好比以前北方的大院子里,邻居都是熟悉的,哪家今晚吃了什么好菜都清楚,南方的单位宿舍楼,楼上楼下都是老同事,知根知底),这种消息只能帮助安南人判断阿澈操练军队的强度。但安南人仍要怂恿她,因为他们也确实需要知道阿澈的作息以推测他操练军队的强度。
                          排除二号嫌疑人小萱。小萱确实是无辜躺枪了。她和凝光一样都是世子府的奴婢,凝光不能成内奸,她当然也不能成。她恨凝光、欲置凝光于死地,这并不难理解。要不是凝光向安南人透露了消息、成了内奸(她听到凝光和安南人对质后认为是这样的),她和其他无辜的平民女子怎么会被掳掠到官衙里并成为了安南人淫乐的工具?因为凝光的自私改变了她的命运,是害她落到这个境地的罪魁祸首,她肯定是恨死凝光的。
                          那么,真正的内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首先,他肯定是男性,并且是军队里的一员。男性的身份便于他在外行走,大南军的一员既决定了他有可能窃取到有重要价值的情报,更决定了他可以在关键时刻打开城门。其次,他有可能是周人,也有可能是早就潜伏在内的安南人。如果是周人,他可能是为了金钱或者私人恩怨而选择出卖自己人,在城破之后,他会被灭口的可能性很大。即便他没有被安南灭口,也有可能被自己人杀死(城门很大,既然要打开,肯定不是一下子就能打开的,周军里肯定有人察觉,搏斗中被灭口也有可能)。如果是安南人,他有可能继续在军队效力,在故事里已经提到或即将提到的某场战争中死亡。


                          27楼2017-09-14 21:47
                          回复
                            Q:谁害死了素樱的孩子
                            A:没有人。纯属意料之中的意外。
                            惯例先分析嫌疑人和动机。
                            ⑴一号嫌疑人,玉珂。
                            动机:和素樱存在竞争关系。
                            作案条件:香料,很久一次的探望。
                            分析:玉珂固然和素樱存在竞争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的玉珂只是一个贵人,位分太低,如果没有有权力的人或者更高位分的人罩着她,她动素樱的孩子就是死路一条(没人帮收拾烂摊子)。可她的确又很不爽素樱与自己差不多时间得宠、有孕。于是,既然不能弄死素樱和孩子,搞点小动作让素樱难受难受总没有问题吧。于是就出现了让婢女松香投香料的事情。香料祛湿,也可以活血,控制了分量,不至于让素樱小产,至于能不能让素樱感到不适就得听天由命了。这时期的玉珂的宫斗水平还处在过家家的等级。假如真是玉珂的香料导致早产,就必须满足几个条件,第一是香料的用量大,有足够多的剂量才可以催产,打比方,一些治月经不调的中药里含有红花、桃仁,都是一些小说传递给我们的可以致使小产或不能生的东西,但控制了剂量,它就是好的;第二是素樱几乎受用了香料的全部效果,一个妃嫔的住处必然不会太小,同时还有很多进出伺候的人,香料的效用不可能由素樱一人受用完毕,除非她傻了吧唧地捧着香炉在密闭的空间里熏自己;第三,香料如果和早产有直接关系,必然是当天或次日诱发早产,然而是香料投入后的数日,香料每天都换,玉珂派人投的只有在次日换香炉里的香料前有效,不可能延续那么久。所以不会是她。
                            ⑵二号嫌疑人,荣安。
                            动机:拿素樱早产的事情栽赃皇后
                            作案条件:???
                            分析:反向推理。第一问,拿素樱小产的事情栽赃皇后,一定能成功吗?荣安一定能保证皇后会被责罚,甚至她能掌握责罚的度吗?首先,在宇文湛已经非常信任如婉的情况下,动如婉很没有胜算,让如婉受罚的几率很低;其次,皇后谋害妃嫔子嗣,严重一点可以用不贤为借口废掉了,荣安真的想废掉如婉吗?她一定能保证这只是让如婉受罚而不被废吗?假如皇后被废,皇后诸多皇嗣尤其以东宫奕淇为首,难道坐以待毙?第二问,拿素樱早产栽赃皇后来获得宫权,可是真的栽赃成功了,宫权一定到荣安手上吗?荣安已经出嫁,管不到内宫的事情,之前差点得逞(未再嫁时)被如婉联合和政反击,现在她已经再嫁了,真要将如婉手中的宫权移交到她手里,首先得跳过贵妃瑾桐。假如如婉真的被罚或者被废,她能保证阿湛一定将宫权交到她手上?第三问,荣安要宫权是干什么。她最初要宫权,是为了不想过上被阿湛随意摆布的人生,她是不想再嫁的,所以她争取权力是为了阻止阿湛让自己再嫁。但现在显然她再一次失败了,她已经再嫁了,她当初要宫权的最大目的已经不存在了。于是次要目的就浮现出水面了,那就是她希望在最高权力者身边有自己的人,防患于未然,参考她只让玉珂在阿湛面前进言不让自己改嫁这一件事。现在的荣安极力搞好与中宫、东宫的关系,甚至意图将若虞送进东宫,为的是自己在阿湛死后仍然能随心所欲、保持荣华富贵。搞素樱,得不偿失,还不如手中有两个有子妃嫔听从自己或与自己交好来得更有价值。
                            ⑶三号嫌疑人,玉珂和荣安。
                            动机:.......
                            作案条件:???
                            分析:单个都不可能,更何况双人。
                            ps.在很多宫斗小说里,孩子早夭、妃嫔小产一定是别人害的。然鹅,我想试着打破这个悖论,我不否认有些特定的人和事确实是被陷害、被设计杀害,但大多数情况下的婴儿死亡和妃嫔小产,是基于古代落后的医疗条件和不科学、不健全的养护观念所导致的。作为孕妇,素樱孕中多思,有产前抑郁的症状,身材过于消瘦,没办法给婴儿充分的营养,生产时由于自身过于消瘦而没有力气支持漫长的生产过程,从理论上说,能生下健康的婴儿的几率是很小的。古代女性生育年龄较早,而在医疗水平落后的条件下,生孩子一旦出现大出血、胎位不正等现象是很危险的,即便婴儿生下来,由于先天不足、染上疾病医治不及时等等原因早夭的也不少。


                            28楼2017-11-21 20:58
                            回复
                              2025-05-10 14:04:14
                              广告
                              Q:假死逃婚的可能性?
                              A:
                              ⑴假死逃婚的合理性。
                              在一些盆友看来,幸福是要自己努力去争取的。这在现代是绝对没有错的,但在古代,就得分情况讨论了。到目前为止,《争天记》里能为自己终生幸福争取的人只有若虞。但若虞想尽办法要嫁给阿淇,和大家期望的心澜想尽办法不嫁给阿沉又是不一样的。若虞未嫁,也不曾与任何人缔结婚约,她争取要嫁给阿淇,于任何人而言都没有构成威胁,甚至对荣安来说是喜闻乐见的。因此,若虞可以争取到幸福(她自己也明白,她争取到的是一个争取幸福的机会)。但就心澜目前的状况而言,她如果逃婚,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一只手都数不完的,并且她已经交换庚帖、定下婚期,无论她有怎样的理由都不能随意逃婚,更何况理由还是所嫁之人不是爱慕之人、这样的放在古代将被视为不守妇道、离经叛道的了。
                              不说欺君之罪了,就像楼上说的,这种理由放在封建时代是最上不了台面的抗争理由。所谓的情投意合、互生爱慕而成为眷侣,也是在互相约为婚姻的前提下,才被人们赞颂。尽管在古代有卓文君一类的女性勇于追求真爱,但也需要考虑到时代的民俗风气和个人婚姻情况,而卓文君当时则是守寡状态。在一些管制严格的朝代,女性无论成婚与否被除了丈夫、至亲之外的男性触碰身体,都会被认为是不守妇道,被宗族处以刑罚。而落在心澜身上,在她离开宫廷与奕淇话别时,就已经明白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她也做好了将成为别人妻子的准备,并不会因为未来的丈夫不是她真心喜爱的人就抗婚或者假死。现在的她已经在圣旨、官媒的合力下确定了婚约,缔结婚书,这种婚姻关系是受到官方承认并保护的,也就是说,除非有不可抗力的因素,譬如双方有一方突然早死,其他任何取消婚约的方式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假死不是没有给任何人挑毛病的理由,而是简直送给了霍家、中宫、东宫的政敌一个天大的把柄,一旦处理不好,露了马脚,完全可以以欺君之罪将后族拉下马。假如心澜假死,随之而来又诞生一系列的问题:假死成功且不被人(不单指朝臣御史,也包含端王、阿湛)察觉的可能性有多高?假死之后,心澜不能留在霍家,也没有霍家族人身份,她该何去何从?原本就是白身之女的心澜,尚有后族族人、盛乐闺蜜的身份,有机会进入东宫,但失去霍心澜身份的心澜,凭什么进入东宫?即便伪造了良家子的身份进入东宫,但她的伪造身份绝对比不上原本的后族族人,就算退一万步说进了东宫,得到的位分也绝对不会比以后族族人获得的位分要高。
                              从这一点来说,假死逃婚是非常危险且不合理的。
                              ⑵假死逃婚的可操作性。
                              接下来,我们谈谈假死逃婚的可操作性问题。这桩婚事并不是霍家和心澜自己愿意见到的,圣旨一下,霍家长辈只能遵旨,别无选择。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作为霍家掌权人的星展是武将出身,在这种人的骨子里会有一种刻骨的忠君思想,一旦帮助心澜假死逃婚就等同抗旨。上文已经阐述了心澜假死逃婚会给霍家带来怎样的麻烦,他实在没有必要为了成全一个侄女所谓的嫁的人不是喜欢的人,而将整个家族拖进去陪葬。事实上,心澜就算不嫁给端王,也已经做好了嫁给他人的准备,她惊讶的点在于,原本以为自己和皇室已经完全没有瓜葛了,结果一道圣旨就让她成为亲王的孺人。
                              假如心澜要假死逃婚,单凭她一个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做到假死、善后、离开京城安顿自己等等事情的,尤其是善后一事特别重要。心澜是端王亲自求娶回来的,霍家人没有十足的把握确定端王听到心澜之死的消息后,会是怎样的态度——端王是会不闻不问就这样让霍家人葬下心澜,还是要见到心澜的遗体、请仵作检验才能罢休?万一心澜假死逃婚的事情败露,被霍家的政敌以此为把柄攻讦并将整个霍家拖下水、扣上抗旨不遵的帽子,该怎么收场?哪怕霍家将心澜之死的事情做的丝丝入扣、天衣无缝,心澜该如何安置又是一个问题。
                              毕竟,心澜在长安长大,她在侯府有父母、姐妹、兄弟,难道对外宣称云垂失女后遇见一个容貌和心澜相似、年纪和心澜相似的女子,便收为义女吗?可这世上哪里来的这么多的巧合?容貌近乎一模一样,年纪也对的上,霍家人却睁眼说瞎话说那不是心澜本人?哪怕霍家人咬死不认,端王知道了,不管她是不是心澜,继续去求旨赐婚呢?事情一样回到了原点。如果将心澜秘密远送出京,心澜又可以依靠谁,她一个孤身女子,父母亲人俱在长安,在异乡没有长辈维护做主,就算给她一大笔钱财反而是祸端。如果将心澜换个身份嫁给原本说好的人家,但京兆尹家也在长安,他们的家的女眷不可能不参加长安贵妇圈的交际,心澜的真实身份迟早会露馅。
                              因此,假死逃婚的操作性是很不现实的。


                              29楼2018-04-11 16: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