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贴:
83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歌曲的艺术特色
陈 燕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以下简称《射雕》)自问世以来,小说一版再版,电影、电视不断翻拍。尤其是电视剧,先后出现了多个版本。其中,83版《射雕》赢得了广泛认可,至今仍被奉为经典。83版《射雕》的成功不仅在于编剧、导演对原著精髓的准确把握和演员的精彩表演,还由于其独具特色的音乐创作。本文拟对83版《射雕》中的部分歌曲作一简要分析,探寻其艺术魅力。
一、亲切隽永、雅俗共赏的歌词
金庸小说文化气息浓厚,历史知识丰富,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同时又善于将现代观念和手法用于武侠小说。小说情节曲折,高潮迭起,引入人胜,酣畅淋漓。因此,要通过简短的歌词来高度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文化内涵,对歌词创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电视的大众化、娱乐化特点,又要求创作者必须做到雅俗共赏,既不能过雅又不能流俗,要雅中有俗、俗中含雅、雅俗交融。83版《射雕》的词作者黄霜就创造了以白描见长、铺叙层次分明、细致而又直露的艺术表现手法,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黄霑,原名黄湛森,与金庸、倪匡、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又与倪匡、蔡澜一同被称为“香港三大名嘴”。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主题曲如《狂潮》、《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让他的名字家喻户晓。此后,伴随着香港电影《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青蛇》、《黄飞鸿》等陆续走红,黄霑的词曲也传遍了华语世界。黄霑的词作品是他侠义精神与人生哲学结合的最佳体现,林夕在点评黄霜时说:“以文言笔法写词有如行钢线,一不小心便会一面倒,只有学贯五经才能欣赏。”黄霑一生作有2000余首歌曲,被冠以“流行歌词宗匠”,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而《射雕英雄传》歌词更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
试以第一部主题曲《铁血丹心》为例:“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逐草四方沙漠苍茫,那惧雪霜扑面。(冷风吹,天苍苍,藤树相连)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猛风沙,野茫茫,藤树两缠绵)应知爱意似是流水,斩不断理还乱。身经百劫也在心间,恩义两难断。”前两句闲婉沉着,看似平淡却隐含深情。中间两句词风一转而为豪放苍凉,“沙漠苍茫”、“雪霜扑面”衬托气候的寒苦;“逐草四方”、“射雕引弓”、“塞外奔驰”又表达了“笑傲此生”的豪迈气势,造句精劲、声调高亮。末两句抒情,以“爱意似流水”写出了情意绵绵、爱恨纠缠的复杂心情。整首歌词清秀隽永,尽情透彻,极富感染力。
再如插曲《四张机》:“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该首歌词极具宋词意味,其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首尾严整、工于点染,将抒情诗融情于景的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刻表现了瑛姑自怜自惜、自怨自艾的深情。此外,作为香港流行文化的领军人物,黄霑又自觉地采用市井通俗浅显的口语入词,显得平易亲切。如第二部主题曲《一生有意义》:“人海之中,找到了你,一切变了有情义。从今心中就找到了美,找到了痴爱所依。人生匆匆,心内有爱,一世有了意义。万水千山此生有人,相携又相依。”整首歌词直抒胸臆。
二、以中为主、中西合璧的音乐创作
在电视剧中,音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描绘景物、营造气氛、烘托背景、刻画人物、深化主题,并以此参与电视剧的整体构建。但同时,电视音乐又不像舞台音乐那样追求自身的旋律美、节奏美与音响上的美感,它必须依据特定电视节目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自身与电视画面、有声语言、音响有序结合,互渗互补融为一体,才能提高电视节目的整体效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电视剧音乐的创作比单纯的音乐创作要困难得多。83版《射雕》的音乐创作十分成功,它根据电视画面不同场景的需要,成功地把握住每一具体事物和主要人物的特征,为画面提供不同的声音造型,从声音造型上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张扬影片的思想意蕴。
83版《射雕》音乐的创作者是香港著名音乐大师顾嘉辉,他是粤语流行曲(Canto Pop)最重要的创作人之一,有“香港乐坛教父”之称。他曾在1961、1981年两次前往美国学习音乐。1973年,应电视编导王天林之邀为无线电视剧《啼笑因缘》谱写主题曲,该曲掀起了粤谱流行曲的热潮,与许冠杰的《鬼马双星》并称为粤语流行乐坛的开山之作。此后,顾嘉辉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主题曲、插曲,其中《射雕英雄传》、《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剧集歌曲广为人知。顾嘉辉作品数量庞大,已登记在CASH(香港作曲及作词家协会)的有1100多首,并且相当多元化,包括电视歌曲、电影歌曲、与歌手合作的歌曲、儿歌,还有各种广告歌曲。顾嘉辉既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又系统掌握了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因此,其作品以中为主、中西合璧的特点十分突出,是民族特色与西洋作曲技法的完美结合,这在83版《射雕》音乐中表现明显。
(一)民族调式、音阶的运用
83版《射雕》中的主题曲、插曲多为民族调式,如第一部主题曲《铁血丹心》是七声羽调式;第三部主题曲《世间始终你好》是六声角调式;第二部插曲《肯去承担爱》是七声羽调式等等。同时,音阶多用雅乐音阶。雅乐音阶又称古音阶,是在五声基础上加入变徵、变宫两个偏音,为中国古代宫廷雅乐常用的音阶。83版《射雕》中《铁血丹心》、《肯去承担爱》都用了雅乐音阶,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配器的中西结合
83版《射雕》音乐中特别注意配器上的中西结合。《铁血丹心》一曲中,乐曲前奏是快速的音阶进行,由弦乐奏出;然后是混声合唱;再定两个重音和弦结束前奏。人声出现时伴奏十分清淡,只有仿古筝音色持续奏出的分解和弦以及句尾的两拍重音。中段合奏虽然乐器众多却十分和谐,电声、弦乐、民乐相辅相成,浑然一体。而其中间或出现的清亮的笛声令人印象深刻。第二部《东邪西毒》的主题曲《一生有意义》中,前奏部分电声乐器与洞箫的合奏显得诡异而神秘,生动刻画了东邪与西毒的形象。
此外,83版《射雕》还十分注重音乐的民族化,在一些关键地方经常通过民族乐器的加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第三部主题曲《世间始终你好》,全曲主要采用了电声乐队和西洋弦乐演奏,显得激昂、喧闹。但在女声出现的同时加入笛子,清亮、高亢的笛声令人耳目一新;而间或出现的古筝更在侠骨中注入了些许柔情。
(三)起伏跌宕、委婉细腻的旋律
83版《射雕》歌曲的旋律既继承了传统创作手法所注重的线条美,又适当借鉴了一些西洋旋律的立体创作手法,显得委婉跌宕、连贯圆滑。如第二部插曲《桃花开》,片中背景是黄蓉与郭靖在桃花盛开的时节回到桃花岛,到处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此时歌声响起,全曲充满了欢乐的柔情,旋律起伏不大,少有大跳,多是二、三度音程进行,充分表达了郭黄二人两情相悦、甜蜜舒畅的心情。再如第二部主题曲《一生有意义》,在第二部里有较多郭靖、黄蓉、华筝三人感情纠葛的情节,因此主题曲的旋律进行显得委婉、缠绵、拖泥带水。而曲中模进手法的使用仿佛一问一答,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
三、人物刻画细腻,个性鲜明
83版《射雕》歌曲突出的艺术成就更体现在对人物性格的准确刻画和把握上。以《四张机》和《肯去承担爱》两曲为例,两首歌曲描写的是相同主题:女性对爱情的所思所想,但由于表述者身份、地位、经历等的不同,两曲作了相异的处理。《四张机》是瑛姑回忆她与周伯通的爱情时所唱。瑛姑本是段皇爷的宠妃,却阴差阳错爱上了率性无邪的老顽童周伯通,愿意抛弃王妃的身份跟随周伯通。但她没有料到周伯通其人兴之所至,喜欢做什么便做什么,一概不愿深思,从不考虑后果。这种性格注定瑛姑与他的爱情像水中月、镜中花,使瑛姑满怀幽怨,行为乖张。《四张机》的前奏及前两句歌词“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只有古筝伴奏,旋律起伏不大,节奏简单,显得极为清淡、古朴、柔美,从“可怜未老头先白”一句开始加入乐队,二胡为主奏乐器,其忧郁、缠绵的音色深刻表达了瑛姑内心的幽怨、愁闷之情;不断敲响的木鱼声更表现了深闺怀人的寂寞与惆帐。整首歌曲极尽抒情之能事,旋律柔婉、深情又略带怨恨,将瑛姑的形象塑造得鲜活生动,栩栩如生。
《肯去承担爱》一曲出现在杨康身受重伤,穆念慈为其疗伤之时,描写的是穆念慈对爱情的决心。穆念慈与杨康的爱情应该是《射雕》小说里最令人感慨万千、扼腕叹息的。穆念慈自小随义父闯荡江湖,为人正直,心地仁慈;而杨康却贪恋荣华,工于心计,做了不少坏事,他们在一起必然会产生很多矛盾与冲突。尽管穆念慈内心十分清楚杨康的为人,但她由动心而生爱,由爱而心生企望,事事往好处想,处处为他辩护,始终期望杨康能够回头,即使付出任何代价也心甘情愿。《肯去承担爱》一曲可谓穆念慈的心声,整首歌曲主要用了洞箫、二胡、古筝、木鱼四件乐器,节奏舒缓,附点和切分节奏的运用描绘了穆念慈千回百转、黯然神伤的心情。前奏部分由洞箫、二胡、古筝合奏,低沉幽咽的箫声、单调的木鱼声以及忧伤的二胡音色使整首歌曲显得格外凄凉、伤感。前三句“早已明知对他的爱,开始就不应该。我却愿将一切交换,他一次真意对待。我是宁可抛去生命,痴心也不愿改”持续了前奏部分的情绪、音色,另有一些低音和弦做背景衬托。中段转到属调,加入弦乐,音量增强,色彩变浓,体现了穆念慈为了杨康“甘心忍受人间一切悲哀”的决心。末段回到主调,突出主题,首尾呼应。全曲感情真挚,刻画形象传神逼真,生动表现了穆念慈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描绘了一个不得不在痛苦寂寞中渐渐憔悴的女子形象。
83版《射雕》中的歌曲并不只是浅显、表象、外在地停留在追求与画面吻合的一般意义上,也不仅仅立足于对影片思想主旨的开拓,它更注重对音乐自身独特魅力的挖掘,通过一系列的创作手段突出了音乐的艺术性,这也是其至今传唱不衰的重要原因。
补充上文疏漏:《四张机》截选自宋词《九张机》,作者佚名。
夜半芭蕉落雨密,不胜彩丝过织机。一梭一线红烛泪,织成九张醉梦里。
一张机,春雷一声动天地,天地不知谁梦泣。似梦非醒,一场美丽,红烛无人剔。
二张机,春江水暖寒鸭戏,柳树枝头飞黄鹂。你我未老,各奔东西,空愁一江水。
三张机,采桑牧蚕为求丝,推机传梭为谁衣? 燕子画楼,荷寄兰溪,夜半听鹰涕。
四张机,朝朝暮暮弄横笛,哀哀怨怨无处依。一处相聚?几多别离,为谁白发髻?
五张机,梅花虽瘦雪中立,荷花不染出淤泥。花开照人,花落逝水,白发于风吹。
六张机,一心盛开百花枝,未曾争春群芳嫉。红装无过,绿锁深闺,推窗月未归。
七张机,梭走一线心一缕,月明一晚人未息。梭本无言,线为寒衣,此月何处寄?
八张机,浮光掠影叹无期,彩云追月盘如玉。相思别处,此情遥寄,酒醉忘别离。
九张机,素笺落红谁人惜,画轴依旧谁人题?一场离恨,两处分飞,何季再相随?
春望,遥望柳上飞黄鹂,一抹浅绿春故里。燕子飞来,应有消息,空等一嘴泥。
秋守,大雁一行往南飞,声声凄凉落霞追,烟雨茫茫,菊花洗洗,消瘦一地。
流水不解落花意,落花逝去葬流水。千头万绪君不知,来年柳绿故人迟。
一张机,一梭才去一梭痴。丝丝缠乱犹不识。菱窗院外,紫竹凝咽,曲曲是相知。
两张机,春尘早惹旧织衣。红粉香坠难梦离。黄花碧草,秦人巷里,夜夜莺儿啼。
三张机,芊芊素手为君织,羞遮罗锦巧心思。金樽唱晚,月斜窗纸,一梦醉兰池。
四张机,欲织鸳鸯断梭机,东风怎奈花影稀。惊弦声断,无聊燕去,何日是归期?
五张机,横纹先织陆郎诗,春旧人瘦恐花知。泪痕偷掩,红筏难续,不敢说相思。
六张机,晓寒漏断语咿咿,怨冷秋千画锦嘶。初霜还道,菱花镜里,白发可依稀。
七张机,行行都是连理枝,尺素忽传青鸟迟,黛山方解,摇红烛影,愿遂可双栖?
八张机,回纹怎奈梭难依,无痕月晚影凄凄。一笸香冢,恨埋情泪,此后永别离。
九张机,织就燕子画楼西,梦残还寄兰花溪。泪痕如线,萦系心絮,结挽断情丝。
九张机杼拓相思,素手还成并蒂枝。渺渺银河飞恨远,怡筝醉雪舞清姿。
一张机,流霞倾尽绕春堤。幽兰绛草芳泽意。冰肌玉骨,胭脂翠黛,相对浴红衣。
二张机,鬓香轻散沐仙姿。羞持藕臂娇容丽。回眸笑语,氤氲凝雾,浅画自依依。
三张机,暮寒犹缀柳芳枝。星浓月浅花凝泪。含情隽永,鸳鸯盟誓,最是两心知。
四张机,花开花谢影双飞。春风不解愁滋味。清尊素酒,篆香惹绪,永夜恋痴迷。
五张机,朝朝暮暮雨霏霏。桃花结子承安逸。山林梦远,琼壶敲尽,锦字杼璇玑。
六张机,银河划断两情痴。盟鸾心在常相忆。繁花待剪,疏钟催晓,几度寄相思。
七张机,愁肠试酒晚来迟。迢迢霄汉终无计。画楼云雨,良宵岑寂,一梦断尘泥。
八张机,梦阑相见盼春归。秦筝调柱声如泣。宫商难理,弦音如梦,何处觅灵犀?
九张机,小书锦字篆清词。轩窗幽暗华枝碧。流云醉挽,琼瑰暗信,无奈两徘徊。
念兹,相知相恋亦相思。相依相伴长相忆。相携朝暮,相扶白首,相守一生归。
灵犀,双花双叶并双枝,双栖双宿飞双翼,双莲漪露,双鸳共水,双醉暖罗帷。
轩窗半掩寄幽思,销影残灯喟夜迟。 机杼孤声成素缟,婉然织就两心痴。
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兰房夜永愁无寐。呕呕轧轧,织成春恨,留着待郎归。
两张机,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织成一段,回纹锦字,将去寄呈伊。
三张机,中心有朵耍花儿,娇红嫩绿春明媚。君需早折,一枝浓艳,莫待过芳菲。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五张机,芳心密与巧心期。合欢树上枝连理,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
六张机,雕花铺锦未离披。兰房别有留春计,炉添小篆,日长一线,相对绣工迟。
七张机,春蚕吐尽一生丝。莫教容易裁罗绮,无端剪破,仙鸾彩凤,分作两般衣。
八张机,纤纤玉手住无时。蜀江濯尽春波媚。香遗囊麝,花房绣被,归去意迟迟。
九张机,一心长在百花枝。百花共作红推被,都将春色,藏头裹面,不怕睡多时。
春衣,素丝染就以堪悲。晨昏汗污无颜色。应同秋扇,从兹永弃,无复奉君时。
轻丝。象床玉手出新奇。千花万草光凝碧,裁缝衣着,春天歌舞,飞蝶语黄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