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s_playmore吧 关注:26贴子:5,581
  • 11回复贴,共1

又是一番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17-05-28 21:05回复
    @太B了 听说以后要实名了,我就趁此还是多问一个问题吧。以后的话,我希望还是能留下个联系方式。现在这趋势,是不能再容得下批评了。
    -------------------------------------------------
    最近这个学期,与“教育”有关的课程越来越多。
    教育,以前让我噩梦与困扰,现在让我纠葛不清,未来让我付诸实践
    尽管我是那少数的人,但是我心里其实是深深的仇恨这种很没人性的东西。尽管教育局已经出面解决了这件事情,但我对那些老师的看法也至今没有改变。心中的愤懑永远不能平复。说句实话,如果我能等到他们进入坟墓的那一天,我也要倒一堆秽物泄愤。
    但是,国内的风气一直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论,你批评国内, 就被说是欧美收买的汉jian,这不可笑么?
    反正我是没看见国内有多好。欧美西方式教育更像是一种过滤式,温水煮青蛙那样的分层。不努力的人只能成为碌碌无为的,努力的人继续深造。这是他们的手段。这其实也不算好,但是起码很高明。以没有惩罚的姿态就完成了淘汰
    国内呢,尽管是统一的,强制的要求,以及苏俄那一套应试教育,可以强制的淘汰一批不行的人而完成分层。但是,缺少了人文主义,至少,中小学老师对学生缺乏尊重。
    或许是因为西式教育的柔和性吧,确实需要人文主义。但是,国内的强制性以及老师的无限权力,又是非常具有压迫意味的。
    既然教育制度是为政治服务的。我又对那个整天嚷嚷“集体!团结!”的红色愤懑起来,这种蚁群般的集体意识,没有个性。而有个性的,往往会被集体针对。集体!集体!集体到底是什么?对于我这样的家伙,根本是一种威胁。
    西式教育,若以公立来说,那么最差的结果就是沉浮与颓废。而国内,怕是毫无自我的,整个国家机器的一个零件,也同样是可悲。前者在于是自我选择,后者在于是没得选择。能够自我选择,也算是西方的“自由”吧
    但连选择都没有了,这又是多数人的暴政。
    有趣的是,在我那段不堪回首的初中毕业后,各种中小学老师恶性行为被新闻、报纸等媒体报道。这或许就是一个预兆吧,我所经历的,尽管是少数的,但不是不存在。我也对国内混乱的教育毫不希望。
    到底什么才是合格的教育?


    IP属地:广东2楼2017-05-28 21:38
    回复
      @太B了
      教育,除了学校的问题。还有家庭的问题
      事实上家庭的因素对一个人的经历远大于学校。
      我自从被父母欺骗与背叛后,也发现自己过于多疑与无情。我觉得没人可以相信,我做事情都像强迫症一样反复几次。毕竟,在我那段岁月里,他们不但没帮助我,还盲从那个老师,助纣为虐。
      可以说我父母的教育不是失败那么简单,而是破产了。如果连能被自己的孩子所憎恨,那么这做父母的又为何要孩子呢。
      可惜国内的父母教育太过依赖学校与老师,还有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孩子的(电击兵杨永x)。我对此的认为是孔老夫子的遗毒太深
      教育局有个人曾经说我是最善良的,能够容忍痛苦一直到今天,甚至考上了211大学,是“番禺人的骄傲”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善良的人,我一直在各种负面的矛盾下苟延残喘。我也曾想着以一次大屠杀而告终。但我最后选择了在黑暗中延续我那条鼠命。这或许是祖上有灵吧
      但是疤痕已经留下,如今只能带着愤懑与仇视一直活着。这不也是一种“破产”么。到头了,我父母即使道歉了。我也深觉得我不是一个正常人,而是一匹鼠。而我学到的教训,只有三个:一是不要再重复我父母的过错;二是在自己的教育职业上不再重复那些人渣(他们不能称为老师)的错误;三是,对于我的孩子,要有一定的“投入”,以及对那些与他有关系的老师的“毫不留情”(不盲从老师,而且一出问题先找老师麻烦)
      我希望我的下一代不要再重复父辈的苦痛了,这也算是教育留给我的东西吧。


      IP属地:广东3楼2017-05-28 21:52
      回复
        @太B了 说个匪夷所思的事情。苏俄认为达尔wen的进化轮是资本主义思想。这种莫名的反科学又是怎么回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5-31 08:21
        回复
          教育产业也是个相当大的话题,以前也只是讲了一部分而已。咱朝对教育的宣传同样全都是自上向下站在
          皇帝视角怎么切蛋糕才“公平”。问题是切出来的怎么可能公平?
          就像之前说的江苏的考试。家长受不了的那种。奥巴马之前在的时候也推行过这种法案,按照有色人种的
          比例录取,而不是实际成绩。这就相当于江苏事件的缩水版本。也就在美国,这种苗头有可能在早期就被打住。
          经济相关的问题就不多讲了。我只强调一点,等级观念强的人有误区,总觉得教育也是强者恒强,有钱人家给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教育,就能保住财产。这只在中产阶级里面,某种程度上,是对的。这个范围足够大的前提下,是对的。然而具体到个人身上,教育也不是必出标准件的。人员上下流动仍然存在。
          然而就算按照这种等级观,某些有色人种群体,他们自己不注重教育,怪谁?要论活得苦逼,多少没有背景的华人第一代移民生活水平比他们更强么?但为啥就这么苦逼的底层生活,照样重视孩子的教育,然后获得社会红利?自己家庭就没有规划(合理不合理的都没有),然后怪别人不管他们?他们管这叫丛林法则。还有天理么?
          成绩是必然分层的,德国和瑞士的教育一直不拒绝分层。真正适合读书的人的出路是做学问。而大多数是掌握技能,就够谋生。分层本身不至于大惊小怪。把咱们逼到这一步的是内需萎缩,就业率太低。


          IP属地:辽宁5楼2017-05-31 11:51
          回复
            我上面又提到了一个问题,整个社会视角看教育产业,和你个人感知教育,像是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那肯定不一样。你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当然是需要技巧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个大趋势的判断就够了。而给自己的孩子,肯定要定制教育,进行微操作。
            然而这种角色转换,很多人并不明白。
            好比打孩子这个问题。一刀切的说该打,不该打,很没实际应用效果的。这时候就需要你作为个体的细致评估。如果打孩子,打的目的是啥?孩子犯错了,作为一种惩罚手段,让孩子记住错了。
            很多人把目的给忘了。
            有的家长肯定说了,我打孩子,肯定是孩子的错啊。典型的等级社会的台词。等级高的一方不带错的。“以民告官先有罪”错了也不用道歉补偿。
            首先问一个问题,打孩子之前,告诉过孩子为啥挨打么?如果没有,拽过来就打,站在孩子的角度,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相当于莫名其妙的就挨顿打。这能有效果?
            其次,为啥非得是孩子的错,不是别人的错,比如老师同学找碴?了解过么?沟通过么?“让孩子记住错了”,根本没错记个屁啊?
            过去我也情绪化的时候,就是这么找感觉的“该打,不该打”,后来发现不是这回事。打孩子确实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被滥用了,而且就算真该打的场合,也完全起不到效果。


            IP属地:辽宁6楼2017-05-31 11:57
            回复
              这只是个很基础的例子。教育是一门艺术,真的有很多技巧。单纯想“我做家长我肯定如何如何”的找感觉,那是没碰上具体剧情。带孩子需要忙的事太多了。不是你光有耐心就行了。一个人的耐心终究是有限的,那为啥不选用一些效率高的技巧呢?作为具体操作人的时候确实不能藐视技巧。
              前两天看到一个小技巧,感觉挺有意思。
              http://www.zhangzishi.cc/20170528pq.html


              IP属地:辽宁7楼2017-05-31 12:01
              收起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5-31 13:09
                回复
                  这也是个教育失败的案例


                  IP属地:辽宁9楼2017-06-18 13:02
                  回复
                    关于这样的例子,我还有很多东西感觉不吐不快。
                    不过没时间写。
                    简单说说感受吧。
                    这算是很普遍的封建家长制的家庭亲子关系。咱们这辈绝不是第一代受害者。其实你仔细感受一下,老一辈活得都没有安全感。只不过他们被教化得麻木了,自己都没感觉到不妥。
                    有吹什么毛朝有安全感的那都不动脑子的论调,就这批家长成天逼孩子相亲考公务员,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有个屁的安全感。
                    不过这里不想多说。不知道你看这个大部分很经典的例子的时候,感觉没感觉到某处突兀、违和的地方。
                    我有这个感觉。就是她面对家里面的不尊重,的这种跟木偶一样的态度,她自称是装的。我感觉这处有问题,我太相信。
                    所谓装的,是故意那么做的,收放自如。然而面对家里面这种态度。她封闭自己,不表现出来兴趣爱好,有心里话也不敢跟家里说。这是正常结果。而不仅仅是装出来的。
                    她之后也承认,对她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显然不仅仅是装的。尽管装时间长了确实有弊端,但不会这么严重。
                    所以我回头又一想,她这里说,装的,其实可能是一种自我安慰。安慰自己,在这段关系里,还占据着主动权,是我主动这么做,才会有的这种结果。时间长了就当真了。
                    面对家长,啥事都没有主动权,所以下意识的找了个这种解释,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机制。我认为这才说得通。
                    这种没有安全感的人格其实很典型。不过女孩至少强在,在恋爱上可以占据主动。而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死宅,哪个女生愿意跟这种男生相处啊?
                    挺悲哀的。


                    IP属地:辽宁10楼2017-06-18 1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