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翼】
大家都对第二季无感,而我实际上更喜欢第二季。我查了一下资料,据说原定是打算第一季就完结了,所以我相信企划的时候是没有第二季的。从故事架构上来说,第一季已经把很多问题都讲了,悠和仁永远地战斗下去,留一个悬念我觉得就可以了。如果继续把故事展开,就有狗尾续貂的感觉。
小林阿姨想了想,决定放飞自我。大冲突我不讲了,第一季我已经讲了,那这一季我讲一下大冲突中的微小个人。于是就有了全剧我最喜欢的角色——千翼。
千翼身上集合了仁叔和悠的部分特点,又与两者截然不同。首先,千翼比悠还小,而且是在一个“爹不疼娘不在”、“身边都是走动的大鸡腿”的环境中长大的。不同于悠,千翼的身份在一开始就有人强加给他了,就是“由Amazon抚养长大的孩子”,这句话潜意识里没有否认千翼作为人的存在,顶多也是类似于仁那样的感觉。千翼在遇到EU之前,活着的目的就是证明自己是人。因为只有证明了自己是人,才能根本上否掉自己吃掉了七羽的可能性。这样的逻辑能不能成立呢?汉尼拔也是人但他也吃人;宠物狗不吃人但却不是人,千翼急切的证明在于逃避自己弑母的罪恶感(至于七羽是不是他感染的……我觉得很难说,但至少他咬过一口)
后来,他遇到了EU。前面几集有吧友觉得太过于拖沓,大家可能是追剧的时候看的,急切地想知道悠和仁后来怎么样了,所以看到前面在温开水般地讲千翼的故事觉得太拖沓了。但我是连在一起追完的,我认为前面的铺垫恰到好处,也很值得。因为悠和仁的故事实际上没什么好讲的,大基调第一季已经讲完了,顶多交代一下结尾走向就可以了,他们的故事是以“大环境背景”存在的,小林阿姨有且仅有一个人想要描写,那就是千翼。EU对于千翼为什么那么的特殊呢,大家去玩一下沙耶之歌就知道了(mdzz,我觉得我的形象在崩坏2333333333)。千翼对于EU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他不想吃EU,所以EU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伙伴;EU是他的战友,一起并肩作战在这个残酷的世界生存下去的伙伴;EU可能也是情窦初开的千翼喜欢的女孩儿……总而言之,这些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千翼对于EU有迷恋,也有不舍,更有依赖。
那么除了EU,还有谁有可能是千翼的伙伴呢?Amazon是吗?我认为不是,千翼在身份认同上面是坚持自己是人的,他绝对不可能认为自己是Amazon。长濑?我认为也不是,因为某种意义上他跟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人形自走大鸡腿”没什么差别(顺便吐槽一下,这小哥绝对小林阿姨亲儿子……在Amazon这么残酷的世界观里,只有这货四处开挂遇到危险死不了……)只有EU,让千翼觉得自己是“正常的”,而“正常”对于我们这些社会动物来说是那么的重要,不正常的人会付出很高的交际成本,甚至无法生存。
至于千翼要把EU变成人,某种意义上夹杂着自己的最初的执念。千翼很想跟EU平静地生活,想要融入人类这个环境。但问题是,σ type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比悠和仁的问题更加可怕,大家仔细想想,这个问题简直让人不寒而栗。你说悠顶多纠结一下自己是人还是Amazon,好歹是个二选一的问题;那么σ type呢?算不算生物都很难说,如果算生物,那就是一种超出常理认知的生物了。(玛琪博士还好意思吐槽水泽阿姨搞出悠这么可怕的东西,自己弄出的σ才是最可怕的好吗)
这里我想偏个题,大家觉得死亡是什么?我引用病生理中对死亡的定义: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把这个定义套到EU身上,就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那EU这个机体实际上功能并没有完全停止啊,她能干很多很多的事情,那是不是就不算死亡?我再补充一下,由于“植物人的案例”存在,后续的医学工作者认为死亡指的是“以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为标志的脑死亡作为判断死亡的依据,所以植物人没有死。这么一想就更加奇怪了,EU甚至连记忆都没有丢失,而且有基本的思考能力。那EU根本没有死啊?或者说,EU是死而复生的。
最后一集有一个非常非常精彩的桥段,就是EU在摩托车后面环着千翼,千翼突然明白,EU丢失的不是记忆,而是自我。请问,什么是自我?(感兴趣的朋友去看看《攻壳机动队》)我们姑且抽象一点认为是“灵魂吧”,那灵魂可以找回来吗?灵魂是什么?灵魂有没有物质基础?这些问题我回答不了(顺便给大家普及一个医学知识,人死以后体重减轻21g还是多少说是灵魂的重量这是扯淡的……你的体重是个动态变化函数,你可能这一刻就少了21g难道你就没有灵魂了嘛2333333333)
这个问题我认为没有答案,我倾向于认为σ技术是不完全人体恢复技术。最后一集EU寻回了部分自我,我认为千翼的努力是有回报的。这么说可能很抽象,但是我们之所以认为“EU是僵尸”,这个概念是剧中人物反复灌输给我们以及我们常规的经验所造成的。那换个思路,如果我说EU是个“部分机体功能不健全的复活人”,你们认可吗?
这个问题比第一季的问题更难回答,我也不知道答案。第一季探讨了生存,而第二季用了一整季的时间探讨了——生命。
再讲一个略有跑题的东西,Amazon这个剧其实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保守主义倾向。我们对于新技术、超出常理的东西第一反应不是去理解,而是害怕甚至妖魔化。从古至今,很多新技术的出现都是为人们所害怕、所逃避的。社长最后说“Amazon对于人类来说太早了吗”这句话我觉得是错的,无论过多久,超出常理的新技术、新理念,无论过多久人都是会害怕甚至逃避的。所以大家留意一下历史书上写新技术用的词是“冲击”,这个词是多维的,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是不是仿佛理解了社长当时为什么放实验体出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