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之王吧 关注:184,245贴子:4,960,910

为什么是他们?简述历史剧本中推荐的有趣人物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暑假到了,贴吧里来水贴的人也多了,我也趁机来水一把。因为懒好久没发过贴了,这事也构思了一阵子,决定先占个坑不然不会想动的。
最近P社最新的开发日志表示要加入天朝的元素,说实话我对地图不停东扩是持保留意见的,毕竟这个游戏名字叫做Crusader Kings,直译就是十字军之王,或者圣战之王之类的,并不是Euro-Asia Kings ,而且这个时期欧洲主要面对的对手还是中亚。郑和下西洋在1400年以后,而且只到了中东和东非,葡萄牙到了1487年才被风暴吹过了好望角。不过毕竟CK是一款魔幻策略游戏,揪着不放也没啥意思。提这些是想说本贴关注点还是会放在欧洲。
老吧友可能知道,两代贴吧mod本人都是坚定的天主党,这和本人信仰无关,只是受浪漫骑士文学影响而已。更何况西欧历来是主角,只是被各种圈钱DLC抢了戏份,被压缩到角落里成了弱鸡。
综上两点,本贴会从欧洲开始,简述下各个剧本中的风云人物。本人并不是历史专业,平时接触的基本都是从西方视角看待结果,对中东也不是很了解,难免有偏颇错漏,各位就当看个乐子,反正也不是写多严肃的东西,尽管本人还是会去参考一些平时读的论述类的书,还是娱乐为主。


IP属地:北京1楼2017-08-09 22:09回复
    首先先说说剧本,从版本上说,在CK2 2.0版本以前,时间上最早的剧本不管是斯坦福桥,还是黑斯廷斯,一直是以1066为起始点的。1066年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呢?从推荐人物上就可以看出,这一年大名鼎鼎的征服者威廉上线了。这个时间其实挺有意思,因为十字军影响最大、最为著名的十字军东征发生在什么时候呢?1095年时任教皇乌尔班二世第一次发起号召,次年平民军队率先拖家带口去了,等贵族老爷驴友团组好团都1097年了。而威廉老爷子在1087年就见上帝去了,跟十字军东征并没什么关系,甚至他在征服英格兰过程中主要的对手是同信仰的哈罗德,号称很虔诚的威廉老爷子一生基本就忙着打同宗和争土地了。因此不管是威廉,还是哈罗德或者哈拉尔德,跟十字军东征没什么关系,甚至在游戏里连跟异教徒的战争都算不上。

    (附图为2.03版哈拉尔三世,可以看到也是天主教)


    IP属地:北京2楼2017-08-09 22:11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那么第一个剧本为什么不干脆设定在1096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呢?我觉得有这么几个问题。第一,游戏机制很难重现东征的过程,毕竟CK不是一款线性RPG。第二,游戏设定上领地是基础,而参加十字军东征的人是分属于不同领主的联合军,并且许多参加的人需要放弃个人财产。说白了实际性质就是一群冒险者联合在一起跑到叙利亚和耶路撒冷打宣称去了,这在游戏机制上并不容易实现。而如果把时间设定在东征结束分封之后,又没什么可玩的了。守卫圣地那是后两次十字军东征的事了。


      IP属地:北京3楼2017-08-09 22:12
      收起回复
        那么在十字军东征之前,有没有什么十字军西征、南征、北征呢?
        先说北边,维京人历来是压着欧洲打的,而且北边又冷又艰苦,贵族老爷们是不会去打的,天主教的传播主要靠人家自觉。东北边倒是有著名的条顿骑士团,不过时间上比东征要晚,暂不多说。
        再看看西边是大西洋,这边可不会有划着皮划艇、插着鸡毛的印第安人,只有西南方向翻过比利牛斯山有陆地。西南方也是十字和新月的一条主战线。在700年后摩尔人进入了伊比利亚,并且在短短几年内就几乎全占了整个半岛,甚至已经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南法。这时候十字军还是防御的一方,半岛上的基督徒被压倒了阿斯图里亚斯的山区里打游击,南法则在铁锤查理率领下阻止了摩尔人继续北上。在这一线,除了半岛上原有的基督徒,法兰克人一直是主要的参与者。在随后的100年里,矮子丕平把摩尔人送回了伊比利亚半岛,查理曼则越过了比利牛斯山,著名的《罗兰之歌》也是描述的这一时期的事。在这之后的数次战争中,法兰克的战线长期维持在巴斯克到巴塞罗那一带的山区。至于后来这一带因各种原因先后脱离法兰克帝国控制就是后话了,这各方势力也逐渐发展成了1066剧本时半岛北部的几个势力和南方安达卢西亚对峙的局面。在这条线上,西欧大国只有法兰克一开始还有参与,后来基本就是半岛内部互相征战,没有大范围的波及,对整体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自然也没有东征造成的影响力大。

        (图1为摩尔人扩张范围,北边那一点点残余无色部分即为阿斯图里亚斯)

        (图2所示查理曼在比利牛斯山的势力情况,以及同时期阿斯图里亚斯王朝的形势)
        最后看一下南边的地中海,这个方向主要战场在西西里,965年阿拉伯人从拜占庭人手里夺走了西西里,1060年诺曼人又进入了西西里逐渐赶走了阿拉伯人。这边土地跟伊比利亚半岛相比更小,注定了只是双方间无数交手中的一场局部战争。
        综上其他三线都没有东线造成的影响大,东征自然也就成为了十字军的代表作。


        IP属地:北京5楼2017-08-09 22:17
        收起回复
          再回来看看1066剧本中,除了推荐的有趣人物外,还有些什么人。
          首先是我们的明星人物小卡佩,腓力一世。这位小国王在1059年加冕,1066年正是小卡佩亲政的年份。这哥们活到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不过在1092年因为擅自离婚被教廷开除了教籍,所以虽然法国骑士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出了不少力,但是并没有我们可爱的小卡佩什么事。至于小卡佩的教籍,直到他死前的几年才由后来的后任教皇恢复。
          而这时候的德意志罗马皇帝是海因里希四世,或者叫亨利四世。在以前CK1版本里,神罗几乎开局必碎,他也几乎必定会得到“众矢之的”的特性。现在的版本他的统治已经稳定多了。这哥们只比小卡佩大2岁,所以以CK的标准,1066年他也才刚成年。而此时小皇帝实际上还在科隆大主教的摄政之下。小皇帝的一生也挺有意思,他作为世俗王权的代表几乎跟罗马教廷斗了一辈子,两次被开除教籍,甚至曾经攻破罗马另立伪教皇,绝对是合格的CK玩家。然而就在他与教廷的不断斗争中,帝国内部反对声音不断,最终被自己的儿子海因里希五世推翻,不久就离世了。也就是在这个斗争时期,德意志的王权不断下降,当然这是另话。回到1096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既然海因里希四世被开除了教籍,自然也就没他什么事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当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可以说是当时欧洲世俗地位最高的两个人,却只在一边乘凉看热闹,忙活着自己家里面的事。


          IP属地:北京6楼2017-08-09 22:20
          收起回复
            再说忏悔者爱德华于1066年去世,埋在了他自己下令建造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爱德华自己并没有儿子,但是他有个小侄子埃德加王子是他的血亲,也应该是爱德华的合法继承人。不过可惜小王子太过年轻,无权无势,根本没有大贵族支持他登基,毕竟国内大半的土地都在哈罗德和他的兄弟控制之下。贵族议会决定拥立国中重臣,同时也是爱德华内兄弟的哈罗德伯爵即位,于是继承争议带来了战争。无论爱德华是否在死前指定哈罗德继承,还是命令哈罗德拥立埃德加或者威廉,总之事实是哈罗德在盎格鲁-撒克逊贵族的支持下登上了王位。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哈罗德击败了维京人,却败给了诺曼人私生子威廉。


            IP属地:北京33楼2017-08-10 23:13
            收起回复
              那么我们首先来看最终的胜利者威廉,众所周知威廉是个私生子,他父亲是诺曼底公爵罗伯特,母亲则据信是当地皮革匠的女儿,据说威廉的母亲点了勾引的密谋并且成功掳获了刚刚继承了公爵领的罗伯特。虽然罗伯特很有能力,又是个中二病,但是还没有随意到在中世纪娶个出身低下的老婆的地步,于是威廉注定只能被打上私生子的烙印,这在中世纪是肮脏的不能被接受的。不过威廉的弱宣称有一部分就来自他的父系血统。前面已经提到,威廉的爷爷理查和爱德华的母亲艾玛王后是兄妹,也就是说艾玛王后是威廉的姑奶奶,爱德华是威廉的大爷,远亲的伯父,说不定在流亡诺曼底的时候还抱过小威廉。当然威廉在继承公爵后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爱德华登上英格兰的王位。至于威廉在爱德华登基后访问英格兰时爱德华有没有许诺将来让威廉当国王,这我们就无法确定了。除此之外,威廉和哈罗德在黑斯廷斯决战前也早有接触,甚至曾经在诺曼底救过哈罗德并得到了哈罗德的支持承诺,不过显然哈罗德回到英格兰后就把这一承诺抛到了脑后。


              IP属地:北京34楼2017-08-10 23:16
              回复
                可以肯定的是,威廉很早就在父亲的遗嘱支持下继承了诺曼底公爵,甚至比爱德华成为英格兰国王还要早,当时威廉才7岁。要说威廉的父亲罗伯特,也是个有能力的人,在自己哥哥暴毙后接任了公爵之位,迅速成了法兰西最有权势的公爵之一。但他也绝对是个患有中二病的异类。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了基督之声,在他不顾贵族反对坚持立自己的私生子为继承人后,扔下一切坚持要去耶路撒冷朝圣。结果在回来的途中就真的被召唤到上帝身边去了。罗伯特早逝直接的后果就是威廉一下子便成了众矢之的。本身就是私生子,又是个小屁孩,自然不受手下诺曼贵族待见,他的亲戚们基本都想取而代之。不知道是不是间谍总管给力,小威廉靠着各种替死鬼躲过了一系列的密谋,并且在法王亨利一世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不过亨利也不是什么好老板,尽管一度支持威廉,威廉也在国内战争中支持了亨利,但威廉强大后亨利很快就把矛头调过来指向了威廉,只是最终被威廉击败了。从中可以看到,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还是有道理的,而忠诚在权力面前也不过是个笑话。不管怎么说,到1066年之前,威廉在诺曼底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定。


                IP属地:北京35楼2017-08-10 23:1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本来今天想把开战前的内容都写完,凑一个威廉的前半生,可惜来不及写威廉及背后代表的势力了,这些放到明天一起再写吧


                  IP属地:北京36楼2017-08-10 23:21
                  回复
                    威廉作为诺曼底公爵,自然代表的是诺曼贵族的利益。诺曼人是北欧维京人的后裔,是靠武力征服在法兰西最北部为自己争取来了一块领地并定居了下来。前面已经提到过,爱德华在回到英格兰当上国王后,由于年轻时的经历以及国内大量反对自己的领主,遂大量重用诺曼人以制衡本地贵族。随着诺曼人在英格兰的势力不断扩大,自然而然也就盯上了英格兰的土地。然而此时英格兰的土地绝大多数还是在盎格鲁-撒克逊贵族的手中,爱德华也不得不依靠本地贵族实行统治。在这种情况下,诺曼人能够分到的利益相当有限。而到爱德华统治的后半时期,国事许多实际上控制在哈罗德的手里,哈罗德是个盎格鲁-撒克逊人,他的情况到后面专门说他的时候再提。可以肯定的是,哈罗德肯定是排挤诺曼人在英格兰的势力的。那么对于诺曼人来说,想要什么就去抢回来才符合老祖宗的传统。同时,诺曼人的实力也不是吹的。作为维京人的后裔,单兵素质肯定不会太差。而且诺曼人基本已经法兰西化,军中骑士占了不低的比例,和几乎全是步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相比,这也是他们的优势力量。


                    IP属地:北京42楼2017-08-11 21:21
                    回复
                      在威廉背后,除了自己在诺曼底领地的力量,还有两股势力支持着他。其一是弗兰德斯公爵,威廉的老丈人家。要说威廉的老婆弗兰德斯的玛蒂尔达,那也是个出身高贵的人,据说是英格兰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后裔,法王的外孙女。因此传说一开始小公举根本不鸟一个私生子对她的追求。现在看到的记录大多都在歌颂威廉多么多么强势,直接去弗兰德斯上演了一把霸道总裁的戏码,但我觉得这明显是不太合理的。首先弗兰德斯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是比较好,而且弗兰德斯是当年法王都想极力拉拢的势力,怎么会随随便便就让你威廉肆无忌惮的想怎样就怎样。不过不管怎么说,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两人的联姻可以说是强强联合。从我放在前面的地图可以看到,诺曼底和弗兰德斯相隔不远,从地理位置上讲互为依托,退可守备南面来的法兰西,进可控制北面的英吉利。而在对英格兰王权的争夺中,弗兰德斯的存在感一直很高,从之前的爱德华到威廉,都寻求过弗兰德斯的支持,把这样一股可以影响王位争夺的势力拉到自己手里,总好过他去支持别人。在威廉征服英格兰的队伍里,也有不少弗兰德斯人的身影。


                      IP属地:北京43楼2017-08-11 21:23
                      回复
                        不过威廉和玛蒂尔达的联姻也不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首先因为他俩是表亲,所以这次联姻是教皇反对的。不管是出于虔诚的信仰,还是为了摆平来自教皇的指责,威廉和玛蒂尔达以各自的名义各出资修建了一座修道院。考虑到CK里建修道院的成本,这的确是一大笔钱。至于威廉和玛蒂尔达的亲戚关系,我也说不太清楚,我只能确定玛蒂尔达的母亲曾经嫁给前面提到过的威廉父亲罗伯特短命的哥哥,也就是说玛蒂尔达是威廉名义上的伯母跟后任丈夫的女儿,按说也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即使有血缘关系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欧洲贵族间联姻很常见 ,来回来去总能搭上点关系。
                        除了宗教上的反对,从玩笑的角度来讲,这场联姻可能还有一点点负面的影响。据传说玛蒂尔达非常的矮,只有120多公分,即使后来有人给她平反,据估计也不超过150公分,对于印象中的欧洲人来说,确实矮了一点。不知道是不是遗传的影响,威廉的几个儿子在记载中也都是短小精悍,真是一搓矬一窝。


                        IP属地:北京44楼2017-08-11 21:25
                        收起回复
                          支持威廉的另一股势力是教皇。尽管威廉是个私生子,婚姻也遭到教廷的反对,然而总的来说威廉和罗马教廷的关系似乎还不错。除了威廉自身在参加教会活动还算是比较积极虔诚外,这种关系也跟威廉对教会大量的捐献不无关系。同时,11世纪正是罗马教廷改革的关键时期。罗马教廷需要扩展自己的权力,肯定不愿意与一个愿意和自己合作的人为敌。威廉进入英格兰之前,虽然英格兰同样信仰天主教,但是教派完全不同,实际上英格兰的教会根本不理会远在罗马的教皇。此时教皇正在极力争取地方主教任免权,然而想在英格兰任免主教简直是天方夜谈。对于罗马教廷来说,一个亲罗马教会的法兰西领主远比岛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好打交道。支持威廉显然对扩张教廷的势力范围有好处。于是教皇送给威廉一个小旗子,在精神上支持了威廉,并宣布威廉的行为是合法的。而威廉也的确需要这些支持。


                          IP属地:北京45楼2017-08-11 21:27
                          收起回复
                            除了这两股势力的支持,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威廉跨海征服英格兰,那么诺曼底的老家怎么办。威廉前半生最大的两个敌人都在法兰西北部,一个是先支持后反对他的法王亨利,也就是1066小卡佩他爹;另一个是曾经被威廉和亨利一起围攻,之后和亨利一起围攻威廉的安茹伯爵杰弗里二世。看看前面的地图,诺曼底、巴黎、安茹三地呈三角形互相牵制,整个就是一个法兰西版的小三国演义。然而这两个对手都在1060年前后过世,于是威廉在法兰西最大的敌人没有了,法兰西的贵族们巴不得威廉早点去搞事情而不是把矛头指向南方。
                            于是,有了爱德华在英格兰引入诺曼贵族的基础,还有教皇精神上的支持,又暂时没有后方的敌人,再加上威廉作为一个诺曼人的征服本能和手里拥有的诺曼人军队,当爱德华国王过世之后,威廉感觉时机已经成熟,踏上了将自己人生推上巅峰的征服之路。


                            IP属地:北京46楼2017-08-11 21:2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前面又铺垫了一大堆,我们终于要进入1066年,跟着威廉的视角看看他的征服过程。前文已经提到过,按照威廉的说法,英王爱德华及重臣哈罗德都向他承诺过由他继承英格兰王位。相较于爱德华,威廉年轻了差不多20岁,正值年富力强。对他来说,如果前面两个承诺作数,那他只要等待即位就行了。然而在1066年初爱德华病重并最终离世,哈罗德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国王葬礼上就宣布接任王位。威廉毕竟跟英格兰只隔了一条海峡,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威廉这里。对于威廉来说,英格兰的王位他可以说是觊觎已久。而且对他来说,哈罗德是曾经向他保证将来会支持他登上王位的。面对这样的结果,威廉自然暴怒。在派人与哈罗德交涉无果后,威廉决定以武力取回本应是自己的王位。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0楼2017-08-14 2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