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apper农场
上面提到,K飞到农场的过程,是实景航拍,但农场本身,则是在布达佩斯片场搭的等比例布景。
剧组在布达佩斯搭建了多个巨大的布景,占据了10座摄影棚。主体拍摄开始于2016年夏天,共持续了约100天,算是维伦纽瓦导演作品中、实际拍摄时间最长的。
从实际外景到影棚布景之间的转换,少不了电脑特效的修饰。影片的特效,由多达九个业内知名工作室协力完成。开场这部分是由Framestore负责,主要是对实体布景做了数字扩展,另外合成远处天际线的绘景。
有趣的是,这个K到农场“处理”老旧复制人的场景,其实是《银翼杀手》当年弃用的开场。对比分镜画师舍曼·拉比绘制的故事板,可见基本情节一致。
构图方面,包括银翼杀坐在窗前的剪影,和那个嘟嘟冒蒸汽的小汤锅特写,都是一样一样的。
只不过,原故事板中Nexus-8复制人的序列码,在其下颌骨上,而电影中改为眼球底部。
拆下颌骨可能略血腥,光学读取眼球数据简单点,但也需要看上去很地道的工具。本片道具组,实打实打造了小型探测器。
它有按钮弹开,然后手动闭合;
会闪光,表示正读取、分析数据,还带一个迷你显示屏;只不过,上面显示的内容,则由后期电脑特效合成。有这么一个可以实体把玩的家伙,对演员找对感觉很有帮助。后面我们还会看到,本片道具组事无巨细的作风,有时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在这个片段,K说出全片第一句台词,也值得玩味。“I hope you don’t mind me taking the liberty. I tried not to drag in any dirt.”(不请自来,望勿介意。我尽量不带进一点尘埃。)
这句话的英文,其实是一语双关,同时表达了本片主创、对于延续《银翼杀手》故事的心态:不给原作添乱的条件下,尽力发挥艺术创造的自由。从成片效果来看,主创们做到了这一点。
这个室内场景的摄影,已很见风格。但因为迪金斯大神全片高妙高妙发挥之处实在太多,后面再拣十足惊艳的场景细讲。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剪辑。可以说,这个开场的节奏,就已经奠定全片的一个重要风格,那就是“稳”:看似缓慢的画面与剧情推进,实则提供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本片剪辑师Joe Walker,此前与维伦纽瓦合作过《边境杀手》和《降临》,对导演心意的把握,非常合拍。他之前做过音效剪辑,同时又会编曲。这让Joe在运用镜头组合营造氛围上,尤见功力。
整个农场段落,没有用配乐,为的是烘托这个地方的死气沉沉,越发突出了末世的荒凉感。
为了营造悬疑氛围,这段剪辑,在让观众明白Sapper清楚有不速之客的前提下,还将镜头多数对准他进门之后、一连串不疾不徐的动作,而让K一直隐藏在银幕画框之外。这样的处理,一方面让观众提心吊胆、不知两人何时发作;另一方面,也让Sapper的形象在镜头前表现得更充分,他的隐忍,他的朴实,他的苍老,从而让人和K一样,都未免对他的结局,有些恻隐之心。而这一丝丝的、对复制人的恻隐之心,会通过后面的情节不断加强,最终成为萦绕观众心头的核心情感力量。
剪辑师的基本工作,是从海量的镜头素材中,选取最能体现全片主旨、以及编导在特定场景具体要求的组合。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开场之前,其实有拍摄另一段从洛杉矶起飞的过场镜头,特效都做好了,连本片特效制作人Karen Murphy都承认,那是她最满意的镜头之一,但为了让观众及时入戏、让开场更简洁有力,那组包含各部门心血的漂亮的镜头,最终被删。
同时被删的,还有一段表现K与全息女友Joi浓情蜜意的场景。一开场就是那般生活化的场景,可能不太符合全片的意境设定。而且,延迟Joi的出场,如同目前正片的效果,让她的惊艳出场、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维伦纽瓦不喜欢留到蓝光花絮中搞什么“删减片段”,他认为要删就要有正当理由,既然删了就不用拿出来怜惜。《银翼杀手2049》的删减片段,其实非常可观:其初剪版本,长度接近4小时,分成了上下两部。
主创们“大刀阔斧”的魄力,和“精雕细琢”的刀功,从这个开场中,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