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自己由什么引发想徒步吧。在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无意间在教室听到许巍的曾经的你,由一个杰伦迷慢慢转化为许巍迷了,听过许巍歌的人都知道他的歌都描述些什么,曾经一度很向往歌词里描述的远方,很想和歌词写的一样仗剑走天涯看看世间的繁华,自那起,心中一颗想要流浪的心开始萌芽了。高中时期很喜欢地理课,总和同桌玩地名游戏,就是随便说个地名,让对方在地图上找,看谁找的快。那时候各国首都背的耳熟能详,希望有朝一日能去各个国家看看。为了能去各个国家,那时候英语课特别喜欢,喜欢背单词,有时候在课堂上老师问个问题,全班鸦雀无声的时候,常常来个一鸣惊人,那种自豪感现在不复存在了,老师也是对我又爱又恨,记得有次说我“你啊,英语天赋其实挺好的,就是太懒了”,当时无知的我还把这句话当作老师对我的褒奖。由于从小喜欢足球,所以高中时候总喜欢夜自修看足球报纸,想象着有天能去老特拉福德球场或者诺坎普球场看球。小时候没有电脑,总爱看电视,看的最多的是旅游卫视,看着主持人体验不同的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吃着当地的美食,和当地人有说有笑的,自己心里想自己能去那些地方体验下该多好啊。来到大学,是的,楼主读过,但是是垃圾大学,虽然不能贬低自己的学校,但忍不住要吐槽下,确实很垃圾。来到大学后,那时候疯狂的迷恋上国外摇滚乐队,什么碾核,死金,朋克那些,也不是很精通,纯粹爱听。那时候性格上表面传统,内心开始叛逆了,但不敢显露出来。大学期间没日没夜的玩,荒废,糟蹋。但是值,快乐。毕业后,完了,迷茫,不知所措,堕落,抑郁,自我封闭,五六年时间里不和任何同学聊天发短信,陷入一种自我矛盾的状态。记得那时看完一部电影名叫《入殓师》,还在百度知道里问如何成为一名入殓师。当时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出现在自己的脑海里,比如我要当遗体化妆师,我要去出家,此生与佛为伴,我要从中国最北方走到中国最南方等等这些极端又天真的想法。那段时间很灰暗,每晚自己问自己什么是人生,意义何在这些精神层面的问题,也不会去想我该如何学习知识本领如何赚钱。后来彻底被生活打败,开始堕落,玩了一段魔兽世界,想在虚拟世界找些现实中得不到的快乐。期间慢慢从听国内摇滚魔岩三杰那些转变听民谣,民谣大家都知道,我自认为低端点描述情情爱爱,中段点描述诗,远方,流浪,自由。高端点的描述生活琐事,抑或人生哲学。而我一直游荡在中高端,高端的只有情绪特低落才会求助于他,大部分时间听的是远方,流浪,自由。由这些慢慢知道青旅,文艺青年,拉萨,豆瓣,背包客等这些字眼。对这些了解的越多,也就越想去感受一下,听说在青旅能碰到志同道合,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年轻人。当时极其向往能去体验下。三年前买了平生第一个登山包,格里高利的。大年初四首次坐飞机去了北京,为什么去北京,一天安门,二后海三里屯酒吧街听民谣去。后来一实现了,二呢离我很远,进了一个跳钢管舞的酒吧,进之前还问有没有民谣的,听说有就进去了,付了昂贵的酒钱中途就出来了,在北京呆了四五天,想着去东北耍一下,没考虑太多就去了,在吉林首次住了胶囊旅馆,在东北玩了两天,由于实在受不了严寒,就又灰溜溜地回了北京,当时回北京坐的火车印象深刻,买的是站票,而且不是买到北京,而是中途上火车上再补去北京的票,当时那个人多啊,想坐也不能坐,很多人睡在过道上,看到能睡在过道上的人都很羡慕他们,记不得多久了,好像十几个小时我就站那又回到了北京。在北京那会在豆瓣看到一个组团环青海湖到敦煌又返回西宁的一个路线,当时悻悻然地坐飞机去了西宁,在西宁找了一家青旅,名叫青藏传奇。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在我以前没接触过的人,青旅做义工的一位伙伴也是喜欢摇滚民谣,和他谈起了各自喜欢摇滚歌手,摇滚乐队。每天晚上出来在院子里谈天说地,而我不善言谈,只有聆听,偶尔插上两句。当时也认识了住同一间的一位在青海山区做支教的香港大叔,他的一些事迹在当时感染了我,在他年轻的时候辞掉了工作忍受着家庭的不理解独自一人从云南一路走到西北,他说大西北就是他的家,而远方的香港那个家已经很遥远了。我不禁由衷地在心里膜拜他了,也使我也很想和他的生活靠拢,第二天他带我出去逛街,去了马步芳公馆玩。由于我明天就要跟团去看风景了,那次逛街结束也就再也碰不到他了。跟团游的那次路线让我领略了大西北的壮观景象,路上也曾高原反应过,司机是一位回族的大叔,人很好,和我说起曾经他开货车在川藏线的时候,有很多背包客拦车载他们一程,起初他们是愿意的,后来拦的人多了,他也就不理睬他们了,我说为什么,他说这些人没毅力何必徒步呢,总想着能不出钱搭顺风车。跟团游结束后,本想回家好了,但想到来都来了,拉萨也不远了,那些同伴都坐火车回各自的家了,而我却买了火车票去拉萨,由于票难买,只能买到哪算哪,到了再做之后的打算,当时就买了西宁到格尔木的火车票,在格尔木停留了三四个小时,期间一直用手机抢票买拉萨的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