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一世吧 关注:818贴子:5,465

【西事纪闻】都铎王朝中两位女王的巅峰对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事纪闻】两位女王的巅峰对决:伊丽莎白一世 VS 玛丽-斯图亚特 


IP属地:天津1楼2009-04-10 17:46回复
    伊丽莎白于1533年9月7日降生于伦敦格林威治宫。她的母亲便是那位著名的安妮博林。在她出生的那一年,她的父亲亨利八世刚刚结束了与发妻阿拉贡的凯瑟琳长达八年的离婚官司,并颠覆了英国的天主教会。在她降生前,所有人都希望也都认为,安妮博林一定会生下一个男孩,以至于当她出生后,大臣们不得不将王室公告上的“王子”全部改成“公主”。漫长的离婚官司早已磨灭了亨利八世对安妮博林的热情,如果她能生下一个男孩,两人还能保持貌合神离的关系。而伊丽莎白的降生成为了两人关系迅速恶化的导火线。


    IP属地:天津3楼2009-04-10 17:47
    回复
      因为她是个女孩,父母都不喜欢她。伊丽莎白似乎从一生下来就是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从1533年到1536年,安妮博林为了保住自己的王后位置,想尽了一切办法,终究无法逃脱被废黜、斩首的命运。


      IP属地:天津4楼2009-04-10 17:47
      回复
        相比起伊丽莎白出生时的遭人厌弃,玛丽斯图亚特的降生则对于苏格兰和斯图亚特家族来说都是一件幸事。1542年12月8日,在她父亲詹姆士五世去世前六天,玛丽斯图亚特出生了。在这之前,詹姆士五世一直没有一位合法的继承人,按理说,女儿的出生应该让他兴奋。然而当奄奄一息的国王听说王后生了一位女继承人时,他说:“我们的王位由女人而得,也必将终于女人。”尽管如此,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女婴还是成为了苏格兰女王。而且,由于祖母玛格丽特王后是亨利八世姐姐的缘故,玛丽斯图亚特也成为了英国王位的第四号继承人。 
          一个是遭人厌弃的私生女,3岁便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在险象环生的宫廷里如履薄冰,随时都有性命之虞。一个是血统纯正的继承人,生下来6天便成为了女王,同时对另一顶王冠享有合法的继承权。伊丽莎白的人生似乎黯淡无光,而在玛丽斯图亚特的前方,幸运女神似乎正在向她招手。两位皇家公主的差距从生下来就注定了。 
          1543年,伊丽莎白的处境有所好转。在最后一位继母凯瑟琳帕尔的斡旋下,伊丽莎白和异母姐姐玛丽回到了宫廷。同年,亨利八世在国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宣布在王储爱德华之后,玛丽和伊丽莎白依次享有王位继承权。 
          不过政治向来都是实力的博弈,一纸轻飘飘的文书永远也无法给予当事人足够的保证。1543年的王位继承法虽然赋予了伊丽莎白第三顺位的王位继承权,但并没有承认她是亨利八世的婚生女儿。也就是说,伊丽莎白出身上的硬伤仍然没有得到必要的修正。 
          在伊丽莎白得到王位继承权的同时,玛丽斯图亚特也迎来了她的第一次婚姻谈判,对方是伊丽莎白的异母弟弟、未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当苏格兰贵族将拟定的订婚条约拿给摄政的王太后时,玛丽德吉斯敏锐地发现了条约中的一处纰漏,“苏格兰方面必须保证,将女王迅速送往伦敦”。玛丽德吉斯有充分理由相信,亨利八世会采用非常手段将女儿致死,从而早点接收苏格兰的遗产。而且,这位出身法国名门贵族的王太后对信仰新教的英格兰早有不满。一旦女儿与新教王子订婚,势必将改变苏格兰的宗教环境,同时将影响苏格兰与法国的传统联盟。于是,她拒绝了和英国的订婚,转而向法国寻求援助。英法之间为争夺小女孩的外交战终于酿成了1547年英国对苏格兰的一场战争。英军长驱直入,玛丽德吉斯决定将女儿送往法国,与法国王储订婚。 
          就这样,1548年,不满6岁的玛丽斯图亚特来到了法国,成为了欧洲最有权势的一位王太子的未婚妻。相比之下,伊丽莎白6岁时连王位继承权也没有。就在玛丽斯图亚特成为法国王储的未婚妻的这一年,15岁的伊丽莎白遭遇到人生第一次危机。


        IP属地:天津5楼2009-04-10 17:47
        回复
          这个人叫约翰达德利。他的父亲埃德蒙达德利曾任亨利七世的财政大臣,亨利七世刚刚晏驾,新国王亨利八世便以叛国罪将他处死。不过约翰达德利却在亨利八世时代官运亨通。亨利八世临终前指定他进入枢密院,成为辅佐爱德华六世的十六位枢密大臣之一。约翰达德利利用当时尖锐的宗教矛盾和社会矛盾,成功地将大臣们的怨恨转嫁到爱德华西摩头上。


          IP属地:天津7楼2009-04-10 17:48
          回复
            当时正值英国 圈地运动 的高峰,许多农民因此丧失土地,流离失所。


            IP属地:天津8楼2009-04-10 17:48
            回复
              1549年,爱德华西摩建议侄子爱德华六世宽恕那些拆毁圈地栅栏的人。


              IP属地:天津9楼2009-04-10 17:48
              回复
                于是,英国上下掀起了一阵拆毁圈地栅栏的运动,并由此引发了Kent Insurrection 。


                IP属地:天津10楼2009-04-10 17:48
                回复
                  1551年,约翰达德利受封诺森伯兰公爵、护国公,达到了他成就的顶端,但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约翰达德利也有自己的烦恼。爱德华六世身体衰弱,来日不多。他身后将由何人来继承王位,成为了约翰达德利最头疼的问题。 
                    依照传统和1543年的王位继承法,爱德华六世之后当由其大姐玛丽公主嗣位。可玛丽公主是天主教徒,且与西班牙关系密切;一旦登基,新教贵族和官僚必然遭殃。身为新教首脑的约翰达德利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在剩下的继承人中,约翰达德利选中了简格雷。 
                    简格雷的外祖母是亨利八世的妹妹玛丽。她曾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二,婚后6周丈夫就死了,然后她嫁给了自己挑选的夫婿萨福克公爵。玛丽和萨福克公爵生有一女,下嫁赫特福德侯爵亨利格雷,生有三女,简格雷便是长女。 
                    这样看来,简格雷的继承顺序非常靠后,不仅落后于玛丽和伊丽莎白,连玛丽斯图亚特、亨利达恩利都排在她前面。但她是个新教徒,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和外国势力,便于约翰达德利控制。于是,1553年,简格雷和约翰达德利的次子吉尔福达德利结婚。 
                    1553年,爱德华六世驾崩。约翰达德利迫使国王同意立简格雷为继承人。然而这一决定却遭到了来自朝野和民众的激烈反对。被亨利八世冷落多年的玛丽公主才是众望所归的王位继承人。在民众的支持下,玛丽进入伦敦,成为新女王。简格雷退位,前后在位仅九天,被称为“九日女王”。 
                    这时的玛丽一世并未像后来那般血型残忍。她只处死了约翰达德利,其余人则一概得到了宽宥,甚至简格雷也没有被处死,只是被拘押在伦敦塔。多年的艰辛苦难总算熬到了头,玛丽一世终于等到了拨云见日的那一天,朝野和民众也满怀崇敬之情默默地祝福这位英格兰的第一位女王。然而,当玛丽一世踌躇满志地发号施令时,人们却发现,或许,他们的新女王不会是位好君主。在异母姐姐玛丽一世当政的五年间,伊丽莎白经受了她人生中最严酷的考验。


                  IP属地:天津12楼2009-04-10 17:49
                  回复
                    玛丽一世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当年她的母亲阿拉贡的凯瑟琳还没被废黜的时候,玛丽深受父亲的宠爱。


                    IP属地:天津13楼2009-04-10 17:49
                    回复
                      但母亲失宠后,她也随之失去了亨利八世的宠爱。从父母的离婚官司开始的那一天起,玛丽一世便开始了与父亲长期的对立。


                      IP属地:天津14楼2009-04-10 17:49
                      回复
                        而现在,噩梦终于结束了。玛丽一世头戴王冠,君临天下。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英国恢复天主教的信仰。


                        IP属地:天津15楼2009-04-10 17:49
                        回复
                          但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又怎能敌得过上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事实上,玛丽一世之所以能击败简格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天主教在英国还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许多北部贵族依旧信奉天主教,许多民众仍然是天主教徒,甚至许多新教贵族也不坚持自己的“信仰”。当玛丽一世登上王位的时候,许多人拍手称快,认为英国终于要恢复正统信仰了。


                          IP属地:天津16楼2009-04-10 17:49
                          回复
                            玛丽一世本人是虔诚坚定的天主教徒。这点无疑和她出身西班牙王室的母亲有关。而母亲和她的遭遇更锤炼了她的信仰。 
                              君主制政体的特点之一便是君主可以将他个人的好恶转化为国家的意志。虽然在欧洲有诸多力量能遏制君主这么做,但遇到强硬的君主,一切努力都会付之东流。当玛丽一世率领一干贵族去天主教堂望弥撒时,人们知道天主教的时代终于又来临了。 
                              伊丽莎白应该怎么做?在玛丽一世无子嗣的情况下,她是王位头号继承人。对于一个君主而言,最大的威胁永远来自储君,因为储君就是未来的君王。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皇帝废太子的事情一直层出不穷了。 
                              同样的道理,玛丽一世自然要提防伊丽莎白。特别是自己的这位妹妹是新教徒,又是曾害得母亲失位丧命的安妮博林的女儿。玛丽一世不可能不对伊丽莎白心存戒心。 
                              这时候,伊丽莎白向女王姐姐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的好感和向往,并请她带自己去望弥撒。玛丽一世很满意,以为自己能成功地转化这个异教徒。不过,她很快发现自己错了。


                            IP属地:天津17楼2009-04-10 17:50
                            回复
                              伊丽莎白望弥撒的时候明显心不在焉,要不是眼睛望着别处,要不就宣称自己胃疼希望早点离开。玛丽一世终于明白妹妹去望弥撒是在演戏——只不过演戏的本事还太嫩了一点。经过这样一件事,玛丽一世对伊丽莎白的厌恶加剧了。 
                                对于一个君主而言,继承人永远是头等大事。玛丽一世登基时已是位37岁的老姑娘了,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有结婚,并不是她的过错。她也曾和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法国王储弗朗索瓦订过婚,只不过那时候这些订婚都只是外交战中的棋子而已。现在,她急迫需要一个丈夫,生一个孩子,免得王位将来落入异教徒之手。


                              IP属地:天津18楼2009-04-10 17: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