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吧 关注:212,553贴子:3,232,365

明月山河——一个小姑娘的诗世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抵春山和恨长。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6-01 01:02回复
    我有几万里的山光和几千年的月色,我想把它们都说给你听。
    总想开一个长长的帖子,记录一路的诗词和感悟,就这里吧,就现在吧。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6-01 01:04
    收起回复
      有一首诗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我在巴山楚水凄凉地,夜夜听雨呀。
      小楼下种了许多鱼尾葵与蒲葵,像棕榈,又像蒲扇,叶面硕大,尤其招摇。雨本无声,润物有声,张耒有诗就说:“手种芭蕉为雨声”,雨打庭叶,点点滴滴,在寂静的夜里回荡,真教人幽思绵长。
      还好这里没有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岂不是更加凄凄惨惨戚戚。
      现在刚好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时候,流光抛人,而今再也不是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啦。
      但我还是要过儿童节,哼唧。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6-01 01:14
      收起回复
        上课讲到“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时,我走神了。
        老师问:在座的,有谁是完整的看过一场落花流水的?
        我呀。
        花从树上飘落,掉在水里,被水卷走。
        于是我想起在山里生活的那一个个片段,美得不像话。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的时候,玩水。寒风凛冽老树枯瘦的时候,看雪。
        十岁出头的时候,和冉冉在山脚发现了开的好看的紫薇花。冉冉是我的表妹,“冉冉孤生竹,涓涓水绕山”的冉冉。只记得我们在山腰,指着远处的山林,激动地跟她讲“看,看那里,氤氲迷蒙,好看极了!”我俩像智障一样兴奋地叫着笑着,然后遭到了大自然的洗礼,雨毫无征兆地从头顶浇下来,两个豆蔻年纪的小姑娘慌了神,泥泞的,陡峭的,湿滑的山路,一路狂奔下山,回家挨了骂。但是回想起来,在山间看到的不远处的氤氲迷蒙的世间绝美之境——大概是雨云笼罩的地方,那里正在淅淅沥沥的下着雨,然后雨云在瞬间飘来,我所处的地方也开始下雨。这是我认为的我经历的最美最可遇不可求最难得的奇遇,我们在高处,以天的视角,目睹了人间飘雨有多么美,虽然只有片刻,但我想我们比绝大多数的世人都幸运。
        那时房子后面便是深涧,溪流潺潺而过。溪边总有浣衣女,我们也在其中。但我们不同,没有生活的役使,我们只有欢乐。小小的人儿洗不来衣服,两个姑娘便有模有样的洗叶子。以石为搓衣板,以叶为被洗之衣,一起背着诗,说着天上地下的事儿,把叶子洗了又洗。
        还有秀美的瀑布,有无波的古井,有宽广的湖面,有环绕的群山,有将熟的板栗,有鲜妍的杜鹃,有数不清的朝暮。
        十五岁那年的农历九月,下了一场好大好大的雪,那时碰巧在山里,和冉冉裹上衣服便上了山,大雪封山,鹅毛那样的大雪纷飞着,天地茫茫都是一片白,湖面枯瘦,也盖了一层雪,除了岩壁——岩壁是挂不住雪的。那天穿了一件红袄,天地之间我像一个特殊的点。大概雪是有消音效果的,万籁俱寂,世间好像只有我和妹妹的说笑声,以及踩在雪上的咯吱声,踩到埋在雪里的枯枝断折声。
        还有星星呀。
        尝从房顶上铺了垫子席地而坐,加上表弟,三个人看着满天的星子,一直唱啊唱。以及七夕的夜,依旧是房顶,星光月色里,给妹妹瞎跳一支舞。
        还有庭院的荷花。下雨的时候总会跑去看雨打荷叶,凝成一粒粒的水珠,汇在叶中央,水积地多了,便把荷叶压弯,雨水又顺着滑走,不留一丝痕迹。雨后再捡几片打落的荷花花瓣,盛了水玩。每个清晨都会跑去看莲蓬,一起等着分莲子…
        我们在一起,是少不了歌声的。也是十几岁的年纪,两个女娃娃在湖边石岸上拍水,一首接一首,扯着嗓子唱啊笑啊,阳光明媚极了,水波像音符一样一声一声推出去,泛着鳞鳞的光。歌罢,都累了,不料隔岸传来催唱的呼喊…但其实两个都是跑调跑到找不着的人,偏偏凑在一起就爱互相折磨耳朵。
        我们的老姥爷,就是我们妈妈们的爷爷,有一个岁月静好的小院。小院里有一个天然形成的落水洞,算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像井一样。水很平。小院里半是竹子,风吹沙沙响。还有无数的花花草草,像木槿,月季,木瓜,以及好多不知名的花木,小园很美。老姥爷在世时,养了二三十只猫,小院更是乐园一样。后来人去,园荒。我们两个常常溜进小院,砍一两棵竹子,做箫,做笛,做剑,做排箫…或者摘几颗木瓜,放在枕头下捂出香味…
        可是后来啊,又一次经过小院的围墙,竹子开花,斑白刺眼。
        时光啊,你还记不记得曾经那个叼着狗尾巴草,唱着跑调的歌,迈着轻快的步子下山,一转头遇见摘花椒小哥哥的小女孩啊,她还依旧是我珍视的妹妹。
        红尘纷扰,还愿这浊世喧嚣,莫消磨了两个小女孩心里的美好与诗意。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6-01 01:24
        收起回复
          近来读谢灵运。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谢灵运就处在这个时期,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永嘉太守之后,纵情山水,肆意遨游。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课本上是这么评价他的诗的:
          ——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锺嵘《诗品》卷中引);
          ——锺嵘说谢诗 “名章迥句,处处间起;典丽新声,络绎奔会”(《诗品》卷上);
          ——萧纲也说 “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与湘东王书》)。
          我不懂。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我觉得,《文心雕龙·明诗》里的这一句才能概括谢灵运的诗。
          我去问无涯哥哥:世人对他的诗的特点的总结是,富丽精工,以及谢诗如芙蓉出水,谢客吐语天拨,出于自然,还有鲜丽清新。富丽精工和自然清新,这是两种矛盾的评论,却用在一个人身上。我读他的诗,也感觉华丽,陶渊明才是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6-01 01:53
          收起回复
            唐释皎然在《诗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说:谢诗的“自然”,既不同于李陵、苏武那种“天与真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的自然,也不同于曹植等人那种“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的自然,而是“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
            王世贞说:谢灵运诗“至秾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则非馀子所可及也”(《读书后》卷三)。
            我查阅到了这样的评价。
            就是谢灵运通过经营安排、琢磨锻炼,以此而能达于自然,后人说这正是谢诗胜人之处,也是他开启新诗风的关键所在。
            “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陶诗胜人在不排,谢诗胜人正在排。”
            原来如此,经营而反于自然。于是跑去把谢灵运游山诗抄了七八首,逐句推敲。谢灵运是写实的,他格外用心地观察山水,留意细节,不遗余力地把山水景物地客观状态表现出来,把它们的真实美再现出来,语言是富丽精工的,境界是清新自然的。
            谢灵运和陶渊明诗风的不同,大抵是陶渊明重在写意而谢灵运重在写实吧。陶公是物我合一的整体自然美,谢公是对山水景物细致入微的描摹刻画,他极尽笔墨,用尽辞藻,其实是为了还原最真实的景物美。像“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这样的句子,大抵是工笔画,描摹入微,栩栩如生。至于陶公,写意画,南禅宗。
            但毕竟“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清吴淇《选诗定论》卷十四)。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6-01 02:16
            回复
              自认为,用南北禅宗来形容这二人还挺恰当的。
              _
              谢灵运,北禅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是渐悟,是工笔画。
              陶渊明,南禅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顿悟,是写意画。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6-01 02:19
              收起回复
                笔力有限,但也许能代表我的体会
                ——————
                拟古谢灵运游山诗二首

                5.31
                朝云发叠嶂,夕景落榆阴。
                浥露沾芳芷,绮霞染翠林。
                清泉鸣绝涧,深壑起飞禽。
                崎岖经鸟道,逶迤遍登临。
                极目幽谷色,充耳密竹音。
                闲旷烟水野,平明雾气喑。
                浮名去人远,清晖兀自寻。
                春风生细草,香霭湿兰襟。
                茫茫驱远道,戚戚出乱岑。
                眷言感弛废,虑物动沉吟。
                或可论来事,岂足道明心。

                5.18
                日暮生瞑色,云霭带余晖。
                野山吐雰气,层林拥水湄。
                老病淹思苦,孤馆皓露滋。
                兰芷覆汀州,荠荷侵沙坻。
                年光惊暗换,岁月不复追。
                迢递来路远,稀疏白发悲。
                天光渐衰晚,人事忽凋疲。
                涔水竞更迭,草木错葳蕤。
                我志岂独有,赏废谁人知。
                拟古陶渊明田园诗二首
                5.18

                闲居远人事,非在山林中。
                不闻车马过,主人心自空。
                采菊忽见山,盈筐满山风。
                日暮树影斜,人静鸟从容。
                有意还忘言,此中自谙通。

                本自生野旷,羁游念丘山。
                尘网缚手足,梦寐不能还。
                倦鸟辞新树,潜鱼返旧渊。
                归去开南亩,挥汗田土间。
                荒居接林壑,松菊满故园。
                三径铺草色,五柳种堂前。
                漉漉林间雨,涓涓山上泉。
                清晨闻鸡鸣,暮晚事桑蚕。
                早晚勤耕读,晴雨有余闲。
                飞鸟居笼中,近日返自然。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6-01 02:21
                收起回复
                  《深山藏古寺》赵佶
                  登临古寺前,小草何芊芊。
                  云雾山间绕,孤峰耸碧天。
                  野花红烂漫,茫茫树生烟。
                  日落余晖后,声声响杜鹃。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美甚。
                  行走在山寺里,梵音静心,古琴婉转,隔篁竹又闻水声,如鸣佩环。整个人都是轻松的,只在请香的时候,甫一到我,引火时心里念了一个愿望,然后噗地,火源灭了,我手里的香,轻轻散去一缕烟,也灭了。再不复。香未请成,佛未拜成,愿亦无可托。
                  我忍着病痛,一连走了两座山寺,又一座道观。
                  所到之处,香烟缭绕,草木自由。也是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时候,在山廊卖了一壶茶,对着半山迷蒙的烟雾,寂静欢喜。
                  ——————————————
                  生查子 涂山寺
                  5.24次韵
                  长夏减心情,宿雨消残睡。有花发幽心,经雨时含泪。
                  长空云是衣,堆柳风为被。阶阶落苔痕,檐下曳香繐。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06-01 11:10
                  收起回复
                    越来越爱老杜了。
                    我的老师李旭婷说,“至此,杜甫已不再是简单的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形象,他忧国,也爱妻儿;他忧民,也怜及于物;他沉郁,亦不乏清新;他顿挫,亦有一泻千里。”
                    沉郁顿挫,忆在潼关诗兴多。这个时期杜甫笔下尽是对安史之乱及其影响的正面描述,还有对个人遭际的描写。“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这句诗出自《哀江头》,与《丽人行》繁华上地两两相比何其悲惨的诗,读至此,心一震。白居易不是在长恨歌里写“在天愿作比翼鸟”的吗,一笑正坠双飞翼,坠落的不只是天上比翼齐飞鸟,还有正在寻欢作乐,不知祸之将至的玄宗杨妃呀。刘明华说“中国历史上的士之所以为士,就在于他们除了系统地接受传统文化,还在于他们有忧国忧民之心、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目光和仁爱的胸怀,由此获得了超出常人的感悟力和判断力。”杜甫正是这种带有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士人,他有敏锐的政治预见性,也根源于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报负,忧国忧民的情思。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像《哀江头》《哀王孙》《春望》《三吏》《三别》…莫不肝肠如火,读之涕泪横流。他在《羌村》里写:“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从妻子邻里的反应,亦可窥见那是一个多么残酷的时期,“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杜甫之所以是杜甫,而不是李白,可以明白矣。但杜甫他也不是大禹,为生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有骨血,也爱妻儿。同时期,我最爱读他的《月夜》。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首联让我想到白居易的一首“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明明是自己思家,想念入骨,落笔却写家人如何思念自己,生生地让让这种思念变得更加无可奈何更让人潸然泪下。杜甫亦是。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
                    这首诗句句戳心,我只说说首联就为止吧,前人之述备矣。
                    这样的老杜是大家都熟知的“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老杜,但和成都草堂、夔府孤城的老杜是不一样的。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一类诗,居然是杜甫晚年写的,就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在他小儿子饿死以后,蜀道悲歌以后,他们逃到了四川以后。
                    至此,杜甫的形象不再单一
                    也是我最喜欢的那个时期的杜甫啦。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8-06-01 14:09
                    收起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8-06-01 15:15
                      回复
                        谈杜甫是谈不完的,有时间再说一说夔府孤城吧,夔府是重庆,巴山夜雨涨秋池的那里,秋兴八首就写于这里。
                        以后再继续说道。
                        现在回归我自己好了。
                        我的江湖星光点点哇,原以为这世间是永夜,无一丝光明,充满阴霾和恐惧。后来我抓住了你们,像一颗颗的星星,点缀在暗夜里,璀璨夺目。一度抑郁难解的时候,所幸还有这么一群亦师亦友的人,给我带来一片璀璨的星空。
                        我的师父,诗词的启蒙老师@仙凡阁主
                        我的哥哥们,也是我的老师。尤其十九哥哥槐清颜,无涯哥哥墨无涯…还有一个沈玉楼,都是良师益友。
                        临江仙·感怀学诗
                        4.17
                        知我诗中何所见,飞花逝水残春。搜肠试笔未亭匀,呕心敲不定,一字到黄昏。
                        长恨奇思吟不足,争如飞絮浮沉。宜当俊逸且清新,风骚分李杜,别有爱诗魂。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8-06-01 15:52
                        回复
                          被我视若珍宝的——你们的赠诗。
                          赠小徒
                          玉清玄
                          依依稚子别师去,莫忘谆谆教诲时。
                          闲坐阁门前静待,观荷二度绽花枝。
                          ————
                          写给小雪儿
                          沈玉楼
                          梅花画伞雨江南,飞雪未识又一年
                          别后忆来无有律,惟将长调为君填
                          ————
                          写给小雪儿
                          沈玉楼

                          夜来萧索好沉吟,只怨娇柔未可任
                          愁绪也曾缘病敛,酒樽还复被情寻
                          迷离自觉非文曲,恍惚相怜是太阴
                          人事有违凡此类,不惟卿我两伤心

                          天然剔透最玲珑,桂魄冰身下月宫
                          浴罢只宜云拂拭,春来尤怕骨消融
                          怜卿别久香如在,恨我诗残句已穷
                          见过生涯无限雪,绝知此处不相同
                          ————
                          示妹
                          槐清颜
                          命比春花,人如春水。两般消受伤心始。忧思难解更纠缠,未若重头学静气。
                          生即生来,悲何悲矣。芸芸半是难如意。要知心上有奇花,珍重年芳开绮丽。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8-06-01 16:14
                          回复
                            最近。
                            临江仙
                            露珠斜坠三更重,花心未免低垂。莺声啼破为谁谁。夜深不到处,魂梦已先飞。
                            风到病容吹不展,今宵恍惚相违。小窗何事发新枝,每依檐外月,错认影归来。
                            唐多令
                            细雨晚来多,乘兴入水涡。障千山、意气傞俄。纵有奇思吹入夜,都飘落、奈风何。
                            庭叶小婆娑,故人记得么。到灯芯、一片微酡。梦向当年无限月,才圆过,又消磨。
                            虞美人
                            微风前后扑香絮,喧鸟斜飞去。绿荫随意欲成诗,恰在晴窗懒起画眉时。
                            远山慢扫钗慵整,笑眼临妆镜。去来最忆是如今,解道萍花隔水不相亲。
                            菩萨蛮
                            我悲木叶偏文弱,为谁簌簌风中落。相思不相逢,忽然到月中。
                            月中无限意,对此空垂泪。回首钓烟波,江湖秋水多。
                            江城子
                            卖花声声最圆匀,到黄昏,欲断魂。枝头蹀躞、碎碎不相亲。我是春城一片叶,知何处、落纷纷。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18-06-06 11:45
                            收起回复
                              【关于小词的摘录】
                              :当词要写一种弱势的、被损害、被侮辱的感情时,词体是更容易、更适合写这种感情的,这是很微妙的。
                              (叶嘉莹《清词丛论》262页)
                              ——
                              :小词的美感特质既不是比兴,也不是《离骚》美人香草的喻托。因为比兴和《离骚》里的喻托都是有心无意的,而小词中那种微妙的作用则是无心无意的,这正是小词吸引人的地方。
                              (叶嘉莹《当爱情变成了历史——晚清的史词》,《迦陵说词讲稿》,103页)
                              ——
                              :小令要用很短的篇幅写很多的意思,就要用象喻。因为象喻的东西就有暗示性,暗示可以给人很多的联想,所以他说的虽然只是一个形象,可是这一个形象可以给你那么多的感发和联想,你可以把它想得很多很多。
                              (《北宋名家词选讲》页379)
                              ——
                              :小词的妙处就在于通过它难以批评、难以掌握的游戏笔墨去探索最深隐、最微妙的本质是什么,而本质常是超出于外表之外的,而且本质也果然有高下的不同,这是必然如此的。
                              (叶嘉莹《清代词人在〈花间〉两宋词之轨迹上的演化及对于词之美感特质的反思》,《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页105)
                              ——
                              :小词那温柔美好的感情,往往在闲澹的、似乎是不重要的景色之中表现出来。
                              (叶嘉莹《张惠言与王国维对词之特质的体认》)
                              ——
                              :中国的旧诗词之所以妙,就是因为它能在那么简单的、那么短的篇章里面,表达那么丰富的、那么深厚的意思。
                              (叶嘉莹《苦水先生作词赏析举隅》,《迦陵说词讲 稿》页202)
                              ——
                              :如果一首小词除了美女爱情以外还能引起你很多幽约怨悱的言外的联想,这首词就是有境界了。(叶嘉莹《简介几位不同风格的女性词人——由李清照到贺双卿(上)》,《迦陵说词讲稿》页265)
                              ——
                              :私意以为“意境”与“情境”不同,“情境”所指的应是较为现实的感情及事件,而“意境”之所指则应是具含一种足以引人深思生言外之想的意蕴。
                              (叶嘉莹《宋代两位杰出的女词人一李清照与朱淑真》,《中国文化》第 29期页92)
                              ——
                              :要有言外的意蕴才是好词,要让人读了以后,言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要有这种意味的才是好词。
                              (叶嘉莹《宋代两位杰出的女词人一李清照与朱淑
                              真》,《中国文化》第29期页193)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18-06-08 0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