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o99吧 关注:15贴子:1,743

高考台风即将来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18-06-01 20:26回复


    IP属地:广东2楼2018-06-01 20:27
    回复(1)
      TPPN10 PGTW 010920
      A. TROPICAL DISTURBANCE 99W (W OF PALAWAN)
      B. 01/0900Z
      C. 9.98N
      D. 114.35E
      E. FIVE/HMWRI8
      F. N/A
      G. IR/EIR/VIS/MSI
      H. REMARKS: 70/PBO ANMTN.
      I. ADDITIONAL POSITIONS: NONE
      LEMBKE


      IP属地:广东3楼2018-06-01 20:29
      回复
        重点看99W
        ABPW10 PGTW 010600
        MSGID/GENADMIN/JOINT TYPHOON WRNCEN PEARL HARBOR HI//
        SUBJ/SIGNIFICANT TROPICAL WEATHER ADVISORY FOR THE WESTERN AND
        SOUTH PACIFIC OCEANS/010600Z-020600ZJUN2018//
        REF/A/MSG/JOINT TYPHOON WRNCEN PEARL HARBOR HI/010221JUN2018//
        AMPN/REF A IS A 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
        RMKS/
        1. WESTERN NORTH PACIFIC AREA (180 TO MALAY PENINSULA):
        A. TROPICAL CYCLONE SUMMARY: NONE.
        B. TROPICAL DISTURBANCE SUMMARY:
        (1) THE AREA OF CONVECTION (INVEST 99W) PREVIOUSLY LOCATED
        NEAR 8.9N 115.7E, IS NOW LOCATED NEAR 8.9N 115.7E, APPROXIMATELY 210
        NM WEST-SOUTHWEST OF PUERTO PRINCESA, PHILIPPINES. ANIMATED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IMAGERY DEPICTS FLARING DEEP CONVECTION
        WRAPPING INTO A CONSOLIDATED LLCC. A 010200Z MHS 89GHZ MICROWAVE
        IMAGE DEPICTS THAT THE SYSTEM HAS TRACKED OVER PALAWAN ISLAND AND
        NOW HAS BROKEN AND DISORGANIZED CONVECTION. THE SYSTEM IS CURRENTLY
        LOCATED IN AN AREA OF IMPROVING DIVERGENCE ALOFT AND LOW VERTICAL
        WIND SHEAR (10-15 KTS). WARM SSTS (29-30C)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ILL CONTINUE SUPPORT FURTHER DEVELOPMENT. GLOBAL MODELS PREDICT 99W
        WILL ASSUME A GENERALLY NORTHWESTWARD TRACK AND DEVELOP WITHIN 24
        HOURS, HOWEVER, THE UKMO AND JGSM ARE NOT CURRENTLY DEVELOPING THE
        SYSTEM. MAXIMUM SUSTAINED SURFACE WINDS ARE ESTIMATED AT 15 TO 20
        KNOTS. MINIMUM SEA LEVEL PRESSURE IS ESTIMATED TO BE NEAR 1004 MB.
        THE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IGNIFICANT TROPICAL CYCLONE
        WITHIN THE NEXT 24 HOURS REMAINS HIGH. SEE REF A (WTPN21 PGTW
        010230) FOR FURTHER DETAILS.
        (2) THE AREA OF CONVECTION (INVEST 90W) PREVIOUSLY LOCATED
        NEAR 8.9N 132.1E, IS NOW LOCATED NEAR 8.2N 129.4E, APPROXIMATELY 225
        NM EAST-NORTHEAST OF DAVAO, PHILIPPINES. ANIMATED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IMAGERY AND A 010119Z MHS 89GHZ MICROWAVE IMAGE DEPICT A
        BROAD CIRCULATION WITH CONVECTION DISPLACED TO THE SOUTH. THE
        DISTURBANCE IS CURRENTLY LOCATED IN AN AREA OF LOW TO MODERATE (10-
        20 KTS) VERTICAL WIND SHEAR, WITH A TUTT CELL TO THE NORTH THAT IS
        FACILITATING EXCELLENT OUTFLOW ALOFT. SSTS REMAIN WARM (28-29C) EAST
        OF THE PHILIPPINES AND WILL SUPPORT FURTHER DEVELOPMENT. GLOBAL
        MODELS DISAGREE ON TRACK, WITH MOST TAKING THE SYSTEM NORTH OVER THE
        NEXT FEW DAYS BEFORE TURNING TOWARDS THE PHILIPPINES IN THE LATER
        TAUS, WHILE THE ECMWF FAVORS A STRAIGHT NORTHWESTWARD TRACK. THERE
        IS GENERALLY GOOD AGREEMENT THAT INVEST 90W WILL CONSOLIDATE AND
        INTENSIFY OVER THE NEXT SEVERAL DAYS. MAXIMUM SUSTAINED SURFACE
        WINDS ARE ESTIMATED AT 15 TO 20 KNOTS. MINIMUM SEA LEVEL PRESSURE IS
        ESTIMATED TO BE NEAR 1004 MB. THE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IGNIFICANT TROPICAL CYCLONE WITHIN THE NEXT 24 HOURS REMAINS LOW.
        (3) NO OTHER SUSPECT AREAS.
        2. SOUTH PACIFIC AREA (WEST COAST OF SOUTH AMERICA TO 135 EAST):
        A. TROPICAL CYCLONE SUMMARY: NONE.
        B. TROPICAL DISTURBANCE SUMMARY: NONE.//
        NNNN


        IP属地:广东4楼2018-06-01 20:31
        回复
          你需要机翻系列
          ABPW10 PGTW 010600
          MSGID/GANADMIN /联合台风WRNCEN珍珠港H//
          SujJ/西部热带地区重要热带天气咨询
          南太平洋/ 010600 Z-020600 ZJun2018//
          REF/A/MSG/联合台风WRNCEN珍珠港H/010221Jun2018//
          AMPN/REF A是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RMKS/
          1。北太平洋西部地区(180至马来半岛):
          热带气旋概述:没有。
          热带扰动概述:
          (1)以前的对流区域(投资9W)
          接近89N 1157e,现在位于接近99N 1157E,大约210。
          菲律宾公主港西南偏西。有生气的
          多光谱卫星图像描述耀斑深对流
          包装成一个合并的LLCC。0102Z MHS 89GHz微波
          图中描绘了该系统在巴拉望岛上的跟踪。
          现在已经打破和混乱的对流。该系统目前
          位于提高高差和低垂直的区域
          风切变(10-15千克)。南海的温SST(29~30C)
          将继续支持进一步发展。全球模型预测
          将大致呈西北走向,在24以内发展。
          然而,UKMO和JGSM目前还没有开发。
          系统。最大持续地面风估计为15至20。
          结。最低海平面压力估计接近1004 MB。
          重大热带气旋的发展潜力
          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仍然很高。参见REFA(WTPN21PGTW)
          010230)进一步的细节。
          (2)以前所处的对流面积(投资90W)
          在接近89N 132.1e附近,现在位于82N 1294E附近,大约225。
          菲律宾达沃东北偏东。动画多光谱
          卫星图像和010119Z MHS 89GHz微波图像描述
          宽对流,对流移向南方。这个
          干扰目前位于一个低到中度的区域(10—
          20 kts)垂直风切变,北有一个Tutt单元
          促进高空出流。SSTS保持温暖(228至9C)以东
          菲律宾将支持进一步发展。全球的
          模型在轨道上不一致,大多数系统以北为单位。
          后几天再转向菲律宾
          TAUS,而ECMWF偏向一条笔直的西北航道。那里
          投资90W将巩固并达成良好协议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加强。最大持续表面
          风速估计为15到20节。最低海平面气压为
          估计接近1004 MB。A的发展潜力
          未来24小时内显著的热带气旋仍很低。
          (3)没有其他可疑区域。
          2。南太平洋地区(美国南部西海岸至东135):
          热带气旋概述:没有。
          热带扰动概述:没有。
          神经网络神经网络


          IP属地:广东5楼2018-06-01 20:32
          回复


            IP属地:广东6楼2018-06-01 20:36
            回复

              GFS认为960pha左右为巅峰


              IP属地:广东7楼2018-06-01 20:37
              回复


                IP属地:广东8楼2018-06-01 23:55
                回复
                  风切开始增强,凉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6-03 10:50
                  回复
                    故事从2015年底开始。那时,在北美地区上空,一次大气长波调整诱发了系列温带气旋的活动。数个温带气旋接连横过北大西洋,将温暖的空气从低纬度地区源源不断地运输到高纬度地区。一道暖输送带穿过英国、挪威,甚至直达北极点。2015年12月29日傍晚,北极点气温-35.4℃;12月30日上午,北极点气温1.1℃。一夜之间,北极点气温骤升超过35℃,并突破冰点。
                    此次升温,有多家新闻报道。有人表示担心北极海冰,也有人担心北极熊的生存。不过,升温只是短暂的,很快,北极点气温便回归正常。可是很少有人预想到,那只是一个月后东亚世纪寒潮的序曲。


                    IP属地:广东10楼2019-06-17 10:47
                    回复
                      全球大气运动原是一个整体
                      要了解北极升温是如何造成我国寒潮的,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大气长波。
                      我们知道,地球大气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运动。最简单的模型是这样的:自远古时期开始,由于赤道和两极受热不均,加上地球自转带来的偏向力作用,便形成了三圈环流,派生出三风四带。
                      四个气压带的形成大致如此:赤道气团受热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极地气团冷却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地转偏向力作用,赤道流向高纬的气流在北纬30度左右偏转堆积,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再朝南北流去;其中北面一支与极地的冷空气相遇爬升,在北纬60度左右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三个风带相辅相成,穿插在四个气压带之间,由高压吹向低压,分别是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和高纬东风带。
                      这些风带里,存在很多大小不一的扰动,由于地转偏向力随纬度变化,受扰动后的气流流向将随之变化,最终表现为一种缓慢的大尺度震荡,称之为大气长波。在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作用下,大气长波有了常年的平均位置。实际大气波动跟平均位置相近时,是正常状态,反之则会通过系列调整靠近正常状态。
                      我国大部位于中纬度地区,西风带的活动与我们最为密切。随着2015年冬季到来,北半球的大气长波调整却似乎望不到尽头:槽脊位置大多不在平均位置,移行多变;极地冷源堆积乏力,低纬地区副热带高压肥大。西风带行迹毫无章法,小打小闹带来几次小规模寒潮活动后,非但没有就此回到平均状态,不想此时,上游的北美发生了影响更为深远的变化。
                      一个极深的槽在北美发展,冷暖气团激烈交汇,诱发了一系列锋面气旋。由于位置和角度微妙,犹如箭矢恰好对准靶心,暖气团得以恰如其分地攻入了北极。这下子,西风波动玩大了,严重越界,甚至撼动了隔壁极地的地盘。


                      IP属地:广东11楼2019-06-17 10:47
                      回复
                        极地涡旋高悬头顶半个月
                        回到故事的开头,暖气团贴着欧洲西海岸北上后,途经北俄罗斯,尔后驻扎在西西伯利亚。经过漫长的跋涉,与原来温带气旋有关的暖气团热量迅速消耗殆尽,与冰冷的大地接触并逐渐变性冷却。但这次异常波动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西西伯利亚高空,与变性暖气团相伴随的是一个巨大的阻塞高压。顾名思义,它如同高空气流的绊脚石,挡在中纬度西风带的路中央。这样一挡,本不安定的北半球大气环流,更是被搅得一团糟。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的AO监测预报图上,红色曲线急转直下,预示AO指数将自此由正转负:一轮更加激烈的震荡,箭在弦上。
                        什么是AO?它的中文名叫北极涛动。正相位时,高低纬气团都较稳定,极地冷而低纬暖,这便是正常状态;而负相位时,则反了过来,极地与低纬度之间的气压差减小,冷空气因此更易向南侵袭。简单说来,原本是冷空气根据地的北极,被暖气团鸠占鹊巢,那么冷气团势必将被迫南下。
                        在西西伯利亚下游地区,阻塞高压前部盛行的偏北风鼓动着极地冰洋气团大举南下。2016年伊始,冰冷的极地涡旋开始变形扭曲,并朝欧亚大陆伸出了触角。在此后的半个月里,东西伯利亚冷空气不断堆积,进一步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深厚的闭合冷性低压涡旋,一片零下40℃的深紫色调格外引人瞩目;北冰洋却寒冷不再,冰天雪地的精粹全部被这个冷涡吸收。虽然可能与教科书定义的极涡有所不同,但既然它来自极地又十分寒冷,冠之以“极地涡旋”一名也未尝不可。无论是概念上、意义上,它都不愧于这个头衔。
                        在阻塞高压持续卡位的时间里,北半球动荡的长波形势似乎物极而反,建立了一种危险的平衡,暂时平静了下来。阻塞高压与极地涡旋相映成趣,浑圆、硕大。只是这种平衡,建立在极为微妙的基础上,再有什么风吹草动,恐就此诱发更为猛烈的动荡。
                        在为期半个月的平衡里,气象工作者们不免忧心忡忡。阻塞形势总有崩溃的一天,而人们甚至不知道它将何时崩溃、朝什么地方崩溃。一个巨大的涡旋趴在头顶,就像一盆悬空的水,稍有不慎,后果自然可想而知。而这一天被定案,时间已到今年1月中旬。


                        IP属地:广东12楼2019-06-17 10:48
                        回复
                          南下程度之深实属罕见
                          欧洲气象中心的计算机忠心耿耿地模拟着大气运动方程组,每日两次更新,风雨无阻。它们能够模拟出大气波动最长未来十天的发展演变。只不过预报时效越久远,可信度便越低。1月中旬的+240小时预报,首次透露出了后期阻塞形势崩溃的端倪:那将会是一次世纪寒潮。不过,类似这样的预报从不少见,由于模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限,报出十天后的“大寒潮”可谓家常便饭。最后实现了的,并不多。
                          可是,1月15日前后,模式输出的结果开始变得出乎寻常的稳定。随着时间推进,阻塞形势崩溃时刻也进入一周的窗口期。计算机开始执着地传递着一条信息:阻塞高压崩溃,极地涡旋本尊旋转南下,配合西风沿青藏高原南侧绕流而成的南支槽输送水汽,一场世纪寒潮在所难免。
                          历史上,极地涡旋南下,尤其是达到本轮寒潮中南下的程度之深,实属罕见。所以即便是精密计算机不断给出这种信息,当时的我们却很难全然接受。不过,这一次,却不仅仅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在之后的几天里,中高纬度环流形势与模式预测惊人地吻合。极地涡旋愈加深厚,阻高力不从心,双方姿态调整至一触即发的态势。在各式消息早已不胫而走之后,气象局终究一锤定音,大规模的寒潮预警信息从此铺天盖地、先于寒潮而席卷大江南北。
                          所幸,在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年代,极端天气的预警和预报得以广而告之、家喻户晓,冰冻的应对、物资的预留以及街头流浪者的援助终于走在了灾害的前头。往后的种种实况说明,极地涡旋自始至终不愧这个霸气的名号,带来了一场名不虚传的“世纪寒潮”。


                          IP属地:广东13楼2019-06-17 10:49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7-03 13:40
                            回复
                              ta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7-11 13: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