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吧 关注:84,655贴子:717,166

我的家庭干预日记,希望有经验的朋友批评指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期,买了《早期干预丹佛模式》和《地板时光》两本书,看后感觉收获巨大,很快把我从焦虑、抑郁状态拯救了出来,决心立刻开始家庭干预。开贴记录我的干预细节,希望得到有经验的朋友指点和鼓励。


1楼2018-07-12 09:17回复
    女儿两周岁三个月,暂时没有确诊,一周岁半左右呼名不应,不听指令。但当时会叫爸爸妈妈等称呼,在大街上看到年纪大的奶奶会主动叫奶奶,记忆能力不错,基本认知也有,所以没当回事。两周岁后问题开始严重,每天自己玩,家里人走与回来没有反应,喜欢自言自语,被朋友提醒后去当地医院脑科看,得出的结论是没有问题。


    3楼2018-07-12 09:21
    回复
      当时看诊以填表为主,和大夫互动拒不配合,但是眼神交流有,面对玩具表现的也很好,大夫的结论是 孩子父母陪伴太少。回家后我在这方面明显上心,抽出大量时间陪伴,虽然在各方面有进步,但和同龄孩子相比依然差距明显。近期,自言自语越来越严重,并且出现了听不懂的话语,我开始着急,约了外地的大夫近期去看。


      4楼2018-07-12 09:27
      回复
        在这个时间,我读到了《早期干预丹佛模式》和《地板时光》两本书,给我的启示是巨大的,在此给各位宝妈宝爸分享下,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哪怕是1岁半以内,出现了呼名不应、对人不感兴趣的现象,千万不要把注意力放在 我的孩子是不是有病上,或者考虑 孩子太小,再观察看看,要立刻行动起来,立刻干预!


        5楼2018-07-12 09:31
        回复
          这里面的关键点,并不是 通过孩子对人不感兴趣判断他是不是自闭症,而是一旦孩子对人不感兴趣了,他会丧失很多主动学习社交技能的机会,在社交技能的习得方面,必然会落后其他孩子,这样,他长大后在社交过程中受到阻碍,会加重他的自我封闭,我们的干预,其实就是想办法重新唤回孩子对于人、对于社交的兴趣,而这个过程,是不能等的。


          6楼2018-07-12 09:41
          回复
            于是,我把对孩子自闭症的担忧放到脑后,决定从今天起仔细观察我的孩子,分析她的情感和行为,尽可能重新唤回她主动交流的意识,开个帖子和大家分享。


            7楼2018-07-12 09:43
            回复
              第一天:7点40自己起床 心情好 自己看到被子上的苹果 唱apple的歌
              我打断:(名字),早上好。
              表情变严肃,看我一眼后转移视线,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机械重复一只蚂蚁抬面包的儿歌,我和她一起唱。
              翻了几次身,感觉有点放松,盯着我看,露出笑容,叫妈妈,出现自我刺激行为:反复且大声叫妈妈。我反复大声叫她的名字,感觉心情好。


              8楼2018-07-12 09:46
              回复
                楼主继续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7-12 09:49
                回复
                  老奶奶来到房间,看见了,低声呢喃:老奶奶。是自言自语,虽然是在看到老奶奶的时候发声,并非交流性语言。奶奶来到房间,看见奶奶,不说话,有笑容。
                  拿出两件衣服,一件画着老鼠,一件画着小熊,问喜欢哪件啊
                  沉默,自言自语背诵小老鼠上灯台
                  那你喜欢老鼠的,就穿老鼠的吧
                  微笑,很配合穿衣服,感觉心情好
                  裤子选了小鸟的
                  爷爷上班时,和她说再见,说了拜拜,感觉是机械重复,后面接了一句没听懂的话。


                  10楼2018-07-12 09:52
                  回复
                    早上到此为止,中午回去继续仔细观察,希望各位朋友能针对我女儿的情况给我批评意见。
                    我女儿是个性很敏感的人(不知道她的敏感是因为年幼时的刺激还是自闭症患者自身的敏感),非常容易在受到挫折时自我逃避。一件玩具,她在玩,如果你打断她,她表示了不满,你再次打断她,她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碰那件玩具。她因为一件事哭了,在一天之内如果你和别人提这件事被她听到,她也会立刻大哭。经过我的观察,越是小朋友多的时候,她这种不安、焦虑,自言自语、自我刺激会出现的越频繁,很多正常的交流不能继续进行。


                    11楼2018-07-12 10:06
                    回复
                      缺少对于孩子能力的评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7-12 14:56
                      回复
                        所以没体现出,你对于孩子下一步进步的目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7-12 14:57
                        回复
                          感谢墨大留言。
                          孩子的发育状况如下:两周岁三个月
                          大运动:不会双脚跳,有跳的意识和想法,但跳不起来,上下楼梯基本可以,也喜欢爬上爬下
                          语言方面:记忆力好,可以复述儿歌和古诗,可以回答问题,包括是什么,用来干什么,昨天晚上吃了什么,甚至偶尔回答为什么(为什么穿尿不湿,因为尿裤子)。主动语言少,看到某件东西会说:这是XX,但是不是分享,像自言自语;吃喝需求可以用语言表达,其余交流较为被动,很少主动展开交流;
                          感情方面:有回避情绪的倾向,看到书上小朋友哭泣的图像会迅速翻过去;
                          社交方面:对视较好,现在见到我下班回家会表现的比较高兴,别的家庭成员基本不理不睬,对同龄人不感兴趣,见到同龄人会有焦虑表现。
                          无明显刻板行为。
                          最近比较大的问题是:自我刺激行为明显增多,例如看着灯光眯眼,无意识摇头,自言自语严重。


                          14楼2018-07-12 16:48
                          回复
                            我的干预目标是,消除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尽可能培养孩子和家人主动交流的兴趣。


                            15楼2018-07-12 16:52
                            收起回复
                              继续中午的记录:
                              回家我敲门,奶奶提示,谁回来了,转头看见我,很高兴。叫妈妈,过来牵我的手。
                              一起吃饭,要求吃蘑菇,一直喊着吃蘑菇吃蘑菇,用手指蘑菇,嘴里重复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我说 那XX是吃蘑菇的小姑娘。听懂了,感觉心情好。
                              喝很多稀饭,喝完作出喝的很舒服的声音,我说喝饱了,笑,不说话;我说喝醉了,笑着重复,喝醉了。
                              接着是午睡前时光,女儿一直有手里抓着一个玩具的习惯,这次抓的是小猪佩奇里的玩具乔治,我把乔治藏起来让女儿找,3个回合左右,玩的很开心。找到猪爸爸的玩具,问她这是什么,回答 猪爸爸
                              然后我说 乔治要和猪爸爸做大鼻鼻碰碰小鼻鼻的游戏,然后我用猪爸爸的鼻子碰碰女儿手中乔治的鼻子,又用猪爸爸的手碰碰乔治的。做完之后,我让女儿操纵乔治来碰猪爸爸,做的很好,也很开心。
                              反思:这个时候我应该进一步,让女儿练习乔治用手碰猪爸爸的鼻子这种稍微复杂点的指令,当时没想那么多。
                              爸爸出差打来视频电话,让叫爸爸,不叫,沉迷在点手机屏幕的大小切换上,心情很好,笑的开心,但和爸爸基本没有互动。
                              然后女儿在床上滚来滚去,期间对我有主动语言,4——5个字左右,由于发音不清,我没听明白,但应该不是自言自语,感觉没听明白很可惜,由于不会回应,我就只能跟着她重复


                              16楼2018-07-12 17: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