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吧 关注:301,968贴子:1,153,682

关于南平的堕落是不是迁府能够解决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总之,迁府之后,南平的经济能够反超宁德、三明等,说明迁府迁对了。否则就是失败。
毕竟迁府不是一年两年,是十年前的事情。南平从十年前就在搞这个事情。十年后的今天,南平的经济一直没有从福建垫底起来。
南平经济垫底历程:
80年代,南平市还是建阳地区时,南平的工农业总产值(当时的经济总量),高于新兴的厦门,龙岩,莆田,宁德。厦门是特例,不计。
1988年政府从建阳迁到延平。
1999年南平市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龙岩市207.8亿元。宁德市202.3亿元。莆田市176亿元。【倒数第四,时值经济危机】
2002年龙岩市地区生产总值257.8亿元。南平市生产总值255亿元。宁德市244亿元。莆田市232亿元。【倒数第三,经济危机中,实体经济衰败】
2005年莆田市地区生产总值360亿元。南平市生产总值348亿元。宁德市343亿元。【倒数第二】
——2008年建阳的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增加很多,超过延平区。直到今天变成南平地区第二多。
2010年宁德地区生产总值738.6亿元。南平市728.6亿元。【倒数第一。打算搬迁以后】
至少南平的问题从新世纪左右就开始了。不过这不是延平区能决定得了的。当时2000左右福建东部整体的经济都不是很好。
南平在8、90年代长期是次于福州,泉州,三明,厦门的城市。无论首府换在建阳还是在延平。之前在建阳时,南平经济已经出现问题。后来政府迁到距离福州更近的延平。
2000年,南平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5.6%,2010年是5%,2017年还是5%。
建设武夷新区的动作,至今已十年。在这十年,南平经济的垫底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建阳的高固投已经持续十年。建阳带动了什么呢?之前说过,延平区带动顺昌都很有限,何况建阳带动松溪政和等。建阳区要带动松溪政和,起到很明显的效果,至少要比延平区强三倍。
2017年,建阳区的人口31.7万,延平区47.8万,邵武市人口27.7万,武夷山市23.7万,建瓯市45.5万。……松溪12.2万,政和16.8万。带动松溪、政和的意义不大。把人口众多的县市带动起来,意义才大。很明显。建阳的位置,它的东北方向多是一些人口小县。南平的人口重心在偏南的位置。做大建阳,目地是带动人口很少的东北部的县。这一般是不现实的。
邵武的经济好于建阳,也没有看见邵武把光泽带动到哪里去。
土地多是竞争优势没错,但不是绝对的优势,不然福建就不应该发展起来。福建的建成区面积排在十几名,但福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各省前五以内。
以福建省内来说,兴化平原的面积是南平市建成区面积十倍。莆田市的经济有南平市的十倍吗?
南平在历史上发展比较好的时期,一个是建州为中心的中古(宋),一个是延平为中心的现代(文阁之前)。在这两个时期,南平都做过福建前三名的城市。把南平带动到在整个福建甚至全国很有地位。
搬迁武夷新区,其实是在创造新的历史。如果南平的政治中心搬迁到建阳新区,南平突然窜起,超过宁德、三明等,变成福建前三名的城市。
说明搬迁是正确的。
我就感到奇怪的是,为何福建的行政中心在东南部的福州而不在靠中部的梅列区?福州又不能接这个通那个。福州平原还没有漳州大。为什么不迁到漳州?还能对接珠三角。就像南平说要对接长三角一样。漳州和珠三角隔着潮汕,闽北和长三角隔着浙西丘陵。
为何广东的首都不在粤西(平原省内最多),也就是说,广东行政中心迁到湛江、茂名,这几个市靠近海南岛,海南岛旅游业发达。——正如南平迁到平原多一点的建阳,建阳靠近武夷山,武夷山旅游业有潜质。
谁解释一下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7-28 21:39回复
    邵武跟延平的一个区别在于 邵武是靠中小企业集群拉动的,延平偏向于大企业。
    但是 延平没有把顺昌带动到哪去,邵武也没有把光泽带动到哪去。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7-28 21:40
    回复(3)
      那经济实力弱于延平和邵武的建阳,就能把松溪和政和带动到哪去吗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7-28 21:41
      回复(1)
        总而言之,
        建阳并非商贸物流城市。
        延平区才是商贸物流城市。
        鉴定完毕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7-30 05:12
        回复
          建阳发挥的主要功能在今天还不是经济引擎,毕竟生产和消费不足的引擎是靠不住的。不断征地跟银行套现来追求发展或者还息,貌似才是建阳目前的功能。为此,就能解释建阳的房价。因为要保证资产价格的一个水准。卖地收入属于预算外收入,南平公共财政支出远远高于收入,不可能用在新区上太多,用卖地杠杆建设新区数量应该是比较大的。而且2016年财政收入同比下跌4%是什么情况……
          如果是这种功能,建阳当然更无法带动闽东北的县。比较实惠的带动,比如产业转移,或者建阳这里有个总部,在松溪政和设分支。扩张一下链条。等。
          建阳的工业经济和社会消费在南平地区不算很高。固投第二多,社会用电却比较低,低于顺昌,这似乎说明许多固投空置在那里。建阳在生产和消费比较一般的情况下,建阳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财政收入却都是南平地区最高的。建阳发挥的应该是土地财政城市的功能。等迁府过去后,新区资产价格抬高,基金性收入会增加较多。
          数据上看,建阳目前很像是一个被抵押场所。
          建阳目前的情况看上去不像是能带动闽东北。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7-30 05:40
          收起回复
            综上,搬到建阳并非可以发挥商贸物流功能,带动周边的县。南平的地形和建阳的经济水平告诉我们,这只是画饼而已。至少一定时期内这样。
            搬到建阳,最直接的是地比较多,政府容易创收。
            其他被认为的好处,至少在稀释旅游资源、带动这个带动那个县,这两方面有问题。
            最直接的好处不是这个。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7-30 13:28
            回复
              关于建阳的区位优势。
              建阳社消60亿在南平地区第四,限上社消才8亿还是第四。建阳的社消显著低于所谓地理区位优势不如它的建瓯,邵武,延平。建阳的规上服务业收入也大大低于建瓯,邵武,武夷山,延平。
              建阳在房地产销售面积上排名全市第一。比第二名的延平区高出30%的销售面积;公共财政收入,2017年建阳区11.71亿,延平区7.2亿,邵武市11.55亿。建阳区最高。
              基金性收入根据财政决算报告,2017年建阳区8.1亿,邵武市2017年12月政府基金收入11.4亿。延平区根据延平区本级2016年1亿不到的基金收入可知远远不及。建阳报告出的完整估计过去就很重要。
              建阳的工业经济总量和消费均低于延平和邵武一两个档次。财政收入综合(含基金,也会表现在预算内的土地增值税上)却高于延平和邵武。很明显,建阳发挥的是一个土地财政城市的功能,而不是一个商贸物流城市的功能。
              ……
              左顾右盼之下,南平地区的东南部有比较发达的经济体。西北部连中等的经济体都没有。再说,延平土地又没有饱和,左右西芹夏道两片区还有不少未开发的空间,还是黄秃秃的一片。
              2017年,南平地区的全社会用电里,延平区421585万千瓦时,工业用电320627万千瓦时。
              其次邵武,全社会用电121688,工业用电77646。
              建阳区全社会用电92193万千瓦时,竟然低于顺昌县108269,让人意想不到。
              常住人口47万的延平区的全社会用电是31万人口的建阳区的4.5倍,常住人口27万的邵武市全社会用电多出建阳25%。
              建阳的固投在南平地区第二多,社会用电不至于这么低。
              总之,建阳不像是个物流城市。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07-30 14:00
              回复
                就酱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07-30 14:10
                回复
                  按常理来说
                  宁德是必须超过的
                  南平倒数第一,迁了个府,如果还是倒数第一
                  迁府岂不是换个姿势倒数第一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8-07-30 18:30
                  回复(5)
                    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内地不少,南平不一定能胜过他们。武夷山也只是在福建内部知名度大,放到内地去,印象普通,非常一般。把武夷山的名字嫁接过来,意义也不会大到什么地步。
                    搬到建阳大概主要是扩大卖地。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8-07-31 06:53
                    收起回复
                      形成产业规模一般是围绕水运、铁路、高速布置。其中,水运最容易运送大宗商品。高速是最次选。铁路南平有南三龙铁路(南平偏南)、吉抚武铁路(南平偏北)、鹰厦铁路(南平偏西)、峰福铁路(南平偏中)、外福铁路(南平偏南)、浦梅铁路(北)等。基本上把南平偏东北跟福建南部连接起来的比较少,所以南平东北部的人口和经济偏弱一些。这件事本身就告诉人们,接轨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性。
                      福建有闽江,延平区处在闽江入海与北向分流的中间,内河航运的转捩点。这个位置,就好比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换句话说,延平区才是商品集散地,这是非常非常非常明显的。即使在内河航运已废的今天,从数据上看都这么明显。
                      古代的建阳之所以能发展起来,靠的是当时中部靠华东的省份的经济不错,因此既可以往北也可以往南。
                      现在中部塌陷,条件失去。而沿海的经济带崛起,所以南平地区的中心很自然就要落到靠南部的位置。
                      且南平市的人口重心在偏南部的几个行政区里,比如建瓯+延平占去全南平四分之一的人口。建瓯位于闽北的中央。
                      一方面人口重心偏南,另一方面区域的经济重心又偏南。北部的县人口很少。这种情况下,舍弃南边的现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北部并企图带动一些人口小县。等这些地方缓慢艰难的起步,南平整体不知道又要被宁德甩几条街。到时候可能就真的追不回来了,除非一颗弹道导弹下来炸了福州。
                      其实人口比铁路更重要,铁路没有可以规划,人口一般不能强制疏散。
                      南平在历史上只有两座城市的带领下变得很强,延平和建州。在区位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如果南平在建阳中心的带领下,能重返福建前三,那就真是创造了历史。
                      目前看来,建阳的卖地功能还是优先的。其他功能并不凸显。比如交通上,建阳缺乏内河航运,铁路差不多。工业上,基础不足。消费疲软。人口不上不下。建阳唯一突出的一点是地比较多,可以卖地。但是未来很明显有一个房地产降温的趋势。那么,南平要做的事,等待建阳把工业基础提升上去。等待建阳把人口变成50万。南平要做的事漫长的等待。在这个过程中,南平跟宁德和龙岩的差距会越拉越大。等建阳变成区域中心,那时候的建阳还有多大能耐?
                      我觉得,建阳能崛起,一定要区域的形势发生剧变,江西崛起。江西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福建水平(福建可以接受不?)
                      江西崛起将导致福建重回古代的格局。武夷山也会崛起。当这种形势来临时,建阳就像一个站在风口的人,推一把他/她就上去了。
                      福建无法抗衡左边的珠三角与右边的长三角,如果北部的江西再崛起——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崛起。福建就有可能往塌陷区前进。
                      换句话说,建阳中心崛起,重返福建前三,可能要福建整体被边缘化的情况来换。
                      以前,长江经济带很强的时候,福建的优势在于福建对广东有优势。因为以前福建才是外贸大省,广东不是。现在广东在港澳的带动下,夺了福建的外贸优势。福建只剩下对北部的江西的优势。如果这点优势再因为长江经济带的崛起而失掉。那福建还有什么?台湾?福建不会到拿支签向上天祈祷台湾特别行政区的诞生的地步,目前看来,长江经济带的内陆部分距离崛起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且不能保证他们在发展的时候,别人不会紧紧咬住。


                      IP属地:福建27楼2018-08-09 13:22
                      回复
                        D,顺便 帖子只在贴吧里发锅 其他论坛的属于无署名转载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8-08-30 16:48
                        回复
                          总结一下
                          有消费力才有带动力。所谓带动,比如县市生产,市区消费。
                          我们经常能听到美欧带动全球经济复苏什么的,就是因为他们能消费,对于出口导向型国家而言有订单。
                          上海为什么带动长三角,还不是卖出来的,产业转移出来的。
                          中国虽然人均gdp不高,但是人多,也能形成很大的市场。所以也能带动复苏。
                          这个道理告诉人们,带动有两个主要因素: 消费,人多。
                          看一个地方有没有带动力,如果要一个一槌定音、定于一遵的数据,那就是消费数据和人口数据。
                          2018年1~7月南平地区限上社消前三甲:
                          邵武市,限上社消22.6亿,常住人口27.7万(17)
                          延平区,限上社消19亿,人口47.8万
                          建瓯市,限上社消18亿,人口45.5万
                          建阳区,限上社消12.3亿,人口31.7万
                          南平是一个人口净流出的地区。这种情况下,人多就弥足珍贵了。
                          建阳人口第三,社消第四,在南平地区是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从社会用电量来考察。
                          全社会万千瓦时
                          延平区,421585
                          邵武市,121688
                          顺昌县,108269
                          建阳区,92193
                          工业万千瓦时
                          延平区,320627
                          邵武市,77646
                          顺昌县,76178
                          建阳区,44742
                          这回建阳排不进前三。
                          可以确认,建阳这个位置如果真是绝佳,为何迟迟起不来?十年过去了。十年来建阳的固投长期第二,仅次于邵武。
                          邵武固投第一,经济基本面也是第一第二。
                          建阳固投第二,经济基本面却差强人意。
                          那么建阳这个传说中绝佳的地理位置,到底佳在哪里呢,我觉得大概就是卖地,是第一吧。
                          所以南平地区要让建阳来一槌定音,定于一遵,还要很长很长,很久很久,
                          除非一颗弹道导弹下来炸了福州。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8-09-18 17:54
                          回复
                            确实有一些新区崛起迅速。深圳那么快是处于全国经济的上升期,靠近香港,国家重点关照三方面形成的。很多跨境其实就是跟香港的贸易,这么近都算做外贸。
                            现在处于全国经济下行期,建阳不靠近什么发达城市或中等发达城市,也没什么强大的政治关怀。
                            这种情况下,搬迁建阳,南平能有多好的表现,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南平搬迁的动议印象里是上世纪末还是本世纪初的时候提出的。我们要注意到,当时南平的经济还不错,两位数增长。这种情况下,人们会产生一些远大抱负,也实属正常。没过多少年,南平经济就变成了一位数,甚至有掉落全国平均线的风险。
                            如果南平现在还是两位数增长,人口还没有流失过多,还是上世纪后期的巅峰状况,那么以高位运行的经济,来打造一个新的经济中心,应该是蛮有前景的。
                            现在一切都不是二三十年前那样。
                            现在南平经济低位运行,人口流失过多,产业结构落后。
                            又要脱离人口集中的南部地区,往中北部发展,打造一个新的经济中心。企图实现当年形势较好时的梦想,就变成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个人在大早上精神不错的时候能跑五圈,还有体力,于是野心勃勃,定下未来跑十圈的计划。很快到了下午,天气炎热,人进入疲劳期,三圈都吃力。还是拼命要完成大早上的十圈计划。
                            不是不可能哦,只是不知道天能不能下一场大雨。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8-09-20 23:16
                            回复
                              改开以来,城市竞争模式推动着经济增长与整合。一个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行政上属于某地,在经济上接轨另一地,捆绑发展。建阳,是南平地区城市竞争的失败者,种种原因。进入21世纪,南平要用行政的力量配置资源,让建阳站起来成为一个新的中心。在经济新常态、人口净流出过多、要产业没产业的今天。难度其实颇大。
                              本帖要说明的是,支持这种搬迁的一些论点,根本站不住脚。楼主本身是乐于看见搬迁的,楼主很想看看一个失败的城市如何能靠行政力量重新做起来并且成为造血者,这种情况也不多。持反面意见的人老是搞错,认为指出一些根据有问题的人本身不乐于看见搬迁。
                              本着科学的态度,支持搬迁的一些论点根本站不住脚,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破产了。
                              比如第一,建阳的土地比较多,这个论点明显错误。中国的发达地区土地普遍少于欠发达地区,珠三角的土地和湖北河南比起来怎么样,谁吸谁?早期能不能发展起来主要看的是有没有成本优势,包括是否靠江海,是否靠近发达经济体,是否有稳定的周边环境等。区位优势指的这个。未来房地产肯定降温,近期各种传闻满天飞,资管新规欲行又止、取消预售再度炒起,国地税合并就是征兆。卖地这唯一的亮点正在被现实无情的践踏。
                              第二,总是能发展起来的,经济增长是看增量。这种观点在现实中已经破产了,建阳高固投持续十年,十年他都是固投老二。邵武一直是南平地区固投老大,经济基本面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配得上,对得起。建阳是固投老二,经济基本面一直在第三第四的位置。增量已经增了十年。一个地区,如果真有不错的发展潜力,不需要行政配置资源,就能先在短时间内发展出个样子,让人看到资格。但建阳不是这样,建阳一直是起不来。在反映经济质量的硬性指标上。
                              第三,期待有说服力强的论点。
                              建阳如果能起来,说明行政配置资源可以战胜市场配置资源。明明是很有趣的事情好不好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8-09-25 20: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