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桐古塘王氏吧 关注:17贴子:172

皖桐古塘王氏上源源流世系的考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德宏 公先世居徽州府婺源县黄墩宋高宗南渡时徙居浙江杭州府仁和县屡遭兵燹家谱废失生卒行实莫知其详配某氏生子时
仁和县出现于北宋: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民国元年(1912)2月,废杭州府,钱塘仁和两县县城同在杭州城内。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直属浙江省,并为省会所在地。自此,仁和地名消失。
侍郎真西山先生真德秀,西山故居位于浦城县仙阳镇仙阳街,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参知政事(副宰相)真德秀(号西山)的故宅.真德秀(1178~1235年),字景元,更字希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是继朱熹之后,声望很高的学者.(二世 德宏公子-时:公字序之,一字惟。生[南宋]绍兴戊午(公元1138)年9月13亥时,享寿七十有三,卒[南宋]嘉定庚午(公元1219)年9月13 日,葬杭州西湖侧(侍郎真西山先生撰墓誌銘另载)。)
元代右赞善大夫刘静修先生刘因字梦吉,生宋淳祐九年已酉(1249),卒于元至大州年癸已(1293),卒谥文靖,保定容城人,世为儒家,天资绝人,三岁识书日记千百言,过目即成诵,六岁能诗,七岁能属文,落笔惊人。甫弱冠才气超迈,《元史》所称因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故此文称静修先生,至元十九年(1282)丞相不忽朮求荐于朝徵拜右赞善大夫,后复召为集贤学士,其事迹详见《元史》列传卷卅八。(四世 傑公三子-道:公字行甫。生[元]太宗元年戊子(1228)年11月初2日,享寿63年,卒元世祖至元27年庚寅(1290)年11月初9日巳时,葬姥山(右赞善大夫刘静修先生为撰行状另载,公撰有家庙碑亦另载)。
五世 道公幼子-迁九(幼子讳胜为撰墓表另载)
六世 ,复三 公一名胜,字均德,敕封太原郡侯( 魏 国 公 徐达为撰行状另载)


IP属地:上海1楼2019-01-04 13:17回复
    徽州王姓,婺源王姓主要两支,一支新安琅琊王,另一支是山西太原王。
    一支是王景肃...仲舒后代,仲舒公卒后夫人李氏率七子居安徽省宣州(现名宣城)船莲塘。夫人七子是:初、哲、贞、宏、泰、复、洄;为避战乱,迁移到徽州,后代子孙很多。 “泽富王氏”、“云川王氏”、“双杉王氏”“武口王氏”......
    另一支为新安王氏始祖。璧公字大献。褒公是咸阳地区的王氏祖,他的第四个代是綝,綝生了10个儿子,其中第三个叫鐬,鐬又生了个壁,壁在唐末大乱中保境有功,被封为新安地区的官员,后来他就在徽州开枝散叶。
    所以徽州地区的王姓,要么是王仲舒的后代,要么是王壁的后代。


    IP属地:上海2楼2019-01-04 13:25
    收起回复
      安徽枞阳古塘王氏始祖迁九公
      一世:德宏
      二世:时
      三世:杰
      四世:道
      五世: 道公幼子 迁九(安徽枞阳古塘王氏始祖迁九公)
      六世: 迁九长子 复一 。 次子 复二。 三子 复三 。
      七世:复一长子 谋。 幼子 诚。 复二长子 谏。 次子 谨。 三子 训 。复三公子 讠晋(左讠右晋)。
      八世:
      谋公子: 福。
      诚公长子: 礼。次子: 禧。 三子: 礻因(左礻因)。 四子: 祺。 五子: 礻昌(左礻右昌)。
      谏 公子: 礻来(左礻右来)。
      谨公长子: 礻冀(左礻右冀)。次子: 禅。
      训公子:礻乃(左礻右乃)。
      讠晋(左讠右晋)公 长子: 礻黄(左礻右黄)。 次子: 袗。 三子: 祜。 四子: 祉 。五子 礻赞(左礻右赞)
      九世
      金字辈份 :钦铎(以下四公俱居广西)钧镛镇钰 。锦鑫。铠钊鋐銛釜。锪。钱锭 钅乔铜。锧锐 。钊钅乂。钏铨铜。铎锡。铤(止)銶镐錝錀锻。钢鏻镔鏆鈵钚金。銮錬鐤铢(止)銏。铨(止)钅耑钅长钅盤。钅匋钅展。
      (来枞阳后,从迁九公算起,第五代始用辈份:金水木火土 廷之世绳祖 修永绍家传 良士自文武有材可大用 其德光宗谱 绵衍与来嗣 法守昭千古)
      (古塘王氏锪公后裔另立了一个枞阳官埠桥王氏,其字辈为:金水木火土,智再芪绳祖,修凝绍家传,生贤备文武。本正业统昌,天地同斯普,先哲与后裔,放守恒万古)。


      IP属地:上海5楼2019-01-05 10:03
      收起回复
        https://tieba.baidu.com/p/5855590397


        IP属地:上海6楼2019-01-05 10:34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9楼2019-01-09 11:15
          回复




            IP属地:上海10楼2019-01-09 11:22
            回复
              王汝舟(1034--1112),北宋文人,字公济,晚年号云溪翁,婺源武口(今江西婺源)人。皇佑五年进士。
              熙宁中,知舒城县。元佑间,知南剑州(《嘉靖延平府志》卷九)。历知建、虔二州。擢京东路转运判官,徙河东、河北、江西,后官终夔州路提点刑狱。致仕归,政和二年卒,年七十九。汝舟号循吏,所至皆有治绩,又喜读书,手校书万馀卷。著有《云溪文集》一百卷,今已佚(《弘治徽州府志》卷六)。《全宋诗》卷七四七录其诗八首。《全宋文》卷一八三○收其文三篇。事迹见《新安志》卷七、《宋史翼》卷二○。


              IP属地:上海11楼2019-01-10 15:54
              回复
                湖北咸宁太原王氏
                景肃(元暕子)亁丰二年(公元667年生),拜丹阳太守。其祖自陕西京兆万年县业里迁出,景肃公徙豫章后居东湖之滨。生政、致、徵。五十七世:政,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襄邓州防御使,邢鄂州采访使赠吏部尚书。五十八世:仲舒,字宏中。生于公元762年,举贤良方正。少孤奉母太夫人命居江南。游学有名。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拜左拾遗,江南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洪州刺使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拜左丞。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薨于洪州。赠左散骑常侍,谥文清。公卒后,夫人李氏携七子居安徽省宣州(现宣城)船连塘(七子:初、哲、贞、宏、泰、复、洄)。五十九世:初,字鹏远。子(上面希字下面羽字),哲子希(左边寿字右边羽字),贞子希翰、宏子希翔、泰子希(左边羽字右边亢字)、复子希羾、洄子(左边羽右边戈字)。
                江西省婺源武口王氏世系
                六十世:希翔公行参军。原兄弟七人居宣州,唐僖宗乾符五年甲戌(公元879年)黄巢作乱,攻宣州。翔公同兄长希羽公逃难迁至安徽歙县皇墩,其余兄弟乱中星散。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北渡,希羽公居泽富,希翔公又转迁江西婺源武口,定居王村。号云谷居士。翔公为迁婺源武口一世祖。卒于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六十一世:廷钊(翔公之子)字灿卿,号沱川。举人,唐殿中待制。配詹氏,子六人。继何氏,子五人。共十一子(仁瞻、仁玉、仁旺、仁谅、仁烈、仁裕、仁获、仁潜、仁干、仁遇、仁显)。孙二十四人,曾孙五十人,同居四世,阖门三百二十六口。县令表其门弟曰:"孝友信义"之门。六十二世:仁谅。六十三世:文迈(仁谅子)文杉。六十四世:德均、德举、德珉。六十五世:(德举子)元约、元万。
                四、浙江省淳安县威平镇始新源王氏源流世系
                一世祖:元万。自婺源武口迁睦州(今浙江省淳安县),始新源。迁来时定居横塘,又名环水,现名横双庄。
                二世祖:愈抱。
                三世祖:进(原谱为万子)。
                四世祖:彻。
                五世祖:荫,号梓溪翁;六子:文忠居湖西,二子文翼居湖东,三子文宗居高山,四子文德居洪祈,五子文晃居遂安,六子文政居横塘,共六处。
                六世祖:文德。
                七世祖:守满。
                八世祖:盛,生知谏、知微、知节。
                九世祖:知微。字德远,生六子。
                十世祖:长子大贤居王村、次子大哲居后村、三子大年冦卒、四子大安居洪祈、五子大申字大荣、六子大信居淮。
                大荣、大信迁湖北咸宁。
                环水王氏是在宋、元间由系属太原郡的王元万从婺源武口迁永平始新源黄坂,即六都洪圻村对岸岭足村下面田坂,建有神景寺,后王氏建“孝思堂”。王元万五代传至梓溪公,生六子,文政析居横塘。文政公即横塘王姓先祖。
                始新源还有一大姓王氏,居住在洪圻、岭足、杨家坂等村。王姓与大五都环水王姓同宗,即宋代元万公。《淳安始新王氏宋谱》载:“元万自歙之武口迁青溪之始新源,五传至梓溪生六子,文政析居横塘,文德居洪圻……”文德公是洪圻王姓始祖。
                王氏宗祠 - 湖北省咸宁市桂花镇王氏宗祠
                湖北咸宁太原王氏是唐代江南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王仲舒第六孙王希翔的后裔,希翔公四世孙元万自江西婺源武口迁睦州,始新源黄畈,其十四孙大申,字大荣,为善山将军,居淮,后转迁湖北咸宁县(今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附近的飞鸡墩庄(今桃花尖村)定居,与同时迁徙咸宁汀泗桥镇的大信公同为咸宁始祖,其后裔又分迁湖北鄂州泽林、咸宁马桥、桂花等地,仅咸宁市咸安区王希翔之后裔已有一万二千余人,是咸宁王氏中的最大一支。
                咸宁桂花镇毛坪村王氏宗祠是大荣、大信公的后裔共同合建而成。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是一座仿古建筑,设计精明,三栋联宇,雕梁画栋,装饰富丽堂皇,气势雄伟,自2014年4月破土动工,历时9个月时间,耗资600多万,终于完工举行庆典,这是咸宁太原王氏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喜事,是咸宁太原王氏子孙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伟大壮举。这一壮举,乃是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氏族精神,传承上古文明,敦促大众团结,启迪后代奋发进取的综合工程。它将激励王氏子孙在新的征途上奋发图强,再创新的辉煌!


                IP属地:上海12楼2019-01-11 09:08
                回复
                  婺源武口王氏始祖希翔公支下世系
                  山西祁县
                  1、 元暕 字景叔,开元时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礼部员外郎)
                  2、 景肃 字纬仪,丹阳太守,守三郡, 终传凉王。生于唐高宗乾府二年(公元六六七年),因子贵被封为豫章伯而来江西,住豫章(南昌)东湖菊花巷。 子三,政、致、徵,即孟友、仲友、季友。
                  3、 政 字元之,唐开元二十五年进士,襄邓等州防御史,鄂州采访使。
                  4、仲舒字弘中,江南西道观察使。子七,初、哲、贞、宏、泰、複、洄.女三。奉母山西迁安徽宣州船莲塘.初公长子希羽,字鹏远,生于唐大和辛亥年(公元831年),迁安徽省歙县皇墩,转迁泽富,唐天复元年(公元902年)进士及第,夫人吴氏,合葬高门楼,三子:延贵、延寿、延祚,仍居泽富,是为泽富王氏始祖;哲子希翿,迁婺源中云;贞子希翰,名瑜,字信之,号双杉居士,是双杉王氏始祖;宏子希翔,是为今立派之祖;泰子希翂;希羾;複以泰次子希羾为嗣;洄子希(左羽右戈)。
                  5、 宏 (迁宣州歙县)
                  江西婺源武口
                  三府君武口祖居希翔公后裔
                  一世:希翔,娶俞学士诜女,卒于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公与妣合葬俞学士园,铜锣形午向。子—,延钊。
                  二世:延钊,字灿卿,号陀川,唐殿中待制,卒于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葬三万林,占夫人葬墓左,继娶何夫人,葬石门社檀前方向。子十一,仁瞻(朱姓养子)、仁玉、仁旺、仁谅、仁烈、仁裕、仁護、仁潜、仁幹、仁通、仁显。
                  三世:仁旺,安季文,官吴越润州军判,子四,文郁、文勇、文度、文询。
                  四世:文询,字仲谋。子—,德湮。
                  五世:德湮,子四,元翥、元胜、元革、元楷。
                  六世:元革,行廿一,字伯新,学问该贯,号冲晦先生。官至朝议大夫。子二,汝楫(楫词源派祖)、汝平。
                  七世:汝平,行十四,字公权,以子贵赠朝散郎,翰林汪藻铭其墓,娶俞氏,子三,愈、愉、慎。
                  八世:愈,行廿三,初名悰,字原道,宋绍圣元年登毕渐榜进士,官至秘阁修撰,崇祀乡贤有传。子二,昭德、惠迪。
                  九世:惠迪,行八四,字道夫,官将仕郎。迁邑东昭义坊。子二,畤、略。略迁中平。


                  IP属地:上海13楼2019-01-11 09:10
                  回复
                    世界王氏网 >> 寻根问祖 > 世系列图 >王氏大成世系表之三
                    52至65世:古塘王氏(景肃、仲舒、仁幹)
                    52世:仪,字景肃,唐高宗仪凤丁丑年(677年)生。于唐初由陕西京兆府万年县业里(一说为河南)徙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东湖菊花巷,为豫章王氏基祖。生有三子:政、致、徵,即孟友、仲友、季友。三脉同宗,合称豫章王氏。
                    53世:孟友,名政,唐睿宗景公元年庚戌<710>二月生,尚书。
                    54世:仲舒(762年—623年),政子,字弘中,曾任左拾遗,元和初为吏部员外郎,穆宗时,任江西观察史。七子:初、哲、贞、宏、泰、复、洄。
                    54世:宏,政四子,子:希翔。
                    55世:希翔,娶俞学士诜女,卒于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公与妣合葬俞学士园,铜锣形午向。子—,延钊。
                    56世:延钊,字灿卿,号陀川,唐殿中待制,卒于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葬三万林,占夫人葬墓左,继娶何夫人,葬石门社檀前方向。子十一,仁瞻(朱姓养子)、仁玉、仁旺、仁谅、仁烈、仁裕、仁護、仁潜、仁幹、仁通、仁显。
                    57世:仁幹,延钊九子,生子:文岳。
                    58世:文岳,仁幹之子,二子:德家、德宏。
                    59世:德宏,文岳次子,先世居徽州府婺源县黄墩,[南宋]高宗南渡时徙居浙江杭州府仁和县。屡遭兵焚,家谱废失,生卒行实莫知其详,配某氏亦未知。生子:时。
                    60世 德宏公子-时:公字序之,一字惟。序性颖敏以易领绍兴壬午乡荐,乾道癸巳(公元1173年)授瑞州府同知,居官廉洁慈祥,百姓亲服。因时危乱,辞官归里。生[南宋]绍兴戊午(公元1138)年9月13亥时,享寿七十有三,卒[南宋]嘉定庚午(公元1219)年9月13 日,葬杭州湖侧(侍郎真西山先生撰墓誌銘另载)。配金氏卒葬从公兆。生子傑(杰)。
                      61世 时公子-傑(杰):公字迈远,以儒行洽,身知时不可为,隐居不仕,乐志山水,清高自恃,学者尊之号为:清隐先生。配欧氏,生年卒葬俱未详情。生子三人:通、达(俱止)、道。
                      62世 傑公三子-道:公字行甫。[南宋]淳祐已酉(1249)年领乡荐,庚戌(1250)年登进士授左拾遗。[南宋]宝祐甲寅(1254)年出知成都府事。[南宋]景定甲子(1264)年攫为左丞兼知枢密院事。自幼颖悟过人,治五经,尤精于易春秋,工诗赋,初官左拾遗,性刚毅,直言不避权贵,迨任成都府事,爱民如子,兴学勤农,重节孝,岁饥赊济必尽,心有祈祷,神辄应民咸,爱民如父母及攫左丞时,政缺失知无不言多所裨益。后因病致仕,晚年偕吴孺人居巢湖姥山。生[元]太宗元年戊子(1228)年11月初2日,享寿63年,卒元世祖至元27年庚寅(1290)年11月初9日巳时,葬姥山(右赞善大夫刘静修先生为撰行状另载,公撰有家庙碑亦另载)。始配梁夫人梁给事中之女,生子迁一、迁二、迁三;继配程夫人程侍郎之女,生子迁四、迁五;又配肖夫人肖学士之女,生子迁六、迁七,俱居杭州;侧室吴孺人合肥吴公璘之女,生子迁八、迁九;厥后迁八徒居六安紫峰,生子谷宾,惟迁九徒居皖之桐乡。
                     63世 道公幼子-迁九:公一名言,字如纶,号古塘,诰赠怀远大将军。性孝友,通经史,克承家学。[元]大德元年丁酉(1297年)自无为州徒居安庆府桐城县峡山东古塘龙王尖山下开业传世,而会宫之业同时所有,则古塘会宫王氏根本之地也。公生于[元]宪宗戊午(1258)年11月11亥时,享寿79,卒顺帝至元丙子(1336)年3月18午时,葬田家岭水塘冲向东,山形名宝剑出匣幼子讳胜为撰墓表另载。配白雾山谢氏,诰封一品夫人,卒葬古塘内坂山形名蜘蛛结网向东南,生子三:復一、復二、復三;女二,长适吴,次适巴。
                      64世 迁九公长子-復一:公一名腆,字厚德,勒封都指挥使,读书尚义谟猷靖深善于继达,家业兴大。生[元]皇庆癸丑(1313)年,享寿61,卒[明]洪武癸丑(1373)年葬古塘峡山新生基右畔,山顶似云宕即浴,名死人宕,下抵叶文熙田。配魏氏卒葬古塘螺丝塘西涧。生子二:谋、诚。
                    迁九公次子-復二:公一名腆,字美德,生子三:谏、谨、训。
                      迁九公幼子-復三:公一名胜,字均德,大明开国名将,灭陈友谅尽忠,敕封太原郡侯,追封三代。生子一。


                    IP属地:上海14楼2019-01-11 09:13
                    回复
                      王离,子:元,威。王元以后为琅琊王氏。王威九世孙东汉王霸居太原晋阳,从王霸以后为太原王氏。
                      王导(子六:王悦王恬王洽王协王劭王荟 )-王劭-王穆-王超 -畅-伽-审-贞(真)-仁四-元暕-景肃-孟友-仲舒-宏
                      徽州也有这么一个地方,汉唐直至明清,从中原从苏浙而向徽州移民再从徽州往外迁徒的集散地。这就是原隶于歙县今隶于徽州区的簧墩,北有大槐树,南有石璧村,中有古篁墩-------要确认篁墩在中国移民史上的地位
                      徽州原称新都、新安、歙州,至宋徽宗镇压方腊起义,始改称徽州
                      徽州篁墩王氏:
                      屯溪篁墩是徽州新安士族的发源地,它在每一个徽州人的心目中的地位自是非比寻常,要研究徽州、了解徽州人的历史,都要在这里寻根。汉唐直至明清,从中原从苏浙而向徽州移民再从徽州往外迁徒的集散地。这就是原隶于歙县今隶于徽州区的簧墩,北有大槐树,南有石璧村,中有古篁墩-------要确认篁墩在中国移民史上的地位.。
                      仲舒字弘中,江南西道观察使。子七,初、哲、贞、宏、泰、複、洄.女三。仲舒公卒后夫人李氏率七子居安徽省宣州(现名宣城)船莲塘。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黄巢作乱攻宣州,为避战乱,逃乱迁安徽歙县、篁墩。迁移后代子孙很多。
                      初公长子希羽,字鹏远,生于唐大和辛亥年(公元831年),迁安徽省歙县皇墩,转迁泽富,唐天复元年(公元902年)进士及第,夫人吴氏,合葬高门楼,三子:延贵、延寿、延祚,仍居泽富,是为泽富王氏始祖;哲子希翿,迁婺源中云;贞子希翰,名瑜,字信之,号双杉居士,是双杉王氏始祖; 宏 (迁宣州歙县),宏子希翔,是“武口王氏”立派之祖;泰子希翂;希羾;複以泰次子希羾为嗣;洄子希(左羽右戈)。
                      “泽富王氏”、“云川王氏”、“双杉王氏”“武口王氏”......
                      江南宣州王氏(徽州篁墩王氏)
                      唐代王仲舒(字弘中,谥文靖公)为迁江南宣州王氏始祖。其孙王希羽(字鹏远,官秘阁校正)为避唐末兵乱,初迁歙之黄墩,不久再徙东七里泽富,即新安王氏之始,也是歙之泽富王氏始迁祖。希羽孙王明,宋初为广州太守,告归泽富后居处改名荣归,后子孙蕃衍,其地又更名王村。《武口王氏统宗世谱》云:唐仲舒公,自河南而家于宣州船茬塘。仲舒死后,当黄巢起义军逼近时,其夫人李氏为避乱,携七子逃难居簧墩。
                        王希翔唐未自黄墩迁居婺源武口;王云北宋后期自篁墩迁居婺源中云;王瑜号双杉仲舒孙唐光启年间自黄墩迁居婺源龙井墩。
                      后代有成者有五代文学家王希羽、清代政治经济学家清之大臣王茂荫.........等等出自该族。
                        婺源武口,中云,双杉都是该支!(“泽富王氏”、“云川王氏”、“双杉王氏”“武口王氏”......)
                      族谱所记王希翔唐未自黄墩迁居婺源武口;王云北宋后期自篁墩迁居婺源中云;王瑜号双杉仲舒孙唐光启年间自黄墩迁居婺源龙井墩。清之大臣王茂荫出自该族。天下王氏视太原为发源地,都是自山西往外移民的,而徽州王氏早在唐代就直接从太原迁来篁墩再散居徽州各地的,比明代山西大规模移民外地早上千年。
                      新安十五姓“”和“徽州八大姓
                      徽州多门名望族,素有新安十五姓“”和“徽州八大姓”之说。据徽州史志和《新安名族志》,“新安十五姓”是指古徽州程、汪、吴、黄、胡、王、李、方、洪、余、鲍、戴、曹、江、孙十五大姓。“徽州八大姓”是指“新安十五姓”中的前八姓,即程、汪、吴、黄、胡、王、李、方八大姓。前述各姓在古徽州所属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均有分布,点多面广.
                      源出大鄣山脉的婺水,干流依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源出五龙山的段莘水,自北向南蜿蜒流经婺东北山地;在两水汇合处的田畈中,有个建村虽已千余年、但人口至今仍不足五百的村落,名为“武口王村”。
                      武口,早在唐乾符间时,就有军队于此驻扎防守,设武口镇。随后,有为避难的王姓迁此,建居于两水汇合处北岸,形成聚落,其即为武口王村。王希翔,字冲之,宣州文靖公王仲舒第四孙。由宣州奉母避难歙之黄墩,再徙婺之武溪,为武溪王姓始祖。
                      武口王村,自王希翔迁此建居后,人口逐渐繁衍,故而武口王姓又派生出若干分支,他们从世居地裔出,徙居另一处作为他地始祖,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居民点。徐迁徙境外者(另见<武口王氏外迁录>).
                      词源书院:婺源词源王氏宗族建,祀参军王希翔、王延钊,地处词川村。
                      管溪派漳溪王氏宗祠---致敬祠
                      宗祠名管溪派漳溪王氏宗祠,名致敬祠。漳村有王氏宗祠三座,虽皆是武口王村王,然分支系亦有不同焉!致敬祠王氏乃是武口王村九府君王仁幹后裔,仁幹公六世王元可公于南宋自武口迁管溪(原婺北,今已属休宁辖)过约半世纪余,仁幹公八世王守宣公迁浙源西坑。过约三百年后之明代,十八世孙王寿泗公迁来漳村后所建,致亲孝敬义乎!致敬祠之豪华浩大在婺源也属屈指可数焉!只惜坍塌矣!


                      IP属地:上海15楼2019-01-11 09:23
                      回复
                        婺源武口王氏的上源来自山西祁县
                        1、 元暕 字景叔,开元时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礼部员外郎)
                        2、 景肃 字纬仪,丹阳太守,守三郡, 终传凉王。生于唐高宗乾府二年(公元六六七年),因子贵被封为豫章伯而来江西,住豫章(南昌)东湖菊花巷。 子三,政、致、徵,即孟友、仲友、季友。
                        3、 政 字元之,唐开元二十五年进士,襄邓等州防御史,鄂州采访使。
                        4、仲舒字弘中,江南西道观察使。子七,初、哲、贞、宏、泰、複、洄.女三。奉母山西迁安徽宣州船莲塘.初公长子希羽,字鹏远,生于唐大和辛亥年(公元831年),迁安徽省歙县皇墩,转迁泽富,唐天复元年(公元902年)进士及第,夫人吴氏,合葬高门楼,三子:延贵、延寿、延祚,仍居泽富,是为泽富王氏始祖;哲子希翿,迁婺源中云;贞子希翰,名瑜,字信之,号双杉居士,是双杉王氏始祖;宏子希翔,是为今立派之祖;泰子希翂;希羾;複以泰次子希羾为嗣;洄子希(左羽右戈)。
                        59仲舒公卒后夫人李氏率七子居安徽省宣州(现名宣城)船莲塘。夫人七子是:初、哲、贞、宏、泰、复、洄;
                        60世是李夫人七子:初、哲、贞、宏、泰、复、洄;
                        61世初公长子希羽,字鹏远,生于唐大和辛亥年(公元831年),迁安徽省歙县皇墩,转迁泽富,唐天复元年(公元902年)进士及第,夫人吴氏,合葬高门楼,三子:延贵、延寿、延祚,仍居泽富。哲子希□(左寿右羽)、贞子希翰、宏子希翔,是为今立派之祖,泰子希□(左方右羽)、希□(左工右羽),复以泰次子希□(左工右羽)为嗣,洄子希□(左羽右戈).
                        希翔公行参军(翔公遗像叫参军公,二世延钊遗像叫待制公都是官职),原兄弟七人居宣州,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黄巢作乱攻宣州,希翔公同长兄希羽公逃乱迁安徽歙县、皇墩,其余兄弟乱中星散,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北渡,希翔公又转迁江西婺源武口定居王村,翔公为一世祖。翔公娶俞学士诜女,公卒于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公、妣合葬俞学士园,铜锣形午向。 二世祖延钊,字灿卿号陀川,唐殿中待制,卒于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葬三万林,占夫人葬墓左,继娶何夫人,葬石门社檀前方向。公有子十一人。 三世祖(名字以元万公一根脉记)仁谅十一人。 四世祖文迈二十三人。 五世祖德举五十七人。 六世祖元万九十六人,另立派。延钊公十一子中或存或亡,其子孙众多,为王氏亲者三百二十六人,义不忍分而同居,在王村迁居他处者五十余家。
                        5、 宏 (迁宣州歙县)
                        江西婺源武口
                        武口一世祖希翔公
                        一世:希翔,娶俞学士诜女,卒于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公与妣合葬俞学士园,铜锣形午向。子—,延钊。
                        二世:延钊,字灿卿,号陀川,唐殿中待制,卒于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葬三万林,占夫人葬墓左,继娶何夫人,葬石门社檀前方向。子十一,仁瞻(朱姓养子)、仁玉、仁旺、仁谅、仁烈、仁裕、仁護、仁潜、仁幹、仁遇、仁显。
                        延钊公子孙众多,主要分布江西、安徽、湖北、浙江等地
                        山西祁县
                        1、 元暕 字景叔,开元时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礼部员外郎)
                        2、 景肃 字纬仪,丹阳太守,守三郡, 终传凉王。生于唐高宗乾府二年(公元六六七年),因子贵被封为豫章伯而来江西,住豫章(南昌)东湖菊花巷。 子三,政、致、徵,即孟友、仲友、季友。
                        3、 政 字元之,唐开元二十五年进士,襄邓等州防御史,鄂州采访使。
                        4、仲舒字弘中,江南西道观察使。子七,初、哲、贞、宏、泰、複、洄.女三。奉母山西迁安徽宣州船莲塘.初公长子希羽,字鹏远,生于唐大和辛亥年(公元831年),迁安徽省歙县皇墩,转迁泽富,唐天复元年(公元902年)进士及第,夫人吴氏,合葬高门楼,三子:延贵、延寿、延祚,仍居泽富,是为泽富王氏始祖;哲子希翿,迁婺源中云;贞子希翰,名瑜,字信之,号双杉居士,是双杉王氏始祖;宏子希翔,是为今立派之祖;泰子希翂;希羾;複以泰次子希羾为嗣;洄子希(左羽右戈)。
                        5、 宏 (迁宣州歙县)
                        江西婺源武口
                        三府君武口祖居希翔公后裔
                        一世:希翔,娶俞学士诜女,卒于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公与妣合葬俞学士园,铜锣形午向。子—,延钊。
                        二世:延钊,字灿卿,号陀川,唐殿中待制,卒于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葬三万林,占夫人葬墓左,继娶何夫人,葬石门社檀前方向。子十一,仁瞻(朱姓养子)、仁玉、仁旺、仁谅、仁烈、仁裕、仁護、仁潜、仁幹、仁通、仁显。
                        三世:仁旺,安季文,官吴越润州军判,子四,文郁、文勇、文度、文询。
                        四世:文询,字仲谋。子—,德湮。
                        五世:德湮,子四,元翥、元胜、元革、元楷。
                        六世:元革,行廿一,字伯新,学问该贯,号冲晦先生。官至朝议大夫。子二,汝楫(楫词源派祖)、汝平。
                        七世:汝平,行十四,字公权,以子贵赠朝散郎,翰林汪藻铭其墓,娶俞氏,子三,愈、愉、慎。
                        八世:愈,行廿三,初名悰,字原道,宋绍圣元年登毕渐榜进士,官至秘阁修撰,崇祀乡贤有传。子二,昭德、惠迪。
                        九世:惠迪,行八四,字道夫,官将仕郎。迁邑东昭义坊。子二,畤、略。略迁中平。
                        十世:畤,行九四,字庆老,子三,珙、珪、琰。十一世:珪,行四八,字唐英,子四,曾、普、鲁、春。


                        IP属地:上海17楼2019-01-11 09:35
                        回复





                          IP属地:上海18楼2019-01-11 09:37
                          回复



                            此谱为江西婺源武口王氏家谱。小楷精抄,笔笔工整,严谨,对祖宗畏敬之意阅然于纸。
                            内有婺源武口祖图一篇,抄白词源与武口和讼议单一篇,王氏世第纂略一篇,后稷传派流源一篇,太原王氏会通谱一篇。。


                            IP属地:上海19楼2019-01-11 09:39
                            回复




                              王氏宗谱 新安武口王氏统宗世谱 六叅军公支 (六叅军 号云谷居士) 隆庆庚午年(1570年)续修


                              IP属地:上海20楼2019-01-11 1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