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 公先世居徽州府婺源县黄墩宋高宗南渡时徙居浙江杭州府仁和县屡遭兵燹家谱废失生卒行实莫知其详配某氏生子时
仁和县出现于北宋: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民国元年(1912)2月,废杭州府,钱塘仁和两县县城同在杭州城内。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直属浙江省,并为省会所在地。自此,仁和地名消失。
侍郎真西山先生真德秀,西山故居位于浦城县仙阳镇仙阳街,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参知政事(副宰相)真德秀(号西山)的故宅.真德秀(1178~1235年),字景元,更字希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是继朱熹之后,声望很高的学者.(二世 德宏公子-时:公字序之,一字惟。生[南宋]绍兴戊午(公元1138)年9月13亥时,享寿七十有三,卒[南宋]嘉定庚午(公元1219)年9月13 日,葬杭州西湖侧(侍郎真西山先生撰墓誌銘另载)。)
元代右赞善大夫刘静修先生刘因字梦吉,生宋淳祐九年已酉(1249),卒于元至大州年癸已(1293),卒谥文靖,保定容城人,世为儒家,天资绝人,三岁识书日记千百言,过目即成诵,六岁能诗,七岁能属文,落笔惊人。甫弱冠才气超迈,《元史》所称因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故此文称静修先生,至元十九年(1282)丞相不忽朮求荐于朝徵拜右赞善大夫,后复召为集贤学士,其事迹详见《元史》列传卷卅八。(四世 傑公三子-道:公字行甫。生[元]太宗元年戊子(1228)年11月初2日,享寿63年,卒元世祖至元27年庚寅(1290)年11月初9日巳时,葬姥山(右赞善大夫刘静修先生为撰行状另载,公撰有家庙碑亦另载)。
五世 道公幼子-迁九(幼子讳胜为撰墓表另载)
六世 ,复三 公一名胜,字均德,敕封太原郡侯( 魏 国 公 徐达为撰行状另载)
仁和县出现于北宋: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民国元年(1912)2月,废杭州府,钱塘仁和两县县城同在杭州城内。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直属浙江省,并为省会所在地。自此,仁和地名消失。
侍郎真西山先生真德秀,西山故居位于浦城县仙阳镇仙阳街,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参知政事(副宰相)真德秀(号西山)的故宅.真德秀(1178~1235年),字景元,更字希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是继朱熹之后,声望很高的学者.(二世 德宏公子-时:公字序之,一字惟。生[南宋]绍兴戊午(公元1138)年9月13亥时,享寿七十有三,卒[南宋]嘉定庚午(公元1219)年9月13 日,葬杭州西湖侧(侍郎真西山先生撰墓誌銘另载)。)
元代右赞善大夫刘静修先生刘因字梦吉,生宋淳祐九年已酉(1249),卒于元至大州年癸已(1293),卒谥文靖,保定容城人,世为儒家,天资绝人,三岁识书日记千百言,过目即成诵,六岁能诗,七岁能属文,落笔惊人。甫弱冠才气超迈,《元史》所称因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故此文称静修先生,至元十九年(1282)丞相不忽朮求荐于朝徵拜右赞善大夫,后复召为集贤学士,其事迹详见《元史》列传卷卅八。(四世 傑公三子-道:公字行甫。生[元]太宗元年戊子(1228)年11月初2日,享寿63年,卒元世祖至元27年庚寅(1290)年11月初9日巳时,葬姥山(右赞善大夫刘静修先生为撰行状另载,公撰有家庙碑亦另载)。
五世 道公幼子-迁九(幼子讳胜为撰墓表另载)
六世 ,复三 公一名胜,字均德,敕封太原郡侯( 魏 国 公 徐达为撰行状另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