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十六章】
一阵香味伴随着空气徐徐飘入鼻息中,这味道很熟悉,对于昏迷多日的元淳而言,这简直是比任何事情更加折磨她的味蕾。
“好香。”她食欲大动,不禁喃喃低语,只听见房门咯吱一声推开,采薇端着一些清粥小菜走了进来。
元淳顺着来人,一眼望过去惊讶的叫道:“采薇,你怎么也来了。”
萧策见她那一脸又惊又喜的表情解释道:“你一声不说就跑了,这丫头也是担心你,担心的要命,这才央了我一起出来寻你。”
央了他,一起出宫寻她?这对于宫女来说,万一被发现可是死罪。
元淳闻言,眼眶突然间就红了,采薇连忙放下食物上前查问道:“公主,你怎么了,是不是又不舒服了,奴婢这就去请白笙夫人。”
元淳猛的摇了摇头,伸手抓住她的手腕,采薇顿了顿,只听见她握着她的手道:“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
她没有想到自己这一次的任性,竟然能招惹出这么多的麻烦。
早知如此,她想自己恐怕会没有这样的勇气。
“没有,公主,只要您好好的,采薇就放心了,您看我刚才借用厨房做了你最喜欢吃的粥菜,虽然味道可能不比宫里的,可是您大病初愈,就先将就一些吧。”
说罢她便端来那碗香喷喷的清粥,元淳看着只觉得喉咙忍不住动了一下,接过瓷碗,一口一口吃着。
香嫩滑腻的感觉顺着舌头一直延伸到胃部,她只觉得心满意足,这些日子在临淄,不是在照顾那些难民,就是在自己生病,什么时候还能吃到这些东西,不觉动作便狼吞虎咽了起来。
“慢点,又没人跟你争。”萧策忍不住在旁叮咛道。
元淳一遍应着,动作却格外诚实,几下功夫就已经吃完,摸了摸撑的抱抱的肚皮道:“真香,还是采薇你的手艺最好了。”
“只要公主喜欢就好了,以后采薇天天做给您吃。”
“对了,你方才说白笙夫人,难道说白笙姑姑……也在这里?”
“我们过来的时候,遇到了燕北王夫妇,看样子他们也是打算近期回京。”
燕北王,燕洵哥哥的父母,他们不是一直在燕北,怎么会突然回长安?难道说……
元淳的心里一下子变得忐忑起来,偏头望向萧策道:“可是长安那边出了什么事?”
“并没有,奴婢和殿下离开长安的时候,长安一切如常,公主不必担心。”
采薇见她心神不宁,开口宽慰道,元淳这才松了口气:“那既然是如此,白笙姑姑他们怎么回突然回去。”
“听说是陛下几次兆燕北王回长安,我想他们应该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回去的。”萧策道。
“父皇?”他以往可是从来没有主动传召过燕洵哥哥的家人,除了逢年过节,白笙姑姑偶尔进京之外,燕北那边都常年驻守在封底,这几年随着燕洵哥哥进宫,就连白笙姑姑也很少来了,这种时候,父皇为何突然传召他们夫妇?
元淳越发的觉得想不通,可是她刚刚醒来,想的多了,就觉得脑袋嗡嗡的,有点眩晕。
萧策看着她的模样,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道:“好了,别想了,你刚刚才好,还需要多休息,这次你离宫,我废了不少的周章才替你遮掩过去,若是你再把自己折腾病了,到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替你遮掩了。”
“你的意思是?我离宫的事情,宫里还不知情?”她还以为他和采薇都在这里,多半是父皇已经知道了呢?
萧策看着她这傻兮兮的模样,不由好笑:“你觉得呢?若是陛下知情,你还能在这里安安稳稳的渡过这么多时日?”怕是早就不知道被什么时候捉拿回宫了。
“那太好了,我还以为是父皇他知道了,派你们来捉我回去呢。”元淳蓦地心情格外好,心里寻思着若是这样的话,那是不是意味着她还可以在这里多呆上几日。
萧策望着她的表情,轻而易举的就猜测出她内心的那点小九九,曲手在她脑门上轻轻一弹道:“想什么呢?,我们离宫的时候,虽然尚且风平浪静,但这宫中人多嘴杂,想必也是有人察觉到了什么,所以为今之计你便是赶紧养好身体跟我回去,万一东窗事发,也得老老实实的去负荆请罪。”
啊?元淳有几分失落,方才还大好的心情,此刻又被打回了原点,采薇站在一旁笑着道:“是啊,公主,您不知道你离开的这段时日,殿下为了替您遮掩废了多少心思,您就行行好,赶紧的恢复健康,随我们回宫吧。”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们说什么时候回去就什么时候回去吧。”她这一遭出来见到了哥哥,还帮助了难民,也算不虚此行了,仔细想想也不觉得有何遗憾了,既然如此,该面对的始终还是要面对,她终于还是要回到那里去,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
“阿玥,从刚才开始你便一直愁眉紧锁,可是又何心事。”宇文玥站在窗边,身后突然走来一人。
元嵩的身影站在离他不到半米的距离,他一转身便与对方四目相接。
“殿下呢,劳苦了这么多日,好不容易公主转危为安,为何还不去休息。”他的话让元嵩一怔,随后笑了笑道:“我睡不着。”
“看来殿下也有心事。”
“阿玥,我虽然离开皇宫这么多年,可是毕竟在那里住过那么多的时日,对于那个人我想我比任何人都要了解那么一点的。”
那个人?他口中带着满满的晦涩,宇文玥挑眉看了他一眼。
“殿下也在担心燕北王?”他用了一个也字,那就证明他自己也同样在纠结这个问题,从今日看见燕北王夫妇的那刻起,他的心里便无端端的生出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元嵩笑了笑道:“你也察觉了吧,燕北王和父皇虽说是曾是亲如手足,可毕竟君臣有别,这些年他们夫妇二人都一直镇守燕北,从不曾有过传召,如今大魏既无外战,也无内患,突然传召他们夫妇二人回长安,这情况总是有些于理不合。”
“陛下的心思向来深不可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从不敢妄加揣测。”
“你是不敢,还是不想,又或者说是不能?”以宇文家如今在朝堂上的地位,已经可以说是风头正劲,这样的地位,若是让那人知道与燕北一族掺和在一起,想必以他多疑的性格定会觉得他们结党营私。
“我是不敢,也是不想,更是不能。”宇文一族虽然名列长安五大家族,但究其内部分端众多,光是一个红山苑,一个文宇怀,这些年就与他针锋相对,时刻都想将他除之后快,更何况他们的家族表面上虽然看起来强盛,但并不像其他四族在宫内皆安插了外戚,不是妃子,便是美人,更有甚者还有皇子作为庇护,这是陛下这些年来之所以信任他们,不断扶持他们的原因,觉得宇文家无论如何对皇室并无威胁,同样这也是他们家族的致命弱点,因为他们现如今的靠山只有皇帝。
元嵩闻言淡淡的叹了一口气,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阿玥,你知道我最喜欢你哪点么?从小到大,你们我们所有人中性子最为淡漠,最为处变不惊的一个,仿佛这世间的任何事情,都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这样的性子让人看了就生寒,就不觉得要后退,可是你这样的性子也是最通透,最实在的,对于朋友,若是帮不上忙,便不给旁人一点希望,若是可以帮上,必定倾力以付。”
他这样的性子虽然看起来不太好相处,但也最是实际,这也是后来他母族败落,过了很久他才体会出的人生真谛,人的一生起起伏伏,犹如波涛一般潮涨潮落,在你金玉满堂,锦上添花的人也许并不少,但在你陷入危机雪中送炭的人却少的可怜。
“殿下谬赞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冷冰冰的没有殿下说的那般好。”
“是吗,那你为何会站在这里发愁,想必也是在为燕洵发的吧,你们二人从小便认识,这些年在宫中更是时常见面,你心里还是担忧他的,就如同你对淳儿,虽然你们时常拌嘴,但你对她的关心并不少,我想这些年她能在皇宫过得安然无恙,这其中定也有一份功劳吧。”
元嵩的回忆突然一晃,想起当年母妃被囚,他被发配到临淄来,那时候的淳儿才那么点大,这样一个失去母族权利庇护的孩子,落在后宫那种吃人都不吐骨头的地方里,若是没有他们在背后的多番回护,又怎么可能成长为如今这样天真明媚的少女。
“公主殿下是金枝玉叶,我对公主只是尽臣子本分而已。”
“哦,是么,看来淳儿叫的没错,你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冰坨子,阿玥,有时候,我真的在想,若是……若是能回到过去,那该多好,今日与那大梁的皇子匆匆一见,我这心里总有些说不出的感觉,我总觉得这个人有些……有些奇怪。”
明明的大梁嫡子,却被派到大魏为质?明明与淳儿素无交集,据说当年竟然在最危难的时刻向魏帝求娶淳儿,现如今又违令出宫,还与燕北王夫妇攀上交情,这一切的一切实在让人困惑无解,到底这一切都是巧合,还是有人刻意而为之?
一阵香味伴随着空气徐徐飘入鼻息中,这味道很熟悉,对于昏迷多日的元淳而言,这简直是比任何事情更加折磨她的味蕾。
“好香。”她食欲大动,不禁喃喃低语,只听见房门咯吱一声推开,采薇端着一些清粥小菜走了进来。
元淳顺着来人,一眼望过去惊讶的叫道:“采薇,你怎么也来了。”
萧策见她那一脸又惊又喜的表情解释道:“你一声不说就跑了,这丫头也是担心你,担心的要命,这才央了我一起出来寻你。”
央了他,一起出宫寻她?这对于宫女来说,万一被发现可是死罪。
元淳闻言,眼眶突然间就红了,采薇连忙放下食物上前查问道:“公主,你怎么了,是不是又不舒服了,奴婢这就去请白笙夫人。”
元淳猛的摇了摇头,伸手抓住她的手腕,采薇顿了顿,只听见她握着她的手道:“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
她没有想到自己这一次的任性,竟然能招惹出这么多的麻烦。
早知如此,她想自己恐怕会没有这样的勇气。
“没有,公主,只要您好好的,采薇就放心了,您看我刚才借用厨房做了你最喜欢吃的粥菜,虽然味道可能不比宫里的,可是您大病初愈,就先将就一些吧。”
说罢她便端来那碗香喷喷的清粥,元淳看着只觉得喉咙忍不住动了一下,接过瓷碗,一口一口吃着。
香嫩滑腻的感觉顺着舌头一直延伸到胃部,她只觉得心满意足,这些日子在临淄,不是在照顾那些难民,就是在自己生病,什么时候还能吃到这些东西,不觉动作便狼吞虎咽了起来。
“慢点,又没人跟你争。”萧策忍不住在旁叮咛道。
元淳一遍应着,动作却格外诚实,几下功夫就已经吃完,摸了摸撑的抱抱的肚皮道:“真香,还是采薇你的手艺最好了。”
“只要公主喜欢就好了,以后采薇天天做给您吃。”
“对了,你方才说白笙夫人,难道说白笙姑姑……也在这里?”
“我们过来的时候,遇到了燕北王夫妇,看样子他们也是打算近期回京。”
燕北王,燕洵哥哥的父母,他们不是一直在燕北,怎么会突然回长安?难道说……
元淳的心里一下子变得忐忑起来,偏头望向萧策道:“可是长安那边出了什么事?”
“并没有,奴婢和殿下离开长安的时候,长安一切如常,公主不必担心。”
采薇见她心神不宁,开口宽慰道,元淳这才松了口气:“那既然是如此,白笙姑姑他们怎么回突然回去。”
“听说是陛下几次兆燕北王回长安,我想他们应该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回去的。”萧策道。
“父皇?”他以往可是从来没有主动传召过燕洵哥哥的家人,除了逢年过节,白笙姑姑偶尔进京之外,燕北那边都常年驻守在封底,这几年随着燕洵哥哥进宫,就连白笙姑姑也很少来了,这种时候,父皇为何突然传召他们夫妇?
元淳越发的觉得想不通,可是她刚刚醒来,想的多了,就觉得脑袋嗡嗡的,有点眩晕。
萧策看着她的模样,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道:“好了,别想了,你刚刚才好,还需要多休息,这次你离宫,我废了不少的周章才替你遮掩过去,若是你再把自己折腾病了,到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替你遮掩了。”
“你的意思是?我离宫的事情,宫里还不知情?”她还以为他和采薇都在这里,多半是父皇已经知道了呢?
萧策看着她这傻兮兮的模样,不由好笑:“你觉得呢?若是陛下知情,你还能在这里安安稳稳的渡过这么多时日?”怕是早就不知道被什么时候捉拿回宫了。
“那太好了,我还以为是父皇他知道了,派你们来捉我回去呢。”元淳蓦地心情格外好,心里寻思着若是这样的话,那是不是意味着她还可以在这里多呆上几日。
萧策望着她的表情,轻而易举的就猜测出她内心的那点小九九,曲手在她脑门上轻轻一弹道:“想什么呢?,我们离宫的时候,虽然尚且风平浪静,但这宫中人多嘴杂,想必也是有人察觉到了什么,所以为今之计你便是赶紧养好身体跟我回去,万一东窗事发,也得老老实实的去负荆请罪。”
啊?元淳有几分失落,方才还大好的心情,此刻又被打回了原点,采薇站在一旁笑着道:“是啊,公主,您不知道你离开的这段时日,殿下为了替您遮掩废了多少心思,您就行行好,赶紧的恢复健康,随我们回宫吧。”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们说什么时候回去就什么时候回去吧。”她这一遭出来见到了哥哥,还帮助了难民,也算不虚此行了,仔细想想也不觉得有何遗憾了,既然如此,该面对的始终还是要面对,她终于还是要回到那里去,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
“阿玥,从刚才开始你便一直愁眉紧锁,可是又何心事。”宇文玥站在窗边,身后突然走来一人。
元嵩的身影站在离他不到半米的距离,他一转身便与对方四目相接。
“殿下呢,劳苦了这么多日,好不容易公主转危为安,为何还不去休息。”他的话让元嵩一怔,随后笑了笑道:“我睡不着。”
“看来殿下也有心事。”
“阿玥,我虽然离开皇宫这么多年,可是毕竟在那里住过那么多的时日,对于那个人我想我比任何人都要了解那么一点的。”
那个人?他口中带着满满的晦涩,宇文玥挑眉看了他一眼。
“殿下也在担心燕北王?”他用了一个也字,那就证明他自己也同样在纠结这个问题,从今日看见燕北王夫妇的那刻起,他的心里便无端端的生出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元嵩笑了笑道:“你也察觉了吧,燕北王和父皇虽说是曾是亲如手足,可毕竟君臣有别,这些年他们夫妇二人都一直镇守燕北,从不曾有过传召,如今大魏既无外战,也无内患,突然传召他们夫妇二人回长安,这情况总是有些于理不合。”
“陛下的心思向来深不可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从不敢妄加揣测。”
“你是不敢,还是不想,又或者说是不能?”以宇文家如今在朝堂上的地位,已经可以说是风头正劲,这样的地位,若是让那人知道与燕北一族掺和在一起,想必以他多疑的性格定会觉得他们结党营私。
“我是不敢,也是不想,更是不能。”宇文一族虽然名列长安五大家族,但究其内部分端众多,光是一个红山苑,一个文宇怀,这些年就与他针锋相对,时刻都想将他除之后快,更何况他们的家族表面上虽然看起来强盛,但并不像其他四族在宫内皆安插了外戚,不是妃子,便是美人,更有甚者还有皇子作为庇护,这是陛下这些年来之所以信任他们,不断扶持他们的原因,觉得宇文家无论如何对皇室并无威胁,同样这也是他们家族的致命弱点,因为他们现如今的靠山只有皇帝。
元嵩闻言淡淡的叹了一口气,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阿玥,你知道我最喜欢你哪点么?从小到大,你们我们所有人中性子最为淡漠,最为处变不惊的一个,仿佛这世间的任何事情,都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这样的性子让人看了就生寒,就不觉得要后退,可是你这样的性子也是最通透,最实在的,对于朋友,若是帮不上忙,便不给旁人一点希望,若是可以帮上,必定倾力以付。”
他这样的性子虽然看起来不太好相处,但也最是实际,这也是后来他母族败落,过了很久他才体会出的人生真谛,人的一生起起伏伏,犹如波涛一般潮涨潮落,在你金玉满堂,锦上添花的人也许并不少,但在你陷入危机雪中送炭的人却少的可怜。
“殿下谬赞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冷冰冰的没有殿下说的那般好。”
“是吗,那你为何会站在这里发愁,想必也是在为燕洵发的吧,你们二人从小便认识,这些年在宫中更是时常见面,你心里还是担忧他的,就如同你对淳儿,虽然你们时常拌嘴,但你对她的关心并不少,我想这些年她能在皇宫过得安然无恙,这其中定也有一份功劳吧。”
元嵩的回忆突然一晃,想起当年母妃被囚,他被发配到临淄来,那时候的淳儿才那么点大,这样一个失去母族权利庇护的孩子,落在后宫那种吃人都不吐骨头的地方里,若是没有他们在背后的多番回护,又怎么可能成长为如今这样天真明媚的少女。
“公主殿下是金枝玉叶,我对公主只是尽臣子本分而已。”
“哦,是么,看来淳儿叫的没错,你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冰坨子,阿玥,有时候,我真的在想,若是……若是能回到过去,那该多好,今日与那大梁的皇子匆匆一见,我这心里总有些说不出的感觉,我总觉得这个人有些……有些奇怪。”
明明的大梁嫡子,却被派到大魏为质?明明与淳儿素无交集,据说当年竟然在最危难的时刻向魏帝求娶淳儿,现如今又违令出宫,还与燕北王夫妇攀上交情,这一切的一切实在让人困惑无解,到底这一切都是巧合,还是有人刻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