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
「并非我们创造了奇点技术,我们只是掌握了它……来自那些我们称之为『遗迹』的地方」———【管理者】E
当新世界到来时,有些事情发生了,本不存在的事物出现了……怪异的改变。各个在那些旧世界中被称为“奇观”的地方,出现了“遗迹”——简直是名为超古代文明的假想浮现在了现实中一样的情景。
明显的人工产物,被自然亦或人为破坏后的景象。而在那废墟深处,有被严密保存所残存下来的“知识”:奇点技术。对现人类、不,应该说对旧世界生命而言,那无异是有毒的存在……这么说吧,寻常人只是看一眼内容就足以精神崩溃致死,就是这样的事物。
那些保存在遗迹内的最初的知识,亦或者将其完全一模一样抄录下来不做修改的抄本,我们称其为“原典”。而粗略、简化、扭曲、添加或删减的,我们则称之为“手抄本”或“抄本”。
原典的设计包含各种形式,你甚至可以找到类似于浸入式VR或脑机接口的东西。这最初是为了稀释原典的毒性,可事实证明这类知识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毒。
通过接受“解读训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造受训者的大脑构造——可以获得有限的抗性来抵御来自原典的侵蚀。这能让一般人在阅读(有限数量的)手抄本时不至于发疯或死亡——对,就算接受解读训练,一般人窥视原典的内容……该死还是得死,该疯还是得疯。
原典之毒素,也就是读者的常识和这类智慧之间的过大差异,因此而产生的排斥反应。
举例来说。现代物理学和直觉本身就高度冲突,现代物理学指出你所见的尽是虚空(至少99.9%都是)。但物理学家还没疯……这个原因很可能是理解的不同意义……不过这个不重要。
阅读原典就是如此,原典直接且直观地冲击阅读者的常识,并且永久地造成异样感。阅读原典的人无时无刻不被提醒:他们眼前的只是虚空。
实际上,感官高度扭曲了世界,古代罗马人形容绵羊是紫罗兰色的,后来关于语言的证据推测他们可能无法细致区分颜色。那时的语言里,颜色只有亮暗的差异……感官的目的是确保生物能存活,而不是真实地看到世界。
而原典会扩充人的感官和直觉,他们看到了更直观的世界,击穿了人类共有的历史……
记住一点,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或者为了什么,凡是为真正的掌握奇点技术而主动去阅读原典的人,它们都是舍弃了自己的人生直面深渊与死亡的人。
